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厢记》崔张爱情与情节设置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17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徐舒桐,女,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王实甫的古典戏曲剧本《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曲词华美,富有诗歌的意境,加之其传达的追求自由、自主恋爱的精神,历来为人所称赞。金圣叹更是称其为“第六才子书”。剧本讲述了张君瑞和崔莺莺不顾家族门第,“有情人終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金圣叹在《西厢记》八十一条总评中,第四十八条写道,“双文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之起承转合。”[1]第四十九条写道,“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药之炮制。”[2]
  红娘在剧本中是一个动态的形象,而崔莺莺和张生则是相对静态的。红娘无疑是书中最灵活、最可爱的角色,她快人快语,又热心肠,积极地给小姐和张生牵线搭桥,一手促成了二人的感情。她活动在莺莺、张生、老夫人其间,帮助二人增进感情,排除阻碍,可谓是尽心尽力。
  莺莺和张生因为一墙之隔,并未有多少大动作(除了后面的崔莺莺自荐枕席外)。这个故事带有难脱的才子佳人气,佳人是闺阁中的多情小姐,才子是书剑飘零的风流书生。二人无法正大光明地见面,只能偷偷碰面,见面机会也寥寥。
  张生自普救寺一见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就无可自拔地爱上了莺莺。随后去普救寺借厢,去红娘面前自报家门,夜半在花园等候莺莺烧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了他对莺莺爱得如痴如醉。很多读者都会产生一些疑虑,张生对莺莺是一见钟情,只是因为一次碰面,就对莺莺如此深爱,听起来有些不合情理。而莺莺更多的则是爱张生的才情,她因为张生吟诗而芳心暗动,三番两次夸赞他诗做得“清新”,称他为“文章士”。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莺莺羞于直接表露爱慕之情的借口。
  在崔张爱情中,莺莺多数是矛盾的、犹疑的,只有到了后半,自荐枕席后才热烈了起来。莺莺传书信给张生约见面,因怕红娘看出又装作发怒,红娘又唬得张生伤心不已;阅过书信的张生欣喜至极,当着莺莺和红娘跳墙进来,惹得莺莺恼羞成怒,又变了卦,说出许多狠话来。这一来一回,大喜大悲,惹得张生去了半条命般。作为未出阁的小姐,莺莺是羞涩的、犹疑的,她装模作样地掩饰自己,又忍不住偷偷思念张生。她出尔反尔,她使小性子,她让张生一时哭一时喜,摸不透她的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崔莺莺和林黛玉很像,黛玉也是个让人摸不清脾气,动不动就使小性子的姑娘家。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黛共读西厢后: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3]
  又如二十六回,宝玉去潇湘馆找黛玉,听得黛玉说“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宝玉笑道:“我何尝说什么。”黛玉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宝玉不知要怎样,心下慌了,忙赶上来,“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去。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4]
  巧的是引的这两处都与《西厢记》有关。黛玉也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与宝玉虽说好得不得了,也常常因一点儿小事就闹开了别扭。在《红楼梦》里,黛玉一生气,宝玉就追了上去赔不是。哄着林姑娘开心,林黛玉因此在宝玉面前可以任性得起来。宝玉和黛玉同住在大观园里,宝玉又爱姑娘们,喜欢出入黛玉的潇湘馆,虽则也要避嫌,但二人总还是有亲密相处的时候,不像崔张。
  张生却没有机会当面跟崔莺莺赔不是,他二人见面的机会太少,虽只隔着西厢一堵墙,但二人面对面交流寥寥,只能靠红娘在其中牵线搭桥,凭着书信猜对方的心意。张生和宝玉也不同,张生是个喜剧性多的角色,他说话没轻没重,插科打诨,承担了很多笑料。他情绪不定,大喜大悲,用红娘的话来说就是个“傻角”,他虽然也是个多情种,但在与莺莺的爱情中,仍然时时处于被动的地位,处处受到限制。
  回到正题。跳墙事件后,莺莺也自觉对不起张生,于是在红娘的撺掇下,携了枕席来与张生共度云雨。这一情节细细想来也是有些突兀,“自荐枕席”是个急转弯。在读者看来,莺莺只需道个歉,把话讲清楚就可以的事情,为了赔个不是,在一切都不确定的情况下把自己搭上了,想想也有点儿奇怪。不过,这倒不是作者的疏漏,还与西厢故事的原型有关。原作元稹《会真记》中,崔莺莺在传诗给张生后反狠狠训斥他,但三日后又莫名地来自荐枕席。也许是后来的作者也觉得这个情节有些突兀,才补充出张生害病、莺莺自觉理亏主动献身的细节。无论如何,莺莺的爱情至此是毫无保留地释放了出来,不再顾忌红娘,不再顾忌自己的身份。她的爱情之火轰轰烈烈地烧了起来,竟比张生更热烈了许多。
  此后的张君瑞草桥店梦崔莺莺一折,张生梦见崔莺莺踏穿绣鞋,磨破脚底,渡河而来。醒来发现只是一场梦,又伤感了几分。在阅读的时候我也抱了些期待和赞许,若是莺莺真的跋涉那么远来追随张生,那么这个女子果真是那个时代最反叛、最令人敬佩的,为爱不顾一切的奇女子了。但是莺莺没有,说到底,莺莺还是传统闺阁中乖顺的女孩儿,自荐枕席已是她能做出最勇敢、最逾矩的事了,不能对她苛求过多。
  有个细节,书中有三次提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第一次是张生初遇莺莺后,夜晚在花园蹲守,他听了莺莺烧香时说的话以及她的感叹声后说,“我虽不如司马相如,我则看小姐颇有文君之意。”[5]第二次是老夫人悔婚后,红娘引莺莺来会张生,张生对莺莺说,“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6]随后为莺莺弹奏了《凤求凰》。第三次是张生跳墙遭莺莺训斥,红娘唱道,“从今后悔罪也卓文君,你与我学去波汉司马。”[7]   第一次提及时,张生才见了崔莺莺一面,听红娘为莺莺许愿一个好夫婿,就猜测崔莺莺有“文君之意”。私以为这是作品喜剧色彩的体现,然后张生就开始了大胆、“自恋”地主动追求莺莺。而第二次才比較切合原典故,张生与莺莺已经互生情意,此时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来比则十分应景,《凤求凰》的弹奏也恰到好处地表明了张生的爱慕和忧愤。而第三次,是红娘在莺莺变卦后告诫张生,你已经做了你该做的,往后再后悔也是莺莺的事,与你无关。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因为感情受挫就丧失气性,要用功读书,考取功名,争取像司马相如一样受到赏识。私以为这是作者处理得很妙的一个细节,三次提及,而处处侧重不同,作者的笔力可见极高。
