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在挖掘学生学习内驱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一面。它图文并茂,富有动感,鲜明形象,扣人心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奇妙与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大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来讲,要遵守下面的四项原则:
1.1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1.2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欲望。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
1.3 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批判各种观点和假设,协商解决各路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2 在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步骤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以及一些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目的,以新型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究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思路。依据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导向,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本学期内,讲授两门课程,分别是《 C语言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我选用《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这门课作为实施研究的课程,选用2005级计1、2班做为研究对象,开展在计算机课程上推广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软件学院丛书系列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唐树才主编的《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适用于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
2.1 课程的整体内容。 Visual Basic. NET的发展历程、特点、开发环境、框架类、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数组、结构、类型转换、过程、流程控制、编程对象、条件编译、常用控件、菜单应用及开发、对话框应用、多文檔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对象和类、异常处理、多线程应用程序、图开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编程、多媒体程序设计、Windows窗体、Web应用程序开发。《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均强的学科,是计算机类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Visual Basic. NET的教学,也是苦于学生上机条件的限制,一般是先讲授基本的知识,然后围绕基础知识讲一些实例程序,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对照教材的程序过程进行编程调试,直到结果正确。按照此种教学方法,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尤其是大专学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有些学生连变量和常量也区分不开,要让他去独立地编写实用的应用程序,实在是不容易。总之,现在有些教材,基本都是以先理论后实践为蓝本来学习程序设计,而不是以教学生如何编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程序为目的,在教材、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又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不断挫折的过程,于是很多人认为程序设计课程入门难。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应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原有界限,不管基础知识、过程和函数、数组、类的定义及应用、窗体、数据库编程的先后顺序,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份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
2.2 在本实例中的具体做法
2.2.1 本课程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它们己经学习了WinXP及办公软件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VB程序设计等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就业班学生,他们在前面所学课程的基础上,和非毕业班相比,他们掌握应用软件的能力要快一些,但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较较差的,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在计算机的课堂上,尤其在程序设计的课堂上,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多被游戏吸引,学习效果不好。分析学生实际有助于形成课程目标。
2.2.2 从课程目标入手,设计项目分级。鉴于上述实际,将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本课程学习在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VB.NET一些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让学生习得主动去参考相关的书籍,或到网上查找所需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在表达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够将准备的材料用口头、书面两种形式基本准确的表达出来,并应用于和同学、老师的交谈中;在情感上,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中人类创造精神的崇敬感和自己作为科学技术应用者的自豪感;在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方面,逐步形成认真、求真的态度;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对自身发展定位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体验成功需要艰辛的付出和严格的服从作基础。由此确定本课程项目分级。
2.2.3 项目分级,任务驱动,每一任务必有不同收获。
首先将本课程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明确布置给同学,即设计出一个实用的,功能更强大的“记事本应用系统”。其次是项目分级,分组分解本项目的任务,根据学生数把全班共分若8个小组,分组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其中主要的是以互补的形式为主,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每组设立“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工程项目的安排。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每个小组确定一下项目方案,每组5人,有一个项目经理,每人承担以下角色中的一个?
3 结论
由上述实施方法来看,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和方法就是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在头脑中预先勾画出一个最终的结果-一种产品、一种服务或是一个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学生必须确定“产品”的需求对象和“产品”的用途。设计出这种“产品”,并且采用类似制订项目管理计划的方式,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完成这件“产品”,学生还需要展示或“推销”自己的“产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张倩苇,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 查尔斯,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7-12-01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计算机;大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来讲,要遵守下面的四项原则:
1.1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1.2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总是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欲望。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项目。
1.3 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批判各种观点和假设,协商解决各路难关,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2 在大学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步骤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培养目标以及一些课程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目的,以新型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究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思路。依据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导向,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本学期内,讲授两门课程,分别是《 C语言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我选用《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这门课作为实施研究的课程,选用2005级计1、2班做为研究对象,开展在计算机课程上推广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为软件学院丛书系列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唐树才主编的《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适用于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
2.1 课程的整体内容。 Visual Basic. NET的发展历程、特点、开发环境、框架类、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数组、结构、类型转换、过程、流程控制、编程对象、条件编译、常用控件、菜单应用及开发、对话框应用、多文檔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对象和类、异常处理、多线程应用程序、图开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编程、多媒体程序设计、Windows窗体、Web应用程序开发。《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均强的学科,是计算机类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Visual Basic. NET的教学,也是苦于学生上机条件的限制,一般是先讲授基本的知识,然后围绕基础知识讲一些实例程序,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对照教材的程序过程进行编程调试,直到结果正确。按照此种教学方法,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尤其是大专学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有些学生连变量和常量也区分不开,要让他去独立地编写实用的应用程序,实在是不容易。总之,现在有些教材,基本都是以先理论后实践为蓝本来学习程序设计,而不是以教学生如何编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程序为目的,在教材、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又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不断挫折的过程,于是很多人认为程序设计课程入门难。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应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原有界限,不管基础知识、过程和函数、数组、类的定义及应用、窗体、数据库编程的先后顺序,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份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
2.2 在本实例中的具体做法
2.2.1 本课程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它们己经学习了WinXP及办公软件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VB程序设计等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就业班学生,他们在前面所学课程的基础上,和非毕业班相比,他们掌握应用软件的能力要快一些,但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是较较差的,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在计算机的课堂上,尤其在程序设计的课堂上,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多被游戏吸引,学习效果不好。分析学生实际有助于形成课程目标。
2.2.2 从课程目标入手,设计项目分级。鉴于上述实际,将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本课程学习在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VB.NET一些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让学生习得主动去参考相关的书籍,或到网上查找所需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在表达能力方面,使学生能够将准备的材料用口头、书面两种形式基本准确的表达出来,并应用于和同学、老师的交谈中;在情感上,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中人类创造精神的崇敬感和自己作为科学技术应用者的自豪感;在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方面,逐步形成认真、求真的态度;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对自身发展定位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体验成功需要艰辛的付出和严格的服从作基础。由此确定本课程项目分级。
2.2.3 项目分级,任务驱动,每一任务必有不同收获。
首先将本课程要完成的项目任务明确布置给同学,即设计出一个实用的,功能更强大的“记事本应用系统”。其次是项目分级,分组分解本项目的任务,根据学生数把全班共分若8个小组,分组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其中主要的是以互补的形式为主,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每组设立“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工程项目的安排。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每个小组确定一下项目方案,每组5人,有一个项目经理,每人承担以下角色中的一个?
3 结论
由上述实施方法来看,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和方法就是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学生在头脑中预先勾画出一个最终的结果-一种产品、一种服务或是一个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学生必须确定“产品”的需求对象和“产品”的用途。设计出这种“产品”,并且采用类似制订项目管理计划的方式,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完成这件“产品”,学生还需要展示或“推销”自己的“产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张倩苇,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 查尔斯,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