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锦:大爱之花在大灾面前绽放
2011年3月10日,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霎时,山吼地摇,江河呜咽。这是万人揪心的一刻,留下了一座座废墟,残垣断壁以及那永远定格的时间——12时58分10秒。一栋栋房屋倒塌,一个个生命消失,突如其来的灾难也没能放过坐落在大盈江畔、允燕山边的平原镇中心学校下辖的7所小学。
在大难面前,在平原镇中心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李锦的组织领导下,学校的班子没有退缩,学校的老师没有退缩,他们以自己有力的双肩,扛起学生的生命之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师之大爱。
时间追溯到3月10日,定格在那个特殊的午后。
在地动山摇的一刹那间,李锦校长正和县教育局的领导在昆明出差。在家的中心校班子成员没有在大震面前慌乱,等地震基本稳定下来,用手机向校长李锦报告地震情况,一遍一遍,再一遍地拨打,才将地震的消息传送出去。接到地震消息的李锦,沉着冷静,迅速安排在家的班子成员迅速分组深入7所小学摸排灾情,安抚学生。他心急如焚但始终镇定自若,他知道,昆明离盈江山遥路远,坐车赶回盈江,路上耽搁时间太多,不利于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无奈之下,他赶到昆明巫家坝机场,然而机票却异常紧张。在得知有临时增派的飞机赶往德宏参加抗震救灾时,他立即同机场协调,随同救援专机飞赴德宏。抵达德宏州府芒市,已是晚上8点,没有片刻的休息,他迅即赶往150千米外的盈江。抵达震区已是子夜时分,他迅速召集在家的班子成员和7所小学校长,一边听取情况汇报,一边捂着肚子,只有中心校班子成员知道,他的胃病又犯了。当晚,中心学校灾后自救领导小组及时就位。
3月11日清晨,经过一夜的煎熬,黎明渐渐地到来。老师牵挂着自己的学生。一个坚毅的声音回荡在中心小学操场上:“学校共产党员跟我走!”校长李锦的一句话,老师们安定下来,分头分组打电话给广大学生家长,了解所有学生在地震中的情况。摸排工作持续到11日上午10点左右,其间没有一位教师擅离职守,了解清楚了所有学生的震后情况。
地震以后学生放假在家,心理、身体、思想状况如何,令人担心,震后第3天,李校长拔了针头带领部分教师,走遍学校的抗震棚,询问学生及家长,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家长想法,鼓励学生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不要荒废学业,学校正在积极想方设法,争取外界物资援助,学校会尽快恢复上课。对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行政与工会成员一起,带着方便面、矿泉水、预防感冒的必备药品,主动到抗震棚慰问学生和家长。学校心中装着学生的真诚举动,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12日上午9点,学校财产受损情况和学生震后情况排查工作结束。“现在召开学校行政、支部临时会议。”兩昼夜未合眼的李锦用嘶哑声音主持会议:“现在安排下一阶段工作,走进学生家里,了解学生情况,尽最大努力安抚家长、抚慰学生心理。”
于是,在李锦的带领下,以各班班主任为主的安抚队伍,顶着炎炎烈日,走村串户,安抚家长。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份份坚强的信念,最大的消除学生灾后心理的阴影,虽说手晒掉皮了,脚磨起泡了,可没有一个教师有一句怨言。一天下来,每位教师只有一瓶纯净水、两个面包,但却听不到他们一丝一毫的怨言,因为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学生,他们爱着自己的学生,他们相信爱可以慰藉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地震过后,学校教学楼严重受损,不断的余震使教学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能使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早日复课成了摆在学校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李锦在会上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让学生早日复课”。紧接着,他又强调,每一位学校班子成员和老师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切实负起责任来。
3月13日,在李锦的带领下,全体老师顾不上回家看望家人,顾不上给家人报声平安,顾不上收拾家里的残垣断壁,积极开始了学生复课的准备工作。在部队和周边村民的帮助下,利用仅有的材料开始着手搭建简易教室。地震过后的几天,余震不断发生,教师们冒着烈日搭建帐篷,汗水湿透了衣服,皮肤被烈日晒得晚上睡在床上犹如千万支针在刺,但谁也没有怨言,谁也没有退后一步。
