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齐鲁证券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证券业的一个典型缩影。2001年齐鲁证券诞生之后就多灾多难,因经营亏损、不规范运作、违规经营等诸多问题一度被推到了濒临关闭的边缘。 2003年莱钢集团入主,公司起死回生,逐步成为一个稳健、规范的公司,尤其是公司走出的关键性的三大步,为日后公司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莱钢入主,度过生死关
对于齐鲁证券公司,可用“生不逢时、先天不足”八个字来概括。公司成立的2001年恰是深沪股市达到历史高点的年度,也是接下来5年大熊市的开始,对于只能做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其经营状况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涨跌密切相关,几乎就是靠天吃饭,市场的低迷严重影响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这种大背景下,刚刚成立的齐鲁证券便开始了数年连续亏损的历程。
外部环境严峻,公司的内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成立后的齐鲁证券长期停留在资产简单相加的层面上。股东出资不实,巨额债权债务不清,应收款高达3亿多元。非证券资产数额巨大,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公司人员达上千名,包袱沉重。
这种内外交困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3年,危机终于爆发。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3亿元,净资本低于最低规定,公司巨额亏损等诸多原因被列为高危券商。无论从监管规则、资本金充足率的法定标准要求,还是现实财务状况,齐鲁证券一只脚已踏入关闭的门槛。
齐鲁证券的危急状态受到山东省政府高度关注,一系列急救措施陆续推出,莱钢集团入主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并于2003年底填补被挪用的保证金。齐鲁证券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暂获新生。2003年7月9日,鲁银投资董事长李玮出任齐鲁证券董事长,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随之开始。
公司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总裁,具有十几年证券从业经历,对金融证券颇有研究的孙国茂脱颖而出。随后,三项制度改革全面铺开。首先,公司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压缩层次、减少岗位,中层以上的干部岗位削减22%,所存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其二,各营业部定岗最多不超20人,其他人员进入经纪人行列,培育经纪人队伍,探索新型的组织结构。其三,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各个分支机构均有明确的经营指标与责任,包括利润总指标以及交易量、佣金收入、市场占有率、费用等单项指标,与报酬进行挂钩考核。最后,考核体系纳入风险控制、制度执行等指标,利用百分考核修正、补充经营指标,进行更科学、合理、全面的调控。
国内券商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控制力明显不足,造成资源整合缺乏有效性,并导致运行中出现巨大漏洞。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形成合力,齐鲁证券在进行三项改革的同时,对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制度建设陆续到位,《经纪业务操作流程》、《差错事故处理办法》、《柜台系统权限设置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相继出台,内部稽核控制和法律监管全部到位。
公司的治理整顿初见成效,齐鲁证券2004年经营状况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年。2004年公司完成证券交易量409.76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佣金收入8652万元,同比增长43%,两项增幅均为业内第一。2004年公司减亏3805万元,扭亏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增资扩股,取得综合类券商资格
2004年,齐鲁证券还做成了一件事关公司长久发展和战略布局的大事:顺利实现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增加到8.12亿元,并获准综合类券商资格。
长期以来,证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超规模进行代客理财、违规进行国债回购等严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涉及的证券公司家数多、资金规模大,在行情持续低迷的催化之下,危机于2003年前后终于集中爆发,一大批证券公司事实上在技术上已经破产。2003年左右,鞍山证券、大连证券、佳木斯证券和新华证券被关闭,富友证券巨额挪用国债回购事发,证券业已陷入信用危机。以2003年8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为起点,历时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工作开始。
在此严峻情形下,齐鲁证券却获得综合类券商资格,在齐鲁证券的历史上留下了一座里程碑。它不但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同时该事件还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2004年时值中国证券业进入严冬季节,也是对证券公司进行大规模治理整顿、关闭重组的关键年份,在大批券商被关闭、托管或宣布破产的同时,管理层批准齐鲁证券的综合类申请,无疑是对其经营状况和经营班子工作的极大肯定。
在对券商进行治理整顿的同时,监管层对证券公司的分类监管也在酝酿改革。
现行证券法出台以前,原证券法将中国的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两类。在整治过程中,管理层将证券公司划分为创新试点类、规范类、风险和高风险4类。规范类券商是被允许生存的一类券商,活下去就有希望。
2005年,齐鲁证券迎来了其成立以来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获得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它意味着公司经受住了证券业严冬的考验和管理层整治风暴的洗礼,齐鲁证券获得了生存的权利。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6年,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上半年共实现交易量482.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盈利4548.97万元,是公司成立以来经营效益最好的时期。在经纪业务稳步攀升的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经过努力,已相继取得承销、自营、投资咨询等业务资格,参股期货公司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公司今后更大更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打好了基础。
同时,证监会部署的自查整改公司顺利完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此项任务的规范类券商。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按计划完成了全部整改任务。自查整改工作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为公司整合山东证券资源,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机遇之门再次向齐鲁证券打开。2006年3月,省政府和证监会决定由齐鲁证券托管天同证券经纪业务。原天同证券是一家大型券商,不但是我们省内规模最大的券商,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经纪业务一直位居全国的前10位。但由于其大规模负债进行股票投资,产生巨额亏损,已经无力自救。在收购天同证券的证券类资产之后,公司将拥有证券营业部87家、服务部20家,实力和规模均在全国券商中居于前列。
