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探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障碍引发的行为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并以自觉、主动、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矫治和调适,对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同科教师间的交流等渠道,笔者对当前学生中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获得了一些教学上的矫治对策,在此与同行交流.
  一、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归因分析
  1.由数学学科特点导致的学习心理障碍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逻辑的严谨性显著增强.这种严谨性表现在高中数学知识间环环相扣,构成纵横交错、条理严密的逻辑演绎系统.学习和应用时,高中数学更讲究有理有据、逻辑规范、完整全面.因此,学生常有讲理无据、述理不清之感.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数学的又一特点.高中数学更多地用形式化、符号化的抽象语言进行思维表述.因此,数学有比其他学科更远离“现实情景”之感.
  2.新教材不足引发的学习心理障碍
  新教材中,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诸多知识点上存在脱节现象.例如,立方和(差)公式、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等被高中教师视为“常识”的知识,而初中数学已经删减.学生诸多的知识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心理负担.新教材知识跨度大、思维方法跳跃快、教学时间少.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便有多次不同知识特点和思维模式上的跳跃:从“集合”到“函数”,从“函数”至“立几”,从“立几”到“解几”,数学真成了“思维的体操”.
  3.教学不当诱发的学习心理障碍
  任务心理和惯性思维导致不少教师的教学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例如,赶进度,不按课标要求教学,提前讲授或拔高要求教学有关内容,学生力不从心.课堂教学方法的僵化古板,缺乏有效教学情境,重结论轻过程等,学生在毫无兴趣、被动应付的状态下学习,能有好心情吗?
  4.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滋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自卑心理,定式心理、浮躁心理、依赖心理等.如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学生从初中来到高中后,竞争对手更多更强,原来的“佼佼者”可能沦为“平庸者”,自卑心理油然而生.二是高中数学无论是知识的深广度还是教学的节奏感都明显高于初中,学习压力感陡增.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和心理障碍矫治对策
  1.帮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1)数学语言趋向符号化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表达数学概念和结论,而高中数学中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交织使用,且比初中更趋于抽象化、符号化、形式化.例如,高一数学触及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大都趋于符号化、形式化.这种抽象程度上的突变陡增了学生思维的梯度,学生常有抽象、玄乎、远离生活情境之感.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多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介绍各种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和意义,有意识、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多种语言互相转化训练,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和抽象思维水平.
  (2)推理运算趋向形式化
  高中数学的推理运算更多的是符号化、形式化的推演.比如,初中数学也涉及了函数的单调性,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函数图像特征进行直觉思维判断,而高中主要是从代数的角度通过数式运算进行推理判断,思维难度加大了.对此,教学上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思维形式转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引导和训练,并适当通过比喻、直观教具等降低思维梯度和难度.
  (3)思维方法趋向理性化
  在思维方式和抽象程度上,高中与初中大不相同.首先,初中数学思维较程序化、模式化、套路化.如,解分式方程有非常程序化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易模仿掌握.其次,初中数学在思维层次上较“感性”化,常常以直观、特例等代替严格的形式论证.如,初中通过几个特例的观察就得到了不等式的性质,而高中需要严格证明.因此高中数学在思维方式上更加“理性化”.以机械化、程式化、模仿性为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这就要求教学中加强数与形、特殊与一般、直观与抽象等思维模式的转换训练,注意变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4)知识网络趋向交汇化
  知识量上的急增是高中数学异于初中数学的又一鲜明特点.学生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信息量比初中明显增多,而练习、消化的课时却相对减少,这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有“应接不暇”,被教师“拖着走”的感觉.而且高中数学内容更加复杂化、交汇化,如解析几何、代数、平面几何、三角等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知识的交汇性显著增强.
  2.在新课标理念下改进教法和优化学法
  (1)注意高初中知识内容的衔接
  高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了解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铺垫,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心理上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2)优化教与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新课程观.笔者以为,抓好双基教学应是中学数学教学不变的旋律.其次,要重视过程教学.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最后,正确处理讲与练、学与悟等关系.笔者认为,讲授法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主动接受式仍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不过学生有能力做的教师不要代替.
其他文献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中,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学习数学,关键是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起飞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初中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创造性的教育目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1. 提高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加强数学老师创新意识的培
原题 (江苏省2010年高考数学14题)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S=(梯形的周长)2[]梯形的面积,则S的最小值是.  分析 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平行于底边的直线DE将三角形分成正三角形ADE和等腰梯形DECB两个部分.  设AD=x,则  S=(梯形的周长)2[]梯形的面积=4[]3·(3-x)2[](1-x2),(0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应当时时刻刻思考教学创新.本文认为职中数学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创新兴趣;二、培养问题意识,形成创新品质;三、养成求新、求异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备现代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未来劳动者.随着科技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