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词串教学举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串识字就是将几个表面看起来不相干的词语联系起来的方法,但实质上,这些词语有着密切的关联:词义相关,押韵合辙,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识记。这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识字编排特点。那么如何进行词串识字教学呢?笔者现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四”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主认读,巩固记忆
  词串识字的重要特点是合乎儿童的认读习惯,听起来悦耳,念起来顺口,同时还能够加快儿童自动化认读的识字过程,巩固记忆。低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认读生字的经验,也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自主认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形成识字能力。
  “识字四”中有四组关于动物、昆虫的词串:
  观察采集昆虫
  田野树林花丛
  蝴蝶天牛蟋蟀
  螳螂蚂蚁蜻蜓
  第一行讲的是采集昆虫的儿童活动,第二行讲的是昆虫生活的环境,第三、四行讲的是常见的昆虫。
  教学开始之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昆虫的资料,使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有所了解,形成直观的印象。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认读,先画出生字词,自己拼读,然后同桌互相拼读。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善,辨析字词存在难度,我抓住教学难点,对生字“采”、“集”进行重点讲解:先出示一幅采摘图,让学生演示,深刻理解字义,然后针对“集”字的右上部分,用红颜色予以强调,让学生掌握笔顺。在同桌帮助识记交流中,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识记办法,有的学生识记“蚂蚁”时,明白这是昆虫,所以要用“虫”字旁。
  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识记,积累经验,发展了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二、图文对照,激活思维
  词串识字具有强大的组合能力,能够将儿童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激活,与之进行相似匹配,从而将不完整的信息整合起来,构建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熟悉的逻辑体系,打上自己经验的印记。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整合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词串的情境创设入手,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激活想象。
  如在教学“观察、采集、昆虫”“田野、树林、花丛”这两组词语时,我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并深入挖掘,分为三个层次来让学生逐步理解其中的词语含义,形成一个富有逻辑的情境画面,借以发展学生的组词造句能力。
  师:(出示画面)星期天,小朋友出去郊游了。看,田野里有什么啊?
  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很快说出这是茂密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丛。
  师:树林里有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她在干什么啊?那个男孩在干什么?
  学生一边仔细对照图画,一边和课文中的词语建立联系:小女孩在观察一只蚂蚁,小男孩在采集标本,那个标本就是昆虫的标本。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分层次的图文对照,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语文的逻辑,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三、注重诵读,加深理解
  词串识字本身的韵文特性,使得词组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直观地理解词语,加速自动化认知的进程,促进自主识记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诵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识字四”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自主拼读词语,而后进行引读:“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到郊外去(),郊外很美,这里有()。”通过引读,学生一步步识记词语,并能理顺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增进对词语的理解,并提高记忆能力。
  我还采用男女生诵读、表演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词语发挥特长,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够使记忆深刻。学生都好动,也喜欢模仿,这点在词语诵读中有了用武之地,如在读“蝴蝶、天牛、蟋蟀、蜻蜓、蚂蚁、螳螂”等昆虫词语时,我让学生大胆模仿昆虫的动作。学生做出各种姿势来表现昆虫,一边诵读一边模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也读得非常热烈,充分发挥了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词串识字教学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课题,还没有更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做了如上探索,相信在不断的摸索中,能够将路子走得更稳健,但前提是,教学中必须抓好词串,落实生字,发展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这也是未来我在识字教学中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路走得多了,就成了路。低年级词串识字教学需要更多的人来走,走得多了,就成了一条康庄大道。
  (责编莫彩凤)
其他文献
“犹记得那年,在一个雨天,那七岁的我躲在屋檐,却一直想去荡秋千……爷爷抽着烟,说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这是歌星周杰伦《爷爷泡的茶》中的一段歌词。据说,前几年,上海一位参加作文竞赛的中学生在一篇怀念爷爷的作文中,先是引用了这段歌词,然后展开行文,作品竟获得一等奖,而类似的情况在那次作文竞赛中屡见不鲜,歌词对作文的影响可见一斑。确实,多年来,歌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必不
设计理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正是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本课时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诺贝尔身上这种可贵精神,启发他们学习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提得不当,课堂气氛有可能如“石沉大海无影踪”,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师也将处于尴尬局面之中。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呢?笔者在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尝试,对于课堂有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读、写”的基础,汉字作为识字教学的本体,识字教学不仅要从汉字的音形义出发,还应立足汉民族文化,将汉字的文化意蕴及语用价值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识字教学的最大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汉字:石、山、川、泉、竹。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识字  (一)出示“鸟”的古文字。  1.猜字
王富仁老师谈到语文教学的问题时说,“语文课本是各科课本中最有趣味的,但语文课堂却是各科课程中最枯燥乏味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理论知识陈旧单薄,课堂上肢解式地分析作品”。反映到诗歌教学上,问题主要表现为思维固化,密度大、强度大,导致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匮乏。  《夜归鹿门歌》是高二赏析课文,该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塑造了一个渔梁晚归、超然脱俗的隐者形象。每首诗都有自己的个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因此,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备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深入钻研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例子”和“凭据”。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只有对教材的钻研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的一篇课文,文字优美华丽,节奏舒缓而动人,读来让人感到眼前展开了一幅精彩的画卷,使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写景类散文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何透过语言文字的美,感悟文本中景物的美呢?这是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重点。为此我采用以下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美说课文  有人说,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简略的内容,另外还要有相对集中的目标和主题,这样才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被收录在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收录时有所编排和改动,跟原文相比,少了点原汁原味。  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阅读课文新知,明白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独立学习而习得的,哪些知识是自己所无法获取的,从而让学生学有目标。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重点关注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甚至不理解的语文知识点,以增强语文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是预习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现在的许多孩子缺少人生经验,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面对生活。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草房子》就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我结合《草房子》谈谈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    一、自主阅读。让学生读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