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M1-4;G642
电力电子技术是研究利用电力电子器件、电路理论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能的控制、变换和传输的科学,是现代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介于电气工程三大主要领域——电力 、电子和控制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电力、工业、交通、通信、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又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电力电子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它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一、 学情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熟悉典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各类电力电子变换主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析方法;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针对他们而言,主要是会应用这些电路即可,不必参与这些电路的设计及计算。更不需要讲课时花在一些复杂公式的推导上,这样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学生只会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尤其是某些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的知识相对薄弱,要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必须先学习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这三门基础课,而要求这三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为较好,有些学生对于这几门专业基础课掌握得不是很好,在此基础上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肯定积极性不高,困难较多。
其次,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以理论教学为主,附加开展的个别实验,尤其是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没有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没有结合实际应用,这样的实验效果很差的。
根据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设备,我们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的电力电子教学。
二、以实践为主的电力电子教学
1、模块化教学,增加应用部分。
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将其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大部分,基础模块以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各类电力电子变换主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主,应用模块以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应用电路为主,与直流电动机组成相应的控制电路。
基础模块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以实践为主,简化理论教学
在进行基础模块教学时,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循序渐进的完成各个课题。每个课题设置两至三个实验为主,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简单介绍为主,主要是波形分析,不涉及相关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动手调出相应的波形,并且画出波形,记录相关参数,由此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了解相应电路的工作原理。比如说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教师简单介绍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以及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时电路的工作原理。
3、搭建應用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将基础模块的基本电路和一些简单电动机控制线路组成相应调速系统,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可以应用于那些场合,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应用平台,组成了应用模块。对于应用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供难易不同课题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通过完成课题,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应用,如何完成电路的控制。比如说:由晶闸管组成的直流调速系统,学生通过完成课题,掌握了通过调节控制角调节转速的方法。一些学得较好的学生,还掌握了还可以通过控制角的配合控制,完成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
4、科学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实行多元化,要将每个课题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查成绩和最后的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课程总成绩,特别重视与评价学生的创见和研究与创新能力及其成果,对于这样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加分,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应在开课时公开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效果
这种以实践的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逐步深入,通过实践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有兴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们积极地组织自己的学习,他们会通过书本或者其他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获得信息,如何与人交往,在课堂上向大家表述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锻炼了学生综合信息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实施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改革使我们反思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今后这类的教学改革,我们还要不断的进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应用这些知识,成为应用型人才。
电力电子技术是研究利用电力电子器件、电路理论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能的控制、变换和传输的科学,是现代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介于电气工程三大主要领域——电力 、电子和控制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电力、工业、交通、通信、航空航天等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又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电力电子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还是其它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
一、 学情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熟悉典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各类电力电子变换主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析方法;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针对他们而言,主要是会应用这些电路即可,不必参与这些电路的设计及计算。更不需要讲课时花在一些复杂公式的推导上,这样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学生只会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尤其是某些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的知识相对薄弱,要学习电力电子技术必须先学习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这三门基础课,而要求这三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为较好,有些学生对于这几门专业基础课掌握得不是很好,在此基础上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肯定积极性不高,困难较多。
其次,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以理论教学为主,附加开展的个别实验,尤其是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没有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没有结合实际应用,这样的实验效果很差的。
根据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设备,我们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的电力电子教学。
二、以实践为主的电力电子教学
1、模块化教学,增加应用部分。
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将其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大部分,基础模块以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各类电力电子变换主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主,应用模块以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应用电路为主,与直流电动机组成相应的控制电路。
基础模块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以实践为主,简化理论教学
在进行基础模块教学时,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循序渐进的完成各个课题。每个课题设置两至三个实验为主,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简单介绍为主,主要是波形分析,不涉及相关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动手调出相应的波形,并且画出波形,记录相关参数,由此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了解相应电路的工作原理。比如说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教师简单介绍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以及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时电路的工作原理。
3、搭建應用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将基础模块的基本电路和一些简单电动机控制线路组成相应调速系统,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可以应用于那些场合,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应用平台,组成了应用模块。对于应用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供难易不同课题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通过完成课题,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应用,如何完成电路的控制。比如说:由晶闸管组成的直流调速系统,学生通过完成课题,掌握了通过调节控制角调节转速的方法。一些学得较好的学生,还掌握了还可以通过控制角的配合控制,完成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
4、科学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实行多元化,要将每个课题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查成绩和最后的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课程总成绩,特别重视与评价学生的创见和研究与创新能力及其成果,对于这样的学生给与一定的加分,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应在开课时公开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效果
这种以实践的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逐步深入,通过实践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有兴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们积极地组织自己的学习,他们会通过书本或者其他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获得信息,如何与人交往,在课堂上向大家表述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锻炼了学生综合信息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实施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改革使我们反思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今后这类的教学改革,我们还要不断的进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应用这些知识,成为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