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临床病理学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对1例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女,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十年,显微镜下皮肤鳞状上皮角向下延伸,真皮层及皮肤附属器周围由小到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标记:LCA(+++),CD3 、CD38,CD138、MUM-1(++),CD20散在阳性,CD30阴性,kappa、lambda均为散在阳性,呈多克隆表达,Ki-67增值指数<20%。 结论 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少见,良性,易误诊,应与皮肤性真淋巴瘤相鉴别,完整切除可治愈。
  [关键词] 皮肤;浆细胞为主淋巴组织瘤样增生;临床病理
  [中图分类号] R73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24-03
  皮肤淋巴组织瘤样增生是发生于皮肤的一种良性淋巴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面部单个或多个高出于皮面的皮肤结节,发病周期短,常可自愈,国内文献鲜有报道[1-3]。本研究报道1例发生于手腕部的以浆细胞增生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10年(图1)。查体:右手腕部皮肤包块,大小1.3 cm×1.1 cm×0.7 cm,表面光滑,皮色同周围,局麻下门诊手术完整切除送检。
  1.2 方法
  标本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Maxvision两步法,LCA,CD3 、CD20、CD38、CD138、MUM-1、Ki-67,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皮肤淋巴组织瘤样增生又称淋巴增生、淋巴腺病、皮肤良性淋巴细胞瘤以及Spiegler-Fendt类肉瘤等,主要发生于妇女面部,呈青黑色结节或斑块,常为单发,可能是对创伤、虫咬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4]。本例患者,发生于儿童期,病史长达10年,肿块生长缓慢。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皮肤淋巴组织瘤样增生应满足以下特征:(1)细胞类型多样性;(2)有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3)淋巴滤泡形成,伴或不伴生发中心;(4)有吞噬核碎片的组织细胞;(5)血管增生;(6)浸润细胞主要位于血管周或附属器周;(7)表皮有明显增生[4]。
  本例特征:(1)病史长达10年,未见明显恶性变体征;(2)发生部位为手腕部,部位较为特殊;(3)镜检增生细胞以浆细胞和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为主,生长于皮下、增生血管和皮肤附属器周围,表皮增生向下延伸,未见破坏;(4)免疫标记淋巴样细胞呈多样性表达(CD3、CD20阳性),且多克隆表达,浆细胞标记MUM-1强表达;(5)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鉴别主要同皮肤淋巴瘤鉴别,皮肤淋巴瘤细胞具有单一性,明显异性,浸润破坏皮肤、血管壁和附属器,本例经组织学和免疫标记及外院会诊,诊断成立。
  3.3 治疗与预后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最佳选择,尤其对长期不能自愈,原因不明皮肤肿块采用肿物单纯切除为恰当治疗,经病理确诊后,无需其他治疗,由于本病少见,故病理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在尚难鉴别的病例,可暂作良性报告,但要注明需随诊观察,必要时再取材[5]。以免过度诊断和治疗,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 赵婕,杨蕾.眼睑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7):551.
  [2] 张亚勤,郭玮,王万杰,等.皮肤淋巴瘤样增生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4):252.
  [3] 李春阳,孙青,王玉坤,等.皮肤假性淋巴瘤9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12):732-734 .
  [4] 阿克曼.阿克曼外科病理学(上卷)[M].第8版.回允中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90.
  [5]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65.
  (收稿日期:2013-05-0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20%人血白蛋白胸腔内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顽固性气胸患者36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20%人血白蛋白胸腔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和高渗糖治疗。 结果 实验组中20%人血白蛋白治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3.3%并且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的疼痛,低热患者为2例,无重度胸痛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的高渗糖组。 结论 2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婴幼儿腹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用西医常规疗法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合用蒙脱石散治疗,用药1周。 结果 1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变,治疗组的疗效(97.67%)高于对照组(72.0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选取的策略和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所完成亲属活体供肾切除术121例。供体年龄38~71岁,男43例,女78例。所有供体经过术前充分评估,选取GFR相对较低的一侧肾脏,手术采取经腹开放取肾方式,术中尽可能保留肾脏变异血管。 结果 1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平均135 min,无输血病例;所有供肾开放血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B超定位与C臂X光定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 120例肾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臂X光定位,观察组采用B超定位。 结果 观察组一期结石清除率(88.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C臂X光定位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观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血管前置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检查的孕妇6348例,检测胎盘及相关区域内的血流信号,判断是否存在前置血管,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确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6348例孕妇最终临床手术确诊血管前置22例,血管前置的发生率为0.35%,产前超声检出血管前置19例,漏诊3例,产前超声检查结果符合率86.36%,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建立红细胞悬浮液在保存期内电解质动态变化模型。 方法 在红细胞保存的24 h、3 d、5 d、7 d、14 d、21 d、28 d、35 d等8个时间点,分别采样10份,进行K+ 、Na+、Cl- 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保存初期内,Na+浓度先下降后上升,但始终比保存初期的Na+浓度要偏低;Cl-浓度在整个保存期内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保存期的第5天,红细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二至百合浓缩膏对去势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术)焦虑行为学的影响。 方法 3~4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二至百合高、中、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其余用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更年期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二至百合浓缩膏水溶液(1.92、0.96、0.48 g/kg),假手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应容量的蒸馏水,连续45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多点按压法与药物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下腰痛的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探讨多点按压法的疗效。 方法 160例急性非创伤性下腰痛的门诊患者,年龄20~50岁,分为多点按压组与药物组,各采用多点按压法与药物法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1 d、7 d、14 d的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进行t检验法统计学处理。 结果 多点按压组与药物组治疗后1、7、14 d疼痛评分比较(P均<0.01),差异具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髓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本院2008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的37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护理经验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组37例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患者均康复,其6例在治疗后1年复发,通过进一步清除感染灶及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后,患者治愈。 结论 通过手术清除坏死病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应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治疗骨髓炎,疗效可靠。  [关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方法 根据我院门诊药房收集的信息反馈,从医院层面、药师层面以及患者层面分析,探讨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结果 药患纠纷的发生与医师因素(处方不规范、开错处方)、药师因素(服务态度不佳、调剂差错等)、患者因素、退药因素、药品价格因素等有关。 结论 为预防药患纠纷的发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