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这种概括性的抽象自然学科一直是学生心中“隐隐的痛”,因为其固有的文字上的枯燥和乏味无法自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课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语言成为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础技能。
【关键词】高中物理 幽默语言艺术
说起高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抽象、浓缩的科学语言,枯燥而无趣。而其来自于实践、实验的抽象总结,形之于教科书,相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颇具“浓缩性”。相对于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来说,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可见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更加富有表现和说服力,能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愉悦感。教师必须尽量地“稀释”,解析教材,这个过程当然要恪守原意,以保持物理原理的准确性,为此,对教材的把握及对课堂语言的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摸不着、看不到的物理过程,需要使用一些形象地比喻。要想使知识的传递变得趣味化,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使书面平淡的文字变得口语化,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就需要综合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原苏联的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助手。通过幽默可以活跃呆板的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的神经,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科学证明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学习效果要比在沉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好的多。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可以使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一定程度上消除师生间的角色关系,从而消除潜在的隔阂,融洽师生关系。用一些相对形象的比喻可以突出一些复杂而又枯燥的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学生理解的瓶颈,巧妙地处理掉课堂中的偶发特别事件,让学生更加愉悦、活跃地加入到互动中来。只要运用恰当,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搬到物理课堂上来,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广泛的涉猎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注意力,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神奇”的一面和物理只是本身,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传递乏味的文字内容和信息。
文学性的教学语言以优美的文字作为自然科学的载体,也能相得益彰,大大增强其可读性。英国的蒲柏说:“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诗人的吟唱,情调浪漫,讲到牛顿定律时用在课堂上亦庄亦谐,令人心领神会。知识是有限的,然而人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丰富而理智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物理科学的进步,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来带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知识的演化过程,想象课堂实验的结果,想象每个学生认知后的各自的不同特点。语言的技巧性是顺其自然,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想象所得,造作而煞费苦心的做法是徒劳无功的。
物理想象不同于文学艺术中的想象,它比文学艺术中的想象更概括、更抽象。物理想像也不同于数学想象,它不仅需要空间想象,也需要对客观事物状态及发展过程的较为形象的想象。图像能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路标,如果学生只对着问题“干想”就很难打开思路,而借助图像将拟题者设计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复原出来,就使思维有了起点,图画出来了,解题的方法也有了。因为借助图像能产生形象思维,很容易由图像中的形象寻找到几何关系,联想到物理公式,再与记忆中有关的表象进行比较,找出已有的经验,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积累,多读多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多涉猎,要使自己目光独到,语言精僻有力,不能人云亦云,泛泛而谈。也不能故弄玄虚,流于空洞。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拍“转”。
在我国,传统的说法一直是,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在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在课后提不出问题。然而实践证明,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这样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及时、恰当、暂时性地留白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空白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物理的教学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使学生经常注意到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是如何通过科学途径而解决的。因为物理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许多知识前后联系比较大,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生动,讲课时要“时刻心中有学生”,可以经常提出问题,即采用所谓“问题性讲解”,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思想上去,教学中倡导启发式,坚决反对注入式。
把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吸收——储存——再现中解放出来,转向教师启发,学生实验探究——转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多种多样,教师的语言水平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锤炼而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 幽默语言艺术
说起高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抽象、浓缩的科学语言,枯燥而无趣。而其来自于实践、实验的抽象总结,形之于教科书,相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颇具“浓缩性”。相对于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来说,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可见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更加富有表现和说服力,能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并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愉悦感。教师必须尽量地“稀释”,解析教材,这个过程当然要恪守原意,以保持物理原理的准确性,为此,对教材的把握及对课堂语言的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为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摸不着、看不到的物理过程,需要使用一些形象地比喻。要想使知识的传递变得趣味化,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使书面平淡的文字变得口语化,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就需要综合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原苏联的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助手。通过幽默可以活跃呆板的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的神经,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科学证明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学习效果要比在沉闷的环境中学习效果好的多。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可以使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一定程度上消除师生间的角色关系,从而消除潜在的隔阂,融洽师生关系。用一些相对形象的比喻可以突出一些复杂而又枯燥的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学生理解的瓶颈,巧妙地处理掉课堂中的偶发特别事件,让学生更加愉悦、活跃地加入到互动中来。只要运用恰当,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搬到物理课堂上来,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广泛的涉猎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注意力,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神奇”的一面和物理只是本身,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传递乏味的文字内容和信息。
文学性的教学语言以优美的文字作为自然科学的载体,也能相得益彰,大大增强其可读性。英国的蒲柏说:“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诗人的吟唱,情调浪漫,讲到牛顿定律时用在课堂上亦庄亦谐,令人心领神会。知识是有限的,然而人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丰富而理智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物理科学的进步,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来带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知识的演化过程,想象课堂实验的结果,想象每个学生认知后的各自的不同特点。语言的技巧性是顺其自然,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想象所得,造作而煞费苦心的做法是徒劳无功的。
物理想象不同于文学艺术中的想象,它比文学艺术中的想象更概括、更抽象。物理想像也不同于数学想象,它不仅需要空间想象,也需要对客观事物状态及发展过程的较为形象的想象。图像能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路标,如果学生只对着问题“干想”就很难打开思路,而借助图像将拟题者设计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复原出来,就使思维有了起点,图画出来了,解题的方法也有了。因为借助图像能产生形象思维,很容易由图像中的形象寻找到几何关系,联想到物理公式,再与记忆中有关的表象进行比较,找出已有的经验,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积累,多读多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多涉猎,要使自己目光独到,语言精僻有力,不能人云亦云,泛泛而谈。也不能故弄玄虚,流于空洞。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拍“转”。
在我国,传统的说法一直是,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透,不给学生在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在课后提不出问题。然而实践证明,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这样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因此,及时、恰当、暂时性地留白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填补空白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物理的教学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使学生经常注意到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是如何通过科学途径而解决的。因为物理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许多知识前后联系比较大,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生动,讲课时要“时刻心中有学生”,可以经常提出问题,即采用所谓“问题性讲解”,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思想上去,教学中倡导启发式,坚决反对注入式。
把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吸收——储存——再现中解放出来,转向教师启发,学生实验探究——转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多种多样,教师的语言水平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锤炼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