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课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创新实践,介绍了小组合作的组建、课堂管理的技巧、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小组;合作;班级
为了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的班级管理体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人在实践中,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入手,不断完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班级自主管理体系,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我与科任合作,首先把36名同学按成绩分成6个学习小组,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然后,把36名同学按照各自的表现和成绩高低依次为1至6号。这样的分类,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又有利教师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学习小组成员能更好地开展分工合作,在思想品德、纪律要求、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等互助合作形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建构
在座位安排时,为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小组成员课桌采取餐桌式围坐,既有利于安排,又有利于桌位移动。
组长人选条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正气感,肯管理。职权:全面主持学习小组内的工作,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成员内座位,召集、组织、协调组内各项活动。在挑选组长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优秀,但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又担心太多的管理工作会担误学习;也有的学生能力尚可,但由于成绩较差,没有说服力。因此,考虑人选时,尽可能先做通学生思想工作,确保他们乐于做,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了让小组成员都能在各方面得到锻炼,还可以试行值周组长制或轮流组长制,让他们都能在帮助他人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课堂管理技巧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约法三章:一是尊重原则。小组成员在发言时,其他同学不得插嘴,确保一人发言,待允许后再进行他人补充;尊重他人观点、意见,遇到不同观点时,允许不同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但不能对同学讥笑、喝倒彩,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二是成就感原则。为了大部分同学获得表现的锻炼机会,尽可能每次采用“生面孔”规则,即同一节课,小组成员尽可能轮流代表发言。有的因基础原因,实在不会,小组讨论后亦可其推荐发言,这样,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就感(当然,抢答题例外);第三,效率原则。每一次提出的问题,教师预设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各小组选出的代表发言时要紧扣问题的关键所在,精、准、快、同时声音宏亮,尽可能让班内每一位同学都能听到。
其次,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互相监督。各个小组配备正副组长,其中专设“纪律副组长”。定期实行优秀学习小组评比制度,由各小组的“纪检委”组长評议,并把评议结果在本小组公布,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小学生好胜心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因此,当问题摆出后,各小组成员都能正确面对,并积极配合组长,进行自查自纠,达到“勤防勤治”时,纪律问题都不是事,有时老师一个小小的暗示,学生就能“心知肚明”,马上回归常态。
最后,小组评议优胜组。在下课前5分钟,组织小组快速评出优胜组。小组成绩由合作分(25%)、纪律分(25%)、质量分(50%)构成。表格的设计可以根据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观点建议有无创新、汇报过程有无吸引力、回答问题时间、小组成员的参与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进行自评、他评、老师评的形式量化评出优胜组。同时,老师预设评分助理,记录各个小组的成绩表现,定期进行总结、表彰。实践证明,如此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德育教学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化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如何更好地自主探究、自主探索知识的建构,这就需要教师需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情与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自我。
首先,教师针对课程标准创设与学生认知相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对问题“似曾相识”,更能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其中,探讨问题更能达到效率最大化。
其次,教师设计研究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当堂课知识点的关联,让学生能从中找出问题的关联性在哪,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究。同时,问题要大小适度,这需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终结性目标。当然,预设问题还需考虑既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讨论兴趣。过难、太偏、古怪的问题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最后,教师在学生为问题讨论得不可开交时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会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印象会更深,效果更佳。例如,在讲到“坚定信念,励志前行”时,先让学生探讨小故事《机会》,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进小组讨论中。这时,引出各个小组探讨后总结出的成果“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学生也就较容易理解了。
四、在德育研讨课中实行小组合作式教育的效果
小组合作式教育改变了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回归到了正常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路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探究问题创设者。学生也因此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信息交流方式由单向到双向,再到信息的多源化交流,更有利于学生信息的获取、自主学习探究的实施和自我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自我管理。下面摘录第1组的部分《小组工作手册》表示如下。
第1组组长:小然
组员:小芬 小川 小明 小凤 小婷
第4周
小然:自从分了学习小组后,我感觉我们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了,学习气氛越来越浓了。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我们以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积极地讨论。每个成员都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我作为小组的组长基本上不用为了这些不守纪而操心。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很好,作业完成的质量能符合老师的要求。我们小组的成员以各自的优点互补,谁哪一方面比较好的就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小然:在语文、英语方面学得比较好,不过在做数学时就差一点,经常对自己做的作业没有信心。
小凤:在我们四个成员中是最积极发言的一个,经常在没讲课之前,就做好了预习和课后的练习。
小明:在我们六个成员中是最活跃的一个,经常故意弄出一些小动作或者声音,引来其他同学的哄笑,同时影响了本组的纪律分被扣了。鉴于其有悔过之意,全组开会同意暂且原谅他。
……
师评:总结得很好,讲得很实在,能客观分析每个人的优缺点进行互补,特别能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方面很好,值得继续发扬学习!
……
第11周
经过上几周全组同学对小明的优点大轰炸,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有了集体观念,能自觉地维护本小组的利益,上课不但不吵闹了,还会帮忙维护纪律,作业按时完成了,积极参与本组的活动中。而本周最大的收获,就是本组的成员小明同学获得了班里的“进步之星”称号。
……
在德育课中实行小组合作式教育的效果是喜人的,不但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还改变了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从传统的、刻板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变为生动有趣的人生之课,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并不是新颖的课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把一些与时俱进的思路融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诸如设计不同梯度、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会不会使小组更有凝聚力,合作性会更好,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此进行尝试,从而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余朝辉.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尝试[J].师道:教研,2011(4).
