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淄博某钢铁企业在整合重组及搬迁升级改造过程中,人力资源培训模式、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以及进一步搞好企业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人力资源源培训工作进行探讨,希望为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体会,使人力资源培训能够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钢铁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50-02
1 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1.1 培训的设计
根据各单位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培训设计了四个教学模块,即科技方法论、实用数据处理、现代冶金技术和冶金相关技术。在科技方法论模块,开设有科技创新和创造力开发、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在实用数据处理模块,开设了SPSS软件的应用课程;在现代冶金技术模块,开设有冶金概论、炼铁、炼钢、连铸发展动态、高效连铸、自动化、炉外精炼讲座;在冶金相关技术模块,开设有铁水预处理、热装热送技术、金属材料与钢材品种开发、轧钢技术等讲座。在培训内容上,既包括了现代冶金新技术,又包含炼铁、炼钢相关技术,能达到对冶金专业技术人员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目的。
1.2 培训体系的实施模式
1.2.1 以前瞻性、复合性为重点的专业培训模式—由继续教育中心实施
冶金继续教育中心的培训定位是针对冶金领域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了解掌握最新的冶金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通过系统培训,能使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有目的地引进技术和在现有装置改造和新装置选型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具体培训方式有:
(1)专题研修式。
采用专题为主、动态发展的短期高级研讨班的设置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专题研修班可请冶金行业的专家和教授讲授技术原理和最新技术进展,每个专题紧扣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满足高级专业人员多样化需求。还可组织学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生产技术案例、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成研究成果。
(2)综合介绍式。
以前瞻性为培训重点,从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及对冶金企业发展前景预测,建议企业该向何处走,采用何种工艺。中心可组织有关专家通过查阅国外文献,开发一些综述性的培训,重点介绍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和国内冶金最新技术信息,从而提升冶金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开阔知识面。
(3)交叉复合式。
中心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结合生产实际,充分考虑技术人员需求和继续教育特点,在搞好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复合型培训。一是专业交叉。针对具体装置或具体领域,比如就铁水脱硫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包括工艺、催化剂、设备、防腐、安全、环保等全面培训与研讨;二是学科复合。针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需要,除冶金技术外,适当开展一些计算机软件和先进控制技术、数据统计方法、管理实务与技巧、经济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4)技术交流式。
中心可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深入到钢铁企业如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等企业,针对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也可以把各钢铁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集中起来就一个具体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与研讨。
1.2.2 以实用性、专业性为核心的短期研修模式—厂内继续教育基地实施
各厂内、厂外培训基地要在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对装置的技术骨干开展不同类型的较高层次继续教育。基地的培训工作应围绕某一具体领域(例炼铁、轧钢、铸管等)而展开,使受训者能够对该领域的技术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能结合生产实际,作正规的技术分析。培训的目的是对生产技术骨干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不断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帮助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难题,弥补企业与车间培训的不足,促进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培训的具体方法有:
(1)专业研讨式。
各基地每年就不同专业领域分别召开一次专业装置例会,例会要切合生产实际,针对的对象注重面对基层车间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培训以掌握新技能、提高能力,研究和交流技术经验为重点。
(2)参观学习式。
培训要与实践结合。对管理好的企业和装置,各基地可组织各分厂各类车间人员去参观学习,要到具体装置上去现场参观研讨,对具体装置进行标定计算,判断是否最优化,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基地要注意收集国内外同类装置碰到的同类问题,组织交流,启发思路。
(3)案例教学式。
各培训基地可组织各冶金企业的技术骨干传授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典型事故的处理经验,提高受培训人员处理和解决典型问题的能力,也可组织有关专家传授冶金核心装置的标定计算和设计知识,加深受训技术人员对生产装置的深度认识,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优化生产和技改的能力还可在办班前通知学员带上本人所在车间的具体案例,到班上与学员共同研讨,特别是对企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或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1.2.3 以各类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厂外继续教育基地实施
这个层次当地高等院校来运作。钢铁冶金企业由于涉及专业很广,领域很多,很难组织具体的培训,因此,冶金类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层次较多,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1)学位课程培训式。
通过参加学位课程学习进修,达到一定的学历或相应水准,获取相应证书,比如张钢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可组织举办冶金领域的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学历等。
(2)单科专业课程培训式。
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的单科课程,一般为两类:即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课程和方法课程,其目的是让技术人员了解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匆放只、新理论。
(3)短期进修课程培训式。
