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天地奏绝响,钟毓金石唱大风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霍去病墓冢石雕群,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石雕艺术品。艺术概括了瞿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反映了西汉帝国的强大,表现了大汉时代俯仰天地的精神气度和壮烈情怀。内在神情真实,整体夸张与特征逼真、神韵充沛的系列作品,既把造型艺术的美和力融为一体。石雕采用“循石造型”法,随物赋形,融汇圆雕、浮雕、线刻于一体,浑然天成。尽显汉代石刻艺术的恢宏和奔放。
  关键词:瞿去病、石雕、俯仰天地、深沉雄大
  “大风起兮云飞扬”,大汉雄风在中国大地上浩浩荡荡地吹拂了四百余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艺术方面也有非常的表现,其中石雕艺术成就尤为突出。当时的艺术家们,选取石头作载体,“用石头创作”“在石头上创作”,动以情感,赋予生命,注入温暖,创造出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石雕艺术杰构佳作。
  霍去病墓石雕群属世俗雕塑范畴,解读欣赏这些石刻作品,不难发现古人宏阔的艺术视野,俯仰天地的精神气魄和丰富深邃的艺术意象。霍去病墓的系列石雕,无愧于历代雕塑的典范之作,对探讨西汉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一、继往开来师造化,匠心独运登峰巅
  中国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亦受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气息和文化诉求。原始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石头,历经新旧石器时代,积累了劳动经验,逐步掌握了制造石器的许多方法,原始石刻艺术就是在人和石头不断打交道的过程中萌芽诞生的。有人甚至认为原始人所制造的石质工具,就是最早的石刻雕塑。石雕艺术产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图腾崇拜”“英雄崇拜”“格罗塞说:“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由于受生产工具的制约,原始人对所选石头进行加工,也只是石头问的简单敲打,然后做成所谓的“图腾”来进行“崇拜”,乞求保佑,并作为精神的寄托。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石雕艺术由萌芽臻于成熟,到了西汉,石雕艺术形式发展进入相对成熟期。从霍去病墓冢石雕群,可感受到这种成熟,无论从构思还是表现手法方面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品读霍去病墓石雕群,我们发现西汉艺术家在理解题材和造型方面表现出了前无古人的智慧。师法天地,师法自然,这种俯仰天地的艺术意象,源于先人观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一种逍遥天地精神,光耀华夏,弥足珍贵。
  二、气势磅礴动魂魄,古拙沉雄返自然——崇高之美
  西汉陵墓大型石刻群极为少见,霍去病墓冢石雕群便显得尤为珍贵。据(史记)记载,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均获大胜,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叵耐天妒英才,军中早逝。汉武帝惜其英年早逝,表彰其显赫战功,给予陪葬茂陵的殊荣,在“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支配下,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冢,寓意霍去病生前战无不胜,威震匈奴。并雕造大型石刻雕像,置于墓前以隆重追念。石雕群造型各异,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等等造型,共计16件之多。这些石雕形体浑厚,沉稳,简直是祁连山生态的浓缩,从中可感到昔日霍去病率军征战的宏阔场面和雄壮气象。
  于是,“气魄深沉雄大”,就成了霍去病墓石刻的灵魂及中国艺术传统的趣旨所在。艺术创造最需要的想象力,无疑和俯仰天地的精神有关联。有了俯仰天地的大气度,艺术想象不会受到束缚,才会有大格局。其。主要特征是逼真的,内在的神情是真实的。整体夸张与特征的逼真,神情真实的作品,既把造型艺术的美和力融为一体,又没有夸大超脱的虚无飘渺。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活灵活现,有着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生动性。表现了汉代尊重生命崇尚英雄的精神与情怀。这正是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特有的震慑力量,用石刻语言,表现出足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不朽形象。
