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连队化;学员营;综合素质培养
军校推行学员连队化管理,是培养学员带兵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模拟基层连队编成,设置学员任职岗位,为学员搭建当兵、带兵、练兵的实践平台,让学员在近似连队的环境中经受从战士、班长,到排、连指挥员等不同岗位的锻炼,在工作实践中提高组织指挥、组训施训和带兵管理能力,在日常养成中锤炼合格军人必备的军事素质、身心素质和战斗作风,实现学员一入校就能经受连队生活锻炼,一毕业就能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要。实行连队化管理,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带来许多新的契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学员营作为培养学员的最基层单位,如何尽快连队化管理模式,搞好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当前基层单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将以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对此展开探讨。
1 在培养方案上应体现“本土化”
近年来,信大在学员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建立了系统化、有形化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全过程,使各培养环节得到有机衔接,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员营作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末梢单位,应着力让这些培养理念和方案更加“接地气”,体现出自身特色来。
一是要帮助学员将综合素质的概念具体化。学员的综合素质,是指学员经过考评并被认可的行为、表现及结果。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关于生长军官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在军内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不同的院校对此列出的能力素质都不尽相同,这就存在解读上的随意性,给培养工作也带来不少困扰。具体到学员营层面上,在工作中可考虑将综合素质培养模块化,粗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领导管理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五大模块。每一模块又细分出若干种能力。比如,军事专业素质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拓展军事知识、熟练基本技能、熟悉施训方法、强化职能意识、磨砺战斗精神、塑造军官气质六个要素。通过这种分解使可操作性大大增加。另外,针对指挥学员与技术学员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区分。例如,对于初级指挥生长军官,综合素质应包括:牢固的指挥专业思想,良好的军事素养,一定的领导与管理能力,鲜明的指挥军官气质等。据此可将学员营的整个培养活动分为军事、文艺、体育、写作、语言表达、现代技术等六大方面若干小项。
二是要体现出连队化管理模式的独特优势。实行连队化管理后,同一学员营包括了不同年级、专业的学员,学员组成更加多元,也为综合素质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通常一个学员营都包括3-4个不同专业,多的甚至达到7个左右,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应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增强不同专业间的优势互补。此外,信大在原有“技侦”、“测绘”、“机要”、“精武”等文化特色的不断发展融合中又逐渐形成了“前哨”、“经纬”、“军盾”、“尖兵”、“天途”、“强基”、“砺兵”、“英才”、“先锋”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学员营在设计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时应充分体现这些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培养全程。
2 在具体实施中应体现“柔性化”
根据总部《军队院校学员连队化管理暂行办法》,各院校大都结合自身特色,确定了混编模式,大部分院校已经实现了“混编到班”。这一学员编组方式的重大调整,要求基层学员营在开展综合素质培养中,要体现出柔性化特征,注意区分层次、高低衔接。
一是要注意分层推进。几年来的实践让我们逐渐认识到高年级和低年级学员在综合素质培养上应该是有层次有区分的。实行连队化管理后,每个学员营涵盖各个年级,学员在年级上的差异决定了需求的不同,因此在开展综合素质培养时要力避“上下一般粗”,而要做到量体裁衣。比如低年级时更多应把注意力放在打基础上,通过积极参与综合素质项目及特长培养俱乐部活动,引导学员打牢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的根基。对于高年级学员,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分和项目积累,可适当考虑将培养的重心放在领导管理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升上,通过大型活动和竞赛为高年级学员提供展示平台,也为低年级学员做出示范效应。
二是要注意远近结合。远近结合指的是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所谓“近”就是岗位任职。连队化管理模式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培养能打胜仗的合格军事人才,在指导原则上也强调了“靠拢部队”、“聚焦能力”。以初级指挥学员为例,作者在几所陆军学院和部队调研中发现,部分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在部队工作不安心、不尽心,思想不够稳定,精神状态不佳,献身国防信念更谈不上坚定。这一情况引起了合训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对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拷问,经过长达四年多种渠道的培育,部分学员为什么还搞不清楚“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的问题,不愿意,不乐意在部队扎根?针对这些问题,学员营在综合素质培养中首先应聚焦第一任职需要,帮助学员踢好”头三脚“。所谓“远”,则指的是发展后劲。综合大学培养的学员走出校门应做到受部队欢迎并具有良好发展潜力。而在综合素质的现实培养过程中,我们往往对“第一任职需要”强调得比较到位,对于学员长远发展问题则缺乏关注,更没有体现在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和方案中。事实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的军队改革方案,推进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进程将是大势所趋。学员营作为学员军旅生涯第一站,应主动帮助学员了解并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要瞄准第一岗位,也要做更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3 在骨干选用上應体现“规范化”
