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班级里面,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是一群容易被遗忘、被抛弃的群体,被称为后进生。他们一开始并不后进,只是随着年月的流逝,有的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之期望过高、过急,脱离了实际,孩子产生过重的压力和逆反心理,从而挫伤了积极性,成了后进生;有的则因自控能力差、表现欲强,在学习或生活中有强烈的挫折感,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以扰乱课堂、打架等行为来刷存在感。这些孩子逆反心理强,表现欲旺盛,渴望被爱,希望受到尊重。往往又被无法摆脱的自卑感困扰。当他们的爱心得不到满足,自尊得不到尊重时,就很容易筑起敌意的围墙,甚至自暴自弃。日常教育过程中,我是这样转化这一部分孩子的:
一、深入了解 爱心感化
开学初,我发现一个女孩子课间总是独坐位置上,不和同学玩,课堂上,一声不吭,不管我怎样用期待的眼光注视她,耐心地用语言鼓舞她,她就是低头不说话,性格非常孤僻。每次提问都如此,我心里很急,一方面怕耽误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又怕放弃对她的提问,她可能以后更加金口难开。于是,我打电话询问家长,得知这女孩一直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住一起,上一年级了才离开爷爷奶奶跟父母亲住,和父母感情很疏远,她的妈妈比喻“用木棍也难于撬开她的口”。我捕捉到她渴望同学情谊的眼神,只是因为长期封闭心灵,她不知该如何与人接近。针对她的心理特点,我常常帮她翻翻衣领,摸摸她的头,有意亲昵她,平时写作业时,站到她身旁,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启发她回答。每当她发出细微的声音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引导全班学生友好地为她鼓掌加油。久而久之,她在情感上慢慢向我靠拢了。语文朗读指导课上,我让她自由选择同伴组合,进行角色朗读,她书写较为工整,我不断放大这一优点,有时将她的作业本挂在公布栏展览,有时在同学手里传递欣赏,她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喜爱,腼腆的笑容越来越多。面对这种自卑感强,心灵较为封闭的孩子,我坚持用爱去感化,并积极利用其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为其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适时地鼓励、表扬。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宽容心态 允许犯错
俗话说:“伸出五指有长有短”。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品性都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导致学生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不同。有整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目不斜视的学生,也有整节课可以“不粘凳的屁股”。还可能遇到没有是非,循规蹈矩的学生,同时也有不停惹事,屡教不改的“捣蛋王”。面对那些时常让我手足无措的学生,我总是告诫自己要冷静处理。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为此,我经常实施5分钟冷静法,每当着急上火的时候,克制自己,稍过一小段时间再处理。通常5分钟后再处理,事情并非那么严重,冷静之后也能思考出更为妥善处理的办法。比如孩子们小打小闹,他们的天性是善良的,不记仇,作为老师也要尽量让孩子们之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忌大动干戈,把小问题严重化。有一次,班干部拉扯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小男孩到办公室里。我抬头一看,男孩桂森在出鼻血,小正脸上有手指甲痕。班干部说他们在打架。老师手头正忙着一大堆的电脑活,有点急,刚想训斥他们。转念一想,让他们自己先處理一下吧。我拿出万花油等,指导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疗伤。他们在互相擦拭的过程当中,情绪慢慢平复了。我问他们怎么回事,小正说:“老师,他把我的书乱扔,我拉着他想把书拿回来,他就用手抓我的脸,我也就打了他一拳,就出血了。”我先指出了桂森的错误,接着分析了小正的错误。我说玩耍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损坏同学的物品,更不能伤害别人。两个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互相道歉以后,手拉着手走出办公室。
三、自我实现 改变形象
后进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也希望能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只是不自信。此时,我坚信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有意识创建机会,让其为集体服务。让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友情,往往能促进他们的乐群性,体验到助人的乐趣,从而得到同学的认同,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恢复自信。去年班上有个叫小珊的同学,她的性格像男孩子,平时大大咧咧的,自身的卫生习惯较差,有偷窃的行为。针对她的情况,我让她当上了4人小组长,指导她如何检查卫生,她也明白了自己必须先改正缺点,才能服众。慢慢地,小珊的不良行为没了,同学们也认可她了。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任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孩子们因为在自我实现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在同学心中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在转变中恢复了自信。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与尊重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只要我们能关爱后进生,从学习、生活等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帮助、体贴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鼓励、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爱和尊重,架设理解、沟通后进生心灵的桥梁,久而久之,老师的教诲,就能产生效力,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成功地转化他们。