目的是解决当前技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类培训课程的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周之内。教学形式比较灵活,有讲座式、研讨式和问题解答式。
1.2.4 以生产操作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各车间实施
以车间为单位实施岗位培训主要是针对车间一般技术人员,这部分技术人员的职责是保证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这种培训模式大致有三种:
(1)导师带徒式。
这种培训不脱产,由车间指定技术人员对新进厂的倒班大中专毕业生在其一年实习期内进行传、帮、带,帮助其掌握车间生产基本技能。导师必须由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突出,责任心强,善于引导关心同志的人来担任。导师的工作职责有:一是搞好日常的言传身教。导师要将工作方式、方法随时传授给专业技术人员,井要求其随时汇报学习收获和体会。二是协助处理实际问题,要求其提出解决方案,并由导师修定完善。三是情景模拟。分析工作中已经遇到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将问题的背景、原因、条件、困难、不同意见向专业技术人员提出,要求其在口头或书面提出方案,然后同具体解决方案做比较。
(2)换岗交流式。
按企业发展需要,统一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部分工艺技术或设备技术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车间之内适时交换岗位,特别是张钢总厂和各分厂实行扁平化管理后,由几个专业化车间重组为联合车间,在联合车间内,应让工程技术人员在不同装置之间换岗交流,使其尽快熟悉掌握联合车间内各种装置的工艺及设备情况,使其全面掌握装置操作技能,促进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3)职工研修式。
以研究生产技术问题的方式实施进修的培训,特点是联系生产实际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培训。车间应依靠自身处在生产一线的优势,组织车间内优秀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研修,目的是提高技术人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实际处理能力。
通过冶金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四级培训体系的构建,张钢正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为冶金技术与生产提供可靠的知识和人才保证。
2 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运行机制
2.1 调研机制
在每次开展培训前注重调研,先了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培训的需求,再拟定培训内容,然后请相关厂矿的主任工程师以及公司有一关专家对培训内容进行论证,同时也对各培训内容的授课教师提出建议人选。负责实施培训部门,根据专家论证的培训内容与任课教师进一步商讨,最终形成培训的实施计划。这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2 人事教育部门协调机制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育培训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调研、共同规划、共同考核,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3 产研教部门协作机制
生产、科技部门对参加学习的学员提出具体课题研究计划,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研究,从而达到通过培训确实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的目的;教育培训部门则他们学习和研究提供方便条件。
2.4 产学合作机制
在整个培训上,主动争取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曾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济南钢铁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解决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师资问题。
2.5 动力机制
教育培训部门将学员学习情况反馈到人事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并将其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内容。
3 关于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探索
“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等一系列企业育人用人观念已贯穿于企业活动中,这为企业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开展“四级培训体系”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开展好培训,还需要有很多工作去做去探索。
3.1 提高认识
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性教育,其目的在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因而继续教育应注重效益,而不是学历;注重水平,而不是文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继续教育已不单纯被当作是解决短期问题的一种临时性举措,而是成为促进企业变革和保持企业长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战略武器。
3.2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继续教育,可将教师在培训中讲授的内容放在公司信息网上,以便学员查阅和学习,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
3.3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要搞好继续教育首先解决好继续教育动力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与人才使用和奖励相联系的制度,进一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
由于非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逐渐增加,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可从狭窄的专业范围扩展到内容丰富的多学科培训,如企业文化、会议管理、时间管理、个人潜能开发、执行力等。在组织形式上,可紧密围绕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组织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如技术攻关、专题讲座、专题研修、自学、考察和咨询等,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专业技术素质提高的培训都可以采用。
4 结语
张钢的人力资源继续教育培训项已开展了四年,先后举办了炼钢、炼铁、轧钢、原料、动力等专业项目培训。实践经验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对这类培训是认可的、满意的,因为这种培训不仅对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为专业技术人员实现知识的共享提供了场所,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另外,许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愿望,为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项目工程师培训是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这类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应不断开发、研究和完善,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J].成人教育学刊,2007,(3).
