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仿生胶粘剂研究进展

来源 :高分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f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贻贝因其分泌的含邻苯二酚结构的多巴粘附蛋白而拥有在潮湿或者水下环境对不同固体表面快速而牢固的粘附能力.通过模仿贻贝中大量丰富的多巴粘附蛋白结构的仿生胶粘剂能在干燥和水下环境中实现对各种基材的有效粘接.最近十余年来,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合成含邻苯二酚结构的仿生聚合物胶粘剂,探究聚合物本体和外界环境对胶粘剂粘接性能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贻贝仿生胶粘剂粘接机理和材料设计两个方面,综述了含邻苯二酚结构仿生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其他文献
塑料的应用已涉及人类生活和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因大量使用塑料产品引起的废旧塑料“白色污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塑料的来源、发展及其存在的重要性.在阐释塑料降解(降解塑料)的基本科学术语及概念的基础上,对涉一次性使用塑料制品的相关表述进行了澄清.提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表述是准确的、科学的;而改述为“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是不科学、不专业的.探讨了“白色污染”概念的由来与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方式,认为“白色污染”既与塑料的“轻”“薄”特色有关,也与塑料价廉有关,更与
本文选取数列极限的定义这一部分内容,基于“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介绍如何设计数列极限定义的教学过程,从九个环节进行设计旨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列极限的本质和内涵,达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交联剂是制备水凝胶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组成和结构影响了水凝胶的性能及应用.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载体等生物医用材料所必需具备的性能.利用生物可降解性物质作为交联剂来制备化学凝胶,赋予了水凝胶上述性能,满足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要求,拓宽水凝胶应用领域.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多糖类(壳聚糖类、海藻酸类)、氨基酸类、酯类等天然和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交联剂的合成及其在水凝胶制备中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生物可降解交联剂的发展方向.
本文总结了数学专业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几种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公理化方法、标准形思想、生成函数法、对偶与互反.
利用多异氰酸酯涂覆与射流等离子体放电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秸秆/HDPE复合材料进行协同表面处理,并使用湿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胶接.对协同表面处理后的胶接试样进行耐水老化试验,以探究协同表面处理的玉米秸秆/HDPE复合材的胶接耐水性能.结果表明,经协同处理后,玉米秸秆/HDPE复合材的表面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相比单一的偶联剂涂覆处理,协同表面处理的胶接接头抵御环境水分子破坏的能力明显增加,表现出更好的耐水性能.
《工程力学》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高分子专业学生普遍反映无法把该课程融入到高分子专业知识中,导致无法达到该课程的预期培养目标.本文从学生自身原因、教材及授课教师等两个方面分析此问题.而后,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引入工程力学知识与高分子专业知识的融合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该课程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意识到该课程与高分子专业知识间的有机融合,期望对高分子专业所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针对我校高分子基础实验教学中遇到缺乏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有效评价和考核、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受限、一些实验项目在本科专业进行规模化实验教学开展困难等问题,我们探索以线上线下和“虚-实”组合教学法改革高分子基础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和模式,建立线上预习考核机制,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考查和科学评价.通过线上辅助线下,虚拟补充实体,增加自主设计实验,强化线上安全教育,使高分子基础实验教学突破了原有限制,提高了课程的专业性、连接性和趣味性及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将新兴信息技术引入传统教学模式中,是“互联网+”时代大势所趋,新冠疫情影响下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又为其奠定了广泛基础.本文从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组织、教学管理模式几个方面介绍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物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建设实践情况,以期为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提升提供一些经验.
本研究采用一步原位聚合技术,分别以正十八烷(n-Oc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核材和壳材,设计并合成了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微胶囊.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相变性能、结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表面有凹陷,粒径尺寸在1~200μm之间,平均粒径约为35μm,功能化石墨烯对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结晶起到了重要的诱导作用,降低了相变材料的过冷度,但对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影
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构建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步骤、全面实施“一条龙、全过程”本科生导师制、打造“本研协同”的专业培养模式以及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论述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多层次培养体系和育人成效,为培养胜任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思路,具有广泛示范性与可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