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通过图像来考查同学们的相关能力已是一种趋势,也是命题的热点,图像题的考查能反映同学们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像可直观形象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它涉及到运动、力、热、电、磁等各个方面。
一、力学类
例1 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1中的( )。
解析 本题可分为两个物理过程,一个是加入清水但鸡蛋仍然漂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浮力始终等于重力,保持不变;另一个是不断加入清水,鸡蛋下落过程,在此过程中盐水的密度不断减小,根据公式F浮=pVg知,浮力F将逐渐减小,但一般不会成正比例减小且更不会减小为0,故A选项正确。
例2 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2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图乙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
解析 开始时铁块在实线位置,没有浸入水中所受浮力应为0,所以排除B、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没有完全浸入),浮力应逐渐变大,但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应不变,所以应选A。
例3 如图3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像a、b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解析 由图可求出甲、乙两物体的密度p甲=2×103kg/m3,p乙,小于103kg/m3,所以可知A说甲是漂浮是错误的,B说乙是沉入水中也是错误的,将体积相等的甲、乙捆在一起放入水中,取体积是1m3时,甲质量为2×103kg,乙质量为0.6×103kg左右,则甲、乙两物体平均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应下沉,所以选C.
例4 图4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5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浮力,汽车的拉力就小,根据P=Fv可知功率较小且不变,当物体开始露出水面到全部露出水面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小,汽车拉力逐渐变大,则功率也逐渐变大,当物体全部离开水面,汽车做匀速运动不受到水的浮力,拉力不变,功率不变,故选C.
二、运动类
例5 某实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6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你从该图像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像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小车通过的路程,图像上的每条线段都对应着小车的一个状态。
参考答案:
(1)前2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第2s到第5s小车静止。
(3)第5s到第7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4)前12s小车运动速度为1m/s.
(5)第2s末小车离出发点为2m.
(6)小车在后2s速度为2m/s.
(7)小车在第7s时离出发点6m.
(8)小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0.87m/s.
例6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 理解s—t图像的含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图像可知,小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不是,前2s小华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前2s小华速度大.全程中都用了8s都运动了40m,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故选D.
三、热学类
例7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8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解析 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0℃,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故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故C正确。
例8 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9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__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得较慢,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解析 由图像知,升高相同温度,B用时长,升温慢,B吸收的热量多,而质量和升温相同,由公式c=Q/M△t知,B的比热容大。
四、电磁类
例9 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10所示,如果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P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串在Ⅰ区型,R并在Ⅲ区域
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
D.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
解析 因串联电路总电阻R串=R1+R2,即总电阻比所串联的每个电阻都大,由欧姆定律,I=U/R可知,电压U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I越小,因此,R串在I区域;又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1/R并=1/R1+1/R2,即总电阻比所并联的每个电阻都要小,同理可知R并并在Ⅲ区域,故选A
例10 家用电灭蚊器的发热部分使用了PTC发热材料,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11所示,使用时发热体直接连入家庭电路,当发热体的温度为60℃时,则此时电功率为W,如果这只电灭蚊器的平均电功率为5W,按一天工作10h计算,这只家用电灭蚊器一个月(按30天计算)消耗电能__________kW·h:当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时,电灭蚊器发热体的电阻会_________,它的电功率会_____________(最后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析 由图像可知,60℃时发热材料电阻为10kΩ,根据P=U2/R=(220V)2/104Ω=4.84w.灭蚊器平均功率为5w,一天用10h,一个月消耗电能 W=Pt=5×10-3kW×10h×30=1.5kW·h,当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时,由图像可知发热体电阻变大,则根据P=U2/R可知功率应减小。
答案 4.84 1.5 增大 减小
例11 如图12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图中表示从S极到N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条形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的磁性最弱,故选D.
一、力学类
例1 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1中的( )。
解析 本题可分为两个物理过程,一个是加入清水但鸡蛋仍然漂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浮力始终等于重力,保持不变;另一个是不断加入清水,鸡蛋下落过程,在此过程中盐水的密度不断减小,根据公式F浮=pVg知,浮力F将逐渐减小,但一般不会成正比例减小且更不会减小为0,故A选项正确。
例2 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2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图乙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
解析 开始时铁块在实线位置,没有浸入水中所受浮力应为0,所以排除B、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没有完全浸入),浮力应逐渐变大,但当完全浸没时,深度增加,浮力应不变,所以应选A。
例3 如图3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像a、b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解析 由图可求出甲、乙两物体的密度p甲=2×103kg/m3,p乙,小于103kg/m3,所以可知A说甲是漂浮是错误的,B说乙是沉入水中也是错误的,将体积相等的甲、乙捆在一起放入水中,取体积是1m3时,甲质量为2×103kg,乙质量为0.6×103kg左右,则甲、乙两物体平均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应下沉,所以选C.
例4 图4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5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浮力,汽车的拉力就小,根据P=Fv可知功率较小且不变,当物体开始露出水面到全部露出水面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小,汽车拉力逐渐变大,则功率也逐渐变大,当物体全部离开水面,汽车做匀速运动不受到水的浮力,拉力不变,功率不变,故选C.
二、运动类
例5 某实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6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你从该图像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像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小车通过的路程,图像上的每条线段都对应着小车的一个状态。
参考答案:
(1)前2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第2s到第5s小车静止。
(3)第5s到第7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4)前12s小车运动速度为1m/s.
(5)第2s末小车离出发点为2m.
(6)小车在后2s速度为2m/s.
(7)小车在第7s时离出发点6m.
(8)小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0.87m/s.
例6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析 理解s—t图像的含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图像可知,小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不是,前2s小华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前2s小华速度大.全程中都用了8s都运动了40m,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故选D.
三、热学类
例7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8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解析 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0℃,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故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故C正确。
例8 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9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__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得较慢,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解析 由图像知,升高相同温度,B用时长,升温慢,B吸收的热量多,而质量和升温相同,由公式c=Q/M△t知,B的比热容大。
四、电磁类
例9 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10所示,如果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P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串在Ⅰ区型,R并在Ⅲ区域
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
D.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
解析 因串联电路总电阻R串=R1+R2,即总电阻比所串联的每个电阻都大,由欧姆定律,I=U/R可知,电压U不变时,电阻越大,电流I越小,因此,R串在I区域;又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1/R并=1/R1+1/R2,即总电阻比所并联的每个电阻都要小,同理可知R并并在Ⅲ区域,故选A
例10 家用电灭蚊器的发热部分使用了PTC发热材料,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11所示,使用时发热体直接连入家庭电路,当发热体的温度为60℃时,则此时电功率为W,如果这只电灭蚊器的平均电功率为5W,按一天工作10h计算,这只家用电灭蚊器一个月(按30天计算)消耗电能__________kW·h:当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时,电灭蚊器发热体的电阻会_________,它的电功率会_____________(最后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析 由图像可知,60℃时发热材料电阻为10kΩ,根据P=U2/R=(220V)2/104Ω=4.84w.灭蚊器平均功率为5w,一天用10h,一个月消耗电能 W=Pt=5×10-3kW×10h×30=1.5kW·h,当发热体温度继续上升时,由图像可知发热体电阻变大,则根据P=U2/R可知功率应减小。
答案 4.84 1.5 增大 减小
例11 如图12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图中表示从S极到N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条形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的磁性最弱,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