学员骨干是实施学员连队化管理的主体,他们直接负责日常学习训练、思想政治、行政管理和战备执勤等工作,在连队化管理模式下,他们既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参与者,又是”领导者“。骨干的选配、任用、考核也就成了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注意规范流程。实行连队化管理后,将不同年级学员编入一个学员营,使其成为一个包含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有一定等级结构的系统。这种结构为高年级学员管理指导低年级学员,逐步锻炼提升领导管理能力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学员骨干的使用中,学员营干部应注意避免”只用不训“的现象,注意在上岗之初就搞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同时,在学员代职过程中,应制定出混编学员营骨干的工作考评标准,全程对其进行考核、讲评和辅导。
二是要注意强弱兼顾。实行连队化管理后,很多学员营干部都体会到,选配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学员骨干能让自己省心省力,部分干部甚至因为”用着顺手“、”用着放心“而愿意让一些骨干”超期服役“。然而按照总部关于连队化管理的办法,骨干岗位必须定期轮换,最终实现每名学员在四年中能够担任过一次排以上的骨干。如果为了图省事而选择用强不用弱,只会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是让所有学员都受益,都提高,是要打造出“精英军团”。基于这一点,学员营干部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应多关心那些平时关注不够的学员,下决心花气力培养帮带能力较弱的学员,通过培养一批优秀骨干,发挥其向下辐射作用,实现学员之间的先富带后富,以强扶弱。
4 在配套支撑上应体现“制度化”
综合素质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应建立以下三大机制来确保综合素质培养活动长期、有序推进。
(1)领导机制。这一机制包括营党委具体指导,团支部和模拟连组织实施、学员班和兴趣小组长效培养、学员自觉养成。这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支优秀、稳定的营干部队伍,因为一个好的顶层设计,一个好的执行计划全靠四年中营干部的接力探索。要优化队伍结构,遴选思想素质好、带兵能力强、经历阅历丰富的优秀干部担任营主官,还要安排机关干部、教员定期到学员营代职。要加强业务培训,聘请部队优秀基层干部到院校授课,定期组织营干部到一线作战部队代职,学习管理经验,丰富带兵实践。
(2)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学员连队化管理考评奖惩机制,定期组织学员连队化管理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学员评先评优、立功受奖饿重要指标。组织开展学员骨干人气考评,将考评结果计入学员学籍档案,作为学员综合素质考核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邹宏等.军队院校学员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海军院校教育,2012(06).
[2] 任亮.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综合素质培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大硕士论文,2010.
[3] 吕宗社.学员营管理和学员骨干培养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3(06).
作者单位:
解放军西安边防学院二大队六队
军校推行学员连队化管理,是培养学员带兵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旨在通过模拟基层连队编成,设置学员任职岗位,为学员搭建当兵、带兵、练兵的实践平台,让学员在近似连队的环境中经受从战士、班长,到排、连指挥员等不同岗位的锻炼,在工作实践中提高组织指挥、组训施训和带兵管理能力,在日常养成中锤炼合格军人必备的军事素质、身心素质和战斗作风,实现学员一入校就能经受连队生活锻炼,一毕业就能适应部队岗位任职需要。实行连队化管理,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带来许多新的契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学员营作为培养学员的最基层单位,如何尽快连队化管理模式,搞好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当前基层单位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将以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对此展开探讨。
1 在培养方案上应体现“本土化”
近年来,信大在学员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建立了系统化、有形化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全过程,使各培养环节得到有机衔接,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员营作为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末梢单位,应着力让这些培养理念和方案更加“接地气”,体现出自身特色来。
一是要帮助学员将综合素质的概念具体化。学员的综合素质,是指学员经过考评并被认可的行为、表现及结果。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关于生长军官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在军内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不同的院校对此列出的能力素质都不尽相同,这就存在解读上的随意性,给培养工作也带来不少困扰。具体到学员营层面上,在工作中可考虑将综合素质培养模块化,粗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领导管理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五大模块。每一模块又细分出若干种能力。比如,军事专业素质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拓展军事知识、熟练基本技能、熟悉施训方法、强化职能意识、磨砺战斗精神、塑造军官气质六个要素。通过这种分解使可操作性大大增加。另外,针对指挥学员与技术学员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区分。例如,对于初级指挥生长军官,综合素质应包括:牢固的指挥专业思想,良好的军事素养,一定的领导与管理能力,鲜明的指挥军官气质等。据此可将学员营的整个培养活动分为军事、文艺、体育、写作、语言表达、现代技术等六大方面若干小项。
