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实施审美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的配合来完成教学活动。审美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在教学活动中,审美观的培养可以从任何一种事物开始,只要是对人有价值的事物,其都具有多元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就要通过实践操作来体现任何一种事物的美,以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
【关键词】课堂教学;审美观;实践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要在实践操作中进行,也就是说审美观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完成,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各种美学因素,训练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使得学生养成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可见,审美观与实践操作需要相互渗透,各取其能。在实际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任何一种事物来说,教师都要从事物的表象做起,让学生感知事物的表象,之后将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然后再深入的挖掘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教材的理解能力,可以从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开始,先让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开始,感知其中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的阅读教材,特别要注重其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排除在阅读中的障碍,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形式,这种审美过程是以学生的视觉、听觉为基础,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形式的表象;学生有了表现的美感,就要将教材内容整体的联系起来,展现出其整体的形象,包括一系列个别的事物、孤立的画面和意象等;学生有了整体的形象美感,就要深入的理解教材的本质,本质的挖掘要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理性的思维来感悟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的理论核心知识探索其内涵和本质。
教师在实施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使得学生都有一种审美的心境,把学生引入一种美的、虚渺的境界中。这种教学方式是根据每一种事物的多元性来体会其美感,其多元性可以体现在:例如一朵鲜花,对于种花、养花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是一种商品,也可以作为个人的喜好,用以观赏;从植物学家的角度出发,他们会研究鲜花的绽放、繁殖到落败的整个生命过程。可见,某一种事物成为到审美者的审美对象,其就会展现出多元化的美感,对于鲜花来说,不同的审美观照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心境,但他们最初的审美映像是一致的,都是从鲜花的形态、色彩及其组合中挖掘其美的价值,由此在内心深处引发出对鲜花的审美情感。
审美观照与实践操作是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就从实践操作中来体验某种事物的美感,有可能是学生的某一个实践行为就会发现这种事物的美,在审美体验中,学生产生的美感信息是对实践操作行为的一种反馈,二者互相影响着的,审美观需要学生保持一种审美意识,而实践操作又可以借助这种审美意识来进行指导和促进,同时审美观也需配合实践操作行为而求得深化。可见,在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将审美观与实践操作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审美媒介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通过审美媒介可以养成一种审美心态和心境。审美媒介往往是那些容易被忽视掉的内容或者是学生不留意的部分,但如果对这部分内容施以正确的指导,加以对审美的观照,那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心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审美的欣赏,让学生细细的体会语言文字,包括问题内在情景、作者的情感等,使得学生以审美的态度和心境进入到内容所展现的真实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审美化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这种审美的想象力需要学生来顿悟,在悟的过程迸发一种灵感,并且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启导,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想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就会具有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教师要利用审美媒介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为学生设计审美的情景,这中情景应具有各种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出来,使得学生置于这种情景中,对其进行综合的、整体的审美影响,让学生处于对本来不感兴趣的东西,从中体验到其内在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审美观与实践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采用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对学生的智力、人格、创造力等方面都会有所影响,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可见,审美化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作为教师要深入的探索其中的美学内容,使得教学课堂更具魅力。当然,教师要突出美学因素,并将其引入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将审美观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将教学活动中的审美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学生而言,参与了各种美学活动的环节,学生才能体会到精神上的一种享受。总之,审美观与实践操作是诱发学生审美观、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二者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毛爱群.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0(12).
[2]石桂山.在初中物理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新课程(教研版),2009(01).
[3]李岩,王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四法[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8(02).
[4]郭梦静.实践操作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审美观;实践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要在实践操作中进行,也就是说审美观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完成,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各种美学因素,训练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使得学生养成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可见,审美观与实践操作需要相互渗透,各取其能。在实际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任何一种事物来说,教师都要从事物的表象做起,让学生感知事物的表象,之后将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然后再深入的挖掘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教材的理解能力,可以从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开始,先让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开始,感知其中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的阅读教材,特别要注重其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排除在阅读中的障碍,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形式,这种审美过程是以学生的视觉、听觉为基础,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形式的表象;学生有了表现的美感,就要将教材内容整体的联系起来,展现出其整体的形象,包括一系列个别的事物、孤立的画面和意象等;学生有了整体的形象美感,就要深入的理解教材的本质,本质的挖掘要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理性的思维来感悟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的理论核心知识探索其内涵和本质。
教师在实施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使得学生都有一种审美的心境,把学生引入一种美的、虚渺的境界中。这种教学方式是根据每一种事物的多元性来体会其美感,其多元性可以体现在:例如一朵鲜花,对于种花、养花的人来说,他们可以是一种商品,也可以作为个人的喜好,用以观赏;从植物学家的角度出发,他们会研究鲜花的绽放、繁殖到落败的整个生命过程。可见,某一种事物成为到审美者的审美对象,其就会展现出多元化的美感,对于鲜花来说,不同的审美观照者对其有着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心境,但他们最初的审美映像是一致的,都是从鲜花的形态、色彩及其组合中挖掘其美的价值,由此在内心深处引发出对鲜花的审美情感。
审美观照与实践操作是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就从实践操作中来体验某种事物的美感,有可能是学生的某一个实践行为就会发现这种事物的美,在审美体验中,学生产生的美感信息是对实践操作行为的一种反馈,二者互相影响着的,审美观需要学生保持一种审美意识,而实践操作又可以借助这种审美意识来进行指导和促进,同时审美观也需配合实践操作行为而求得深化。可见,在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将审美观与实践操作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审美媒介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通过审美媒介可以养成一种审美心态和心境。审美媒介往往是那些容易被忽视掉的内容或者是学生不留意的部分,但如果对这部分内容施以正确的指导,加以对审美的观照,那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心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审美的欣赏,让学生细细的体会语言文字,包括问题内在情景、作者的情感等,使得学生以审美的态度和心境进入到内容所展现的真实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审美化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这种审美的想象力需要学生来顿悟,在悟的过程迸发一种灵感,并且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启导,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想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就会具有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教师要利用审美媒介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为学生设计审美的情景,这中情景应具有各种审美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出来,使得学生置于这种情景中,对其进行综合的、整体的审美影响,让学生处于对本来不感兴趣的东西,从中体验到其内在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审美观与实践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采用审美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对学生的智力、人格、创造力等方面都会有所影响,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可见,审美化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作为教师要深入的探索其中的美学内容,使得教学课堂更具魅力。当然,教师要突出美学因素,并将其引入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将审美观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将教学活动中的审美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学生而言,参与了各种美学活动的环节,学生才能体会到精神上的一种享受。总之,审美观与实践操作是诱发学生审美观、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二者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毛爱群.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0(12).
[2]石桂山.在初中物理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新课程(教研版),2009(01).
[3]李岩,王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四法[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8(02).
[4]郭梦静.实践操作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