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动的信号》是一档情感观察类真人秀,带动了观察类综艺节目的走红。本文运用传播学原理,借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大众的异质与同质、舆论领袖和议程设置理论,浅析《心动的信号》的成功之处,以此为观察类真人秀的研究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心动的信号》通过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扩大节目的传播范围、利用舆论领袖的影响力以及运用多种方式宣传节目,贏得了大众的喜爱。最后,笔者将研究结果与节目的局限性结合,对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动的信号》 使用与满足理论 大众的异质与同质 舆论领袖 议程设置
一、多样化的满足与多方精准定位: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实务
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来施行的。《心动的信号》以素人的感情生活这一贴近民生的话题为主题,以情感推理为主线,选取了第一、第二现场以及明星嘉宾点评与总结的创新型外包装,元素的多样化使其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首先,从受众的角度来讲,情感这个话题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容易让人进行卷入性理解,具有普遍意义。这一主题的设定满足了大众对情感生活与社交生活的预体验或再体验的需求,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与八卦心理。“看别人谈恋爱”的趣味性以及易引发共鸣的主题吸引了受众的围观。其次,节目中掺杂推理的元素,悬念的设置与揭示、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不断满足受众的参与需求与好奇心;同时,明星嘉宾的推理总结也带动受众的参与,发人深思。第二现场观察与竞争性推理环节的存在,使受众通过与明星嘉宾进行无言的对话而参与其中;而竞争元素的存在,也满足了受众对求胜欲与刺激性的追求。
综上所述,《心动的信号》受众面的广泛性,是通过具有大众色彩的主题以及节目元素的多样性,来满足更多受众的各自的需求来实现的。
二、节目传播范围的蔓延:大众传播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博弈与契合
每一个受众在观看节目时,都首先是自我对话与理解消化,即首先进行人内传播,而这一活动又是通过观看广为传播的节目实现的,因而推动了大众传播与人内传播的契合。在传播过程中,受传者意义与传播者意义不一定呈现一致性,嘉宾的行为在不同受众的理解当中也呈现不一致的形态,因此,各异的人内传播得以进行。
本节目取材于恋爱社交行为,所呈现的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再现;同时,受众在各异的人内交往的前提下,拥有了各自的判断与立场,亦即得到了与身边人交流、讨论的谈资,如此促进了节目与人际传播的融合。一方面,在观看节目过后,节目的话题成为了观众交际与相互联系的中介,演变为了编织人际网的工具;另一方面,部分受众通过为身边人推荐本节目,客观地促进了节目在人际传播的延伸。
此外,本节目还渗入了群体传播。首先,节目促进了虚拟群体的形成。受众从嘉宾的社交行为上可以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从而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受众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1]而群体是安全感的提供者。节目的观众通过感知、匹配,找寻到与自己“相似”的嘉宾,而众多成功匹配的受众个体便形成了“虚拟群体”。三、明星嘉宾的加入:华丽的外衣难掩舆论领袖的本质
六位明星嘉宾的加盟,无疑增添了节目的吸引力。部分受众因为喜爱某位明星而观看本节目,明星便成为了这个节目的华丽包装。但是,如果嘉宾空有身份的特殊性,其点评与总结不堪推敲,节目质量难以保证,那么受众的支持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反观《心动的信号》,在其明星嘉宾布局中,有一位心理学专家,一位主持人和四名最大年龄差为14岁的娱乐明星,且6位嘉宾的学历与社会地位不尽相同,节目的推理与总结环节因而具有了多样性,从而增添其专业性与权威性。在明星光环带来影响力的同时,独特的嘉宾布局使节目的推理环节更具说服力,进而奠定了其舆论领袖的地位。明星嘉宾各抒己见,他们的观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判断,从而引导受众的观点。在本节目中,明星嘉宾参与的三个环节分别体现了其舆论领袖的地位。
四、节目的推广:议程设置的“暗中作祟”
借用李普曼的议程设置理论[2],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在节目播出期间,有关节目的热搜即为议程设置的表现。日常性的话题促使更多的受众了解节目的存在,甚至加入到话题讨论中。此外,节目在电视上、视频软件首页以及视频播放前投放的广告也在引导人们关注本节目,其本质上也是议程设置。例如,受众打开视频软件后,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其首先会参考首页的推送。而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容易被设置好的信息左右,议程设置的功能更容易展现。另外,同类型节目的“推送”同样引导受众关注本节目。受众在观看一档节目后,会收到类似节目的“推送”。而正是节目事先做好的定位使这样的“推送”能高效准确地到达受众处,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综上,本节目在推广与宣传方面,巧妙地在关注度高的平台加强节目的宣传,设置议程,从而增加受众知晓节目的可能性,促进节目的推广。
《心动的信号》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同时,本节目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从节目自身来说,男女素人嘉宾分别4人,数量对等,缺乏竞争。如若男女数量不对等,势必会产生竞争,从而增加节目的看点。其次,虽然本节目展现了明星嘉宾共同推理环节的过程,但在明星嘉宾个人的推理环节中,节目只展现了推理的结果,而没有全面展现分析的过程,尤其是推测成功的明星嘉宾的思考过程。这一点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节目的“剧本痕迹”。此外,节目的后续记录不足。在本节目结束后,对于节目里素人嘉宾情感的发展变化,观众只能通过微博等社交软件自行关注,节目的官方跟踪记录是缺失的。
综上所述,《心动的信号》的走红为观察类真人秀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可借鉴之处在于,综艺节目的置办要着眼于受众的需求,节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在节目的传播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受众的观看体验,还应制造话题,引导受众自发讨论节目内容,提高节目的话题度;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合理利用明星效应;利用广告和话题做好节目宣传,扩大节目影响力。而从节目具体环节而言,无论是被观察方还是观察方,应当兼具合理性与多样性;同时节目后续也应当被重视。总之,综艺节目的置办应当着眼于多个环节,做到全面、注重创新,从而受到大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4
