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21世纪体育教育的必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首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任务,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体育;创新;教学
体育课程的时空开放性、综合实践性和身心共同发展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个性的发展。同时,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创新。一个不愿意自我超越和创新的人是不可能拥有终身体育能力的,也就谈不上身心健康的持续发展和参与体育文化的创新。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观念依然存在很多误区,加之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以及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现有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无法发挥出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无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于压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力,已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改革中引人注目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活动性”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我们只有从“活动性”本质特征出发,才可能梳理清楚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学特征。“活动性”特征决定了体育学科内容的宽泛性、多变性和流动性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体育教学必须以一种生命的形式表现,即充满“活力”,不是外在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变成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和发展源泉,为学生提供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身体、心理的不断超越服务,为最终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而服务,笔者将这种类型的体育教学称之为“体育创新性教学”。它摒弃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参与的、观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脱离的不完整的体育活动,以不扭曲“活动性”的本质特征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这样,学生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就成为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二、体育创新性教学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有阶段性特征。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是客观理解学生的基础,它客观上要求我们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体育创新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成功体育教学”就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良好效果。相信学生的发展与创造潜能,是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的重要要求。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要为完善学生的主体性的结构而服务。有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个部分,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对客体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而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构成,承担着激发和维护学生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学生主体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的。众所周知,结构决定功能,体育教学只有自觉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主体结构,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三、内容体系的创新
1. 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求异、求新等基本特征,是创造性求解问题的心理与智能基础。创造性思维培养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创新教育来讲,并不需要专门的课程和教学,它可以在体育课程教学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领域中重大的发现、创造和发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有其深刻的独特的思维过程,我们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揭示这些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领悟科学的体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2. 科学人文教育
走向科学、人文整合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观念,代表着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面向21世纪的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体育创新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体系之中,一方面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重视人文教育内容的必要性。体育创新教育应该通过体育科技内容的传授确立如下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竞争与合作、理解与和平、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等。同时力图把价值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并贯穿于体育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因素之中。显然,体育创新教育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不是两种教育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而是有机地融合。
四、体育创新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这种基础会时时刻刻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做到: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2.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他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体育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运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这个“量”包括: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
(乐清市芙蓉镇一小)
关键词:体育;创新;教学
体育课程的时空开放性、综合实践性和身心共同发展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个性的发展。同时,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创新。一个不愿意自我超越和创新的人是不可能拥有终身体育能力的,也就谈不上身心健康的持续发展和参与体育文化的创新。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观念依然存在很多误区,加之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以及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现有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无法发挥出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无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于压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力,已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改革中引人注目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活动性”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我们只有从“活动性”本质特征出发,才可能梳理清楚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学特征。“活动性”特征决定了体育学科内容的宽泛性、多变性和流动性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体育教学必须以一种生命的形式表现,即充满“活力”,不是外在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变成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和发展源泉,为学生提供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身体、心理的不断超越服务,为最终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而服务,笔者将这种类型的体育教学称之为“体育创新性教学”。它摒弃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参与的、观念活动与实践活动相脱离的不完整的体育活动,以不扭曲“活动性”的本质特征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这样,学生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就成为学生真正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二、体育创新性教学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有阶段性特征。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是客观理解学生的基础,它客观上要求我们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体育创新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成功体育教学”就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良好效果。相信学生的发展与创造潜能,是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的重要要求。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要为完善学生的主体性的结构而服务。有研究指出,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个部分,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对客体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而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构成,承担着激发和维护学生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学生主体结构的发展和完善,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的。众所周知,结构决定功能,体育教学只有自觉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主体结构,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三、内容体系的创新
1. 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求异、求新等基本特征,是创造性求解问题的心理与智能基础。创造性思维培养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创新教育来讲,并不需要专门的课程和教学,它可以在体育课程教学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领域中重大的发现、创造和发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有其深刻的独特的思维过程,我们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揭示这些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领悟科学的体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2. 科学人文教育
走向科学、人文整合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观念,代表着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面向21世纪的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体育创新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体系之中,一方面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重视人文教育内容的必要性。体育创新教育应该通过体育科技内容的传授确立如下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竞争与合作、理解与和平、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等。同时力图把价值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并贯穿于体育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因素之中。显然,体育创新教育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不是两种教育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关系问题,而是有机地融合。
四、体育创新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这种基础会时时刻刻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做到: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
2.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他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体育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运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这个“量”包括: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
(乐清市芙蓉镇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