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班集体形成既有赖其组成的每一个体作用,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既对其成员有较强的约束和导向作用,又在其成员的反作用下呈动态发展。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做好两者之间协调工作,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58-02
从组织结构上说,班集体本身应该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班集体的建设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班集体的灵魂建设,即班集体指导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第二层次是班集体支撑体系建设,即班集体的组织结构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第三层次班集体的软环境建设,即班集体内的文化活动与交往交流活动方式建设。
一、突出班集体思想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班集体建设提供新鲜丰富的价值内涵。除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教育形式和校内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外,结合学生认知的不确定性和易追新特点,抓好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和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合理评判。利用早晚自习、主题班会等时间,希望学生能大胆地跟老师交流见解和认识。辅导员引领学生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符合国内形势发展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确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所在,这种共同信仰为班集体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确立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规范,明确集体前进的方向。确立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要立足社会发展要求和班集体的具体要求,坚持集体共同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并通过各种形式将其内化为学生思想深处和行动之中,努力体会到我与班级共成长。作为学生个体,在群体中不仅简单成为一个元素,而且作为群体中的社会系统,担任某种角色而发挥作用。归属感是个体带入群体最基础的属性,在群体中发挥作用,甚至影响到群体目标的实现。学院的“闪光群体”、“文明宿舍”、、“先进班级”、“优秀团支部”等先进集体的评选,“班级综合动态指数考评”,优秀班集体班会以此为目标,继而形成班级的理念、口号,制定短期、长期的目标。学生个体会因归属感属性和主人翁意识,调整自己的个人目标。
学生的成长、班集体目标的实现,需要辅导员投入大量的情感去感化学生,但同时也需要理性的管理来支持。理性的教育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体现。可以依据《学生守则》,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不同阶段的共同规范,有针对性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在规范的严格实施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长期的养成教育中促使学生不断成长。
二、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用人之事,选才为先。采取自荐、评选相统一原则,确保选拔出政治素质过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密切联系学生、成绩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一定要切实引导班委会及其成员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方法上给予积极指导。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握宏观,充分放权,使学生干部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只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传声筒。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为同学服务的本领,树立自身的威信,进而提升班委会在同学中的领导力和吸引力。
(二)加强班委会组织体系建设。合理安排岗位职责,达到班委岗位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即使一舍之长,也明了自己具体职责。同时在辅导员指导安排下建立定期班委会制度、班会制度等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岗位的协调和统一,增强整个班委会的凝聚力和在学生中的感召力。
(三)充分发挥班级在院系学工部门或其他社团任职的学生干部作用。采取谈心、布置工作任务等形式,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级是“特殊的”、“普通一员”。经常与其所在部门的领导沟通,对其形成一定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让这支“编外”学生干部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班级软环境建设,增强班集体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班级的软环境是指教育人的一切人文环境,也可称“精神环境”,这是班集体充满个性和活力的重要条件。这些软环境是指师生关系营造、班风、学风、班集体创新等人文环境和条件。
(一)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应对整个班集体建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指导。通过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互动机制密切师生关系,增进与学生的情感。既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班集体健康发展的领导者。
(二)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着力打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谐发展的班风和纪律严明、刻苦学习、学风严谨、勇于创新的学风。增强知识对学生的熏陶力,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力,良好氛围对学生的感染力。
(三)加强班集体活动建设和创新,大力活跃班集体的氛围,增强同学情感及其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集体活动的过程是每个成员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过程,相互间发生作用的过程,不仅能使不同的学生受到教育,而且能让他们按照集体的要求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辅导员根据班级实际,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品位和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提高班集体整体战斗力。
★作者简介:李慧(1980-),河南淮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58-02
从组织结构上说,班集体本身应该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因此班集体的建设应该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班集体的灵魂建设,即班集体指导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第二层次是班集体支撑体系建设,即班集体的组织结构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第三层次班集体的软环境建设,即班集体内的文化活动与交往交流活动方式建设。
一、突出班集体思想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班集体建设提供新鲜丰富的价值内涵。除了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教育形式和校内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外,结合学生认知的不确定性和易追新特点,抓好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和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合理评判。利用早晚自习、主题班会等时间,希望学生能大胆地跟老师交流见解和认识。辅导员引领学生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符合国内形势发展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确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所在,这种共同信仰为班集体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确立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规范,明确集体前进的方向。确立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要立足社会发展要求和班集体的具体要求,坚持集体共同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并通过各种形式将其内化为学生思想深处和行动之中,努力体会到我与班级共成长。作为学生个体,在群体中不仅简单成为一个元素,而且作为群体中的社会系统,担任某种角色而发挥作用。归属感是个体带入群体最基础的属性,在群体中发挥作用,甚至影响到群体目标的实现。学院的“闪光群体”、“文明宿舍”、、“先进班级”、“优秀团支部”等先进集体的评选,“班级综合动态指数考评”,优秀班集体班会以此为目标,继而形成班级的理念、口号,制定短期、长期的目标。学生个体会因归属感属性和主人翁意识,调整自己的个人目标。
学生的成长、班集体目标的实现,需要辅导员投入大量的情感去感化学生,但同时也需要理性的管理来支持。理性的教育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体现。可以依据《学生守则》,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不同阶段的共同规范,有针对性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在规范的严格实施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长期的养成教育中促使学生不断成长。
二、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用人之事,选才为先。采取自荐、评选相统一原则,确保选拔出政治素质过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密切联系学生、成绩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一定要切实引导班委会及其成员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方法上给予积极指导。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把握宏观,充分放权,使学生干部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只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传声筒。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为同学服务的本领,树立自身的威信,进而提升班委会在同学中的领导力和吸引力。
(二)加强班委会组织体系建设。合理安排岗位职责,达到班委岗位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即使一舍之长,也明了自己具体职责。同时在辅导员指导安排下建立定期班委会制度、班会制度等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岗位的协调和统一,增强整个班委会的凝聚力和在学生中的感召力。
(三)充分发挥班级在院系学工部门或其他社团任职的学生干部作用。采取谈心、布置工作任务等形式,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级是“特殊的”、“普通一员”。经常与其所在部门的领导沟通,对其形成一定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让这支“编外”学生干部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班级软环境建设,增强班集体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班级的软环境是指教育人的一切人文环境,也可称“精神环境”,这是班集体充满个性和活力的重要条件。这些软环境是指师生关系营造、班风、学风、班集体创新等人文环境和条件。
(一)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应对整个班集体建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指导。通过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互动机制密切师生关系,增进与学生的情感。既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又做学生的人生导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班集体健康发展的领导者。
(二)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着力打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和谐发展的班风和纪律严明、刻苦学习、学风严谨、勇于创新的学风。增强知识对学生的熏陶力,纪律对学生的约束力,良好氛围对学生的感染力。
(三)加强班集体活动建设和创新,大力活跃班集体的氛围,增强同学情感及其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集体活动的过程是每个成员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过程,相互间发生作用的过程,不仅能使不同的学生受到教育,而且能让他们按照集体的要求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辅导员根据班级实际,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品位和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提高班集体整体战斗力。
★作者简介:李慧(1980-),河南淮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