  此外,再谈谈《西厢记》情节设置中的一个不甚合理之处。传统小说、戏剧常常将笔墨集中在主要人物的身上,对于次要人物则只是简单勾画几笔。对场景、前因的交代也偏爱白描的手法,而不极力渲染。金圣叹说,《西厢记》只写了三个人物:莺莺、红娘,张生。其他人物都是为了这三个人物服务的。的确,除了这三个角色的形象写得十分立体、生动,其他人物都略显扁平,法本和尚忠厚,老夫人顽固,郑恒卑鄙。这样写固然使得主要人物崔张红的形象能够更加具体、更加细腻地突出,但对次要人物的忽视,仔细推敲下也造成了一些困惑。崔张的爱情似乎发生在单一、静态的环境中,到有人上场(如老夫人、郑恒)才变一变。例如法本和尚从始至终是个老好人,开始听说张生要温习经史才借厢给他,对老夫人声称张生的他的“亲戚”。后来崔张之事败露,法本和尚借厢的行为简直是“引狼入室”了。但尽管如此,面对气愤的老夫人,法本竟也没有一点儿羞愧的表示。要知道,法本可还是牢牢记挂着崔相国的恩情呢。自己招来的书生与相国的小姐私通,于情于理法本和尚也不应置之事外。有时给次要人物一些填补也能使故事情节更通顺。
  《西厢记》既吸收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典故,又对《红楼梦》及之后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作品,《西厢记》的贡献无疑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2]王实甫原著,金圣叹批改,张国光校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
  [3][4]曹雪芹著,高鹗续.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5][6][7]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西厢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03-07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合并肝硬化的右肝巨块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儿血浆谷氨酰胺、精氨酸及其相关代谢产物胍氨酸、鸟氨酸的变化,为疾病的进展、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同时,建立儿童血浆氨基酸正常参
摘 要:汤显祖的戏剧代表作“临川四梦”,采用多重手法展现梦境,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将故事情节推衍得跌宕起伏,将主旨要义深化得鞭辟入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着重从梦境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对情节的构思推衍和对主题的构建深化三个方面探讨“临川四梦”中梦境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汤显祖;临川四梦;梦境;叙事功能  作者简介:王瑞元,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研究方向:学
摘 要:初读《穆斯林的葬礼》,让人不禁思考这是一场穆斯林的葬礼还是一场爱情的葬礼。小说的最后,留给读者的是一份孤独,也让我顿时领悟了《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到底是什么。人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是总会赋予这件事情以假如这种命题,假如在玉器梁家主人公没有邂逅,易卜拉欣就会陪着吐罗耶定继续朝圣,不会出现种种悲剧。可是人心总是多生出好多杂念,从此世间多了玉器韩,却没了那个朝圣者。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孤
摘 要:顾彬教授关于《莫言高行健与文学危机》一文本次讲座中所提出的问题,文学的大众化需求使得即便诗歌是最纯净的语言,在当今时代也走到了边缘,长篇小说推动了电视剧作的发展,这说明了文学形式表现的多样化,不再拘泥于我们已知的文学题材。  关键词:顾彬;《莫言高行健与文学危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1  针对顾彬教授
利用自然界丰富的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也是光催化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Fe2O3半导体由于其禁带宽度窄,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吸收性能,而
摘 要:孟子针对时人断章取义地运用《诗经》中的语句来“赋诗言志”的现象提出了其著名的“以意逆志”这一学说。由于孟子在具体语词表达上的模糊性,导致其命题主体不明确,从而使得后世学者对“以意逆志”学说的阐释众说纷纭。这些阐释可以按照“意”之主体的不同分为四类:以读者为主体的阐释、以作者为主体的阐释、以文本为主体的阐释和以诗歌本体为主体的阐释。  关键词:孟子;以意逆志;断章取义;主体  作者简介:孙青
1  双抢很快就结束了,我又回到了同学们中间和社员们一起到田里劳动。一天晚上,钟学贞兴奋地告诉大家他拿来了个好东西。他卖个关子要大家猜。有人问他:“哪拿的?”他回答:“队里呀。”队里哪会有什么好东西等他去拿呢?那时社员白天出工,晚饭后还要到队里记工。男劳力高的九到十分,差的八分以下。女的和我们这些下放伢子一般六分,队里是个热闹的地方,除了开会各组组长都喜欢在那给社员记工。说说笑笑,谈东谈西。有时也
期刊
一直以来《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无数文人学者致力于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与意义.然而笔者作为万千读者之一,对于此书印象最深刻之处在
作者简介:田嘉辉,河北大学2017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无论中西古今,兄弟相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反复上演的事件,而这一现实问题也总是被文学作品所反映。例如,《尚书·尧典》中的“舜象之争”。还有西方文学经典《圣经》中“该隐杀弟”的故事。本文以《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和《圣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