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启示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64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始于美国银行的次贷危机地爆发,本文分析发生次贷危机的成因以及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重点指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房贷风险和信用卡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策略;提出了深化经营管理改革的数条建议,寻求良性发展稳步增长的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贷;信用卡;资产证券化
  
  美国次贷危机, 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级按揭贷款, 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 是美国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停止上涨。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对美国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美国次贷危机,深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吸取教训,深化改革,防范风险。
  一、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与美国宏观经济调控及经济周期有关
  从2001年初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持续的利率下降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使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迅速扩大。因为利率下降,一方面使房贷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使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2004年6月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经过连续十几次调息,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连续升息提高成为导致次级贷款风险爆发的导火索。
  (二)与美国投资市场、全球金融市场持续的盲目的乐观情绪有关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美国及全球利率长期下降,全球流动性过剩。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美元贬值、资产价格上升,作为可转手卖给投资者的次级房贷衍生产品,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客观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全球投资者,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需求巨大。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了使得危机发生后波及全球金融系统的隐患。
  (三)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中金融机构,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一度甚至出现了零负首付。当突然发生大量房贷坏账时,房地产的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大量投资者抛售涉及房贷的证券,股市价格重挫,信用萎缩,现金流不足;投资银行、房贷机构等金融机构运营困难。这些造成了金融恐慌,投资者的信心大减,又通过上述传导机制反复恶性循环,并迅速传导至全球金融市场。
  (四)美国金融监管者对房贷机构的监管不够
  美联储一边持续加息, 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利率房贷, 让许多具有高风险的衍生工具不断扩散。而且, 政府还把对次级房贷债券这种金融衍生品的评估和监督责任完全抛给私人债券评级机构, 给这些私人机构留下太多操作空间, 同时对于这些机构采用的评级标准是否可靠却不予监管。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部分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次级债以及它们的衍生品,也卷入了美国次贷危机。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刺激按揭债券, 但由于数量较少, 并没有影响这些银行的流动性。加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相对封闭,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外汇市场并未与国际完全接轨,衍生品市场也基本处于空白。这样一种“隔离机制”使次贷危机在短期内并没有给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太多直接冲击。然而,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潜在和间接影响仍不容忽视,毕竟中国的金融市场总有一天要向国际资本全面开放,所以我们这次能躲过强烈的金融风暴,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而且我国并不具备美国那样发达的金融避险工具市场。因此,对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特别是我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教训,得到很多启示,采取一些措施去弥补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不足。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业务种类,操作方式等都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特别关注经营业务中所产生的风险,有效地察觉风险并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下面分别对银行主要业务中住房贷款和发放信用卡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房贷风险
  1、在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被各家商业银行视为低风险的优质资产业务,成为了大力发展的主要业务。
  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对房贷申请人的把关较为严格,也没有针对信用级别低的客户的次级贷款,因此从表面上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质量很有保障,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国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已经启用,但目前存在的个人住房贷款大都在之前发放,此外,这个征信系统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地方还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涨幅显著,并非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区房价泡沫还比较严重。主要的房贷风险如下:
  (1)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 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在房地产实施宏观调控前, 我国居民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为20%。但实际操作中, 也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
  (2)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按照银监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引, 个人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不得超过个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 国内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 很多人不能满足这一基本标准。有人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信贷人员和房产销售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 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 用假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 无疑为个贷风险埋下了巨大隐患。