李锦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好,血压、血糖都很高。3月14日,原本预计下午召开的抗震保教紧急会议,可到了晚上还不见他的身影,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到了凌晨1点,他回来了:“马上召开全镇校长会议!”声音里没有一丝犹豫。1点,人们早已熟睡,见到他手上还流着血的针眼,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就是李锦,大灾中彰显大爱,他践行着教育的永恒——爱。
李新芬:以校为家 坚守岗位
在地震中岗勐小学的校园基础设施全部被严重破坏,452名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场所,32名教职员工失去了办公的地方,往日热闹非凡、书声朗朗的一方净土,如今残垣断壁,一片狼藉。岗勐中心小学校长李新芬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召集全体教师紧急疏散学生,由于平时经常开展地震应急练兵,全校师生及时、安全、有序地转移到空旷的操场,没有一名师生伤亡。
地震发生后,学校严重损毁,学生被迫停课避险。为确保学校尽快复课,李新芬及时与上下级相关部门协调,及时汇报学校的灾情。3月11日,向县教育局抗震保教办公室汇报灾情时,她说:“学校的校舍全部用不成了……”话没说完,这位在教育战线默默奉献、劳心劳力20余载的女校长已热泪盈眶、哽咽语颤。这些热泪不是弱者的示意,而是一种默默的坚强,流露出的是她倾注在教育上的最真挚情感。教育主管部门反应迅速,及时协调各方,力保学校复课。成都军区驻滇西集团军某师官兵闻讯后,为学校提供了大力援助,援建了价值30余万元的帐篷校舍;申通快递云南分公司现场捐赠5万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20名受灾严重的学生现场发放捐赠救灾款1万元;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孔勒干、州教育局局长王根顺、县教育局局长李绍波亲临现场部署岗勐帐篷小学的复课工作,提出了“加班加点、快干苦干、确保复课”的目标。在部队官兵的大力支援下,李老师带领教职工共同奋战7天7夜,作为地震受损最严重的一所完全小学3月17日提前4天复课。
在抗震保教工作最关键、最艰苦的时日,李老师日夜坚守在学校,7天没有回过一次家,几乎完全忘了还有自己的一个小家,和全体教职工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奋力工作。用她瘦弱的身躯扛起了抗震保教的大旗,身先士卒,始终冲在抗震保教一线,不畏艰辛,为学校提前复课作出了贡献。看到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李老师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她又可以和亲爱的学生在一起,历经危难,这次的重逢让大家更加的坚强。
灾难,往往是一瞬,而抗震保教精神,却是一种永恒。李新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和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王弈入:抗震保教 彰显本色
“3·10”地震发生时,中午刚下班回家吃午饭的盈江县第一小学副校长王弈入刚端起碗。地震发生后,她把11岁的女儿交给了邻居,骑上摩托车就往学校赶。来到学校看到那满目狼藉的校园,王弈入立刻带领在校的教师跑遍了每个教学楼,查看有没有学生还在楼内,边检查边给各班班主任联系,尽管那时信号时有时无,她就想只要我能打通一位老师就能落实一班学生的安全,每次拨通一个电话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赶快落实你班上的学生,电话不通就去家里找,要落实到每一个人,情况如何请赶快报给我。”她认真的记录着每个班的情况,及时的给县教育局报告学校的情况,在短暂的几小时内收集到准确的师生受灾情况:一名教师受重伤一名六年级学生死亡,一名四年级学生受重伤转到腾冲医院,一名三年级学生脸部划伤住到瑞丽医院,其他2 675名学生安全。每次排查到的信息都及时给主管部门进行了汇报。紧急的工作做到这时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疲惫的王弈入才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才想到了她的家。当她来到家里才发现她家已成了危房,大门也打不开了,围墙倒塌了,住房也裂开了,家已经不能住了。最后,王弈入干脆把孩子送到亲戚家的帐篷里过夜,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到天大亮了她还没有合过眼。