[2]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林珊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56-166
关键词:《心动的信号》 使用与满足理论 大众的异质与同质 舆论领袖 议程设置
一、多样化的满足与多方精准定位: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实务
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需求来施行的。《心动的信号》以素人的感情生活这一贴近民生的话题为主题,以情感推理为主线,选取了第一、第二现场以及明星嘉宾点评与总结的创新型外包装,元素的多样化使其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首先,从受众的角度来讲,情感这个话题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容易让人进行卷入性理解,具有普遍意义。这一主题的设定满足了大众对情感生活与社交生活的预体验或再体验的需求,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与八卦心理。“看别人谈恋爱”的趣味性以及易引发共鸣的主题吸引了受众的围观。其次,节目中掺杂推理的元素,悬念的设置与揭示、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不断满足受众的参与需求与好奇心;同时,明星嘉宾的推理总结也带动受众的参与,发人深思。第二现场观察与竞争性推理环节的存在,使受众通过与明星嘉宾进行无言的对话而参与其中;而竞争元素的存在,也满足了受众对求胜欲与刺激性的追求。
综上所述,《心动的信号》受众面的广泛性,是通过具有大众色彩的主题以及节目元素的多样性,来满足更多受众的各自的需求来实现的。
二、节目传播范围的蔓延:大众传播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博弈与契合
每一个受众在观看节目时,都首先是自我对话与理解消化,即首先进行人内传播,而这一活动又是通过观看广为传播的节目实现的,因而推动了大众传播与人内传播的契合。在传播过程中,受传者意义与传播者意义不一定呈现一致性,嘉宾的行为在不同受众的理解当中也呈现不一致的形态,因此,各异的人内传播得以进行。
本节目取材于恋爱社交行为,所呈现的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再现;同时,受众在各异的人内交往的前提下,拥有了各自的判断与立场,亦即得到了与身边人交流、讨论的谈资,如此促进了节目与人际传播的融合。一方面,在观看节目过后,节目的话题成为了观众交际与相互联系的中介,演变为了编织人际网的工具;另一方面,部分受众通过为身边人推荐本节目,客观地促进了节目在人际传播的延伸。
此外,本节目还渗入了群体传播。首先,节目促进了虚拟群体的形成。受众从嘉宾的社交行为上可以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从而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受众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1]而群体是安全感的提供者。节目的观众通过感知、匹配,找寻到与自己“相似”的嘉宾,而众多成功匹配的受众个体便形成了“虚拟群体”。三、明星嘉宾的加入:华丽的外衣难掩舆论领袖的本质
六位明星嘉宾的加盟,无疑增添了节目的吸引力。部分受众因为喜爱某位明星而观看本节目,明星便成为了这个节目的华丽包装。但是,如果嘉宾空有身份的特殊性,其点评与总结不堪推敲,节目质量难以保证,那么受众的支持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反观《心动的信号》,在其明星嘉宾布局中,有一位心理学专家,一位主持人和四名最大年龄差为14岁的娱乐明星,且6位嘉宾的学历与社会地位不尽相同,节目的推理与总结环节因而具有了多样性,从而增添其专业性与权威性。在明星光环带来影响力的同时,独特的嘉宾布局使节目的推理环节更具说服力,进而奠定了其舆论领袖的地位。明星嘉宾各抒己见,他们的观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判断,从而引导受众的观点。在本节目中,明星嘉宾参与的三个环节分别体现了其舆论领袖的地位。
四、节目的推广:议程设置的“暗中作祟”
借用李普曼的议程设置理论[2],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在节目播出期间,有关节目的热搜即为议程设置的表现。日常性的话题促使更多的受众了解节目的存在,甚至加入到话题讨论中。此外,节目在电视上、视频软件首页以及视频播放前投放的广告也在引导人们关注本节目,其本质上也是议程设置。例如,受众打开视频软件后,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其首先会参考首页的推送。而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容易被设置好的信息左右,议程设置的功能更容易展现。另外,同类型节目的“推送”同样引导受众关注本节目。受众在观看一档节目后,会收到类似节目的“推送”。而正是节目事先做好的定位使这样的“推送”能高效准确地到达受众处,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综上,本节目在推广与宣传方面,巧妙地在关注度高的平台加强节目的宣传,设置议程,从而增加受众知晓节目的可能性,促进节目的推广。
《心动的信号》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同时,本节目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从节目自身来说,男女素人嘉宾分别4人,数量对等,缺乏竞争。如若男女数量不对等,势必会产生竞争,从而增加节目的看点。其次,虽然本节目展现了明星嘉宾共同推理环节的过程,但在明星嘉宾个人的推理环节中,节目只展现了推理的结果,而没有全面展现分析的过程,尤其是推测成功的明星嘉宾的思考过程。这一点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节目的“剧本痕迹”。此外,节目的后续记录不足。在本节目结束后,对于节目里素人嘉宾情感的发展变化,观众只能通过微博等社交软件自行关注,节目的官方跟踪记录是缺失的。
综上所述,《心动的信号》的走红为观察类真人秀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可借鉴之处在于,综艺节目的置办要着眼于受众的需求,节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在节目的传播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受众的观看体验,还应制造话题,引导受众自发讨论节目内容,提高节目的话题度;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合理利用明星效应;利用广告和话题做好节目宣传,扩大节目影响力。而从节目具体环节而言,无论是被观察方还是观察方,应当兼具合理性与多样性;同时节目后续也应当被重视。总之,综艺节目的置办应当着眼于多个环节,做到全面、注重创新,从而受到大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4
[2]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林珊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5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