[4]张黎.继续教育——盈利蕴藏其中[J].成人教育学刊,2008,(12).
关键词:钢铁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50-02
1 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1.1 培训的设计
根据各单位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培训设计了四个教学模块,即科技方法论、实用数据处理、现代冶金技术和冶金相关技术。在科技方法论模块,开设有科技创新和创造力开发、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在实用数据处理模块,开设了SPSS软件的应用课程;在现代冶金技术模块,开设有冶金概论、炼铁、炼钢、连铸发展动态、高效连铸、自动化、炉外精炼讲座;在冶金相关技术模块,开设有铁水预处理、热装热送技术、金属材料与钢材品种开发、轧钢技术等讲座。在培训内容上,既包括了现代冶金新技术,又包含炼铁、炼钢相关技术,能达到对冶金专业技术人员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目的。
1.2 培训体系的实施模式
1.2.1 以前瞻性、复合性为重点的专业培训模式—由继续教育中心实施
冶金继续教育中心的培训定位是针对冶金领域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了解掌握最新的冶金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通过系统培训,能使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有目的地引进技术和在现有装置改造和新装置选型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具体培训方式有:
(1)专题研修式。
采用专题为主、动态发展的短期高级研讨班的设置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专题研修班可请冶金行业的专家和教授讲授技术原理和最新技术进展,每个专题紧扣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满足高级专业人员多样化需求。还可组织学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生产技术案例、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成研究成果。
(2)综合介绍式。
以前瞻性为培训重点,从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及对冶金企业发展前景预测,建议企业该向何处走,采用何种工艺。中心可组织有关专家通过查阅国外文献,开发一些综述性的培训,重点介绍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和国内冶金最新技术信息,从而提升冶金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开阔知识面。
(3)交叉复合式。
中心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结合生产实际,充分考虑技术人员需求和继续教育特点,在搞好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复合型培训。一是专业交叉。针对具体装置或具体领域,比如就铁水脱硫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包括工艺、催化剂、设备、防腐、安全、环保等全面培训与研讨;二是学科复合。针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需要,除冶金技术外,适当开展一些计算机软件和先进控制技术、数据统计方法、管理实务与技巧、经济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4)技术交流式。
中心可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深入到钢铁企业如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等企业,针对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也可以把各钢铁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集中起来就一个具体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与研讨。
1.2.2 以实用性、专业性为核心的短期研修模式—厂内继续教育基地实施
各厂内、厂外培训基地要在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对装置的技术骨干开展不同类型的较高层次继续教育。基地的培训工作应围绕某一具体领域(例炼铁、轧钢、铸管等)而展开,使受训者能够对该领域的技术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能结合生产实际,作正规的技术分析。培训的目的是对生产技术骨干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不断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帮助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难题,弥补企业与车间培训的不足,促进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培训的具体方法有:
(1)专业研讨式。
各基地每年就不同专业领域分别召开一次专业装置例会,例会要切合生产实际,针对的对象注重面对基层车间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培训以掌握新技能、提高能力,研究和交流技术经验为重点。
(2)参观学习式。
培训要与实践结合。对管理好的企业和装置,各基地可组织各分厂各类车间人员去参观学习,要到具体装置上去现场参观研讨,对具体装置进行标定计算,判断是否最优化,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基地要注意收集国内外同类装置碰到的同类问题,组织交流,启发思路。
(3)案例教学式。
各培训基地可组织各冶金企业的技术骨干传授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典型事故的处理经验,提高受培训人员处理和解决典型问题的能力,也可组织有关专家传授冶金核心装置的标定计算和设计知识,加深受训技术人员对生产装置的深度认识,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优化生产和技改的能力还可在办班前通知学员带上本人所在车间的具体案例,到班上与学员共同研讨,特别是对企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或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1.2.3 以各类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厂外继续教育基地实施
这个层次当地高等院校来运作。钢铁冶金企业由于涉及专业很广,领域很多,很难组织具体的培训,因此,冶金类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层次较多,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1)学位课程培训式。
通过参加学位课程学习进修,达到一定的学历或相应水准,获取相应证书,比如张钢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可组织举办冶金领域的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学历等。
(2)单科专业课程培训式。
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的单科课程,一般为两类:即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课程和方法课程,其目的是让技术人员了解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匆放只、新理论。
(3)短期进修课程培训式。
目的是解决当前技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类培训课程的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周之内。教学形式比较灵活,有讲座式、研讨式和问题解答式。
1.2.4 以生产操作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各车间实施