3月11日早上7点,王弈入配合救灾排查组认真排查着自己心爱的学校,倒塌的围墙,填充墙拉断的3幢教学楼让她流泪,她给各级领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尽快帮我们排查校舍,我们有两千多学生等着上学呢!”这就是一个人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学校3幢教学楼在没有修复前不能再用。她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的配合主管部门多方协调,请求给学校搭建42间板房教室。3月13日下午接到救灾指挥中心和教育局领导的通知说昆钢控股公司要给她们学校捐赠20间板房教室,搭建板房的工人已经出发要到夜里12点才到,板房车要到14日早上5点到,学校要有人等着接工人和板房车。闻讯,王弈入第一个说:“我等着,你们回家管好家人。”就这样她顾不上管11岁的女儿,24小时在学校等待她渴望的板房教室。在王弈人和学校班子成员的多方协调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很快搭建了42间板房教室,3月21日2 678名学生全部在板房教室内复课。”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弈入,226名教职工的家几乎都受损了,大家都需要帐篷,她就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协调,在帐篷紧缺的情况下盈江县第一小学配发了20顶帐篷。王弈入把这20顶帐篷搭建在学校的空旷地带安置了房屋受损最严重的老师,她自己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灾民。有个老师问她:“王老师听说你家也不能住了,你怎么不要一顶帐篷?快到雨季了你家住哪?”她笑着回答说:“没事,你们有住的就好。”她真没事吗?地震过去7天了,王羿入没有回家管过她那已经是危房的家,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把她自己的利益和家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几天过去了,她和在县纪委工作的丈夫也没有碰上面,每天只是在电话里报个平安。
7个日日夜夜,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王弈入舍小家顾大家,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不辱使命,以坚强的毅力和特别能工作的精神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
云南省德宏州教育局
2011年3月10日,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霎时,山吼地摇,江河呜咽。这是万人揪心的一刻,留下了一座座废墟,残垣断壁以及那永远定格的时间——12时58分10秒。一栋栋房屋倒塌,一个个生命消失,突如其来的灾难也没能放过坐落在大盈江畔、允燕山边的平原镇中心学校下辖的7所小学。
在大难面前,在平原镇中心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李锦的组织领导下,学校的班子没有退缩,学校的老师没有退缩,他们以自己有力的双肩,扛起学生的生命之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师之大爱。
时间追溯到3月10日,定格在那个特殊的午后。
在地动山摇的一刹那间,李锦校长正和县教育局的领导在昆明出差。在家的中心校班子成员没有在大震面前慌乱,等地震基本稳定下来,用手机向校长李锦报告地震情况,一遍一遍,再一遍地拨打,才将地震的消息传送出去。接到地震消息的李锦,沉着冷静,迅速安排在家的班子成员迅速分组深入7所小学摸排灾情,安抚学生。他心急如焚但始终镇定自若,他知道,昆明离盈江山遥路远,坐车赶回盈江,路上耽搁时间太多,不利于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无奈之下,他赶到昆明巫家坝机场,然而机票却异常紧张。在得知有临时增派的飞机赶往德宏参加抗震救灾时,他立即同机场协调,随同救援专机飞赴德宏。抵达德宏州府芒市,已是晚上8点,没有片刻的休息,他迅即赶往150千米外的盈江。抵达震区已是子夜时分,他迅速召集在家的班子成员和7所小学校长,一边听取情况汇报,一边捂着肚子,只有中心校班子成员知道,他的胃病又犯了。当晚,中心学校灾后自救领导小组及时就位。
3月11日清晨,经过一夜的煎熬,黎明渐渐地到来。老师牵挂着自己的学生。一个坚毅的声音回荡在中心小学操场上:“学校共产党员跟我走!”校长李锦的一句话,老师们安定下来,分头分组打电话给广大学生家长,了解所有学生在地震中的情况。摸排工作持续到11日上午10点左右,其间没有一位教师擅离职守,了解清楚了所有学生的震后情况。
