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唱歌教学既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活动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主要手段。在唱歌教学中应做到“纯”、“准”、“实”这三个要求。
【关键词】音乐;唱歌;教学;方法
教唱歌曲,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学唱一首新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美的教育,使他们身心感到愉快。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唱好歌曲呢?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应做到“纯”、“准”、“实”这三个要求。
一、唱歌教学中的“纯”
所谓纯,就是要求声音纯真,秀丽、干净、悦耳。但对中学生的要求不能等同专业人员,我只要求他们声音纯真、自然、悦耳,不能毛毛糙糙,颤颤抖抖,摇摇晃晃。记得龚琳娜曾说过,“千人一声”的现象已经在国内持续很多年,有些极有天富和个人特色的女孩因上了条条框框的课,渐渐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歌唱,甚至于有些人连唱歌的欲望都不再有,恐惧唱歌。所以我在教学中不赞成今天给学生练呼吸,明天给学生搞喉头,什么打哈欠啦,靠前、靠后等这些做法,而是让学生解放他们的天性,大胆放声歌唱,在这个基础上再做适当的系统的引导呼吸、喉头、共鸣,使他们发出纯真、自然、悦耳的声音,快乐地唱歌。
二、唱歌教学中的“准”
“准”就是要求做到“音准”、“节奏准”、“咬字吐字准”。
1、音准。学生确立准确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概念,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唱好歌曲旋律的前提。在唱歌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音准训练。我认为,作为音乐老师,首先要摸清教学班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中容易产生音唱不准的种种原因,现归纳起来有二种,一种是还未建立起正确的音高概念、或由于发声技巧原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另一种是由外界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前者,有待于教师的诱导和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解决呼吸问题,教师可用形象的比喻 “闻花”、“吹泡泡”等启发学生自然地呼吸;后者,教师应从思想上、身心上全面关心学生,同时加强与有关教师的配合。对音准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热情帮助、合理引导,特别是当他们有进步时更应热情鼓励,这对克服他们的自卑心,增强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2、节奏准。节奏是音乐的主要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唱好一首歌曲,要先解决好音准,节奏,打好基础,然后再用速度、力度去表现它,因此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准确的独立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歌曲《念故乡》的旋律以附点节奏为主,许多学生会在相似的旋律中都唱成附点节奏,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方法,让问题迎刃而解,唱准节奏。再如《唱脸谱》是一首用京剧西皮唱腔素材创作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结尾的“拖腔”经常会难住学生,我让学生观察旋律节拍中“板眼”的规律,然后范唱并辅以手势,使学生能做到准确演唱,信心增强了,很快就在有板有眼的歌唱中体验到了歌曲独特的风格,为唱好歌曲又提升了一步。
3、咬字吐字准。唱歌是以音乐和语言(歌词)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词则是表现作品思想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唱歌中把歌词唱清楚是很重要的。由于唱歌时的咬字吐字与讲话的发音有很多不同之处。目前,学生唱歌出现字唱不清的现象有种种,如:口腔的动作过大,唇、齿、舌、上下腭活动不够,咬字时缺乏喷吐力,韵母在引长时口形不能保持等。针对这些不足,我在唱歌教学中加强基本训练,要求同学们唱欢快、热情、活泼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做到轻快、敏捷,口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使之灵活,字音清晰;唱抒情舒展、速度较慢的歌曲时,咬字要柔和、圆滑些,字头的声母相对占有时略长些;唱激昂、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应强调声母的发音要短促,喷吐要有力,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承接。同时还应注意,在咬字吐字“轻快跳跃”时,不能唱得断断续续;在“柔和抒情”时,不能唱得模糊不清;在“雄壮有力”时,不能唱得生硬呆板。当演唱中外民歌时,还应该根据各民族音乐旋律特点、语言特点、风俗习惯。进行不同的咬字吐字处理,以表现出作品的独特风格。
三、唱歌教学中的“实”
“实”即真实、朴实。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实,因为艺术总归是要表达某种感情的,你如果把感情抓住了,真实了,有动于衷了,听的人也会感动。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不能光凭自己的感觉唱,做到深刻的理解歌曲并正确表达演唱。唱歌中,声音的训练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从内心起歌”。要让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很多教师在教唱歌曲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了真情实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笼统、简单的语言提示学生,而是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确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力度、什么样的音色来表现。
如在教唱《游击队歌》时,先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在学生初步学会歌曲演唱后让学生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战士在深山密林、芦苇丛中,在平原铁道战线上机智勇敢、神出鬼没地与敌人战斗的有关片断,同时播放音乐《铁道游击队》,结果学生仿佛自己成了游击队战士,在力度突然变弱时,紧张地屏息凝视,在力度加强,情绪欢快时,愉快地手舞足蹈,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歌唱情感。在演唱《七子之歌——澳门》时,适当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唤起学生的民族感,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范唱,注意两个乐段的力度对比,歌词中的逻辑重音,此外,还应注意歌中曾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人们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把表现歌曲的情感置于核心地位,当同学们看到时画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此时同学们的真情实感在演唱中一泄而露。唱歌情感的变化和升华很奥妙也很丰富,但要把这种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唱歌以感人的魅力。就唱歌教学来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歌唱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与时俱进,及时创新,从而歌唱出歌曲的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正确演唱,那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才能慢慢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演唱道路,在这道路上认真的唱好每一首歌,由衷地产生唱了还想唱的欲望,真正体会到唱歌的快乐并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张万林.中学音乐教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郁正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音乐;唱歌;教学;方法
