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根据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可引申出用“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来帮助认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掌握注重培养“听、说、读、写”,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第一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的要领、技巧,其次重点训练语言运用交流能力,迁移运用,学生可逐渐学会表达,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分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对语文科“加强语言文字运用”作了明确规定。国家第一次把这一要求放在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突出位置,体现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这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务必要重视、落实好这一目标,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朗读,挖掘好文本中的关键点、激发点
教师首先在课前要充分备好课,仔细研读教材,重点放在挖掘课文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激发点,从此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朗读找出课文中的关键点、激发点,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依托、附藉[1]。如在《桂林山水》的执教中,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举世闻名,经常有游客前来参观,谁能做一个出色的导游呢?”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抓住描写“山”“水”的句子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读出感情来。这样,在介绍时,你才能介绍得生动、精彩,让游客满意。”学生的读书欲望被激活了,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从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学生能领悟到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语言文字的积累就是循序渐进的,要打“持久战”。
二、熟读课文,积累词汇
(一)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我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得到了启示。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识字就容易多了。有些课题也有生字,如《火烧云》的“烧”,《给予是快乐的》中的“给予”等,我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让学生反复诵读课题,扫除课题中的“拦路虎”。对于课文中一些特殊的生字,我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指导识字方法。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是最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词汇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点,通过熟读课文不断积累一些语言文字,书面语言自会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有了丰富的储备,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某些词汇、句式就能准确地涌现出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才会犹如有源之水,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增长。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语文教学是依托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入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典的作品,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縱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上,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但是理解了并不代表会用了[2]。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词语积累基础上,依托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借助内容与课文情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来说,十分重要。我们教师在课堂的任务就是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中去,真真切切地去引导孩子。如在《丑小鸭》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当你读到哥哥、姐姐、公鸡和养鸭的小姑娘都欺负丑小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这都是我平时语文课堂中语言运用的训练点,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有效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赠汪伦》新课时,我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知道吗?唐代有位诗人叫李白,很有名气。有一年,安徽泾县有个农民,叫汪伦,想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又怕请不来他,就写了封信给他。信里说他们那个穷寨子有“十里桃花”观赏,其实,哪有什么“十里桃花”呀?只是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又说这里有“万家酒店”可饮酒叙谈,其实只有一家,不过老板是姓万,是万老板家开的。李白来到后,当他知道汪伦同他开个玩笑以后,他究竟生气没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为汪伦写的这首古诗《赠汪伦》就知道了……”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挖掘与教材有关的趣味素材,并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把它作为教学新课的铺垫,为课堂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讲故事,往往容易感染、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原动力,而人的兴趣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3]。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它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小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要提高语言训练效率,教师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一些练习,运用灵活教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只要抓好语言文字训练,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梅兰.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5,(2):59-59.
[2]徐晓玲.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加强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4,(20):89-89.
[3]哈提拉.小学语文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探究[J].中外交流,2016,(20):248-248,249.
作者简介:
张丽清,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东城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对语文科“加强语言文字运用”作了明确规定。国家第一次把这一要求放在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突出位置,体现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这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务必要重视、落实好这一目标,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朗读,挖掘好文本中的关键点、激发点
教师首先在课前要充分备好课,仔细研读教材,重点放在挖掘课文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激发点,从此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朗读找出课文中的关键点、激发点,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依托、附藉[1]。如在《桂林山水》的执教中,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举世闻名,经常有游客前来参观,谁能做一个出色的导游呢?”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抓住描写“山”“水”的句子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读出感情来。这样,在介绍时,你才能介绍得生动、精彩,让游客满意。”学生的读书欲望被激活了,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从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学生能领悟到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语言文字的积累就是循序渐进的,要打“持久战”。
二、熟读课文,积累词汇
(一)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我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得到了启示。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识字就容易多了。有些课题也有生字,如《火烧云》的“烧”,《给予是快乐的》中的“给予”等,我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让学生反复诵读课题,扫除课题中的“拦路虎”。对于课文中一些特殊的生字,我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指导识字方法。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是最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词汇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点,通过熟读课文不断积累一些语言文字,书面语言自会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有了丰富的储备,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某些词汇、句式就能准确地涌现出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才会犹如有源之水,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增长。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语文教学是依托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入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典的作品,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縱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上,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但是理解了并不代表会用了[2]。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词语积累基础上,依托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借助内容与课文情境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来说,十分重要。我们教师在课堂的任务就是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中去,真真切切地去引导孩子。如在《丑小鸭》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当你读到哥哥、姐姐、公鸡和养鸭的小姑娘都欺负丑小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这都是我平时语文课堂中语言运用的训练点,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有效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赠汪伦》新课时,我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知道吗?唐代有位诗人叫李白,很有名气。有一年,安徽泾县有个农民,叫汪伦,想请李白到他家做客,又怕请不来他,就写了封信给他。信里说他们那个穷寨子有“十里桃花”观赏,其实,哪有什么“十里桃花”呀?只是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又说这里有“万家酒店”可饮酒叙谈,其实只有一家,不过老板是姓万,是万老板家开的。李白来到后,当他知道汪伦同他开个玩笑以后,他究竟生气没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为汪伦写的这首古诗《赠汪伦》就知道了……”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挖掘与教材有关的趣味素材,并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把它作为教学新课的铺垫,为课堂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讲故事,往往容易感染、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原动力,而人的兴趣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3]。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它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小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要提高语言训练效率,教师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设计一些练习,运用灵活教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只要抓好语言文字训练,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梅兰.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5,(2):59-59.
[2]徐晓玲.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加强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4,(20):89-89.
[3]哈提拉.小学语文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教学探究[J].中外交流,2016,(20):248-248,249.
作者简介:
张丽清,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东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