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任务重要而紧迫,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扎实有效地抓好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遵循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點,联系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重从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 教育方法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中坚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知荣明耻,学会做人、做事,健康成长。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主流,应充分肯定。但由于受当前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学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讲:一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情况;二是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三是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四是少数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五是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心理问题较突出。针对以上现状,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高度认识问题,努力探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学校管理,通过有效约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能不能打好、夯实,直接决定他们走向社会后的“成就”和“命运”。毋庸讳言,高校在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方面走过弯路,有过教训。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以前,校方比较容易对学生实施管理,改革以后,管理手段明显弱化,另外,一部分学校从增加收入的角度扩招、争夺生源,主观上也放松了管理,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降。
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于管理之中,首先,学校要树立严管思想。要使广大教师和学生明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极大不负责任。第二,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管理。学校要建立一套对教师实施管理和自身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考评的机制、办法,真正将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第三,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在明确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同时,更加强调道德激励和约束等评估机制,明确道德评价标准,让大学生明白到底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第四,实行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管理,将荣辱观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到学业结束,从课堂到课下,从教学一线到后勤部门,从校长到一般教职工,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人都是荣辱观教育的“课堂”和“阵地”,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终日和学生在一起,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第五,创新管理形式。适应时代变化和大学生特点,可以尝试建立学生社会道德实践积分、个人诚信档案等。第六,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可以开展评星活动,对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方面突出的同学授予明星称号。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舍得奖励,广泛宣传,对品行差的要敢于批评甚至作出必要处理。
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教育、管理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当前来看,要切实关心贫困学生,做好资助工作,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还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将荣辱观教育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结合起来,切实关心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有残疾、性格内向同学的就业。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生命观、责任感教育,切实做好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严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感染学生。其次,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抓好课堂教学。行首先是知,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有关的辅导材料。通过学习,不仅使广大青年学生熟记“八荣八耻”的内容,还要对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背景、具体要求和重大意义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努力让大学生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道德标准。再次,注重因材施教。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荣辱观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层次高的是少数;中间层次的是多数;层次低的也是少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要求与各地区、各学校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避免空洞说教。教师要结合当前部分青年学生在学习、就业、婚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抓住身边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教育和引导,以增强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另外,根据青年人求新、求异的特点,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它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等内容。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体来讲,一是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各类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辩论赛、征文赛、学生科学报告会、科技节、艺术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以实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
四、强化道德实践活动,把“八荣八耻”转化为每个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适应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学校既可以在校内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济贫助困、义务劳动、文明用语等,也可以抓住学生中出现的负面典型进行剖析、组织讨论,帮助他们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引导他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还可以到社会上与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开展共建联谊活动,用先进人物的思想、行为感染和引领青年学生。学校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基层和生产一线感受生活,到边远落后地区访贫问苦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五、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公民,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核心是加强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我国目前学生教育来说,中小学阶段学校、家庭互动性较强,联系比较紧密,一旦闯过高考关,学生进入了大学,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互动和联系明显减少,有的家长放松了对自己孩子的管理责任,把管理学生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甚至有的学生也彻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鉴于此,建议大学校方要学习中小学校的做法,定期召开家长会,或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就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家长沟通,不能一张纸(成绩报告单)完事,学校、家长永不相识。学校也可以就学生的道德培养与跟踪管理和家长签定责任书,通过这种形式来强调家长的责任,使学校、学生、家庭在道德建设上三位一体、目标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人民日报,2006.3.5.
[2]孙勤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期.
[3]王小易.思想道德修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4]封福霖.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06年第12期.
[5]朱佳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江淮论坛,2007年第1期.
[6]赵巧军.谈高校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素质教育,2006年第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 教育方法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中坚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知荣明耻,学会做人、做事,健康成长。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来看: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主流,应充分肯定。但由于受当前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学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讲:一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情况;二是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三是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四是少数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五是部分学生意志力薄弱,心理问题较突出。针对以上现状,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高度认识问题,努力探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学校管理,通过有效约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能不能打好、夯实,直接决定他们走向社会后的“成就”和“命运”。毋庸讳言,高校在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方面走过弯路,有过教训。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以前,校方比较容易对学生实施管理,改革以后,管理手段明显弱化,另外,一部分学校从增加收入的角度扩招、争夺生源,主观上也放松了管理,加之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降。
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于管理之中,首先,学校要树立严管思想。要使广大教师和学生明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是对学生的极大不负责任。第二,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管理。学校要建立一套对教师实施管理和自身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考评的机制、办法,真正将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第三,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在明确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同时,更加强调道德激励和约束等评估机制,明确道德评价标准,让大学生明白到底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第四,实行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管理,将荣辱观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到学业结束,从课堂到课下,从教学一线到后勤部门,从校长到一般教职工,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个人都是荣辱观教育的“课堂”和“阵地”,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终日和学生在一起,更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第五,创新管理形式。适应时代变化和大学生特点,可以尝试建立学生社会道德实践积分、个人诚信档案等。第六,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可以开展评星活动,对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方面突出的同学授予明星称号。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舍得奖励,广泛宣传,对品行差的要敢于批评甚至作出必要处理。
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教育、管理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当前来看,要切实关心贫困学生,做好资助工作,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还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将荣辱观教育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结合起来,切实关心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有残疾、性格内向同学的就业。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生命观、责任感教育,切实做好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严于律己,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感染学生。其次,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抓好课堂教学。行首先是知,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有关的辅导材料。通过学习,不仅使广大青年学生熟记“八荣八耻”的内容,还要对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背景、具体要求和重大意义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努力让大学生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道德标准。再次,注重因材施教。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荣辱观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层次高的是少数;中间层次的是多数;层次低的也是少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要求与各地区、各学校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避免空洞说教。教师要结合当前部分青年学生在学习、就业、婚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抓住身边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教育和引导,以增强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另外,根据青年人求新、求异的特点,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寓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它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等内容。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体来讲,一是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各类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辩论赛、征文赛、学生科学报告会、科技节、艺术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以实现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
四、强化道德实践活动,把“八荣八耻”转化为每个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适应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知行统一、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学校既可以在校内组织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济贫助困、义务劳动、文明用语等,也可以抓住学生中出现的负面典型进行剖析、组织讨论,帮助他们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引导他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还可以到社会上与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开展共建联谊活动,用先进人物的思想、行为感染和引领青年学生。学校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到基层和生产一线感受生活,到边远落后地区访贫问苦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五、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公民,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核心是加强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我国目前学生教育来说,中小学阶段学校、家庭互动性较强,联系比较紧密,一旦闯过高考关,学生进入了大学,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互动和联系明显减少,有的家长放松了对自己孩子的管理责任,把管理学生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甚至有的学生也彻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鉴于此,建议大学校方要学习中小学校的做法,定期召开家长会,或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就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家长沟通,不能一张纸(成绩报告单)完事,学校、家长永不相识。学校也可以就学生的道德培养与跟踪管理和家长签定责任书,通过这种形式来强调家长的责任,使学校、学生、家庭在道德建设上三位一体、目标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人民日报,2006.3.5.
[2]孙勤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期.
[3]王小易.思想道德修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4]封福霖.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06年第12期.
[5]朱佳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江淮论坛,2007年第1期.
[6]赵巧军.谈高校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素质教育,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