二是要体现出连队化管理模式的独特优势。实行连队化管理后,同一学员营包括了不同年级、专业的学员,学员组成更加多元,也为综合素质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通常一个学员营都包括3-4个不同专业,多的甚至达到7个左右,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应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增强不同专业间的优势互补。此外,信大在原有“技侦”、“测绘”、“机要”、“精武”等文化特色的不断发展融合中又逐渐形成了“前哨”、“经纬”、“军盾”、“尖兵”、“天途”、“强基”、“砺兵”、“英才”、“先锋”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学员营在设计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时应充分体现这些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培养全程。
2 在具体实施中应体现“柔性化”
根据总部《军队院校学员连队化管理暂行办法》,各院校大都结合自身特色,确定了混编模式,大部分院校已经实现了“混编到班”。这一学员编组方式的重大调整,要求基层学员营在开展综合素质培养中,要体现出柔性化特征,注意区分层次、高低衔接。
一是要注意分层推进。几年来的实践让我们逐渐认识到高年级和低年级学员在综合素质培养上应该是有层次有区分的。实行连队化管理后,每个学员营涵盖各个年级,学员在年级上的差异决定了需求的不同,因此在开展综合素质培养时要力避“上下一般粗”,而要做到量体裁衣。比如低年级时更多应把注意力放在打基础上,通过积极参与综合素质项目及特长培养俱乐部活动,引导学员打牢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的根基。对于高年级学员,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分和项目积累,可适当考虑将培养的重心放在领导管理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升上,通过大型活动和竞赛为高年级学员提供展示平台,也为低年级学员做出示范效应。
二是要注意远近结合。远近结合指的是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所谓“近”就是岗位任职。连队化管理模式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培养能打胜仗的合格军事人才,在指导原则上也强调了“靠拢部队”、“聚焦能力”。以初级指挥学员为例,作者在几所陆军学院和部队调研中发现,部分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在部队工作不安心、不尽心,思想不够稳定,精神状态不佳,献身国防信念更谈不上坚定。这一情况引起了合训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对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拷问,经过长达四年多种渠道的培育,部分学员为什么还搞不清楚“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的问题,不愿意,不乐意在部队扎根?针对这些问题,学员营在综合素质培养中首先应聚焦第一任职需要,帮助学员踢好”头三脚“。所谓“远”,则指的是发展后劲。综合大学培养的学员走出校门应做到受部队欢迎并具有良好发展潜力。而在综合素质的现实培养过程中,我们往往对“第一任职需要”强调得比较到位,对于学员长远发展问题则缺乏关注,更没有体现在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和方案中。事实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的军队改革方案,推进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进程将是大势所趋。学员营作为学员军旅生涯第一站,应主动帮助学员了解并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要瞄准第一岗位,也要做更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3 在骨干选用上應体现“规范化”
学员骨干是实施学员连队化管理的主体,他们直接负责日常学习训练、思想政治、行政管理和战备执勤等工作,在连队化管理模式下,他们既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参与者,又是”领导者“。骨干的选配、任用、考核也就成了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注意规范流程。实行连队化管理后,将不同年级学员编入一个学员营,使其成为一个包含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有一定等级结构的系统。这种结构为高年级学员管理指导低年级学员,逐步锻炼提升领导管理能力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学员骨干的使用中,学员营干部应注意避免”只用不训“的现象,注意在上岗之初就搞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同时,在学员代职过程中,应制定出混编学员营骨干的工作考评标准,全程对其进行考核、讲评和辅导。
二是要注意强弱兼顾。实行连队化管理后,很多学员营干部都体会到,选配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学员骨干能让自己省心省力,部分干部甚至因为”用着顺手“、”用着放心“而愿意让一些骨干”超期服役“。然而按照总部关于连队化管理的办法,骨干岗位必须定期轮换,最终实现每名学员在四年中能够担任过一次排以上的骨干。如果为了图省事而选择用强不用弱,只会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是让所有学员都受益,都提高,是要打造出“精英军团”。基于这一点,学员营干部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应多关心那些平时关注不够的学员,下决心花气力培养帮带能力较弱的学员,通过培养一批优秀骨干,发挥其向下辐射作用,实现学员之间的先富带后富,以强扶弱。
4 在配套支撑上应体现“制度化”
综合素质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应建立以下三大机制来确保综合素质培养活动长期、有序推进。
(1)领导机制。这一机制包括营党委具体指导,团支部和模拟连组织实施、学员班和兴趣小组长效培养、学员自觉养成。这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支优秀、稳定的营干部队伍,因为一个好的顶层设计,一个好的执行计划全靠四年中营干部的接力探索。要优化队伍结构,遴选思想素质好、带兵能力强、经历阅历丰富的优秀干部担任营主官,还要安排机关干部、教员定期到学员营代职。要加强业务培训,聘请部队优秀基层干部到院校授课,定期组织营干部到一线作战部队代职,学习管理经验,丰富带兵实践。
(2)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学员连队化管理考评奖惩机制,定期组织学员连队化管理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学员评先评优、立功受奖饿重要指标。组织开展学员骨干人气考评,将考评结果计入学员学籍档案,作为学员综合素质考核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邹宏等.军队院校学员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海军院校教育,2012(06).
[2] 任亮.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综合素质培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大硕士论文,2010.
[3] 吕宗社.学员营管理和学员骨干培养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3(06).
作者单位:
解放军西安边防学院二大队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