以车间为单位实施岗位培训主要是针对车间一般技术人员,这部分技术人员的职责是保证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这种培训模式大致有三种:
(1)导师带徒式。
这种培训不脱产,由车间指定技术人员对新进厂的倒班大中专毕业生在其一年实习期内进行传、帮、带,帮助其掌握车间生产基本技能。导师必须由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突出,责任心强,善于引导关心同志的人来担任。导师的工作职责有:一是搞好日常的言传身教。导师要将工作方式、方法随时传授给专业技术人员,井要求其随时汇报学习收获和体会。二是协助处理实际问题,要求其提出解决方案,并由导师修定完善。三是情景模拟。分析工作中已经遇到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将问题的背景、原因、条件、困难、不同意见向专业技术人员提出,要求其在口头或书面提出方案,然后同具体解决方案做比较。
(2)换岗交流式。
按企业发展需要,统一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部分工艺技术或设备技术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车间之内适时交换岗位,特别是张钢总厂和各分厂实行扁平化管理后,由几个专业化车间重组为联合车间,在联合车间内,应让工程技术人员在不同装置之间换岗交流,使其尽快熟悉掌握联合车间内各种装置的工艺及设备情况,使其全面掌握装置操作技能,促进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3)职工研修式。
以研究生产技术问题的方式实施进修的培训,特点是联系生产实际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培训。车间应依靠自身处在生产一线的优势,组织车间内优秀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研修,目的是提高技术人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实际处理能力。
通过冶金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四级培训体系的构建,张钢正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为冶金技术与生产提供可靠的知识和人才保证。
2 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运行机制
2.1 调研机制
在每次开展培训前注重调研,先了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培训的需求,再拟定培训内容,然后请相关厂矿的主任工程师以及公司有一关专家对培训内容进行论证,同时也对各培训内容的授课教师提出建议人选。负责实施培训部门,根据专家论证的培训内容与任课教师进一步商讨,最终形成培训的实施计划。这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2 人事教育部门协调机制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育培训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调研、共同规划、共同考核,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3 产研教部门协作机制
生产、科技部门对参加学习的学员提出具体课题研究计划,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研究,从而达到通过培训确实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的目的;教育培训部门则他们学习和研究提供方便条件。
2.4 产学合作机制
在整个培训上,主动争取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曾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济南钢铁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解决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师资问题。
2.5 动力机制
教育培训部门将学员学习情况反馈到人事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并将其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内容。
3 关于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探索
“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等一系列企业育人用人观念已贯穿于企业活动中,这为企业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开展“四级培训体系”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开展好培训,还需要有很多工作去做去探索。
3.1 提高认识
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性教育,其目的在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因而继续教育应注重效益,而不是学历;注重水平,而不是文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继续教育已不单纯被当作是解决短期问题的一种临时性举措,而是成为促进企业变革和保持企业长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战略武器。
3.2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继续教育,可将教师在培训中讲授的内容放在公司信息网上,以便学员查阅和学习,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
3.3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要搞好继续教育首先解决好继续教育动力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与人才使用和奖励相联系的制度,进一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
由于非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逐渐增加,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可从狭窄的专业范围扩展到内容丰富的多学科培训,如企业文化、会议管理、时间管理、个人潜能开发、执行力等。在组织形式上,可紧密围绕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组织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如技术攻关、专题讲座、专题研修、自学、考察和咨询等,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专业技术素质提高的培训都可以采用。
4 结语
张钢的人力资源继续教育培训项已开展了四年,先后举办了炼钢、炼铁、轧钢、原料、动力等专业项目培训。实践经验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对这类培训是认可的、满意的,因为这种培训不仅对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为专业技术人员实现知识的共享提供了场所,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另外,许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愿望,为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项目工程师培训是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这类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应不断开发、研究和完善,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J].成人教育学刊,2007,(3).
[4]张黎.继续教育——盈利蕴藏其中[J].成人教育学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