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583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光启蒙》原名为《月光母亲》,是煤矿诗人孙友田的作品,节选后被编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文章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为自己唱歌谣和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和猜谜语”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领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一、听歌谣,体会母亲歌声的动听
  课文中作者写道:“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在作者的笔下,母亲的歌声是那么地美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虽然作者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比喻,可是书本上举例的歌谣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而且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两段语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母亲依恋的情感,我从网上寻找到一段音频。女演员伴着轻柔的音乐,柔柔地演唱着母亲曾经为作者一遍遍唱起的歌谣。那声音就像是三月的和风轻轻柔柔的,像小溪的流水潺潺动听。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朗读了几遍歌谣,理解歌谣的意思,体会歌谣的魅力,然后我再播放音频。我发现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静静地聆听着音频中传出的美妙音乐。听完以后让学生说说第四白然段中作者对母亲歌谣的描述是什么意思,浸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们一下子就能理解到位。当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歌谣的时候,学生们都自觉地降低了音量,尽力做到轻柔地朗读,学生的这种朗读可谓是人情入境。
  语文教学不是封闭的,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的正确运用为语文课的教学增光添彩,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二、唱童谣,感受民族语言的风趣
  作者孙友田是安徽人,他的母亲在为他唱起那幽默风趣的童谣时运用的应该是具有特色的安徽话。有节奏感的童谣配上母亲的安徽方言给作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充分显示了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我在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熟之后再打着节奏朗读。学生们快乐地打着节奏,开心地朗读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我并没有就此满足,还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家乡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些童谣。这样的提议一出,班级里就炸开了锅,白由练读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投入。因为班级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当老师要求用方言唱一唱童谣的时候,他们都积极、大方地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家乡的语言。一时间,语文课堂成为了各地方言的展示台。学生们在这一环节中感受到不同地方语言的特色,再一次领略到中国的文化。童谣幽默风趣的特点在方言的展示中更加突出。很多学生在课后还念念不忘,相信他们对自己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后,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语言。作者对母亲、对家乡那种怀念的情感学生也能得到理解。
  三、讲故事,领略中华文化的深远
  课文中的母亲在月光下为作者讲述了一个个神话故事,让作者体会到了高深莫测的夜空竟然是一个神话的世界,为作者打开了民间文化宝库的大门,也启迪了他的智慧。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是母亲让作者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母亲让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深远,是母亲让作者喜欢上了文学,为他今后成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奠定了基础。
  可是作者在描述母亲为他讲故事的时候,只用了寥寥数笔,例举了两个神话故事,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天空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还有哪些?这些故事表达了普通老百姓怎样的愿望和情感?在这些疑问的驱使下,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拓展了相关的资料:天女散花、天仙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这些故事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对一则故事的聆听并不能满足学生们对故事的热爱,但是我又不能在语文课堂中用太多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于足我要求学生白己课外去网络上、书本上寻找相关的故事。班队课上我们还举行了一次神话故事大会。不管是课堂中,还是故事大会上,学生们都被这些神话故事深深吸引了,静静地聆听着。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国的文化。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做到的。
  四、猜谜语,回忆童年生活的快乐
  母亲唱过童谣之后,作者还要求母亲为他说谜语,作者猜谜底。明亮的月光下,母子俩互动进行猜谜,让作者再一次领略到中国民间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母子之间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恋。
  课文中母亲给作者猜谜语的时候,有学生就在积极地回答谜底。当时我就想,何不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互相猜谜语,既能调节课堂学习的气氛,又能让学生感受中国的民间文化,相信学生们肯定喜欢这样的环节。于是,我指名学生出谜面,其余学生猜谜底。这样的生生互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把学生的思维都拉回到了课堂中来。当这一环节结束的时候,学生们意犹未尽,都希望语文课堂中能多一些这样的活动环节。
  课堂中我围绕“唱歌谣、唱童谣、讲故事和猜谜语”四个方面,开展了不同的学习语言的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也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
其他文献
一首乐曲的前奏,如果创作得好就能激起欣赏者想要听下去的欲望。课堂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序曲,导入设计能否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巧激趣,开启心灵的闸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们就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1.玩小游戏,妙趣横生  游戏是小学生喜
期刊
一条普通的鱼,在技艺高超的厨师手中,可以变幻成若干种美味:用鱼头煲汤,削鱼肉做各类炒菜,揭鱼皮煮羹,刮鱼鳞做凉冻……一条鱼,制作手法无外乎煎、炒、煮、炖,味道及其营养却大有不同,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之所以能如此鱼尽其用,我想这离不开厨师对食材的把握和他丰富的创造力。若把语文教材也当作是条鱼,我们通过认真钻研,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使用教材,那么,我们的语文
期刊
每个小小心灵,都是一个宏大世界,和孩子一起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去交流——对我而言,是幸福而甜蜜的事儿。  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直接参与“作文现场”,成为活动的主人、作文的主人,从而情动辞发、情生成文,是我真心追求的目标。  一、冠以新意,“锤”出一朵奇葩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往往富有创意的活动设计,能刺激学生大脑,启迪学生心智,激励学生“我要写”“我能写”“
期刊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现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让好的开端成为奠基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一篇新的课文,能否拨动学生
期刊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即便是孩子,故事内容也能轻松读懂。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这则故事的道理,必须让学生跟随农夫完整、真实地体验这个“揠苗助长”的过程,在一笑过后,品出其中的滋味,这样道理才会植入学生的心田,才会为学生们以后的人生路指明方向。  于是,在教学中,我紧扣字词教学,借助它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一、以词悟其神  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充分关注文
期刊
相比文学作品而言,议论文教学略显枯燥。传统教学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一是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二是三段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怎样让议论文也能上出品位、上出情操呢?笔者以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文章为例,试作简要分析。  一、于“议”中寻找教学起点  从思想性来分析,这篇文章可以划归为思想类议论文,这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更有难度,前提是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什么。因而,教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忽略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有其普遍意义。而本文仅就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朗读
期刊
今天,语文教育界提出“教学评一致性”的观点,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只有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  近日,我三次执教初一《贝壳》一文,不断地让同行评判,不停地白我反思,以求完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上好一堂课是多么不易,十几个昼夜的辛勤努力,换来我对语文教学全新的认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犹如凤凰涅檗,获得重生。我仔细写下三堂课
期刊
“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达到教育目的的。孩子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天真的、烂漫的,童话故事之所以对孩子们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是因为孩子们热衷于幻想,喜欢把白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投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这种拟人的思维方法与童话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特别符合低年级儿童的
期刊
关键词,通俗地说,就是指在教材中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字词。对于聋哑学校学生而言,教者善于抓住具体关键字词,通过体态语的引导,不仅能让课堂整体结构明显、思路清晰,还能更好促使课堂精彩生成,真正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里,笔者以散文教学为例,着重谈谈关键词教学在聋校散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妙用。  一、巧用关键词,导入课堂中心  散文强调形散神不散,但是课堂教学却不能散漫,而是需要中心,需要有的放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