  (3)宏观政策的变化以及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房价飞速增长,商业银行也是大量发放房贷,可是2008年初人民银行对于过热的地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抑制房价增长的金融政策,房价开始持续下跌,加之房地产公司过度扩张,资金链出现断裂,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违约风险。
  2、为了应对房贷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风险。
  (1)加强存量客户盘点梳理,做好分级分类管理。一方面, 要按五级分类进行贷后管理: 对正常类客户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提醒其按时还款; 对关注类客户要防止向下迁徙, 以电话催收为主, 辅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提醒; 对次级类客户要上门催收并发催收通知书或律师函, 促其还清拖欠款; 对可疑类客户要指定专人负责, 一户一策, 实施多种手段进行催收; 对有意拖欠和赖账的客户,要及时提请法律诉讼; 对损失类客户要一户多策, 经办人员要积极配合风险、保全、法规等部门及法院、经侦、律师等开展化解不良资产工作。另一方面, 要对存量客户进行细分: 对属于假按揭、假贷款的,要还原到开发贷科目进行核算,实施封闭式管理,敦促其尽快还款; 对外地炒房团贷款, 要指定专人负责, 通知客户把每月还款额提前汇( 存) 入指定账户或敦促其尽快转让; 对属于因下岗、疾病、离婚等家庭变故而不能还款的客户, 建议他们通过房产中介及担保公司进行面积、地段等置换即大套换小套、地段好的换地段差的, 以缓解还款压力。
  (2)严格增量客户信贷准入, 把好资产质量关。目前我国对个人客户的信用评级还不完善, 央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健全并覆盖全面的联合征信平台, 当前只借助央行的征信系统对客户提供相关资料真实性的查证、鉴别也存在较大难度, 所以贷款客户资质和信用方面的信息还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因此, 必须从源头上防控风险, 严把贷款审批关, 严格审查按揭人资质, 严格执行首付规定, 以防止出现为争揽客户, 竟相降低标准等各种违反信贷准入原则的现象, 确保新发放贷款的质量。
  (3)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转嫁银行风险。长期以来,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存款。因此, 一旦居民储蓄率下降, 就可能导致银行资金短缺。如何进一步降低并有效化解风险, 是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利于盘活大量长期性住房贷款资产, 提高其流动性, 为住房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增强银行竞争力; 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改善资本充足率; 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 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 降低不良贷款率; 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 增强资本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为我国房地产企业提供可靠的资金循环保障。
  (4)重视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到谨慎放贷,理性经营。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金融政策抑制过热的房地产业,使得房价下跌,房地产商融资困难,成本上升;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接着全球金融风暴的到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突然转向,例如,频繁降息,鼓励银行放贷和各地方政府的托市政策。房市在今年初出现了回暖的局面,交易量增加,房价也在缓慢上升。此时商业银行更应该小心谨慎的发放住房按揭贷款,因为目前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疲软和衰退,以后的走向十分微妙,商业银行应该做到业务拓展理性分析,经营谨慎细致。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
  1、发放信用卡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各大银行竞争最为激烈的业务,由于恶性竞争和盲目的扩展业务,信用卡业务开展的同时也埋下了许多风险:
  (1)我国仍然属于“非征信”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常被分为两类, 即“征信国家”和“非征信国家”。征信国家具备较为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讲信誉且客观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在全国普及,信用管理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在市场交易中可以快速取得资本市场、商业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真实资信背景报告。而我国目前还属于非征信国家, 信用环境较差, 国内信用秩序混乱将恶化我国信用市场, 直接影响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2)大量睡眠卡存在。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便在信用卡市场占有有利地位, 从而不断增加硬性发卡量任务, 而部分发卡机构为了完成任务而突击发卡, 如一人重复发卡, 在持卡人不知情况下增发卡, 或忙于发卡疏于服务, 造成大量的睡眠卡, 还容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 客户对银行信任度降低。据央行的统计, 至2007 年下半年,在已发的4千多万张信用卡中已经有8成左右为“睡眠卡”。睡眠卡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 降低了效益, 也不利于管理,不利于银行卡的健康发展。
  (3)恶性竞争导致成本上升, 抗风险能力降低。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部分银行不惜成本, 采取免年费、办卡送礼品、返现金等形式进行营销, 以业务亏损来换取市场份额。当持卡人已经习惯了信用卡免年费后, 银行若想对信用卡再次收取费用何其难也, 待到那时, 银行面临的将是大量持卡人销户局面。所以不仅给信用卡行业带来负面效应, 由于恶性竞争降低了准入门槛, 甚至到了“呼吸就能办卡”的地步,致使许多不良客户持有信用卡, 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从而为发卡机构埋下风险隐患,而且对于以后信用卡市场规范和使其步入正轨增大难度。
  (4)“卡奴”现象。据国外经验, 一般信用卡客户条件是:拥有稳定的职业或收入、爱好消费并可以接受负债消费、愿意并能够支付透支带来的利息, 但由于之前提到的在信用卡市场上存在的恶性竞争情况, 致使客户准入门槛降低, 并且我国信用卡信用额度并非根据个人情况而设定, 存在额度普遍偏高情况, 这样就容易造成追求奢侈生活而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行为, 不仅不能减轻生活负担, 甚至成为导致个人破产祸根,违约风险不可避免。
  2、针对以上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经营管理,采取一些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控制风险,优化信用卡市场。
  (1)尽可能尽快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实现统一规范的信息共享, 在透明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建设, 为能提供客观全面的个人信用报告做好准备。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掌握在银行、公安、电信、法院、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 因此可由国家牵头, 制定统一标准, 各职能部门配合, 按统一标准格式对信息进行整理,纳入征信系统。同时, 还应建立一套完整、合理、具体的信用评估或风险预测报告。
  (2)注重发卡质量。改变由原来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粗犷型”转变为以质量和客户为中心兼顾发卡数量的“品质型”发展, 规范发卡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 对授信客户应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要求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 不能实行统一模式。
