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在北京,家境优渥,入读名校,你以为她岁月静好,却不知她也得奔跑,也有烦恼——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父亲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母亲是央企高管。我成绩优秀,阳光开朗,去年顺利就读名校中学。在很多人眼里,我是泡在蜜罐里的孩子。
常有叔叔阿姨对我说:“瞧瞧你们现在,玩的是电脑、手机,出门坐车,哪里受过我们小时候的苦!”的确——现在,都市年轻人享受的是发达的科技、先进的医疗、精致的美食……物质空前丰富。然而,在我看来,再丰富也仅仅是物质而已。在名校学习,我没感到有多大荣耀,反而觉得非常压抑。
我疯狂刷题,身心疲惫,却发现还有足以淹死我的题海。这好比登山,爬得精疲力竭,却依然看不到山顶,或许根本就没有山顶
人们都以为北京的孩子个个是精英,人人是学霸。其实,我们只是学习机器罢了。我从幼儿园开始上课外班,一二年级学奥数,五六年级压力更大。有时,我看着窗外的雾霾,觉得它如同我的未来——都看不到光亮。
我并非个例,而是普通的大多数。我母亲的一位同事在她女儿还小的时候常说:“我绝不给孩子报班,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不好吗?”她对我疯狂刷题始终报不屑的态度。我十分感动,觉得她就是一股清流。现在,她女儿上小学了,也开始辗转各个课外班。我再见这个阿姨,她无奈地说:“我现在发现,如果孩子不上课外班,将来连普通人都做不了!”
是啊,连普通人都做不了……清流又怎样?还不是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说起小升初,我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我上的是名校。大家乍一听,都觉得我很厉害很光鲜,却不知道我的另一面——我一周要上八个课外班,我不断与母亲争吵,我在深夜辗转反侧……
我每天疯狂刷题,身心疲惫,却发现还有足以淹死我的题海。这好比登山,爬得精疲力竭,却依然望不到山顶,或许根本就没有山顶!迷茫和彷徨,不断交织在我的内心。
我被点招的消息传来,本该高兴的我却特别想哭。当晚,我躲在被子里,想到过去的种种,心里五味杂陈。除了一点虚伪的赞赏和艳羡,我得到了什么?
或许,这是教育改革必经的阵痛。即便我振臂呐喊,那声音也如同小石子被丢进深渊,没有任何回响,也激不起丝毫波澜。
我的两个小学同学,比我还疯狂,一周十几节课外班,最后两人均被超一流重点中学录取;而另一女生品學兼优、勤学好问,可惜没报课外班,最后派位到一个普通中学。
我还能说什么!
我并不是没有毅力、无病呻吟的人。我在小学二年级时参加了武术队,练了三年多,那是我十二年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练习劈叉,我咬破嘴唇,忍着痛,不让自己哭出来。在操场跑步,40圈,我以为根本完不成,可最终突破了极限。动作做不好时,我和同学一起接受老师少林棍的“洗礼”,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我也不觉得苦,甚至在挨打时还傻乐呵。
赛场上,我成功过,也失败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坚持,在拼搏!这就够了。
我喜爱绘画、写作。当我画画、写作时,我的内心充满愉悦,但这一切都被小升初破坏了!因为我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做题背书了,再也没时间读诗作画了。
我问母亲:“你有梦想吗?”她反问:“问这干吗?”我又问:“那你快乐吗?”她笑了:“还行,凑合吧。”
没什么目标,日子却过得很充实,这就是都市人的常态。激情,在生活中慢慢消磨。许多人告诉我,现在好好学习,未来才有更多选择,比如追逐梦想。可等我真的长大成人后,梦想,它还在吗?它还好吗?
