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学生负担重,学得“苦”,而质量和效率却都不理想,便是诸多弊端之一。
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小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有趣的智力活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这正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听读欣赏课——通过视听音像教材,诱发学生阅读文学教材的兴趣;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进行欣赏;通过听读欣赏,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读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进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听读欣赏课所用的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文学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选编教材,要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兼备;篇幅短小精悍,便于课堂上学生反复欣赏吟诵。二是录音磁带。每课文学教材,请口语较好的老师朗诵,音乐老师谱曲,制作成磁带。每课录音教材有三遍:一遍配乐朗诵,一遍单是朗诵,一遍单是音乐,这样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三是幻灯图片。根据文学教材的内容,每课绘制几张幻灯图片。这种三合一的教材对于传统的教材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突破。它将电教手段引进语文课,使之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作为一般的教具使用。
一、听读欣赏课的特点
(1)以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为主。审美教育即情感教育,以潜移默化为主。在这样的课上,不拘泥于具体的语文知识的讲授,而是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创设情境,激发感情,以感情为动力,推动思维、想象,促进朗读、说话,寓语文知识于听、读、欣赏的过程之中,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2)以学生活动为主。听读欣赏课上的多种教学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听是学生的听;读是学生的读;欣赏也是学生自己的欣赏。听、读、欣赏过程中的交流,也是平等的、自由的。正是在这样和谐的、自主的气氛中,学生的个性、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学生活动为主,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更高了。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想象,善于指导学生朗读、欣赏。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道进行欣赏交流,这样既起到了引导作用,又使学生受到鼓舞。
(3)学习过程中富有愉悦性。听读欣赏课在活泼、跳跃的“开始曲”中开始,学生听听、看看、读读、欣赏欣赏,犹如进入童话般的世界。在童话世界里旅行,在美的享受中学习,“寓教于乐”正是听读欣赏课最重要的特点。
二、听读欣赏课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听录音教材,了解课文内容。第一遍,听录音,看幻灯。第二遍,听录音,看(或轻声跟读)文学教材。每次听之前,可以提出要求,听后进行交流、检查。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里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了故事,感到哪些地方印象最深,最有兴趣,等等。
第二阶段,读文学教材,理解课文内容。先放无配乐的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模仿并有感情地朗读。接着各自小声读文学教材,边读边思考。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事前可以指示思考题,事后以学生为主进行交流。他们可以说说:懂得了什么(就是思想上受到什么教育),理解了什么(就是在常识、语文知识方面理解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是由课文内容引起的想象、联想)。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第三阶段,欣赏交流,表达感受。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听配乐的录音(也可以再看幻灯片)进行欣赏。事前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作适当的提示,比如:“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生动有趣?为什么有趣?哪一段文字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哪一段朗读得有感情?为什么有感情?你能学着读一读吗?你喜欢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即评价人物)?”这种交流是各抒己见的。教师的任务,在于抓住时机,抓住重点,积极引导。
第四阶段,总结全课,整体欣赏。这时,在录音的带动下,学生尽情地自由地朗读、表演。最后教师简短小结,在欣赏高潮中结束全课,学生感到余味无穷。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求遵循审美心理规律,从审美教育的角度说,也是感知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过程。
试验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生在听、说、读、思维、想象,特别是欣赏诸方面的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高家寨小学)
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小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有趣的智力活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这正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听读欣赏课——通过视听音像教材,诱发学生阅读文学教材的兴趣;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进行欣赏;通过听读欣赏,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读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欣赏能力、审美情趣,进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听读欣赏课所用的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文学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选编教材,要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兼备;篇幅短小精悍,便于课堂上学生反复欣赏吟诵。二是录音磁带。每课文学教材,请口语较好的老师朗诵,音乐老师谱曲,制作成磁带。每课录音教材有三遍:一遍配乐朗诵,一遍单是朗诵,一遍单是音乐,这样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三是幻灯图片。根据文学教材的内容,每课绘制几张幻灯图片。这种三合一的教材对于传统的教材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突破。它将电教手段引进语文课,使之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作为一般的教具使用。
一、听读欣赏课的特点
(1)以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为主。审美教育即情感教育,以潜移默化为主。在这样的课上,不拘泥于具体的语文知识的讲授,而是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创设情境,激发感情,以感情为动力,推动思维、想象,促进朗读、说话,寓语文知识于听、读、欣赏的过程之中,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2)以学生活动为主。听读欣赏课上的多种教学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听是学生的听;读是学生的读;欣赏也是学生自己的欣赏。听、读、欣赏过程中的交流,也是平等的、自由的。正是在这样和谐的、自主的气氛中,学生的个性、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学生活动为主,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更高了。教师要精心备课,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想象,善于指导学生朗读、欣赏。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道进行欣赏交流,这样既起到了引导作用,又使学生受到鼓舞。
(3)学习过程中富有愉悦性。听读欣赏课在活泼、跳跃的“开始曲”中开始,学生听听、看看、读读、欣赏欣赏,犹如进入童话般的世界。在童话世界里旅行,在美的享受中学习,“寓教于乐”正是听读欣赏课最重要的特点。
二、听读欣赏课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听录音教材,了解课文内容。第一遍,听录音,看幻灯。第二遍,听录音,看(或轻声跟读)文学教材。每次听之前,可以提出要求,听后进行交流、检查。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里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听了故事,感到哪些地方印象最深,最有兴趣,等等。
第二阶段,读文学教材,理解课文内容。先放无配乐的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模仿并有感情地朗读。接着各自小声读文学教材,边读边思考。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事前可以指示思考题,事后以学生为主进行交流。他们可以说说:懂得了什么(就是思想上受到什么教育),理解了什么(就是在常识、语文知识方面理解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是由课文内容引起的想象、联想)。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第三阶段,欣赏交流,表达感受。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听配乐的录音(也可以再看幻灯片)进行欣赏。事前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作适当的提示,比如:“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生动有趣?为什么有趣?哪一段文字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哪一段朗读得有感情?为什么有感情?你能学着读一读吗?你喜欢哪个人物,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即评价人物)?”这种交流是各抒己见的。教师的任务,在于抓住时机,抓住重点,积极引导。
第四阶段,总结全课,整体欣赏。这时,在录音的带动下,学生尽情地自由地朗读、表演。最后教师简短小结,在欣赏高潮中结束全课,学生感到余味无穷。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求遵循审美心理规律,从审美教育的角度说,也是感知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过程。
试验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生在听、说、读、思维、想象,特别是欣赏诸方面的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高家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