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的特点,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7-0108-03
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会计系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宣告了MIS学科的创立。此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大学也设立了管理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4、缺乏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展比较困难
实验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主要是先开设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然后再开设计算机技术类实验(如数据库使用、ASP使用等),最后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从实验难易程度和循序渐进的角度看,似乎比较合理,但多数学生则感觉到,实验与实验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前一个实验是关于商品销售系统的演示,后一个实验则是商品库存系统的验证,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则是关于商品业务管理系统,实验对象的业务处理过程学生并不熟悉,实验是零散的,不能结合学生实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其次,重视演示型、验证型实验等基础性实验,忽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基础性实验上,但学生只能勉强进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实验效果不理想,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及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是培养计算机程序员,也不是培养像MBA、EMBA那样的企业战略管理者,而应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专门人才。培养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具备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才是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和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把管理思想、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要求学生既要具有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又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正确分析、评价一个组织中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问题,懂得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并将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了 总结。
1、基本知识的讲授
在讲授管理理论知识时,结合计算机系统讲授如何来实施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如何在计算机上能更好地体现,让枯燥的管理知识变得生动。在讲授计算机知识时,结合管理的特征,讲授计算机如何接受管理思想,什么技术适合什么样的管理思想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案例教学
案例是认识事物和规律的最好方式,通过案例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解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学生对业务流程比较熟悉,对案例对象比较了解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经常使用、最为熟悉的教务管理学生子系统作为案例,并让学生对系统进行分组讨论,由每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案例作出分析和说明,然后每个小组选择选派一位代表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综述,最后由教师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正确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给予纠正和补充,并引导学生对那些可以进一步深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遵行教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文献给出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以此为蓝本,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演示型实验一案例型实验一技术型实验一验证型实验一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验内容。首先在实验内容上,选择与学生课外研究、调查、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相关的实验内容;其次是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良好的衔接与过渡,并保证它们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
①演示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它的组成、结构是什么样子、系统实施后效果如何等。因此,我们选取结构清晰完整、功能明确、业务流程简单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我校为测评学生综合能力而自主设计的一个管理系统)为演示对象,同时也加入一些上几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作为演示型实验的教学内容。
②案例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从开始状态到完成状态的整个设计过程,使学生对信息系统整个演变过程和内部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使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变得具体。为此,我们以上几届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系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系级学生宿舍卫生检查系统等)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案例教学能让他们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
③验证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系统初期设计目标和思路与最终系统实际效果的一种对应关系。实验内容是以我校自主设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子系统为对象,这样学生能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两者的映射关系,使学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中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预期设计目标过高,而实际效果不理想,从而产生沮丧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
④技术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对某些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技术型实验带动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主要开设两个实验:一是数据库构建,让学生学会把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转化成概念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型;二是Web数据库的使用,主要介绍ASP技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数据技术。
⑤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课程设计):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参与一个完整的实际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课程设计中,采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实验”教学模式,题目由教师指定,也可南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5~6人,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由组内学生自己组织协调。组长由教师指定,同时肩负协调与统筹工作,每个成员既独立完成各自任务,义相互配合,出谋划策。设计中要求体现信息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每一环节结束,教师都要进行检查,并给出修改、完善意见。设计完成后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以实验报告的格式,规范由教师制定),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主要陈述人,其余成员可作补充说明,同学可任意提问。答辩组成人员南任课教师和学生行选派出来的4位同学共同担任,评分标准由教师统一制定。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既让学生掌握了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按质按量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也为将来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由笔试和实验组成,其中笔试占70%。实验占30%,考核内容单一,方式简单,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对知识死记硬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将会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真实水平,更能体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制定的综合考核办法是:平时表现(包括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10%,案例分析、讨论占15%,基础实验(演示型、案例型、验证型、技术型)占15%,课程设计占20%,笔试占40%。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受到学生欢迎,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结束语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课程改革中应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前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行业的需求与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体系,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作为支撑,突出实践环节,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7-0108-03