我以为终于要脱离苦海,享受素质教育的美餐了,可很快发现,剥开名校华丽的外衣,里面依然印着两个熟悉的词:分数、高考
我虽有很多不满,却也不得不承认,对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而言,读书是王道。我经历过小升初,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是真的,没有捷径。
我的同学中,有些因为家住学区房而被派入名校。他们自鸣得意,以为免了刷题之苦,可分班考试时,全傻眼了——成绩惨不忍睹,当即被踢到普通班,信心大大受挫。所以,买学区房毫无意义,花了百万、千万,不过把孩子的人生起跑线往前移了一厘米,也许一厘米也不到。
不论是靠派位、靠学区房,还是靠关系,最终还是用实力说话。没有实力,最终还会被甩下。物竞天择,是必然的法则。
刚上名校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上百种的课程,五花八门的社团,一流的硬件设施,我以为终于要脱离苦海,可以享受素质教育了,可很快发现,剥开名校华丽的外衣,里面依然印着两个熟悉的词:分数、高考。
开学头一个月,光数学测验就有十几场,加上作业,一共42张卷子。其他的,就不提了。老师在黑板前高谈阔论说高考,激动得胸脯一起一伏。几位高考成绩极好的学生照片,海报一样贴在墙上,成为所有学生朝圣的对象。如果有人对你说“名校作业少,学习轻松,发展自由”,那,你可以和他绝交了——因为那纯粹是谎言。
我知道我要走的路:参加高考、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带孩子……可正因为知道,所以我才更想改变,不是吗?
作家王小波认为,对于学习,中国人在乎实用,而西方人在乎乐趣。那么,现在我的学习,既不实用,也无乐趣。我想问问家长们:学校里学的知识,出校门后你们还记得多少?又用到多少?莫非买菜需要因式分解?做菜需要靠函数?如果不是,那刷题的意义,就剩下考试了。
有人反驳我:你的想法太功利,人生是求知的过程,应享受求知的乐趣。我不是说学习没乐趣,当我拿起《史记》,当我在诗词中陶醉时,我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求知欲是天生的,只是大人把本来很有乐趣的知识变成了一种痛苦强加给我们,使我们产生抵触、反抗情绪,而他们却不反省自己,只一味把责任推给我们。
中国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是清华就是北大,甚至更高。但我的目标不是这些,这些学校虽好,到底只是一方天地。人生苦短,要充分地体验生命;心灵和脚步,永远要有一个在路上。背一百遍《长城赞》,不如亲自登上长城看一看。
我想早些长大,早点体验生活;可又害怕,怕时间磨平了棱角,消磨了激情,让我变得和母亲一样,每天为生计奔波、劳碌。
我知道我要走的路:参加高考、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带孩子……可正因为知道,所以我才更想改变,不是吗?
【编辑:杨子】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父亲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母亲是央企高管。我成绩优秀,阳光开朗,去年顺利就读名校中学。在很多人眼里,我是泡在蜜罐里的孩子。
常有叔叔阿姨对我说:“瞧瞧你们现在,玩的是电脑、手机,出门坐车,哪里受过我们小时候的苦!”的确——现在,都市年轻人享受的是发达的科技、先进的医疗、精致的美食……物质空前丰富。然而,在我看来,再丰富也仅仅是物质而已。在名校学习,我没感到有多大荣耀,反而觉得非常压抑。
我疯狂刷题,身心疲惫,却发现还有足以淹死我的题海。这好比登山,爬得精疲力竭,却依然看不到山顶,或许根本就没有山顶
人们都以为北京的孩子个个是精英,人人是学霸。其实,我们只是学习机器罢了。我从幼儿园开始上课外班,一二年级学奥数,五六年级压力更大。有时,我看着窗外的雾霾,觉得它如同我的未来——都看不到光亮。
我并非个例,而是普通的大多数。我母亲的一位同事在她女儿还小的时候常说:“我绝不给孩子报班,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不好吗?”她对我疯狂刷题始终报不屑的态度。我十分感动,觉得她就是一股清流。现在,她女儿上小学了,也开始辗转各个课外班。我再见这个阿姨,她无奈地说:“我现在发现,如果孩子不上课外班,将来连普通人都做不了!”
是啊,连普通人都做不了……清流又怎样?还不是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说起小升初,我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我上的是名校。大家乍一听,都觉得我很厉害很光鲜,却不知道我的另一面——我一周要上八个课外班,我不断与母亲争吵,我在深夜辗转反侧……
我每天疯狂刷题,身心疲惫,却发现还有足以淹死我的题海。这好比登山,爬得精疲力竭,却依然望不到山顶,或许根本就没有山顶!迷茫和彷徨,不断交织在我的内心。
我被点招的消息传来,本该高兴的我却特别想哭。当晚,我躲在被子里,想到过去的种种,心里五味杂陈。除了一点虚伪的赞赏和艳羡,我得到了什么?
