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主题小古文,拥抱国学经典大课程(上)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小古文”是教师自主研发的一项语文微课程,该课程教材是围绕“孝亲”“劝学”“立志”“惜时”等主题筛选的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短篇古文。低年段儿童虽然处在诵记的黄金时期,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节奏快,活动多,能静下来专注学习古文的时间比较少。综上所述,只有将古文变得立体,鲜活,有趣,并设置相关的学习竞争机制,学生才能专注、快乐地学习。本文就“如何教主题小古文”做出阐述。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古文;教学策略;微课程
  国内研究成果:
  “素读”经典课程:
  所谓“素读”,就是不以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为主,主张熟读涵泳的阅读方式。该课程研发人陈琴老师被誉为“百年来素读经典课程第一人”,她认为,对于诵读的内容,不必做过于精细的讲解,而应反复诵读,日积月累。
  “主题阅读”课程:
  劉宪华老师带领她的团队研发并编写了《主题读写》与《经典诵读》课外阅读教材,主要围绕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来甄选读物。
  笔者在研究了两位老师的课程理论,听取了大量课例后,认为“素读”课程若在笔者任教的寄宿制低年段课堂进行实践有一定难度——每篇古文篇幅都不短,比如《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等,刚入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对此有明显的惧怕心理。但可借鉴陈琴老师故事导航、文白对讲、反复诵读等教学策略,除此之外还需要深度研发更多的古文教学方法,以贴近儿童生活与心理。
  “主题读写”课程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较多创新,如以文带文、速读速记、限时背诵、文白诵读、读写联动、名言积累、拓展阅读等,真正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但该课程没有针对“小古文”的教学方式进行专项研究。
  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有责任引导学生触摸祖先的灵魂、思想以及表达方法,通过诵读、积累等方法达到和作者共情、共鸣的目的。
  在近三年的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实用的“主题小古文”的教学策略,分别是:主题浸润、以图带文、故事导入、文白对读、诵演联动、读读议议、学以致用、紧贴生活、诗词大会、读读写写。以下是具体的说明:
  一、主题浸润
  每个版块都应有鲜明的主题,在正式学习一个主题之前,教者要适时宣传造势,使整个班级都浸润在浓浓的主题氛围里。
  比如在学习“节日篇”时,笔者从中华传统节日里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春节、元宵节等七个节日,甄选了有关这七个节日的23首诗词。
  学习之时,正逢元宵节前夕,我们在教室里挂着红红的灯笼,贴着喜庆的“福”字;学生查找了有关这七个节日的故事、来历;每位同学还带来了一件最喜欢的节日象征物,比如月饼、粽子、鞭炮、小龙舟……整整三周,教室每个角落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图带文
  孩童的阅读启蒙,都是从色彩鲜艳、内容生动的图片开始的,在学习小古文的时候,教师不妨先用图片导入。比如先出示一个头顶荷叶撑船的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感受图中儿童的心情,然后诵读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又如以一个古代孩童在墙壁上的洞口射过来的一缕亮光下夜读的图片作为“凿壁借光”的导入。
  三、故事导入
  生动有趣的故事也是学生们无法抗拒的教学环节之一。如出示一幅“车胤夜读”的图,问有谁知道他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师生之间相互补充,再出示现代文故事,请大家快速浏览。接着再出示小古文,通过范读、齐读、轮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对这篇小古文就会理解得八九不离十。
  这些环节采用古文与现代故事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初步培养了学生比较阅读、联结式阅读、发现式阅读的习惯。
  四、文白对读
  在了解诗词的基本大意之后,同学们的背诵更加高效。在学习小古文的时候,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先读释文。在古诗和释文对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增强理解,如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等。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之下,同学们通过对照掌握了一些文白翻译的规律和要领,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在后半段,教师可以只出示古文,先请同学自己说释文,再出示教材上的释文,两相对照,考查学生的理解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理解古文。
  五、诵演联动
  学生在诵记古文之后,会有一种释放的冲动,一种模仿的欲望。教师此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此种心理,设计一系列有趣的“诵演联动”的教学环节。
  比如在学习“儿童”主题时,有个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古诗,一边背诵一边表演,或是小组表演请全班同学猜诗句。表演《小儿垂钓》《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池上》《清平乐·村居》等古诗词时,学生或垂钓,或放风筝,或追蝴蝶,再加上书声朗朗,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
  类似“读一读,演一演”这样的环节非常符合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和心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收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
  六、读读议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阅读角度不同,体验也不同,通过全班交流,可以达到分享、碰撞、发散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儿童篇”主题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话题,供大家交流:
  我最想和《   》这首诗中的儿童一起玩/交朋友,因为(       )。
  请学生用以上句式说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
  七、学以致用
  北宋学者黄晞说:“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我们要让这些经典名句走进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行为。所以,在一个主题学习结束前,笔者设计了“学以致用来说话的环节”,比如在学“劝学”主题时,说话的句式如下:
  1.今天,我读懂了一句话:
  2.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学得很好很多了,我想对他说:
  3.我想对在课堂上贪玩的同学说:
  4.有人以为学习是以后的事情,我想对他说:
  5.我想送给我最爱看的一本书里的主人公一句话:
  …………
  以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古文的热情,通过交流学以致用。(待续)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其他文献
王克建,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冯三镇人;陈美霖,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杨柳镇人。2009年,王克建、陈美霖怀着赤诚之心加入湖北竹山资教队伍,光荣地成为了人民教师。八年教育路,初心不改,他们愿作资教“比翼鸟”,扎根深山育桃李,把满腔热血洒向这片贫瘠的土地,用自己的赤诚爱心为竹山教育孕育栋梁。  为爱资教,携手飞深山  2009年4月面临大学毕业,湖北省“播种希望与未来——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巡回报告团来到
期刊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那里人口流动性比较大,我校学生多是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和留守儿童。今天我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让我怎么也无法忘却的留守学生。  王芳(化名)长相清秀,孤言寡语,学习刻苦,然而开学都两天了,她还没有来报到,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我根据班务工作手冊上提供的电话打过去,却是邻居家的,从邻居的口中,我知道了一些王芳从没有跟任何人透露过的曲折人生经历。王芳现在的父亲是她的继父,妈妈
期刊
杨绛先生回忆性文章《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尤其是老王在行将逝去时,还硬撑着身子来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的片段,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人物形象。  如果单就课文内容的理解,大多数同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关键就在于在这看似平淡自然的叙事中,文章结尾作者深刻的反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让人不得其解。  因为在我们平常的人的眼
期刊
二、多问候孩子  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多与孩子沟通,主动和孩子交流思想。比如说:早餐之前,可以从尊重的角度出发,征求孩子的意见:今天想吃什么早点呢?上学出发前问一问:书包收拾好了吗?学习用具带上了吗?饭盒清洗干净了吗?水果牛奶准备好了吗?在这里顺便提醒一下: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最佳时段,要在学校待一整天,其实也挺辛苦的。如果家长用保险盒给孩子装一点水果,带一盒牛奶,供孩子上午课间操结束后拿出来享用,
期刊
万众瞩目的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鲜出炉”了,很多人都以为会有大的变化,但与去年的《考试大纲》认真比对,笔者发现《考试大纲》一字未变。当然,这并不代表2018年的高考题不会有变化,我们还是要仔细体会《考试大纲》的“不变之变”,科学备战2018年高考。  一、总体稳定  1.考试范围  从文字呈现来看,2018年《考试大纲》与2017年相比,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没有变化,体现了高考的稳定性
期刊
你写文章怎样表现好听或难听的声音?是否只是用“动听”“美妙”或“难听”“噪声”这些词来描述呢?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你的作文很难出彩。  通感是由著名学者钱钟书定名的一种辞格,他在《通感》中写道:“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钱先生的见解至深,表达至确,令人服膺。当我们听到流水声,不就可以想象出水流动的样子吗?当我们
期刊
今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新课标的相关情况。其中,语文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贯穿语文课程各部分,并设置学习专题,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篇目增加到72篇;同时,要求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增强文化自信,植入红色基因。  据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语文课标变化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期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的名篇。  这篇文章一反《论语》“语录体”的特点,行文的方式变成了“对话体”,与现在的“会议记录”相似。该文不仅将人物性格刻画得鲜明,生动,而且文章的篇章结构也显得较为完整,可将其看作是我国古代文章初步成篇、定型的标志。  本文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座谈,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志向,也表现了孔子本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以礼治国的思想及
期刊
思维课堂即培养、锻炼学生学科思维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自发生成的,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回归教师本色:传“道”、受业、解惑。  一、解惑,即答疑解惑  高品质的思维课堂不是任其自由生成的,而是在教师积极掌控和干预下的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积极了解学情,对学生的疑点、易错点了然于胸,然后迅速筛选,选择性地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并作出解释。
期刊
三、着力“三个环节”——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组织实践活动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德育小故事。言传身教,事实胜于雄辩。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诚实做人,快乐生活,说过的话坚决执行,要表里如一,布置过的作业要检查,而且要二次批改,督促学生订正和完善作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昂首挺胸走路的人,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教师要自觉地多阅读好书,多看优秀的影视节目,将优秀的品质内化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