  (3)树立自己的信用卡品牌。由于不同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产品往往同质化程度较高,差异性很低,这就决定了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品牌就是一种独特性,是一种为市场所广泛认识、接受和赞誉的独特性。比如光大银行所推出的“福卡”,传递着中国古老的福文化, 更多的体现了中华文化,是对国学的一种传承,也预示着信用卡品牌经营已经进入到文化营销的新阶段。同时, 在品牌建设中应重视客户服务,在宣传时切勿将信用卡品牌建设误以为只是广告活动, 并且管理人员应经常去第一线亲身体验服务工作, 聘用高素质人才充当一线服务人员并赋予他们以较高权限处理事务。
  (4)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保障。与信用卡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的发展, 尽快出台《信用卡管理条例》,通过立法手段, 对信用卡业务涉及的法律问题予以解决, 实现管理的法制化。同时, 也要考虑到我国要由“非征信国家”发展到“征信国家”不可能一蹴而就, 配套的过渡时期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出台, 以解决在过渡时期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
  (5)提倡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作为烟草企业应尽的一项义务就是必须在烟盒上注明:吸烟危害健康。信用卡是否可以以此为鉴? 建议发卡机构在每发一张信用卡的同时, 能否附上一份提醒书或宣言或在信用卡上也注明: 正确用卡, 健康消费等字样, 引导消费者正确适度消费,只有让持卡人正确的使用信用卡, 正确感受到信用卡带来的快捷、便利和安全, 信用卡市场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银行才能从中受益。
  四、深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增加风险管理的力度和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
  商业银行应该将投入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设计的成本看作是战略投资,而非时一般性的管理成本。我们认为中国的银行业随着业务品种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逐渐走向全球经营的趋势,风险的管理和对经营管理制度的遵从就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所以商业银行就必须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全面完整地看待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规章制度的设计,制定长远的规划,并对其进行战略投资。
  (二)设计研发更多的金融产品及衍生产品,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有效抵御风险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的过滥使用。所以,在国内一提到丰富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就会招致极大的反对,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远不及美国丰富,还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有利于银行业的总体发展和银行收益率的提高,有效抵御风险损失。所以不该极端地认为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是不理性的事情,应该辨证地看这个问题。
  (三)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考核是传导其战略意图、引导经营行为的重要载体,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建立新型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考核盈利指标——按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 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RAROC),其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一道,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准备,进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RAROC 绩效评价法将银行的收益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相结合考核银行的经营效绩,缩小了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目标差距,对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兴韵. 美联储对次级债危机应负什么责任[N ] . 上海证券报.2008年8月20日第8期
  [2]辛乔利,孙兆东. 次贷危机[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郑杨. 美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多大[J]. 国际金融报,2008
  [4]程春曙.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J]. 经济参考报,2008
  [5]李中.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
  2007,( 9) .
  [6]郑良芳. 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J]. 农村金融研究, 2007,( 12) .
  [7]张日光. 美国次贷危机与其原因、影响和启示[J]. 海南金
  融, 2007,( 5) .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关注学习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一、微课程的国内外发展研究1.国外的研究及现状关于微课程的翻译有很多种,有Mi
【正】 在举国上下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的热潮中,迎来了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的喜庆日子。自1982
在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客户已成为银行间最大的争夺焦点,银行间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客户的竞争.谁拥有了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谁就拥有了市场,就能占领竞争的至高点在激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写字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兼涵素质教育
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亍教育领域中一种新的教学趋势一翻转课堂。它并不是简单地翻转教学环节,而是从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翻转学生以往的接受性学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缘起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长期积累瞬间爆发的结果。美国金融产品体系像个倒置金字塔,底层是基础资产,如住房贷款、信用卡贷款、工商企业贷款、消费贷款
【正】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已经10多年了。他晚年所极度忧虑的,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被“和平演变”的问题,终于在东欧发生了。30多年前,毛泽东提出的反“和平演变
微课从诞生伊始,就展现出了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内容凝练、表述有趣,发展至今,其已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微课把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加以整合,以多种形式呈现,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能够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越来越重视,不仅仅关注孩子学习的质量也更加关注其是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对体育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
冯?格拉斯菲尔德等发表了题为“合成单位及构成它们的运算”的研究报告.然而引起人们普遍感兴趣的是支持这一研究的理论框架一认识建构主义,自此以后,建构主义成为继“大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