或许,这是教育改革必经的阵痛。即便我振臂呐喊,那声音也如同小石子被丢进深渊,没有任何回响,也激不起丝毫波澜。
我的两个小学同学,比我还疯狂,一周十几节课外班,最后两人均被超一流重点中学录取;而另一女生品學兼优、勤学好问,可惜没报课外班,最后派位到一个普通中学。
我还能说什么!
我并不是没有毅力、无病呻吟的人。我在小学二年级时参加了武术队,练了三年多,那是我十二年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练习劈叉,我咬破嘴唇,忍着痛,不让自己哭出来。在操场跑步,40圈,我以为根本完不成,可最终突破了极限。动作做不好时,我和同学一起接受老师少林棍的“洗礼”,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我也不觉得苦,甚至在挨打时还傻乐呵。
赛场上,我成功过,也失败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坚持,在拼搏!这就够了。
我喜爱绘画、写作。当我画画、写作时,我的内心充满愉悦,但这一切都被小升初破坏了!因为我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做题背书了,再也没时间读诗作画了。
我问母亲:“你有梦想吗?”她反问:“问这干吗?”我又问:“那你快乐吗?”她笑了:“还行,凑合吧。”
没什么目标,日子却过得很充实,这就是都市人的常态。激情,在生活中慢慢消磨。许多人告诉我,现在好好学习,未来才有更多选择,比如追逐梦想。可等我真的长大成人后,梦想,它还在吗?它还好吗?
我以为终于要脱离苦海,享受素质教育的美餐了,可很快发现,剥开名校华丽的外衣,里面依然印着两个熟悉的词:分数、高考
我虽有很多不满,却也不得不承认,对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而言,读书是王道。我经历过小升初,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是真的,没有捷径。
我的同学中,有些因为家住学区房而被派入名校。他们自鸣得意,以为免了刷题之苦,可分班考试时,全傻眼了——成绩惨不忍睹,当即被踢到普通班,信心大大受挫。所以,买学区房毫无意义,花了百万、千万,不过把孩子的人生起跑线往前移了一厘米,也许一厘米也不到。
不论是靠派位、靠学区房,还是靠关系,最终还是用实力说话。没有实力,最终还会被甩下。物竞天择,是必然的法则。
刚上名校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上百种的课程,五花八门的社团,一流的硬件设施,我以为终于要脱离苦海,可以享受素质教育了,可很快发现,剥开名校华丽的外衣,里面依然印着两个熟悉的词:分数、高考。
开学头一个月,光数学测验就有十几场,加上作业,一共42张卷子。其他的,就不提了。老师在黑板前高谈阔论说高考,激动得胸脯一起一伏。几位高考成绩极好的学生照片,海报一样贴在墙上,成为所有学生朝圣的对象。如果有人对你说“名校作业少,学习轻松,发展自由”,那,你可以和他绝交了——因为那纯粹是谎言。
我知道我要走的路:参加高考、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带孩子……可正因为知道,所以我才更想改变,不是吗?
作家王小波认为,对于学习,中国人在乎实用,而西方人在乎乐趣。那么,现在我的学习,既不实用,也无乐趣。我想问问家长们:学校里学的知识,出校门后你们还记得多少?又用到多少?莫非买菜需要因式分解?做菜需要靠函数?如果不是,那刷题的意义,就剩下考试了。
有人反驳我:你的想法太功利,人生是求知的过程,应享受求知的乐趣。我不是说学习没乐趣,当我拿起《史记》,当我在诗词中陶醉时,我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求知欲是天生的,只是大人把本来很有乐趣的知识变成了一种痛苦强加给我们,使我们产生抵触、反抗情绪,而他们却不反省自己,只一味把责任推给我们。
中国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是清华就是北大,甚至更高。但我的目标不是这些,这些学校虽好,到底只是一方天地。人生苦短,要充分地体验生命;心灵和脚步,永远要有一个在路上。背一百遍《长城赞》,不如亲自登上长城看一看。
我想早些长大,早点体验生活;可又害怕,怕时间磨平了棱角,消磨了激情,让我变得和母亲一样,每天为生计奔波、劳碌。
我知道我要走的路:参加高考、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带孩子……可正因为知道,所以我才更想改变,不是吗?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