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历新课程改革已六年多.六年来我们经历了课改的迷茫期,教学的低效期.伴随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进步的过程,我们找到了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研究、积淀本土改革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尝试与探索,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无不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剖析学生现状、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 理解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回归教材意图
要想有效地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读懂、吃透教材是我们教师迈出的第一步.当我们拿到教材时,首先要通览教材,明确各章节的重难点,对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如六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现在换成了“解决问题”这一类型.开始我们以为只是名称变换而已,在研究《课标》、细细分析教材后才发现这中间的不同.现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建模;二是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并在实际中检验.以往旧教材中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完成第二个转化,至于第一个转化就由教科书“代劳”了.
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还原教材的本意,抠细节.要细究教材中每一个主题图,每一个练习题,每一处、每一点都要问一问“为什么”,通过我们教师多思多问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教材存在的价值.教材是很多专业人员研究编写的,作为教学例子,里面包含着诸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还原教材的本意,并不意味着要照本宣科,而是要合理处理好“入书”与“出书”的关系.
第三,我们还要以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体系、脉络.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要弄清本节知识点与前后单元甚至上下年级的关系,既要一课一研,又要全盘通研,每一个点在数学链上的作用和点与点彼此的关系我们必须心中有数.做到心中有教材,而且心中有学生,确保教学高效.
2 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一节体现有效性的课堂实施,应该建立在“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上课策略”上.而体现这些有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恰当处理教材,合理设置各个步骤的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课堂有效学习的发生.
2.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非常重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起点,紧贴数学学习主题的数学教学情境,才能达到激活思维,活跃气氛,务实高效的目的.
例如我市六中开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 1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为了让学生在自学时不感到枯燥乏味,在“自学导读”环节的问题设置备课上做足功夫,在学习七年级(下)《垂线》这节课时,画垂线是难点,所以导学问题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阅读教材的探究环节,你能按照书上的图示感悟画图口诀‘一贴,二靠,三画,四延’的要领吗?”自学效果展示时,让学生展示一贴向谁贴——已知直线,二靠向谁靠——已知点,四延为什么延——垂线是一条直线.学生得到了有趣的提示,把自学行为变为有趣的探究行为,从而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2.2 创设有效的新知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是新课改的主旋律,正如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索科学计数法这一知识点时,我们设置了这样的三层探究性问题,研究科学表示大数的方法,从简单数字研究起:
①1000000000,1000000,10000000,可以怎样表示比较简单?
②2000000000,3000000,40000000又可以怎样表示?
③245000000000,353000000,480000000你还能怎么表示呢?有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小组商议后在书上找到相关规定,并修正自己的计数方案.
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经验,顺利解决了探究环节,到了复杂数据时,产生争议时,再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就都能自发而顺利解决科学计数法的要点了.
2.3 合理创设梯度训练题,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数学练习题是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质量的练习做基础.教师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题目做得多,不如做得精,学习的真谛“在于多悟,而不在于多练”.一题多变、一题多法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办法.
例如:反比例函数性质训练题
①原题:点A(1,y1),B(2,y2)是反比例函数y=[SX(]2[]x[SX)]图象上两点,比较y1,y2大小.我们设置低起点、小坡度、可操作且能够实现的系列训练题.
②变式:点A(-1,y1),B(-2,y2)是反比例函数y=[SX(]2[]x[SX)]图象上两点,比较y1,y2大小;
③再变:点A(-1,y1),B( 2,y2)是反比例函数y=[SX(]2[]x[SX)]图象上两点,比较y1,y2大小;
④三变:点A(x1,y1),B(x2,y2)且x1
3 探究新方法
几年来我市各校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学情一直在研究、尝试、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市五中研究总结出的“自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启发→探究→自学→质疑→练习→小结)的实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借鉴外地经验,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助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实现了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助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互助、课中精讲点拨、课后反馈总结等环节的调控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是在解决是否能真正实现“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关键问题,而教师则借助这一策略,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 理解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回归教材意图
要想有效地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读懂、吃透教材是我们教师迈出的第一步.当我们拿到教材时,首先要通览教材,明确各章节的重难点,对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如六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现在换成了“解决问题”这一类型.开始我们以为只是名称变换而已,在研究《课标》、细细分析教材后才发现这中间的不同.现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建模;二是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并在实际中检验.以往旧教材中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完成第二个转化,至于第一个转化就由教科书“代劳”了.
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还原教材的本意,抠细节.要细究教材中每一个主题图,每一个练习题,每一处、每一点都要问一问“为什么”,通过我们教师多思多问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发现教材存在的价值.教材是很多专业人员研究编写的,作为教学例子,里面包含着诸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还原教材的本意,并不意味着要照本宣科,而是要合理处理好“入书”与“出书”的关系.
第三,我们还要以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体系、脉络.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要弄清本节知识点与前后单元甚至上下年级的关系,既要一课一研,又要全盘通研,每一个点在数学链上的作用和点与点彼此的关系我们必须心中有数.做到心中有教材,而且心中有学生,确保教学高效.
2 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一节体现有效性的课堂实施,应该建立在“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上课策略”上.而体现这些有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恰当处理教材,合理设置各个步骤的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课堂有效学习的发生.
2.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非常重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创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起点,紧贴数学学习主题的数学教学情境,才能达到激活思维,活跃气氛,务实高效的目的.
例如我市六中开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5 1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为了让学生在自学时不感到枯燥乏味,在“自学导读”环节的问题设置备课上做足功夫,在学习七年级(下)《垂线》这节课时,画垂线是难点,所以导学问题就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阅读教材的探究环节,你能按照书上的图示感悟画图口诀‘一贴,二靠,三画,四延’的要领吗?”自学效果展示时,让学生展示一贴向谁贴——已知直线,二靠向谁靠——已知点,四延为什么延——垂线是一条直线.学生得到了有趣的提示,把自学行为变为有趣的探究行为,从而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2.2 创设有效的新知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是新课改的主旋律,正如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索科学计数法这一知识点时,我们设置了这样的三层探究性问题,研究科学表示大数的方法,从简单数字研究起:
①1000000000,1000000,10000000,可以怎样表示比较简单?
②2000000000,3000000,40000000又可以怎样表示?
③245000000000,353000000,480000000你还能怎么表示呢?有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小组商议后在书上找到相关规定,并修正自己的计数方案.
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有的经验,顺利解决了探究环节,到了复杂数据时,产生争议时,再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就都能自发而顺利解决科学计数法的要点了.
2.3 合理创设梯度训练题,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数学练习题是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质量的练习做基础.教师设计好练习题是十分关键的一环,题目做得多,不如做得精,学习的真谛“在于多悟,而不在于多练”.一题多变、一题多法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办法.
例如:反比例函数性质训练题
①原题:点A(1,y1),B(2,y2)是反比例函数y=[SX(]2[]x[SX)]图象上两点,比较y1,y2大小.我们设置低起点、小坡度、可操作且能够实现的系列训练题.
②变式:点A(-1,y1),B(-2,y2)是反比例函数y=[SX(]2[]x[SX)]图象上两点,比较y1,y2大小;
③再变:点A(-1,y1),B( 2,y2)是反比例函数y=[SX(]2[]x[SX)]图象上两点,比较y1,y2大小;
④三变:点A(x1,y1),B(x2,y2)且x1
3 探究新方法
几年来我市各校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学情一直在研究、尝试、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市五中研究总结出的“自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启发→探究→自学→质疑→练习→小结)的实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借鉴外地经验,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助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实现了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助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互助、课中精讲点拨、课后反馈总结等环节的调控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是在解决是否能真正实现“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关键问题,而教师则借助这一策略,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