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是职业教育的理念,本文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例,通过模式制定依据、模式制定、培養途径等方面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工技术;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99-02
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着重体现了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取代了学科课程体系。一个适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通过行业、职业、岗位等一系列分析来制定。本文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兵团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依据
(一)行业背景
新疆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原盐、芒硝、天然碱、石灰石等化工原料。新疆兵团化工产业,立足于新疆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原盐、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依托现有化工产业基础,以北疆地区为主,兼顾南疆地区,形成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烯烃等四条主要化工产业链。
“十二五”期间,新疆兵团化学工业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势资源转化,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逐步成为新疆自治区化学工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氯碱化工为核心业务,主要发展电石乙炔法聚氯乙烯产品,并相应配套电石和离子膜烧碱,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十二五”达到2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并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地区的煤炭资源,着力发展煤化工(焦炭及煤焦油加工、甲醇、二甲醚、醋酸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并围绕聚氯乙烯下游加工产业为主,发展精细化工(苯酐、增塑剂等)等产业,逐步实现重点产业突破。[1]
(二)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新疆兵团化工行业的发展,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可面向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的一线,从事化工工艺操作、化工DCS操作、化工设备操作和维护、化工仪表控制、化工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定量和定性分析与检测、化工安全管理和化工产品营销等。
(三)知识、能力分析
1、知识结构
(1)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熟练掌握化工行业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4)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新发展及本专业在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相关知识。
2、能力分析
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1)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化工仿真模拟软件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化工生产操作能力和化工产品分析检测能力;
(4)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二、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融入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如图2所示:即学生前三学期进行专业基础和部分专业技能的工学结合学习,第四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完成订单培养,开设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专业生产工艺性课程。如在天业塑化集团就业的学生,教学中就开设氯碱化工类课程,在天富电力集团就业的学生,教学中则开设煤化工类课程。并到订单企业进行相应课程的校外实训,这一学期仍然实行工学结合的学习,此时便完成“订单2+1”人才模式中的2年工学结合的学习。第五学期到订单企业由企业员工一对一实施“带徒制”,使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在企业环境下开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训练,并进行考工。第六学期学生进行带薪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由此,完成“订单2+1”人才模式中的1年的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和学习。
三、人才培养途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生产特点,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就业岗位需求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区域化工企业的合作,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理论课时数、校内实验实训课时数及校外实训(顶岗实习)课时数之比为5:2:3。
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课程内容强调贴近工作实践,能够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学院丰富的课程储备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除了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外,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订单企业职业倾向自主地选择相关选修课程或方向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对每一学位的课程设置都有具体、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的安排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到难渐进展开,十分强调课程之间严格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以发挥课程教学的整体力量,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学会相关本领。
(二)课程建设
与企业合作,以骨干教师、兼职教师为主要成员,组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进行企业调研,依据岗位技术要求,参照最新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建设网络课程、制作相应的试题库。
(三)实验实训
以服务兵团循环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对校内重点实训室的建设,形成功能强大、校企共享的实训中心。同时加强实验实训软件建设。通过院系两级管理、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社会培训与鉴定等制度。编写实训指导教材、实训大纲、讲义、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控。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体系。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共同制定具体的岗位实习计划和管理规范。对顶岗实习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采取实习前培训,实习过程加强辅导,校企双方共同考核(企业根据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给予详细的实习评价。学校根据日常管理,给出考核,校企双方确定学生最后实习成绩),确保实习效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结合的机制。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从而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
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共建一流化工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校企融合、资源共用、人才共享的运行机制,并完成相应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四、结论
(一)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诸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
(二)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旨在说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是依据周边化工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制定。
(三)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姚晓敏.重化工之重——兵团重化工业发展透视[J].兵团建设,2007,(9).
[2]高学鹏,钟起志.化学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江西化工,2010,(1).
关键词:高职;应用化工技术;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199-02
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着重体现了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取代了学科课程体系。一个适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通过行业、职业、岗位等一系列分析来制定。本文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兵团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依据
(一)行业背景
新疆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原盐、芒硝、天然碱、石灰石等化工原料。新疆兵团化工产业,立足于新疆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原盐、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依托现有化工产业基础,以北疆地区为主,兼顾南疆地区,形成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烯烃等四条主要化工产业链。
“十二五”期间,新疆兵团化学工业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势资源转化,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逐步成为新疆自治区化学工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氯碱化工为核心业务,主要发展电石乙炔法聚氯乙烯产品,并相应配套电石和离子膜烧碱,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十二五”达到2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并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地区的煤炭资源,着力发展煤化工(焦炭及煤焦油加工、甲醇、二甲醚、醋酸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并围绕聚氯乙烯下游加工产业为主,发展精细化工(苯酐、增塑剂等)等产业,逐步实现重点产业突破。[1]
(二)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新疆兵团化工行业的发展,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可面向氯碱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的一线,从事化工工艺操作、化工DCS操作、化工设备操作和维护、化工仪表控制、化工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定量和定性分析与检测、化工安全管理和化工产品营销等。
(三)知识、能力分析
1、知识结构
(1)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熟练掌握化工行业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4)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新发展及本专业在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相关知识。
2、能力分析
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1)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化工仿真模拟软件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化工生产操作能力和化工产品分析检测能力;
(4)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二、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融入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如图2所示:即学生前三学期进行专业基础和部分专业技能的工学结合学习,第四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完成订单培养,开设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专业生产工艺性课程。如在天业塑化集团就业的学生,教学中就开设氯碱化工类课程,在天富电力集团就业的学生,教学中则开设煤化工类课程。并到订单企业进行相应课程的校外实训,这一学期仍然实行工学结合的学习,此时便完成“订单2+1”人才模式中的2年工学结合的学习。第五学期到订单企业由企业员工一对一实施“带徒制”,使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在企业环境下开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训练,并进行考工。第六学期学生进行带薪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由此,完成“订单2+1”人才模式中的1年的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和学习。
三、人才培养途径
(一)构建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生产特点,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就业岗位需求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区域化工企业的合作,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中理论课时数、校内实验实训课时数及校外实训(顶岗实习)课时数之比为5:2:3。
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课程内容强调贴近工作实践,能够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学院丰富的课程储备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除了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外,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愿望和订单企业职业倾向自主地选择相关选修课程或方向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对每一学位的课程设置都有具体、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的安排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到难渐进展开,十分强调课程之间严格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以发挥课程教学的整体力量,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学会相关本领。
(二)课程建设
与企业合作,以骨干教师、兼职教师为主要成员,组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进行企业调研,依据岗位技术要求,参照最新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制作教学课件、建设网络课程、制作相应的试题库。
(三)实验实训
以服务兵团循环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对校内重点实训室的建设,形成功能强大、校企共享的实训中心。同时加强实验实训软件建设。通过院系两级管理、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和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社会培训与鉴定等制度。编写实训指导教材、实训大纲、讲义、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控。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体系。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共同制定具体的岗位实习计划和管理规范。对顶岗实习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采取实习前培训,实习过程加强辅导,校企双方共同考核(企业根据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给予详细的实习评价。学校根据日常管理,给出考核,校企双方确定学生最后实习成绩),确保实习效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结合的机制。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从而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
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共建一流化工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校企融合、资源共用、人才共享的运行机制,并完成相应实验实训条件软件建设。
四、结论
(一)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诸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
(二)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旨在说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是依据周边化工行业、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制定。
(三)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姚晓敏.重化工之重——兵团重化工业发展透视[J].兵团建设,2007,(9).
[2]高学鹏,钟起志.化学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江西化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