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幼儿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早期阅读中,应注意创设、视听和阅读策略。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早期阅读 视听欣赏策略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幼儿启迪智慧、增进感情、培养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实践表明,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认真学习《纲要》内容、领会其精神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受到了幼教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幼儿园教师已加入到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中,有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一名学前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教育围绕本园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 课题提出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自愿地参与学习。所以,我们在简短的导入活动中,适时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使他们进入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组织中班阅读活动《小猴卖“O”》时教师扮演小猴,幼儿扮演小鸭、小猫、小狗,在小猴的叫卖声中,三个小动物都来买,它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都画了一个小圆圈,设疑:这些小圆圈分别代表什么呢?它们想把圆圈当什么呢?从而激发孩子关注阅读的兴趣。
(二)从故事入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班阅读活动《搬米》,教师巧妙地将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蚂蚁合力搬米的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自然进入儿歌的阅读学习。
(三)做个小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神奇的魔力。如小班阅读活动《好朋友》,教师带领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氛围中,丰富感情、激活记忆,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 视听欣赏的策略
早期阅读的主体部分是视听欣赏。我们既要重视视听的欣赏,更要重视对视听欣赏的指导。
(一)“视赏”的指导
幼儿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因此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最能吸引孩子,且能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如何帮助他们看懂这些图画故事,并顺畅地进入读物的阅读中。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从儿童读物的图入手,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如小班阅读活动:《拔萝卜》,教师首先出示挂图,让幼儿逐幅观察画面,在观察第一幅图片时,教师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再也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了,而是仔细地看主体的动作、主体的表情。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看看下幅图片,下幅图片多了谁?老婆婆来干什么了?……”随着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也自然看懂了图意,并能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2.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面的内容。例如中班阅读活动《微笑》,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思考:小鸟唱歌、大象卷木头、小兔送信、蜗牛微笑,让它们的好朋友快乐,如果是我们小朋友,会怎样做……教师设置这一疑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作品内容,更主要的是吸取作品给予的教益。
3.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幼儿大方地讲述,指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图意。如组织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开始幼儿在自由阅读时只会说:“有一条毛毛虫。”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孩子用现成的句子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主体的形象、动作、表情,想想它在做什么。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幼儿对主体的观察、描述就日渐丰富、细致起来。他们逐步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它爬呀爬,想找一些东西吃。”
(二)听赏指导
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而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电视节目中的广告词,幼儿听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在“耳读”的不断感知中为“视读”打下基础。
1. 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如小班阅读活动《谁的主意好》,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再加上一些动作,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
2. 听录音朗读。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听录音中传出的美妙伴奏,进行作品朗读,能充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
3. 听同伴朗读。幼儿天生就喜欢表现,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到集体面前朗读学会的诗歌、故事等文字作品,能调动幼儿听、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听赏过的作品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三、字词出现的策略
阅读总是与一定的图形、文字相联系,幼儿在观察阅读时,会对各种文字符号产生好奇与探索欲望,虽然学前儿童无需进行正式的学习和掌握文字符号,但适当地认读一些文字,对他们的自主阅读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指导。
对汉字构成规律的认识。例如:“山”和“水”都是象形字,当幼儿看到图画山的下面写的汉字“山”,图画水的下面写的汉字“水”时,能自然地将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读出的音节,当看到偏旁是提手旁的“拍”、“拉”等汉字时,就能想到是与手部动作相关联的。
儿歌中出现的中心字词。所谓的“中心字词”是指儿童读物中的高频字词、常见字词,孩子很容易记住也感兴趣的。例如中班的儿歌《老师的手》中的动词:“画、捏、折”,这些动词很容易帮助幼儿理清儿歌的内容,从而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在情境中出现的字词。我们在指导幼儿阅读活动时,与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将常用字词放在情境中让幼儿认读。如认识汉字“走、跑、跳”,让幼儿戴着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每个头饰注有相应汉字)边听音乐边表演边识字,幼儿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汉字:走、跑、跳,而且也形象地感知了小动物名称的汉字。
综上所述,幼儿的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整合。通过我们循序渐进的指导,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参与早期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在活动中逐步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己与图书对话。同时,在早期阅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幼儿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敢于表达的愿望。在这种积极、愉悦的集体环境中进行阅读,幼儿的观察更细致了,思维更灵活了,语言表达更丰富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将继续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现象,力求将研究工作做得更科学、更详实,让早期阅读活动成为幼儿进步、成长的纽带。
幼儿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早期阅读中,应注意创设、视听和阅读策略。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
