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67-01
我国中长期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个人要终身学习和教育。而阅读正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阅读能力,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
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钱文忠教授在谈及学习时说:“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酷爱学习”,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激发,阅读也如此,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把阅读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能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讲述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学校也要积极提供读书条件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举行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展示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有了成功感学生自然就会乐此不疲,畅游于书海。
二、 重视读书方法,珍视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小学生只有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才会乐读、善读、广读。在阅读方法的引导上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从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古诗、小歌谣、顺口溜、儿童诗歌等开始,从短篇单章开始,从贴近自然的真实世界开始。尽量做到阅读材料图文并茂,切勿急功近利,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1)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学会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让学生自己扫清阅读障碍,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和阅读后自己提问题的方法。(3)坚持让学生养成复述文章内容的习惯。方式有详细复述,扼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关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生命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里勾勒出文章描绘的画卷。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之中,实现立体效果,学生的个性体验就会油然而生。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时间长了就会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要了解时代背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读出韵味,悟出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示儿》时,本文作者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要读得低沉,悲恸,读出作者死不瞑目的内心感受,而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要读得悲壮,高昂!读出作者对胜利的希望和收复中原的决心,最后一句:家祭勿忘告乃翁,语气由高昂又转为低沉,悲愤…这样阅读就把作者的爱国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叶圣陶先生说:“检验一个人对语言文字是否理解,听他的宣读是最方便的方法,好的朗读就是对课文的极好注释。”让学生把朗读、想象、体验、感悟联系起来,就实现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形式讲求灵活多样,可让学生自由读、轻声读、默读、表演读、分角色读、范读等。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及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尊重学生创造性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小学生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认知标准要求学生,我们要降低重心学会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发现闪光点,适时予以鼓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对发表的不同意见持欢迎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独到见解予以充分肯定,切勿以“标准答案”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博览群书,涉猎广泛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数量。一部分家长错误的认为读好课本就可以了,不允许孩子看杂志小说等课外读物。殊不知孩子在阅读课外读物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广泛的涉猎中会慢慢的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能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道德情操和情趣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知识来源于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在阅读中。
我国中长期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个人要终身学习和教育。而阅读正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开放阅读空间,多方面、多角度的培养阅读能力,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
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钱文忠教授在谈及学习时说:“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酷爱学习”,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激发,阅读也如此,只有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把阅读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能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讲述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学校也要积极提供读书条件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举行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展示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有了成功感学生自然就会乐此不疲,畅游于书海。
二、 重视读书方法,珍视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小学生只有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才会乐读、善读、广读。在阅读方法的引导上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从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古诗、小歌谣、顺口溜、儿童诗歌等开始,从短篇单章开始,从贴近自然的真实世界开始。尽量做到阅读材料图文并茂,切勿急功近利,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1)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学会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让学生自己扫清阅读障碍,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和阅读后自己提问题的方法。(3)坚持让学生养成复述文章内容的习惯。方式有详细复述,扼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关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生命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里勾勒出文章描绘的画卷。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之中,实现立体效果,学生的个性体验就会油然而生。阅读是一个“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反复过程。时间长了就会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要了解时代背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读出韵味,悟出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示儿》时,本文作者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要读得低沉,悲恸,读出作者死不瞑目的内心感受,而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要读得悲壮,高昂!读出作者对胜利的希望和收复中原的决心,最后一句:家祭勿忘告乃翁,语气由高昂又转为低沉,悲愤…这样阅读就把作者的爱国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叶圣陶先生说:“检验一个人对语言文字是否理解,听他的宣读是最方便的方法,好的朗读就是对课文的极好注释。”让学生把朗读、想象、体验、感悟联系起来,就实现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形式讲求灵活多样,可让学生自由读、轻声读、默读、表演读、分角色读、范读等。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及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尊重学生创造性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小学生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认知标准要求学生,我们要降低重心学会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发现闪光点,适时予以鼓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对发表的不同意见持欢迎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独到见解予以充分肯定,切勿以“标准答案”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博览群书,涉猎广泛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数量。一部分家长错误的认为读好课本就可以了,不允许孩子看杂志小说等课外读物。殊不知孩子在阅读课外读物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广泛的涉猎中会慢慢的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能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道德情操和情趣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知识来源于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在阅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