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苏教版)的文言古诗文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承载着厚重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灵韵,似乎都蕴蓄在这高山流水、千古佳作之中。要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领会并沉醉其中呢?经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读 读出音韵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音韵美带给人类的感动,山水散文之美首先是音韵美。所谓“平仄相对,意韵相生,美也”。
一样写山,泰山的巍峨,漓山的灵秀,普陀的空明,……,静谧时鸟鸣惊山涧,热闹处嘤嘤成韵,千转不穷。你去揣摩,你去读,你要用千种声调读出这万般音韵。
同样是水,“泠泠作响”的泉水激石,“晶晶然”的鳞光乍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的酿泉,……哪一篇哪一句不是灵动的声响?这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音韵美。
所以文言古诗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读”。老师范读、听录音、领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共读,第一遍正音,第二遍熟悉字词,第三遍注意节奏、句读,第四遍投入感情,第五遍领会意韵。……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逐步加深的朗读要求,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的音韵美,体会山水散文的语言美。渐渐地你会发现:读得越多,学生的劲头就越大,兴趣就越浓。
二、写 写出景致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华民族的沃土蕴育出的何止是英雄,还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所以古诗文是生于斯、长于斯、根植于斯的文化产物。它的美正是中国秀美河山的折射。
千古美景、千古诗文,每一篇山水散文都是一幅山水景物的画卷,它展现给我们的是几千年的大好河山,描绘给我们的是声色俱佳的山川美景,赋予我们的是塞于耳目,神游其中,仿佛置身其境的感官享受,留给我们的是无穷尽的精神韵味与广阔的想象空间。
由此看来,古诗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写”。对于散文而言,机械的直译不如生动的扩写。可先让学生各自选取喜欢的段落研读,再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把想到的景物付诸笔端,当然老师也可以写下水作文,写完后全班交流,师生共评共赏,选出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再让学生闭目畅游,做到身在景中、神于物游,充分感受文中景致美。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去过西山吗?沿溪而行,清澈的水、幽深的泉、嶙峋的山,嵯峨交错,曲屈盘旋,近景远景聚集收拢尽在眼底。山顶青白色的烟雾,萦绕不散,与天交融,似直插天顶,又似凌云而起,于是身心与自然之气浑然交汇,无边无际,神思漫游不绝已暮色蔼蔼……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于沉醉时会心一笑,动情处喟然长叹。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篇篇优美的山水散文都该成为学生们心中一份份抹不开的浓情惬意。
三、品 品出意境美
古人云“厚积薄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丰厚的文化底蕴薄发出的妙语佳句,如一股清澈的山泉缓缓流淌在青山绿水之间,流淌在几千年文化淀积的母体之上,由古流到今,流向遥远未知的将来,一样的清澈,一样的欢畅,一样的美丽。
有“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的豪情满怀,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的心旷神怡,也有“悠悠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神与物游,更有“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的目酣神醉……,其间更有“百鸟嘤嘤”、“素湍绿潭”、“高猿长啸”、“沙鸥翔集”……,妙语连篇,佳句相缀,怎能不让人目定神怡陶醉其中并叹为观止呢?于是进而感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实乃是散文的巨幅长卷,而这字字玑珠的妙语佳句则并非妙手偶得,定然是中华文化这方沃土厚积薄发的硕果,是山水散文这幅长卷中的神来之笔!
四、悟 悟出精神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好文章,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文言山水散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文学本身的韵律、语言的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发现其对学生精神的影响。读《孟子二章》,学生悟出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要成功必须“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读《岳阳楼记》,悟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的政治抱负。读《醉翁亭记》,悟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观与旷达。读《捕蛇者说》,悟出柳宗元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爱国豪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巧妙与睿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怨……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深刻哲理,在阅读中悟,达到寓传统美德的教育于淳美的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地熏陶。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文言文这一文体,感受它的美,品悟它的情,进而培养学生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实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一、读 读出音韵美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音韵美带给人类的感动,山水散文之美首先是音韵美。所谓“平仄相对,意韵相生,美也”。
一样写山,泰山的巍峨,漓山的灵秀,普陀的空明,……,静谧时鸟鸣惊山涧,热闹处嘤嘤成韵,千转不穷。你去揣摩,你去读,你要用千种声调读出这万般音韵。
同样是水,“泠泠作响”的泉水激石,“晶晶然”的鳞光乍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的酿泉,……哪一篇哪一句不是灵动的声响?这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音韵美。
所以文言古诗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读”。老师范读、听录音、领读、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共读,第一遍正音,第二遍熟悉字词,第三遍注意节奏、句读,第四遍投入感情,第五遍领会意韵。……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逐步加深的朗读要求,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的音韵美,体会山水散文的语言美。渐渐地你会发现:读得越多,学生的劲头就越大,兴趣就越浓。
二、写 写出景致美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华民族的沃土蕴育出的何止是英雄,还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所以古诗文是生于斯、长于斯、根植于斯的文化产物。它的美正是中国秀美河山的折射。
千古美景、千古诗文,每一篇山水散文都是一幅山水景物的画卷,它展现给我们的是几千年的大好河山,描绘给我们的是声色俱佳的山川美景,赋予我们的是塞于耳目,神游其中,仿佛置身其境的感官享受,留给我们的是无穷尽的精神韵味与广阔的想象空间。
由此看来,古诗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写”。对于散文而言,机械的直译不如生动的扩写。可先让学生各自选取喜欢的段落研读,再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把想到的景物付诸笔端,当然老师也可以写下水作文,写完后全班交流,师生共评共赏,选出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再让学生闭目畅游,做到身在景中、神于物游,充分感受文中景致美。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去过西山吗?沿溪而行,清澈的水、幽深的泉、嶙峋的山,嵯峨交错,曲屈盘旋,近景远景聚集收拢尽在眼底。山顶青白色的烟雾,萦绕不散,与天交融,似直插天顶,又似凌云而起,于是身心与自然之气浑然交汇,无边无际,神思漫游不绝已暮色蔼蔼……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于沉醉时会心一笑,动情处喟然长叹。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篇篇优美的山水散文都该成为学生们心中一份份抹不开的浓情惬意。
三、品 品出意境美
古人云“厚积薄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丰厚的文化底蕴薄发出的妙语佳句,如一股清澈的山泉缓缓流淌在青山绿水之间,流淌在几千年文化淀积的母体之上,由古流到今,流向遥远未知的将来,一样的清澈,一样的欢畅,一样的美丽。
有“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的豪情满怀,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的心旷神怡,也有“悠悠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神与物游,更有“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的目酣神醉……,其间更有“百鸟嘤嘤”、“素湍绿潭”、“高猿长啸”、“沙鸥翔集”……,妙语连篇,佳句相缀,怎能不让人目定神怡陶醉其中并叹为观止呢?于是进而感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实乃是散文的巨幅长卷,而这字字玑珠的妙语佳句则并非妙手偶得,定然是中华文化这方沃土厚积薄发的硕果,是山水散文这幅长卷中的神来之笔!
四、悟 悟出精神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好文章,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文言山水散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文学本身的韵律、语言的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发现其对学生精神的影响。读《孟子二章》,学生悟出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要成功必须“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读《岳阳楼记》,悟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的政治抱负。读《醉翁亭记》,悟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观与旷达。读《捕蛇者说》,悟出柳宗元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爱国豪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巧妙与睿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怨……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或深刻哲理,在阅读中悟,达到寓传统美德的教育于淳美的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地熏陶。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文言文这一文体,感受它的美,品悟它的情,进而培养学生品质,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学生灵魂深处,夯实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