早期阅读 视听欣赏策略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幼儿启迪智慧、增进感情、培养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实践表明,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幼儿在集体环境中阅读,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阅读的快乐,从而更能激发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认真学习《纲要》内容、领会其精神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早期阅读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受到了幼教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幼儿园教师已加入到了早期阅读的研究中,有的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一名学前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教育围绕本园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对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 课题提出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自愿地参与学习。所以,我们在简短的导入活动中,适时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幼儿愉悦、轻松的情绪,使他们进入自然快乐的学习状态。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组织中班阅读活动《小猴卖“O”》时教师扮演小猴,幼儿扮演小鸭、小猫、小狗,在小猴的叫卖声中,三个小动物都来买,它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都画了一个小圆圈,设疑:这些小圆圈分别代表什么呢?它们想把圆圈当什么呢?从而激发孩子关注阅读的兴趣。
(二)从故事入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班阅读活动《搬米》,教师巧妙地将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蚂蚁合力搬米的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幼儿兴趣,又自然进入儿歌的阅读学习。
(三)做个小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可以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神奇的魔力。如小班阅读活动《好朋友》,教师带领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在唱唱跳跳的游戏氛围中,丰富感情、激活记忆,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 视听欣赏的策略
早期阅读的主体部分是视听欣赏。我们既要重视视听的欣赏,更要重视对视听欣赏的指导。
(一)“视赏”的指导
幼儿尚未达到凭借书面文字阅读阶段,因此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最能吸引孩子,且能使之产生持久兴趣。如何帮助他们看懂这些图画故事,并顺畅地进入读物的阅读中。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从儿童读物的图入手,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在幼儿看图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观察目的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如小班阅读活动:《拔萝卜》,教师首先出示挂图,让幼儿逐幅观察画面,在观察第一幅图片时,教师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再也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了,而是仔细地看主体的动作、主体的表情。接着,教师又引导幼儿:“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看看下幅图片,下幅图片多了谁?老婆婆来干什么了?……”随着教师有效地指导,幼儿也自然看懂了图意,并能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2.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通过联想,看清画面的内容。例如中班阅读活动《微笑》,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思考:小鸟唱歌、大象卷木头、小兔送信、蜗牛微笑,让它们的好朋友快乐,如果是我们小朋友,会怎样做……教师设置这一疑问,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作品内容,更主要的是吸取作品给予的教益。
3.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幼儿大方地讲述,指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恰当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图意。如组织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开始幼儿在自由阅读时只会说:“有一条毛毛虫。”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孩子用现成的句子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主体的形象、动作、表情,想想它在做什么。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幼儿对主体的观察、描述就日渐丰富、细致起来。他们逐步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它爬呀爬,想找一些东西吃。”
(二)听赏指导
对于幼儿来说,用“耳”阅读图书,比起用“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而幼儿模仿能力特别强。电视节目中的广告词,幼儿听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将阅读活动与听赏紧密结合,在“耳读”的不断感知中为“视读”打下基础。
1. 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如小班阅读活动《谁的主意好》,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再加上一些动作,很自然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
2. 听录音朗读。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听录音中传出的美妙伴奏,进行作品朗读,能充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
3. 听同伴朗读。幼儿天生就喜欢表现,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到集体面前朗读学会的诗歌、故事等文字作品,能调动幼儿听、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听赏过的作品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三、字词出现的策略
阅读总是与一定的图形、文字相联系,幼儿在观察阅读时,会对各种文字符号产生好奇与探索欲望,虽然学前儿童无需进行正式的学习和掌握文字符号,但适当地认读一些文字,对他们的自主阅读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指导。
对汉字构成规律的认识。例如:“山”和“水”都是象形字,当幼儿看到图画山的下面写的汉字“山”,图画水的下面写的汉字“水”时,能自然地将图片与文字联系起来,读出的音节,当看到偏旁是提手旁的“拍”、“拉”等汉字时,就能想到是与手部动作相关联的。
儿歌中出现的中心字词。所谓的“中心字词”是指儿童读物中的高频字词、常见字词,孩子很容易记住也感兴趣的。例如中班的儿歌《老师的手》中的动词:“画、捏、折”,这些动词很容易帮助幼儿理清儿歌的内容,从而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在情境中出现的字词。我们在指导幼儿阅读活动时,与识字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将常用字词放在情境中让幼儿认读。如认识汉字“走、跑、跳”,让幼儿戴着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每个头饰注有相应汉字)边听音乐边表演边识字,幼儿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汉字:走、跑、跳,而且也形象地感知了小动物名称的汉字。
综上所述,幼儿的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整合。通过我们循序渐进的指导,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参与早期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在活动中逐步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己与图书对话。同时,在早期阅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幼儿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敢于表达的愿望。在这种积极、愉悦的集体环境中进行阅读,幼儿的观察更细致了,思维更灵活了,语言表达更丰富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将继续关注幼儿的早期阅读现象,力求将研究工作做得更科学、更详实,让早期阅读活动成为幼儿进步、成长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