教唱歌曲,是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学唱一首新歌,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美的教育,使他们身心感到愉快。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唱好歌曲呢?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应做到“纯”、“准”、“实”这三个要求。
一、唱歌教学中的“纯”
所谓纯,就是要求声音纯真,秀丽、干净、悦耳。但对中学生的要求不能等同专业人员,我只要求他们声音纯真、自然、悦耳,不能毛毛糙糙,颤颤抖抖,摇摇晃晃。记得龚琳娜曾说过,“千人一声”的现象已经在国内持续很多年,有些极有天富和个人特色的女孩因上了条条框框的课,渐渐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歌唱,甚至于有些人连唱歌的欲望都不再有,恐惧唱歌。所以我在教学中不赞成今天给学生练呼吸,明天给学生搞喉头,什么打哈欠啦,靠前、靠后等这些做法,而是让学生解放他们的天性,大胆放声歌唱,在这个基础上再做适当的系统的引导呼吸、喉头、共鸣,使他们发出纯真、自然、悦耳的声音,快乐地唱歌。
二、唱歌教学中的“准”
“准”就是要求做到“音准”、“节奏准”、“咬字吐字准”。
1、音准。学生确立准确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概念,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唱好歌曲旋律的前提。在唱歌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音准训练。我认为,作为音乐老师,首先要摸清教学班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中容易产生音唱不准的种种原因,现归纳起来有二种,一种是还未建立起正确的音高概念、或由于发声技巧原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另一种是由外界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音不准现象。前者,有待于教师的诱导和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解决呼吸问题,教师可用形象的比喻 “闻花”、“吹泡泡”等启发学生自然地呼吸;后者,教师应从思想上、身心上全面关心学生,同时加强与有关教师的配合。对音准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热情帮助、合理引导,特别是当他们有进步时更应热情鼓励,这对克服他们的自卑心,增强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2、节奏准。节奏是音乐的主要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唱好一首歌曲,要先解决好音准,节奏,打好基础,然后再用速度、力度去表现它,因此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准确的独立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歌曲《念故乡》的旋律以附点节奏为主,许多学生会在相似的旋律中都唱成附点节奏,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方法,让问题迎刃而解,唱准节奏。再如《唱脸谱》是一首用京剧西皮唱腔素材创作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结尾的“拖腔”经常会难住学生,我让学生观察旋律节拍中“板眼”的规律,然后范唱并辅以手势,使学生能做到准确演唱,信心增强了,很快就在有板有眼的歌唱中体验到了歌曲独特的风格,为唱好歌曲又提升了一步。
3、咬字吐字准。唱歌是以音乐和语言(歌词)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词则是表现作品思想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唱歌中把歌词唱清楚是很重要的。由于唱歌时的咬字吐字与讲话的发音有很多不同之处。目前,学生唱歌出现字唱不清的现象有种种,如:口腔的动作过大,唇、齿、舌、上下腭活动不够,咬字时缺乏喷吐力,韵母在引长时口形不能保持等。针对这些不足,我在唱歌教学中加强基本训练,要求同学们唱欢快、热情、活泼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做到轻快、敏捷,口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使之灵活,字音清晰;唱抒情舒展、速度较慢的歌曲时,咬字要柔和、圆滑些,字头的声母相对占有时略长些;唱激昂、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应强调声母的发音要短促,喷吐要有力,并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承接。同时还应注意,在咬字吐字“轻快跳跃”时,不能唱得断断续续;在“柔和抒情”时,不能唱得模糊不清;在“雄壮有力”时,不能唱得生硬呆板。当演唱中外民歌时,还应该根据各民族音乐旋律特点、语言特点、风俗习惯。进行不同的咬字吐字处理,以表现出作品的独特风格。
三、唱歌教学中的“实”
“实”即真实、朴实。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实,因为艺术总归是要表达某种感情的,你如果把感情抓住了,真实了,有动于衷了,听的人也会感动。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不能光凭自己的感觉唱,做到深刻的理解歌曲并正确表达演唱。唱歌中,声音的训练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从内心起歌”。要让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很多教师在教唱歌曲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了真情实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笼统、简单的语言提示学生,而是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引导学生明确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力度、什么样的音色来表现。
如在教唱《游击队歌》时,先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在学生初步学会歌曲演唱后让学生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战士在深山密林、芦苇丛中,在平原铁道战线上机智勇敢、神出鬼没地与敌人战斗的有关片断,同时播放音乐《铁道游击队》,结果学生仿佛自己成了游击队战士,在力度突然变弱时,紧张地屏息凝视,在力度加强,情绪欢快时,愉快地手舞足蹈,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歌唱情感。在演唱《七子之歌——澳门》时,适当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唤起学生的民族感,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范唱,注意两个乐段的力度对比,歌词中的逻辑重音,此外,还应注意歌中曾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人们企盼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把表现歌曲的情感置于核心地位,当同学们看到时画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此时同学们的真情实感在演唱中一泄而露。唱歌情感的变化和升华很奥妙也很丰富,但要把这种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唱歌以感人的魅力。就唱歌教学来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歌唱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与时俱进,及时创新,从而歌唱出歌曲的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正确演唱,那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才能慢慢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演唱道路,在这道路上认真的唱好每一首歌,由衷地产生唱了还想唱的欲望,真正体会到唱歌的快乐并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张万林.中学音乐教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郁正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