目前,公司在对原天同营业部进行托管的同时,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增资扩股方案。这项工作完成之后,公司将申请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资格,然后将谋求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向做大、做强的目标大步迈进。
莱钢入主,度过生死关
对于齐鲁证券公司,可用“生不逢时、先天不足”八个字来概括。公司成立的2001年恰是深沪股市达到历史高点的年度,也是接下来5年大熊市的开始,对于只能做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来说,打击是致命的,因为其经营状况和股票二级市场的涨跌密切相关,几乎就是靠天吃饭,市场的低迷严重影响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这种大背景下,刚刚成立的齐鲁证券便开始了数年连续亏损的历程。
外部环境严峻,公司的内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成立后的齐鲁证券长期停留在资产简单相加的层面上。股东出资不实,巨额债权债务不清,应收款高达3亿多元。非证券资产数额巨大,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公司人员达上千名,包袱沉重。
这种内外交困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3年,危机终于爆发。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3亿元,净资本低于最低规定,公司巨额亏损等诸多原因被列为高危券商。无论从监管规则、资本金充足率的法定标准要求,还是现实财务状况,齐鲁证券一只脚已踏入关闭的门槛。
齐鲁证券的危急状态受到山东省政府高度关注,一系列急救措施陆续推出,莱钢集团入主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并于2003年底填补被挪用的保证金。齐鲁证券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暂获新生。2003年7月9日,鲁银投资董事长李玮出任齐鲁证券董事长,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随之开始。
公司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总裁,具有十几年证券从业经历,对金融证券颇有研究的孙国茂脱颖而出。随后,三项制度改革全面铺开。首先,公司机构进行重新调整,压缩层次、减少岗位,中层以上的干部岗位削减22%,所存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其二,各营业部定岗最多不超20人,其他人员进入经纪人行列,培育经纪人队伍,探索新型的组织结构。其三,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各个分支机构均有明确的经营指标与责任,包括利润总指标以及交易量、佣金收入、市场占有率、费用等单项指标,与报酬进行挂钩考核。最后,考核体系纳入风险控制、制度执行等指标,利用百分考核修正、补充经营指标,进行更科学、合理、全面的调控。
国内券商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控制力明显不足,造成资源整合缺乏有效性,并导致运行中出现巨大漏洞。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形成合力,齐鲁证券在进行三项改革的同时,对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制度建设陆续到位,《经纪业务操作流程》、《差错事故处理办法》、《柜台系统权限设置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相继出台,内部稽核控制和法律监管全部到位。
公司的治理整顿初见成效,齐鲁证券2004年经营状况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年。2004年公司完成证券交易量409.76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佣金收入8652万元,同比增长43%,两项增幅均为业内第一。2004年公司减亏3805万元,扭亏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增资扩股,取得综合类券商资格
2004年,齐鲁证券还做成了一件事关公司长久发展和战略布局的大事:顺利实现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增加到8.12亿元,并获准综合类券商资格。
长期以来,证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超规模进行代客理财、违规进行国债回购等严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涉及的证券公司家数多、资金规模大,在行情持续低迷的催化之下,危机于2003年前后终于集中爆发,一大批证券公司事实上在技术上已经破产。2003年左右,鞍山证券、大连证券、佳木斯证券和新华证券被关闭,富友证券巨额挪用国债回购事发,证券业已陷入信用危机。以2003年8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为起点,历时三年的券商综合治理工作开始。
在此严峻情形下,齐鲁证券却获得综合类券商资格,在齐鲁证券的历史上留下了一座里程碑。它不但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同时该事件还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2004年时值中国证券业进入严冬季节,也是对证券公司进行大规模治理整顿、关闭重组的关键年份,在大批券商被关闭、托管或宣布破产的同时,管理层批准齐鲁证券的综合类申请,无疑是对其经营状况和经营班子工作的极大肯定。
在对券商进行治理整顿的同时,监管层对证券公司的分类监管也在酝酿改革。
现行证券法出台以前,原证券法将中国的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两类。在整治过程中,管理层将证券公司划分为创新试点类、规范类、风险和高风险4类。规范类券商是被允许生存的一类券商,活下去就有希望。
2005年,齐鲁证券迎来了其成立以来另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获得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它意味着公司经受住了证券业严冬的考验和管理层整治风暴的洗礼,齐鲁证券获得了生存的权利。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6年,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上半年共实现交易量482.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盈利4548.97万元,是公司成立以来经营效益最好的时期。在经纪业务稳步攀升的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经过努力,已相继取得承销、自营、投资咨询等业务资格,参股期货公司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公司今后更大更快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打好了基础。
同时,证监会部署的自查整改公司顺利完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此项任务的规范类券商。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已按计划完成了全部整改任务。自查整改工作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为公司整合山东证券资源,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机遇之门再次向齐鲁证券打开。2006年3月,省政府和证监会决定由齐鲁证券托管天同证券经纪业务。原天同证券是一家大型券商,不但是我们省内规模最大的券商,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经纪业务一直位居全国的前10位。但由于其大规模负债进行股票投资,产生巨额亏损,已经无力自救。在收购天同证券的证券类资产之后,公司将拥有证券营业部87家、服务部20家,实力和规模均在全国券商中居于前列。
目前,公司在对原天同营业部进行托管的同时,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增资扩股方案。这项工作完成之后,公司将申请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资格,然后将谋求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向做大、做强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