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新概念,但却一直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智力资源成为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培养相对智能的人才是当今世界的前卫教育。对中学生来讲当务之急是启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中學地理课程是一门边缘课程,但涉及内容广发,与人们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地理教学在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应根据地理科学的特点,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建立起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一)几种基本智力素质的培养:
一、观察力的培养。培养观察力的重点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观察的目标性:在引导学生观察以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并提示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得到观察的程序,提高观察效果。⑵观察的角度:观察的事物越复杂,数量越多,越难以形成总结性理论,如学生看一副普通地图。有的学生注意地名,有的注意色彩,有的注意轮廓,很少部分从教学内容出发。这样就要求教师给予前期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的目标。⑶比照观察:有很多地理事物是抽象的,观察也很难得出结论,但把一些地理事物分类对比,很可能得到意外收获。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运用比照法,通过比照得出异同,从而得出结论。
二、注意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较多,这是地理学科的优势,但利用不准确,也会变成劣势。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阶段都应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应注意几方面: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介,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来提高注意力,如在讲解褶被和断层的概念时,只需播放图片和视频,就能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概念。⑵拓展注意的视角。比如在引导学生看"地貌"图片时,学生一般更注意多彩的地貌形式,而不注意他们有何不同,和成因是什么。教师要积极引导,达到注意转移。
三、想象力的培养。⑴加强形象感知: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大量感知地理景观图片,丰富地理表像。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先建立表象概念,如讲解"地形单元"概念时,不是先直接给出概念,二是让学生观看不同地貌单元的图片,然后再结合地形、地势的概念,然而再归纳定义。⑵利用图表综合出地理规律:地理课程中往往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掌握,但最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而利用图表是最直观的。如气候类型有12种,要记住他们不同的降水、气温因素是很难的,我们只需把12种气候类型的典型代表城市直观拿出来研究,慢慢他们的规律自然就掌握了。
四、记忆力的培养。每个学科在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认知阶段,都应培养和发展记忆力。地理学科更是如此⑴机械记忆不能忽视:对于大量的地名、特产和数据,还需要机械记忆,通过反复再现和比较,就会储存在大脑中。(2)图文结合更有效:地图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地图是直观的,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表现,所以,图文结合是很好的形式,效果也会突出。(3)发挥想象,出奇制胜。经过记忆的联系和归纳,发挥想象往往出奇制胜。如记住"秦岭--淮河",就可以联系起冬季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等,这些地理事物互相反复记忆,效果奇佳。
五、思维力的培养。什么是思维?它是人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地理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协调的人地关系,这就是一个辩证关系。教师应充分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如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等,从而促进学生在整个地理意识上能准确把握思想,为今后的价值理论奠定基础。
(二)几种特殊智能培养:
一、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地理知识更需要准确语言的描述,要做到这点,以下几个方法很重要。
1、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了解梗概。首先要看清标题,继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活跃思维。再有就是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虽然在形式上有些被动,但阅读目的明确,既有外在的指导,即教师,又有内在的动力,即求知欲,所以,效果不会差。最后是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再读。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二、学生概括智能培养。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即产生了概括行为。学生的概括智能培养有几种方法,其一,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形成概括框架。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而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的顺序、层次即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些内容的综合概括。
三、学生交互智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社会活动,不是完全的个体活动。社会实践是完成学习的重要因素。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往往是成效独特的,在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实践活动过程中,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语言的、形体的交流,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通过野外观察、访谈、发问卷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思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自然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科学的能力教育过度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国家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在启发学生各种智能方面下工夫,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创新方法,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高智能人才,实现高端教育目标。
(一)几种基本智力素质的培养:
一、观察力的培养。培养观察力的重点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观察的目标性:在引导学生观察以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并提示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得到观察的程序,提高观察效果。⑵观察的角度:观察的事物越复杂,数量越多,越难以形成总结性理论,如学生看一副普通地图。有的学生注意地名,有的注意色彩,有的注意轮廓,很少部分从教学内容出发。这样就要求教师给予前期指导,引导学生观察的目标。⑶比照观察:有很多地理事物是抽象的,观察也很难得出结论,但把一些地理事物分类对比,很可能得到意外收获。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运用比照法,通过比照得出异同,从而得出结论。
二、注意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较多,这是地理学科的优势,但利用不准确,也会变成劣势。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阶段都应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应注意几方面: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介,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来提高注意力,如在讲解褶被和断层的概念时,只需播放图片和视频,就能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概念。⑵拓展注意的视角。比如在引导学生看"地貌"图片时,学生一般更注意多彩的地貌形式,而不注意他们有何不同,和成因是什么。教师要积极引导,达到注意转移。
三、想象力的培养。⑴加强形象感知: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大量感知地理景观图片,丰富地理表像。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先建立表象概念,如讲解"地形单元"概念时,不是先直接给出概念,二是让学生观看不同地貌单元的图片,然后再结合地形、地势的概念,然而再归纳定义。⑵利用图表综合出地理规律:地理课程中往往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掌握,但最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而利用图表是最直观的。如气候类型有12种,要记住他们不同的降水、气温因素是很难的,我们只需把12种气候类型的典型代表城市直观拿出来研究,慢慢他们的规律自然就掌握了。
四、记忆力的培养。每个学科在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认知阶段,都应培养和发展记忆力。地理学科更是如此⑴机械记忆不能忽视:对于大量的地名、特产和数据,还需要机械记忆,通过反复再现和比较,就会储存在大脑中。(2)图文结合更有效:地图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地图是直观的,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表现,所以,图文结合是很好的形式,效果也会突出。(3)发挥想象,出奇制胜。经过记忆的联系和归纳,发挥想象往往出奇制胜。如记住"秦岭--淮河",就可以联系起冬季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等,这些地理事物互相反复记忆,效果奇佳。
五、思维力的培养。什么是思维?它是人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地理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协调的人地关系,这就是一个辩证关系。教师应充分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如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等,从而促进学生在整个地理意识上能准确把握思想,为今后的价值理论奠定基础。
(二)几种特殊智能培养:
一、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地理知识更需要准确语言的描述,要做到这点,以下几个方法很重要。
1、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了解梗概。首先要看清标题,继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活跃思维。再有就是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虽然在形式上有些被动,但阅读目的明确,既有外在的指导,即教师,又有内在的动力,即求知欲,所以,效果不会差。最后是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再读。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二、学生概括智能培养。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即产生了概括行为。学生的概括智能培养有几种方法,其一,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形成概括框架。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而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的顺序、层次即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些内容的综合概括。
三、学生交互智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社会活动,不是完全的个体活动。社会实践是完成学习的重要因素。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往往是成效独特的,在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实践活动过程中,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语言的、形体的交流,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的教学理念。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常通过野外观察、访谈、发问卷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中学地理课程设计思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自然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由传统的知识教育向科学的能力教育过度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国家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在启发学生各种智能方面下工夫,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创新方法,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高智能人才,实现高端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