地震以后学生放假在家,心理、身体、思想状况如何,令人担心,震后第3天,李校长拔了针头带领部分教师,走遍学校的抗震棚,询问学生及家长,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家长想法,鼓励学生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不要荒废学业,学校正在积极想方设法,争取外界物资援助,学校会尽快恢复上课。对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行政与工会成员一起,带着方便面、矿泉水、预防感冒的必备药品,主动到抗震棚慰问学生和家长。学校心中装着学生的真诚举动,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12日上午9点,学校财产受损情况和学生震后情况排查工作结束。“现在召开学校行政、支部临时会议。”兩昼夜未合眼的李锦用嘶哑声音主持会议:“现在安排下一阶段工作,走进学生家里,了解学生情况,尽最大努力安抚家长、抚慰学生心理。”
于是,在李锦的带领下,以各班班主任为主的安抚队伍,顶着炎炎烈日,走村串户,安抚家长。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份份坚强的信念,最大的消除学生灾后心理的阴影,虽说手晒掉皮了,脚磨起泡了,可没有一个教师有一句怨言。一天下来,每位教师只有一瓶纯净水、两个面包,但却听不到他们一丝一毫的怨言,因为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学生,他们爱着自己的学生,他们相信爱可以慰藉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地震过后,学校教学楼严重受损,不断的余震使教学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能使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早日复课成了摆在学校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李锦在会上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让学生早日复课”。紧接着,他又强调,每一位学校班子成员和老师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切实负起责任来。
3月13日,在李锦的带领下,全体老师顾不上回家看望家人,顾不上给家人报声平安,顾不上收拾家里的残垣断壁,积极开始了学生复课的准备工作。在部队和周边村民的帮助下,利用仅有的材料开始着手搭建简易教室。地震过后的几天,余震不断发生,教师们冒着烈日搭建帐篷,汗水湿透了衣服,皮肤被烈日晒得晚上睡在床上犹如千万支针在刺,但谁也没有怨言,谁也没有退后一步。
李锦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好,血压、血糖都很高。3月14日,原本预计下午召开的抗震保教紧急会议,可到了晚上还不见他的身影,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到了凌晨1点,他回来了:“马上召开全镇校长会议!”声音里没有一丝犹豫。1点,人们早已熟睡,见到他手上还流着血的针眼,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就是李锦,大灾中彰显大爱,他践行着教育的永恒——爱。
李新芬:以校为家 坚守岗位
在地震中岗勐小学的校园基础设施全部被严重破坏,452名学生失去了上课的场所,32名教职员工失去了办公的地方,往日热闹非凡、书声朗朗的一方净土,如今残垣断壁,一片狼藉。岗勐中心小学校长李新芬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召集全体教师紧急疏散学生,由于平时经常开展地震应急练兵,全校师生及时、安全、有序地转移到空旷的操场,没有一名师生伤亡。
地震发生后,学校严重损毁,学生被迫停课避险。为确保学校尽快复课,李新芬及时与上下级相关部门协调,及时汇报学校的灾情。3月11日,向县教育局抗震保教办公室汇报灾情时,她说:“学校的校舍全部用不成了……”话没说完,这位在教育战线默默奉献、劳心劳力20余载的女校长已热泪盈眶、哽咽语颤。这些热泪不是弱者的示意,而是一种默默的坚强,流露出的是她倾注在教育上的最真挚情感。教育主管部门反应迅速,及时协调各方,力保学校复课。成都军区驻滇西集团军某师官兵闻讯后,为学校提供了大力援助,援建了价值30余万元的帐篷校舍;申通快递云南分公司现场捐赠5万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20名受灾严重的学生现场发放捐赠救灾款1万元;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孔勒干、州教育局局长王根顺、县教育局局长李绍波亲临现场部署岗勐帐篷小学的复课工作,提出了“加班加点、快干苦干、确保复课”的目标。在部队官兵的大力支援下,李老师带领教职工共同奋战7天7夜,作为地震受损最严重的一所完全小学3月17日提前4天复课。
