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梗概,接着让他们细读课文,感悟语言,最后进行品读赏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
疏通文字 感悟语言 品读赏析 个性化 内涵
目前,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渐渐形成共识,阅读教学的地位不可低估。但在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让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理,借助朗读,以声传情,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努力方向。我从语文的本质出发,在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全文,整体把握
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先引导学生小声读课文,要求速度中等,在小声朗读中读准字音。例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读到“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我先让学生结合语境,读准几缕的“缕”,橘黄的“橘”,绛紫的“绛”,五彩斑斓的“斓”等等,读准这些字音,消除阅读障碍,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熟悉字形,在读中揣摩词义,在读中理解这段话的大意。在小声读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充分,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然后默读,把各个自然段的意思加以删减组合,尽量抓住文本的大概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悟语言,圈点勾画,加深印象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圈点勾画,甚至写上自己的感悟。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生命的林子》第一自然段,“传说玄奘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思养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又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学生依次勾画了香火鼎盛、晨钟暮鼓、香客如流、静思养神、潜心修身、青灯黄卷,谈经论道等词语,还圈画了“剃发”和“法事”,我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了解什么是剃发,怎么剃发?了解什么是法事,如何做法事?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就能较好地把握这段话的意思,并能感受到法门寺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学习这一段,“玄奘说:‘是因为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这段话,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树和人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写道:“优胜略汰,适者存生。”我问他:“这话听谁说的?”他说:“老爸!”他父亲是个企业家,对于竞争很有体会。有的同学写道:“人和树一样,都是环境的产物。”有的同学写道:“不同的自然环境,就会长出不同的树木,或栋梁,或薪柴;不同的社会环境,也会造就不同的人,或卓越,或平凡。”小学生通过朗读,也能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作为批语写下来,这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收获。
三、品读赏析,读出个性,斟酌词语,读出内涵
学生在自由朗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从多角度赏析文本,争取读出个性,通过字斟句酌,解读文本的内涵。
1.感悟关键词语
让学生品味重点语句,是阅读感悟的绝佳入手。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文本描写的场景,让学生把心放到文本之中,感受文本的内涵。接着让同学们交流阅读感受,尤其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认知。
例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斜着身子”的“斜”,抓住了小燕子飞行的姿态,描摹准确,栩栩如生。“在天空中掠过”和“横掠过湖面”的“掠”字,写出了飞行的小燕子来去自由,伶伶俐俐,速度非常快。“沾了一下水面”的“沾”,写出了小燕子飞得轻盈自在,就像蜻蜓点水一般游刃有余。“几痕细线”的“痕”,写出了远远看去电线之细,只有个痕迹似的,这为燕子成了音符打下了伏笔。
2.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
优秀的文本,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豪放,或婉约,或叙事,或抒情,娓娓道来,颇有感染力。我们从修辞格入手,可以很好地解读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受到感染,受大滋养。
例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段话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豪放大气,掷地有声。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这是何等的强悍,何等的勇猛!鼓点像骤雨,何等的密集,何等的急促!流苏似旋风,转的飞快;脚步如乱蛙,密密麻麻。瞳仁里冒着火花,风姿如斗虎一般。这就是安塞的后生,这就是安塞的腰鼓,后生们个个彪悍,腰鼓打得惊天动地。这种舞蹈,气吞山河,威震四方。作者采用排比,气势夺人;运用比喻,描摹逼真。这种表达方式,太动人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体味文本的内涵,得到品格的提升,收获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希贵.学生第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李虹霞.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
在阅读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梗概,接着让他们细读课文,感悟语言,最后进行品读赏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
疏通文字 感悟语言 品读赏析 个性化 内涵
目前,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渐渐形成共识,阅读教学的地位不可低估。但在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让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理,借助朗读,以声传情,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努力方向。我从语文的本质出发,在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全文,整体把握
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先引导学生小声读课文,要求速度中等,在小声朗读中读准字音。例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读到“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我先让学生结合语境,读准几缕的“缕”,橘黄的“橘”,绛紫的“绛”,五彩斑斓的“斓”等等,读准这些字音,消除阅读障碍,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熟悉字形,在读中揣摩词义,在读中理解这段话的大意。在小声读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充分,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然后默读,把各个自然段的意思加以删减组合,尽量抓住文本的大概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悟语言,圈点勾画,加深印象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圈点勾画,甚至写上自己的感悟。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生命的林子》第一自然段,“传说玄奘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思养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又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学生依次勾画了香火鼎盛、晨钟暮鼓、香客如流、静思养神、潜心修身、青灯黄卷,谈经论道等词语,还圈画了“剃发”和“法事”,我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了解什么是剃发,怎么剃发?了解什么是法事,如何做法事?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就能较好地把握这段话的意思,并能感受到法门寺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学习这一段,“玄奘说:‘是因为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这段话,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树和人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写道:“优胜略汰,适者存生。”我问他:“这话听谁说的?”他说:“老爸!”他父亲是个企业家,对于竞争很有体会。有的同学写道:“人和树一样,都是环境的产物。”有的同学写道:“不同的自然环境,就会长出不同的树木,或栋梁,或薪柴;不同的社会环境,也会造就不同的人,或卓越,或平凡。”小学生通过朗读,也能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作为批语写下来,这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收获。
三、品读赏析,读出个性,斟酌词语,读出内涵
学生在自由朗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从多角度赏析文本,争取读出个性,通过字斟句酌,解读文本的内涵。
1.感悟关键词语
让学生品味重点语句,是阅读感悟的绝佳入手。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文本描写的场景,让学生把心放到文本之中,感受文本的内涵。接着让同学们交流阅读感受,尤其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认知。
例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斜着身子”的“斜”,抓住了小燕子飞行的姿态,描摹准确,栩栩如生。“在天空中掠过”和“横掠过湖面”的“掠”字,写出了飞行的小燕子来去自由,伶伶俐俐,速度非常快。“沾了一下水面”的“沾”,写出了小燕子飞得轻盈自在,就像蜻蜓点水一般游刃有余。“几痕细线”的“痕”,写出了远远看去电线之细,只有个痕迹似的,这为燕子成了音符打下了伏笔。
2.关注语言的表达方式
优秀的文本,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豪放,或婉约,或叙事,或抒情,娓娓道来,颇有感染力。我们从修辞格入手,可以很好地解读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受到感染,受大滋养。
例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段话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豪放大气,掷地有声。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这是何等的强悍,何等的勇猛!鼓点像骤雨,何等的密集,何等的急促!流苏似旋风,转的飞快;脚步如乱蛙,密密麻麻。瞳仁里冒着火花,风姿如斗虎一般。这就是安塞的后生,这就是安塞的腰鼓,后生们个个彪悍,腰鼓打得惊天动地。这种舞蹈,气吞山河,威震四方。作者采用排比,气势夺人;运用比喻,描摹逼真。这种表达方式,太动人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体味文本的内涵,得到品格的提升,收获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希贵.学生第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李虹霞.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