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最直观的呈现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教与学的位置互换,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翻转课堂非常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因此本文中我将以小学语文作为探究科目谈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日常教学 翻转课堂 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92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出现,我们在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规划和教学模式的实践方面,都呈现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表现,尤其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师对课堂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因为,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教师理所当然的占据着课堂的绝对主导,学生往往成为课堂知识的接受者和考试的工具,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学科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是一个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课堂学习过程中大量的知识涌入,课下挤压在一起的作业,无尽的分数排名等反而让学生容易失去目标,体会不到知识学习的乐趣感和满足感。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虽然我们不能彻底的改变考試制度,但能从考察的具体方面对于考试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同时重点针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改革和创新,重新定义教与学的位置关系,让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上下级的知识输出和接收关系,而本文中我所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以上所述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和目标所形成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翻转课堂,从我的理解来看,就是在遵循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教与学的位置进行互换,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动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因为,从学科特性来看,语文作为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作为最终目标,而感性思维的建立最基础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尤其是文学的部分需要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能体会、能表达。从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总目标来看,在系统性教育的初期,我们更加需要在兴趣和动力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尤其是让学生建立起对于文学探究、对于艺术表达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在培养学生文学思维和语言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未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积蓄后备力量。而本文中,我就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探究,谈谈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一、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和模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教师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但相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思维转换较慢,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好引导的内容,确定引导的步骤,从而最快速的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首先,在备课过程我们要注重内容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正式的文学和语言内容的学习,所以在思维和知识储备方面都还停留在“门外”,作为教师来说,我们要想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和行为上的主动,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内容制定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语言方面体现语文的实用性,从文学方面体现语文的趣味性,如汉字让学生会记录生活、写信、阅读有趣的小故事等;文学让学生了解世界、懂得道理等等。通过备课中体现语文的这两种特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一开始就能够集中注意力,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围绕“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展开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探讨。翻转课堂只是一个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翻转”的模式。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力强的性格特点,结合语文知识学习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的特点,去制定探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
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重新定位教学关系
小学阶段的教学,即使是语文学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也会由于小学生思维尚且发育不完全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重。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做到以学生为主,重新定位教与学的位置,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知识教学载体就是文章,所以分析和感悟文章内容情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技能,而在课堂“翻转”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文章分析过程中敢于表达,敢于分享,达到挖掘学生潜力的目的。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自由。小学生本身想象力丰富,所以在文学性内容阅读方面,情感的发散度较高,但由于缺乏方法,理解和感悟偶尔出现方向偏差,此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言定成败”,而是要做到谆谆教导,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纠正。
三、课后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课余时间较多,而语文则是一个需要知识长期积累的学科。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也可以将其延伸到课下,通过课后结合实践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对于课后的探究,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性。因为新课标规定下,对于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要求有进一步的增加,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后针对课内外的文章进行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可以作为第二天上课之前的读后感分享,一步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课后探究,我们不一定仅仅是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可以是完全的课外实践内容。如让学生在课下主动阅读一本文学读物,然后在既定的时间内读完,然后形成读后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脱离他人独立思考,还能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
总之,在我看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仅仅是一个大的教学概念框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所教授学科的特点,所以教授学生的特点,具体的制定教学模式。而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翻转课堂实现教与学位置的正确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日常教学 翻转课堂 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92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出现,我们在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规划和教学模式的实践方面,都呈现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表现,尤其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师对课堂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因为,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教师理所当然的占据着课堂的绝对主导,学生往往成为课堂知识的接受者和考试的工具,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学科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是一个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课堂学习过程中大量的知识涌入,课下挤压在一起的作业,无尽的分数排名等反而让学生容易失去目标,体会不到知识学习的乐趣感和满足感。而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虽然我们不能彻底的改变考試制度,但能从考察的具体方面对于考试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同时重点针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改革和创新,重新定义教与学的位置关系,让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上下级的知识输出和接收关系,而本文中我所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以上所述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和目标所形成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翻转课堂,从我的理解来看,就是在遵循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教与学的位置进行互换,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动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因为,从学科特性来看,语文作为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作为最终目标,而感性思维的建立最基础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尤其是文学的部分需要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能体会、能表达。从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总目标来看,在系统性教育的初期,我们更加需要在兴趣和动力方面给学生打好基础,尤其是让学生建立起对于文学探究、对于艺术表达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在培养学生文学思维和语言审美情趣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未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积蓄后备力量。而本文中,我就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探究,谈谈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一、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和模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教师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但相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思维转换较慢,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好引导的内容,确定引导的步骤,从而最快速的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首先,在备课过程我们要注重内容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正式的文学和语言内容的学习,所以在思维和知识储备方面都还停留在“门外”,作为教师来说,我们要想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和行为上的主动,就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内容制定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语言方面体现语文的实用性,从文学方面体现语文的趣味性,如汉字让学生会记录生活、写信、阅读有趣的小故事等;文学让学生了解世界、懂得道理等等。通过备课中体现语文的这两种特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一开始就能够集中注意力,产生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围绕“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展开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探讨。翻转课堂只是一个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翻转”的模式。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力强的性格特点,结合语文知识学习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的特点,去制定探究、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
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重新定位教学关系
小学阶段的教学,即使是语文学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也会由于小学生思维尚且发育不完全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重。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做到以学生为主,重新定位教与学的位置,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知识教学载体就是文章,所以分析和感悟文章内容情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技能,而在课堂“翻转”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文章分析过程中敢于表达,敢于分享,达到挖掘学生潜力的目的。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自由。小学生本身想象力丰富,所以在文学性内容阅读方面,情感的发散度较高,但由于缺乏方法,理解和感悟偶尔出现方向偏差,此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言定成败”,而是要做到谆谆教导,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纠正。
三、课后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课余时间较多,而语文则是一个需要知识长期积累的学科。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也可以将其延伸到课下,通过课后结合实践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对于课后的探究,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性。因为新课标规定下,对于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要求有进一步的增加,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后针对课内外的文章进行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可以作为第二天上课之前的读后感分享,一步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课后探究,我们不一定仅仅是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可以是完全的课外实践内容。如让学生在课下主动阅读一本文学读物,然后在既定的时间内读完,然后形成读后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脱离他人独立思考,还能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
总之,在我看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仅仅是一个大的教学概念框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根据所教授学科的特点,所以教授学生的特点,具体的制定教学模式。而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翻转课堂实现教与学位置的正确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