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先生毕生都在推进科学无神论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继愈先生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创会理事长,从1978年学会成立一直到2009年逝世,可以说毕生都在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事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无神论学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无神论学会从1978年创建,集中于中国历史上的无神论资料的搜集和研究,中途经历曲折停止活动(1986-1996),1997年重建,并且厘清“人体特异功能”泛滥轨迹和深层根源,反对“法轮功”邪教,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编写出版面向大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的无神论普及读物,开展中学生无神论教育试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无神论无人讲”的状况开始发生了转变。
  目前在一些地方,尽管无神论有人讲了,但声音还非常微弱。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主张有神论、污名化无神论的声音,远远大于无神论的声音。
  今天,科学无神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宗教渗透、“文化”传教、邪教猖獗和“藏独”危害等方面,推进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无神论仍然有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我们仍然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任继愈先生身体力行的崇尚科学的精神。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宗教学和科学无神论研究。任继愈先生说“宗教继续存在这个事实,可以找到科学的说明,但决不能由此证明它有科学性。”“宗教本身不是科学,……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宗教,这种研究就是科学。”这些话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天机”。要科学地研究宗教,但不能把宗教当成科学。任先生指出:“西方资产阶级也有宗教学这个名称,也是从中世纪神学继承下来的。神学是从宗教立场上来看这个问题,他们和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名称一样,但不是一回事,有本质的不同。”
  第二,坚持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和成果,扩大无神论的影响。他说:“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无神论,它是在批判地总结和继承历史上的无神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不研究中外无神论的理论和历史,就不能深入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和科学无神论的内容。”
  第三,把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实际工作相结合。任继愈先生指出:“我们在政治上尊崇教徒的宗教信仰,但在思想上我们也要看到,宗教的信仰主义对于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是不利的,对于科学的发展是有妨碍的,对于青少年接受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健康成长具有消极作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仅落后要挨打,愚昧也要挨打,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摆脱愚昧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和教育。”他说,“无神论宣传不可能消除有神论,就像医疗不可能消除疾病一样。但是医疗可以使许多患者恢复健康,……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摆脱有神论观点的束缚。”
  第四,在宣传教育中,始终不渝地执行政策。他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允许用强制的手段去干预人们信仰问题。……极而言之,即使我国只有一个教徒,我们的国家也要尊重他的信仰自由,不能强迫他改变信仰。
  《文集》全面系统汇集了任继愈先生关于宗教学和科学无神论研究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丰富的学术文献。
  科学无神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命运,与马克思主义的担当和未来共命运。尽管科学无神论暂时处于低潮,比较困难,但火种仍在。真理的坚持和科学的研究不是赶风潮,在未来与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的斗争中,科学无神论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关键时刻大放异彩。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中华大地上,最终复兴的将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包括科学无神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作者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研究员,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
其他文献
2014年秋末和冬初我因外出学习,没能跟你一起去打工。学习回来后,我找不到能做的活儿,只好待在家里读书写作或者出门干几天零工,好给家中有些油盐酱醋的贴补。  到腊月,干旱了三个多月的渭北原野终于落雪。雪落过两日,还不是很厚,刚刚能没过脚踝,你打了电话知道我在家,从停工的省城工地回来,隔一天,你竟踩着雪从上河的河川走下,走过白汪汪的雪,和我一起来叙旧。你问我的外出可有收获。我说:别说学习,单是走过那
《博览群书》编辑部:  当前,“理论”与“问题意识”在史学研究领域屡被提及,备受关注,大有一股视“理论”“问题意识”为律之四海而皆准之风气。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来自域外的作品动辄受到国人热捧,其一个直观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往往能鲜明地体现出一种理论的色彩、问题的意识以及叙事的故事化。不可否认,史学研究需要有“理论”滋养,也要有“问题意识”。然而,一味地追求以“理论”“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史学研究无疑是一
陶渊明,历来是隐士的代表,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每当提及陶渊明我们总是轻易想到“五柳先生”“桃花源”“归园田居”等字眼,都知道他是一个个性自由洒脱、追求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恬淡诗人,对他几度入仕做官又回归田园的入仕辞官经历不甚了解。我们更为熟知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辞赋,如田园诗《归园田居》,散文辞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也是通过这些诗歌和散文辞赋来了解他的性情和思想,对他
大概是在这个世纪的头十年,我已经进入了古稀之年。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文学所与外国文学所工作了将近半个世纪,我第一次开始以散文随笔的方式写我的自述作品。  此前不久,一个多年的知己好友对我说:“你在外国文学方面已经搞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专著,你完成了三卷本的《法国文学史》;评论集,你出版快十来本了吧,要我的话,恐怕早就出腻了。”接着,他哈哈大笑,拍了下我的肩膀,用他那口
收藏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重要生活趣味,既反映了他们广博的学识体系,又彰显了个人独特的文化魅力。在现代知识分子中,郭沫若虽然算不上是一个收藏家,他的收藏物品,并不如鲁迅对版画和刻本收藏的专而精,也不如徐悲鸿对绘画作品收藏的多而广,但就他的收藏物品的动机和种类来讲,更具有生活气息和独特个性,收藏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还原一个真实的,具有丰富情趣追求的晚年郭沫若同样必不可少。  /壹/  郭沫若的收藏活动主要集
博览群书编辑部:  最近,《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并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上的论文。撤稿事件几乎瞬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将韩春雨团队再次抛入舆论的漩涡。但我认为,用简单的是非判断已不能概括这一事件,其背后所折射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技评价导向问题才更值得我们深思。期刊撤稿不是关键问题,影响因子也非决定因素,学术自信才是解决之道。  撤稿与否
为自己的小说画插图,是一种另类的爱好,画的也是一种另类的画。  作家写人物时,这人物的音容笑貌先是清清楚楚在自己心里,然后用笔把他写出来。可是,作家能把人物活脱脱写出来就行了,干嘛还要再画出来呢?给小说画插图是画家的事呀。为什么有的作家喜欢干这种事?比方雨果、萨克雷、马雅可夫斯基等等。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家擅长画画;会画画的人,总是情不自禁把自己脑袋里的形象画出来。你看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手稿上,不是
对文体味道最为挑剔者之一  近几年,我简直就是在喋喋不休地强调“要重视杂文的艺术形式”,因为我觉得杂文发展到现在,形式上再不思进取有所突破,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前景逐渐暗淡直至衰败。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因为任何事物都必须时刻展示自己存在的充足理由。人们常常说,杂文主要是思想要新锐啊,要深刻啊等。这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反过来问一句:什么文体要求思想要陈旧、要迟钝、要肤浅呢?好像没有。
2015年上半年,我的书依然读得杂乱无章。本来,我还可以继续杂乱下去,但从6月14日那天开始,一切全乱套了。  那天下午,我读的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著,曹大鹏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这本书早些年已经买到,也听人不时提起过,但我却一直没有找到读它的时间。当我又一次在博士论文答辩时听到一位老师说起这本书时,我觉得该找出来读一读了。那天我又打开这本书。我之前已
近两年,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立秋的文学创作进入了豐收期。长篇小说《渝水两岸》(百花文艺出版社,与杨瑞峰合作)率先问世;中篇小说《远行的火》在《鸭绿江》2016年第9期发头条,接着又在《北京文学》2016年第11期发表了短篇小说《保家仙儿》。长、中、短篇均有斩获,一时间令人刮目相看。《渝水两岸》写的是所谓“工业题材”,属于国有企业改革大题材,在网络文学大行其道,古代宫廷穿越题材抢夺眼球,悬疑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