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会计系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宣告了MIS学科的创立。此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我国很多大学也设立了管理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4、缺乏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展比较困难
实验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主要是先开设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然后再开设计算机技术类实验(如数据库使用、ASP使用等),最后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从实验难易程度和循序渐进的角度看,似乎比较合理,但多数学生则感觉到,实验与实验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前一个实验是关于商品销售系统的演示,后一个实验则是商品库存系统的验证,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则是关于商品业务管理系统,实验对象的业务处理过程学生并不熟悉,实验是零散的,不能结合学生实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其次,重视演示型、验证型实验等基础性实验,忽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基础性实验上,但学生只能勉强进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实验效果不理想,实验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及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是培养计算机程序员,也不是培养像MBA、EMBA那样的企业战略管理者,而应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具有宽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专门人才。培养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具备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人才是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和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把管理思想、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要求学生既要具有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又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正确分析、评价一个组织中开发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问题,懂得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并将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了 总结。
1、基本知识的讲授
在讲授管理理论知识时,结合计算机系统讲授如何来实施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如何在计算机上能更好地体现,让枯燥的管理知识变得生动。在讲授计算机知识时,结合管理的特征,讲授计算机如何接受管理思想,什么技术适合什么样的管理思想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案例教学
案例是认识事物和规律的最好方式,通过案例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解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学生对业务流程比较熟悉,对案例对象比较了解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经常使用、最为熟悉的教务管理学生子系统作为案例,并让学生对系统进行分组讨论,由每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案例作出分析和说明,然后每个小组选择选派一位代表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综述,最后由教师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正确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给予纠正和补充,并引导学生对那些可以进一步深化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遵行教学的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文献给出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以此为蓝本,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演示型实验一案例型实验一技术型实验一验证型实验一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根据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验内容。首先在实验内容上,选择与学生课外研究、调查、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相关的实验内容;其次是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良好的衔接与过渡,并保证它们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根据以上原则,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
①演示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它的组成、结构是什么样子、系统实施后效果如何等。因此,我们选取结构清晰完整、功能明确、业务流程简单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我校为测评学生综合能力而自主设计的一个管理系统)为演示对象,同时也加入一些上几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作为演示型实验的教学内容。
②案例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从开始状态到完成状态的整个设计过程,使学生对信息系统整个演变过程和内部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使理论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变得具体。为此,我们以上几届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系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系级学生宿舍卫生检查系统等)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案例教学能让他们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
③验证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系统初期设计目标和思路与最终系统实际效果的一种对应关系。实验内容是以我校自主设计的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子系统为对象,这样学生能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两者的映射关系,使学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中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预期设计目标过高,而实际效果不理想,从而产生沮丧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
④技术型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对某些在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关键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技术型实验带动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主要开设两个实验:一是数据库构建,让学生学会把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转化成概念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型;二是Web数据库的使用,主要介绍ASP技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数据技术。
⑤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课程设计):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参与一个完整的实际信息系统的开发全过程。课程设计中,采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实验”教学模式,题目由教师指定,也可南学生自主选择。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5~6人,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由组内学生自己组织协调。组长由教师指定,同时肩负协调与统筹工作,每个成员既独立完成各自任务,义相互配合,出谋划策。设计中要求体现信息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每一环节结束,教师都要进行检查,并给出修改、完善意见。设计完成后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以实验报告的格式,规范由教师制定),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主要陈述人,其余成员可作补充说明,同学可任意提问。答辩组成人员南任课教师和学生行选派出来的4位同学共同担任,评分标准由教师统一制定。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既让学生掌握了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撰写设计报告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按质按量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也为将来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由笔试和实验组成,其中笔试占70%。实验占30%,考核内容单一,方式简单,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对知识死记硬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将会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真实水平,更能体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制定的综合考核办法是:平时表现(包括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10%,案例分析、讨论占15%,基础实验(演示型、案例型、验证型、技术型)占15%,课程设计占20%,笔试占40%。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受到学生欢迎,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结束语
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课程改革中应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前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行业的需求与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体系,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作为支撑,突出实践环节,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