在抗震保教工作最关键、最艰苦的时日,李老师日夜坚守在学校,7天没有回过一次家,几乎完全忘了还有自己的一个小家,和全体教职工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奋力工作。用她瘦弱的身躯扛起了抗震保教的大旗,身先士卒,始终冲在抗震保教一线,不畏艰辛,为学校提前复课作出了贡献。看到学校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李老师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她又可以和亲爱的学生在一起,历经危难,这次的重逢让大家更加的坚强。
灾难,往往是一瞬,而抗震保教精神,却是一种永恒。李新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和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王弈入:抗震保教 彰显本色
“3·10”地震发生时,中午刚下班回家吃午饭的盈江县第一小学副校长王弈入刚端起碗。地震发生后,她把11岁的女儿交给了邻居,骑上摩托车就往学校赶。来到学校看到那满目狼藉的校园,王弈入立刻带领在校的教师跑遍了每个教学楼,查看有没有学生还在楼内,边检查边给各班班主任联系,尽管那时信号时有时无,她就想只要我能打通一位老师就能落实一班学生的安全,每次拨通一个电话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赶快落实你班上的学生,电话不通就去家里找,要落实到每一个人,情况如何请赶快报给我。”她认真的记录着每个班的情况,及时的给县教育局报告学校的情况,在短暂的几小时内收集到准确的师生受灾情况:一名教师受重伤一名六年级学生死亡,一名四年级学生受重伤转到腾冲医院,一名三年级学生脸部划伤住到瑞丽医院,其他2 675名学生安全。每次排查到的信息都及时给主管部门进行了汇报。紧急的工作做到这时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疲惫的王弈入才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才想到了她的家。当她来到家里才发现她家已成了危房,大门也打不开了,围墙倒塌了,住房也裂开了,家已经不能住了。最后,王弈入干脆把孩子送到亲戚家的帐篷里过夜,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到天大亮了她还没有合过眼。
3月11日早上7点,王弈入配合救灾排查组认真排查着自己心爱的学校,倒塌的围墙,填充墙拉断的3幢教学楼让她流泪,她给各级领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尽快帮我们排查校舍,我们有两千多学生等着上学呢!”这就是一个人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学校3幢教学楼在没有修复前不能再用。她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的配合主管部门多方协调,请求给学校搭建42间板房教室。3月13日下午接到救灾指挥中心和教育局领导的通知说昆钢控股公司要给她们学校捐赠20间板房教室,搭建板房的工人已经出发要到夜里12点才到,板房车要到14日早上5点到,学校要有人等着接工人和板房车。闻讯,王弈入第一个说:“我等着,你们回家管好家人。”就这样她顾不上管11岁的女儿,24小时在学校等待她渴望的板房教室。在王弈人和学校班子成员的多方协调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很快搭建了42间板房教室,3月21日2 678名学生全部在板房教室内复课。”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弈入,226名教职工的家几乎都受损了,大家都需要帐篷,她就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协调,在帐篷紧缺的情况下盈江县第一小学配发了20顶帐篷。王弈入把这20顶帐篷搭建在学校的空旷地带安置了房屋受损最严重的老师,她自己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灾民。有个老师问她:“王老师听说你家也不能住了,你怎么不要一顶帐篷?快到雨季了你家住哪?”她笑着回答说:“没事,你们有住的就好。”她真没事吗?地震过去7天了,王羿入没有回家管过她那已经是危房的家,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把她自己的利益和家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几天过去了,她和在县纪委工作的丈夫也没有碰上面,每天只是在电话里报个平安。
7个日日夜夜,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王弈入舍小家顾大家,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不辱使命,以坚强的毅力和特别能工作的精神交出了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
云南省德宏州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