[2]蔡雪静 .寸心若兰[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
【关键词】德育;小组;合作;班级
为了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的班级管理体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人在实践中,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入手,不断完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建立班级自主管理体系,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我与科任合作,首先把36名同学按成绩分成6个学习小组,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然后,把36名同学按照各自的表现和成绩高低依次为1至6号。这样的分类,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又有利教师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学习小组成员能更好地开展分工合作,在思想品德、纪律要求、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等互助合作形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建构
在座位安排时,为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小组成员课桌采取餐桌式围坐,既有利于安排,又有利于桌位移动。
组长人选条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正气感,肯管理。职权:全面主持学习小组内的工作,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成员内座位,召集、组织、协调组内各项活动。在挑选组长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优秀,但组织管理能力较差,又担心太多的管理工作会担误学习;也有的学生能力尚可,但由于成绩较差,没有说服力。因此,考虑人选时,尽可能先做通学生思想工作,确保他们乐于做,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了让小组成员都能在各方面得到锻炼,还可以试行值周组长制或轮流组长制,让他们都能在帮助他人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课堂管理技巧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约法三章:一是尊重原则。小组成员在发言时,其他同学不得插嘴,确保一人发言,待允许后再进行他人补充;尊重他人观点、意见,遇到不同观点时,允许不同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但不能对同学讥笑、喝倒彩,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二是成就感原则。为了大部分同学获得表现的锻炼机会,尽可能每次采用“生面孔”规则,即同一节课,小组成员尽可能轮流代表发言。有的因基础原因,实在不会,小组讨论后亦可其推荐发言,这样,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就感(当然,抢答题例外);第三,效率原则。每一次提出的问题,教师预设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各小组选出的代表发言时要紧扣问题的关键所在,精、准、快、同时声音宏亮,尽可能让班内每一位同学都能听到。
其次,推行学生自主管理,互相监督。各个小组配备正副组长,其中专设“纪律副组长”。定期实行优秀学习小组评比制度,由各小组的“纪检委”组长評议,并把评议结果在本小组公布,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小学生好胜心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因此,当问题摆出后,各小组成员都能正确面对,并积极配合组长,进行自查自纠,达到“勤防勤治”时,纪律问题都不是事,有时老师一个小小的暗示,学生就能“心知肚明”,马上回归常态。
最后,小组评议优胜组。在下课前5分钟,组织小组快速评出优胜组。小组成绩由合作分(25%)、纪律分(25%)、质量分(50%)构成。表格的设计可以根据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观点建议有无创新、汇报过程有无吸引力、回答问题时间、小组成员的参与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进行自评、他评、老师评的形式量化评出优胜组。同时,老师预设评分助理,记录各个小组的成绩表现,定期进行总结、表彰。实践证明,如此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德育教学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化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如何更好地自主探究、自主探索知识的建构,这就需要教师需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情与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相结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自我。
首先,教师针对课程标准创设与学生认知相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对问题“似曾相识”,更能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其中,探讨问题更能达到效率最大化。
其次,教师设计研究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当堂课知识点的关联,让学生能从中找出问题的关联性在哪,进而有针对性地探究。同时,问题要大小适度,这需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出终结性目标。当然,预设问题还需考虑既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讨论兴趣。过难、太偏、古怪的问题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最后,教师在学生为问题讨论得不可开交时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会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印象会更深,效果更佳。例如,在讲到“坚定信念,励志前行”时,先让学生探讨小故事《机会》,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进小组讨论中。这时,引出各个小组探讨后总结出的成果“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学生也就较容易理解了。
四、在德育研讨课中实行小组合作式教育的效果
小组合作式教育改变了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回归到了正常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路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探究问题创设者。学生也因此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由于信息交流方式由单向到双向,再到信息的多源化交流,更有利于学生信息的获取、自主学习探究的实施和自我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自我管理。下面摘录第1组的部分《小组工作手册》表示如下。
第1组组长:小然
组员:小芬 小川 小明 小凤 小婷
第4周
小然:自从分了学习小组后,我感觉我们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了,学习气氛越来越浓了。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我们以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很积极地讨论。每个成员都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我作为小组的组长基本上不用为了这些不守纪而操心。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很好,作业完成的质量能符合老师的要求。我们小组的成员以各自的优点互补,谁哪一方面比较好的就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小然:在语文、英语方面学得比较好,不过在做数学时就差一点,经常对自己做的作业没有信心。
小凤:在我们四个成员中是最积极发言的一个,经常在没讲课之前,就做好了预习和课后的练习。
小明:在我们六个成员中是最活跃的一个,经常故意弄出一些小动作或者声音,引来其他同学的哄笑,同时影响了本组的纪律分被扣了。鉴于其有悔过之意,全组开会同意暂且原谅他。
……
师评:总结得很好,讲得很实在,能客观分析每个人的优缺点进行互补,特别能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方面很好,值得继续发扬学习!
……
第11周
经过上几周全组同学对小明的优点大轰炸,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有了集体观念,能自觉地维护本小组的利益,上课不但不吵闹了,还会帮忙维护纪律,作业按时完成了,积极参与本组的活动中。而本周最大的收获,就是本组的成员小明同学获得了班里的“进步之星”称号。
……
在德育课中实行小组合作式教育的效果是喜人的,不但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还改变了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从传统的、刻板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变为生动有趣的人生之课,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并不是新颖的课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把一些与时俱进的思路融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诸如设计不同梯度、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会不会使小组更有凝聚力,合作性会更好,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此进行尝试,从而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余朝辉.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尝试[J].师道:教研,2011(4).
[2]蔡雪静 .寸心若兰[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