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各级各类教育报刊、各式各样的教学研讨会、教师培训班以及教学网络我们发现: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似乎仅仅在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君不见,各位大师们凭借一堂教学课的“表演”而红遍大江南北,大师们带领着我们平凡的教师孜孜以求地研究“怎么教”的技巧,追求所谓教学的“艺术境界”,形成教学的风格。一时间,似乎教学的改革只要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代替旧的教学方式”便大功告成了。
  在这里我们无意诋毁大师们的教学技巧。我们想要说的是,专家以及大师们所进行的只是教学方法的操作层面的研究,却很少或根本没有触及教学内容方面。仅以语文为例。语文教学形式花样百出与知识含量的几近贫乏共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严重问题。当年吕叔湘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微”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好,而问题的根由,就在于我们在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存在巨大空档。或者说,我们一直只有“选文集锦”的语文教材,很大程度上没有过严格课程论意义上的语文课程。
  直接导致语文教师处境艰难的,是我国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名存实亡。根据课标精神,一套又一套新编教材审定并相继推出,似乎语文教师有东西可“教”了,因为有了要“教”的“基本篇目”,教师似乎就有东西可“讲”了。这样在形式上便给人以“已经有课程内容”的幻象,教材编撰者似乎也自我感觉到已经经营过语文课程具体形态设计这档子事了。而实际上,我国的语文教材,名为单元,只不过仅仅是选文的单篇连缀而已,只不过是一些人为排列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随意变位的单篇“选文”,教师们随时可以各取所需,名师们更是以单篇教学为能事。我们的课标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序列性明显缺乏明确的表达,只提供文本而不提供合宜的基本的教学内容,把从文本中抽取教学内容的任务交给了教师,这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语文教学的热闹场面,教师们打着新课标的“大旗”,却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用“选文集锦”的语文教材朦胧地顶替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留为“空白”。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首短诗,也有近乎无穷的含蕴。显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能关照到的角度的所有内涵都开发为语文课程内容。能成为现实内容的,只能是其中某些角度的关照。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内容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诗文本身,而最终应落实为理想的读者对该诗文权威的阐释。“选文集锦”,意味着本来是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现在被要求同时还要充任语文课程专家和语文教材专家,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种种复杂情况,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莫大的负担。
  使用同一本教材的语文教师,教同一篇课文、教同一项知识,从理论上讲,所教的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内容;同样,学同一本教材、同一篇课文、同一项知识的学生,所学的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内容。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能达到的相同点越多,从教材编撰的角度来讲,我们说它在课程内容上的确定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选文集锦”的语文教材,从好的一面看,是为优秀语文教师创造性地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却往往导致教师们在“教”的内容选择上随意而杂乱,错误乃至荒唐。同一篇《只有一个地球》,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支玉恒老师的教学设计侧重点就截然不同;同一个支玉恒老师,对于同一篇《只有一个地球》,同样也有着两套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案。这还仅仅是名师的教学!教师在教想教的,学生在学被要求学的。语文课是这样的吗?教师理解成什么,学生就学这个“理解”;教师体验到什么,学生就学这个“体验”。这是我们所要的阅读教学吗?我们很多教师所设计的很多教案,其实是在想尽办法生产一种奇特的阅读方式,也就是有阅读能力的一般人(包括学者、作家、评论家)所从不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就是在备课、教学之外老师本人也从不采用的阅读方式,以此来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体现“教学艺术”,其实,越是教师独创的阅读方式,学生越学不会。这样的课,教师究竟在教什么,究竟想教什么呢?任何听过语文课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出毛病最多的地方,正是教师面对一篇篇选文而苦思冥想出来的教学内容。任何听过数位或数十位语文教师讲同一篇课文的人都会震惊:这些课实际上是个体的教师任凭个人的语文知识在从事教学,学生所学的,完全是由不同语文教师随意择取或任意制造的不同东西,这些东西有些甚至叫不出名目。试问,我们的学生究竟是在学教师的语文还是课程的语文?
  教学方法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却值得我们反思。同一篇文章,你讲语言鉴赏,我上情感体验,他搞主题解析,这是否合理呢?文本的价值是丰富的,它是静默的存在,然而当它入选教材以后,就有了其特定的教学价值,某个文本放在了某个学业阶段,它的教学价值应该指向某一或某些课程目标。事实上,语文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正常状态下,是以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的确定性为前提条件的。虽然根基雄厚的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能创造比教材更为正确、甚至更为确定的内容,但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教材基本能够适合教学的情况下,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应该指向教学的哪些方面,怎样指向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确值得我们思考。用“选文”顶替课程,在我国是不自觉的,与其说是一种课程具体形态的设计,毋宁说是在混混沌沌中压根就没有进行过什么课程具体形态的设计。课程内容在哪里、课程内容是什么,几乎就没有当成过思考的主题。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实在应该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其他文献
读《王校长的“鸡毛蒜皮”事》时,我感到一种细节焕发出来的管理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使王校长在“管”与“不管”之间寻求到了一种平衡,使“他塑”式管理转变为“自塑”式管理,逐步达到了不管自管、不理自理的智慧之境、文化之境。  表面上看。王校长的管理就不像“管理”,他没有刻意制造什么明显的管理痕迹,让教师感受到等级森严的组织在“压”自己。万分浓厚的氛围在“熏”自己,无比明确的要求在“指令”自己。王校长的管
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是溧阳市实验小学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我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开展活动课程,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大节日”——尽显真我风采 科技节、艺术节、体育文化节,是我校的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的五月、六月、十一月举行。每个节日,全体师生都营造热烈的氛围,并积极投身其中。每个节日,我们都精心设计比赛项目,既要
本文从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形式多样化、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等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英语优质课堂.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管理理念的应用使得班级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班级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班级管理;策略;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深入,学校在不断地改进班级管理模式。现代管理要遵循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这些理念的落实往往都体现在最基本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的善问活答。因此,探究课堂提问就很有必要。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