一、深入了解 爱心感化
开学初,我发现一个女孩子课间总是独坐位置上,不和同学玩,课堂上,一声不吭,不管我怎样用期待的眼光注视她,耐心地用语言鼓舞她,她就是低头不说话,性格非常孤僻。每次提问都如此,我心里很急,一方面怕耽误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又怕放弃对她的提问,她可能以后更加金口难开。于是,我打电话询问家长,得知这女孩一直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住一起,上一年级了才离开爷爷奶奶跟父母亲住,和父母感情很疏远,她的妈妈比喻“用木棍也难于撬开她的口”。我捕捉到她渴望同学情谊的眼神,只是因为长期封闭心灵,她不知该如何与人接近。针对她的心理特点,我常常帮她翻翻衣领,摸摸她的头,有意亲昵她,平时写作业时,站到她身旁,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启发她回答。每当她发出细微的声音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引导全班学生友好地为她鼓掌加油。久而久之,她在情感上慢慢向我靠拢了。语文朗读指导课上,我让她自由选择同伴组合,进行角色朗读,她书写较为工整,我不断放大这一优点,有时将她的作业本挂在公布栏展览,有时在同学手里传递欣赏,她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喜爱,腼腆的笑容越来越多。面对这种自卑感强,心灵较为封闭的孩子,我坚持用爱去感化,并积极利用其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为其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适时地鼓励、表扬。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宽容心态 允许犯错
俗话说:“伸出五指有长有短”。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品性都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导致学生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不同。有整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目不斜视的学生,也有整节课可以“不粘凳的屁股”。还可能遇到没有是非,循规蹈矩的学生,同时也有不停惹事,屡教不改的“捣蛋王”。面对那些时常让我手足无措的学生,我总是告诫自己要冷静处理。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为此,我经常实施5分钟冷静法,每当着急上火的时候,克制自己,稍过一小段时间再处理。通常5分钟后再处理,事情并非那么严重,冷静之后也能思考出更为妥善处理的办法。比如孩子们小打小闹,他们的天性是善良的,不记仇,作为老师也要尽量让孩子们之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切忌大动干戈,把小问题严重化。有一次,班干部拉扯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小男孩到办公室里。我抬头一看,男孩桂森在出鼻血,小正脸上有手指甲痕。班干部说他们在打架。老师手头正忙着一大堆的电脑活,有点急,刚想训斥他们。转念一想,让他们自己先處理一下吧。我拿出万花油等,指导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疗伤。他们在互相擦拭的过程当中,情绪慢慢平复了。我问他们怎么回事,小正说:“老师,他把我的书乱扔,我拉着他想把书拿回来,他就用手抓我的脸,我也就打了他一拳,就出血了。”我先指出了桂森的错误,接着分析了小正的错误。我说玩耍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损坏同学的物品,更不能伤害别人。两个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互相道歉以后,手拉着手走出办公室。
三、自我实现 改变形象
后进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也希望能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只是不自信。此时,我坚信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有意识创建机会,让其为集体服务。让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友情,往往能促进他们的乐群性,体验到助人的乐趣,从而得到同学的认同,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恢复自信。去年班上有个叫小珊的同学,她的性格像男孩子,平时大大咧咧的,自身的卫生习惯较差,有偷窃的行为。针对她的情况,我让她当上了4人小组长,指导她如何检查卫生,她也明白了自己必须先改正缺点,才能服众。慢慢地,小珊的不良行为没了,同学们也认可她了。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任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孩子们因为在自我实现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在同学心中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在转变中恢复了自信。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与尊重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只要我们能关爱后进生,从学习、生活等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帮助、体贴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鼓励、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爱和尊重,架设理解、沟通后进生心灵的桥梁,久而久之,老师的教诲,就能产生效力,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成功地转化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