  从整体观之,整组石刻形象古拙,粗放豪迈,深沉中见雄大,气势磅礴。从微观上看,造型饱满坚实,神态自信但却含蓄内敛,憨厚静穆中,雄浑之气势仍难以掩饰。石刻取材之新颖,风格之拙朴,手法之洗练,史无前例。每个形象各具特色,个性鲜明,造型概括率性,线条潇洒恣肆,远望如山石之稳重,近看则憨态可掬,气足神完,有一种“潜在的”“涵蓄的”力量。艺术只有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真实的夸张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侧重于情,强调“内在”美,追求气韵意境,更注重哲学意义的传递和表达,古人有“立象以尽意”更有“得意而忘象”,从而达到神与物游,思与境谐。表达了西汉的强盛,浪漫和自信,呈现出浑厚朴拙之美。诚如鲁迅所言:“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粗犷豪迈,浑朴古拙。”
  艺术的生命是自由,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都是以自由为目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说过:“艺术乃通往自由之道。”气魄深沉雄大,超迈绝俗的霍去病墓石雕之美,就在于超越法度的自由的想象,自由表现和表达。
  三、循石造型生意满,写意简约气韵翩——含蓄之美
  霍去病墓石雕艺术家要表达内心特有的沉雄与崇高,必须首先解决对自然原石形态的认识问题,对来自秦岭深处坚硬的花岗岩的石形,石仪、石象进行分析,“观物取象”。重视选材是雕塑造型构思的基础,它决定作品的外观气象,及艺术家的情绪表达。采用“循石造型”法,随物赋形,依石拟形,发挥想象,采用极其简化的形式,暗示出动物的形象,尽量多的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本乎自然气韵,以全其生意”。
  “循石造型”,是雕塑时处理造型的一种方法,这和中国古典艺术美学“观物取象”的传统,以及“善取物象”的命题合辙合韵。这种特殊的造型法,增添了艺术作品的想象力和象征性。石刻造型豪迈,言简意赅,写意简约,古拙朴厚的风格尽显阳刚之美。
  中国凡事讲究法度,“法”作为艺术规则,早已形成一种精神观念。但该组石雕却似无“法”可循,达到了“至法无法”自由表达。“至法无法”应该是霍去病墓石刻的灵魂所在。如:“伏虎”“卧象”“跃马”等作品,均是在原石上稍事雕凿,便神形兼具,生動异常。巨兽凶猛,大象壮硕,骏马目视前方,各显神态。放弃一切细节刻画,重视力量,气势,精神的表现,有力的加强了石刻的整体感和力度感,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这几件石刻充分利用石头天然不规则起伏,把“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夸张概括,写意简约。虎身斑纹意到刀未到,更显得格外生动传神;“卧象”则尽显原石风貌,稍事勾勒,似有似无;“跃马”石刻,“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骏马跃起的瞬间姿势,造型险峻精彩,让人感受到了内在的运动,力量的速度感。让人不难感受到霍去病的英雄气概,领略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霍去病墓石雕群强调了对“写意性”的追求,“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制于刀笔,”把“立形质”的任务交予“斧斤”。创造在此点化了自然,进而释放自然。这些深刻而含蓄,富有难度的奇思妙想和表现手法,与中国大写意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天马行空主旨显,纵横捭阖意象丰——诗性之美
  霍去病墓石雕中,“马踏匈奴”最为有名,是墓冢主题雕像,其余则配合这一主题展开,起到烘托主题的目的。“马踏匈奴”石刻,以拟人手法,战马昂首挺胸,气质从容。大小与真马相仿佛,既威猛精健,又静穆沉雄。马腹下仰卧的匈奴老朽,面目狰狞,在马下手持凶器,作垂死挣扎状。作品注重整体结构的把握,马下人物与马体未做镂空处理。马踏匈奴石刻,艺术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主题思想非常突出。
  “马踏匈奴”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是粗犷、豪迈,质朴,古拙。“古拙”在此恰恰是构成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马踏匈奴”“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表面水波不兴,实则狂澜涌动。整座雕塑重精神,重情感,重气韵,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
  战马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英雄的人,也就有英雄的马,“马踏匈奴”是以马的精神写人的精神,反映了西汉的强大以及霍去病的勇敢,体现出沉雄,博大,昂扬奋发的大汉雄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俯仰天地奏绝响。钟毓金石唱大风
  。艺术成就的高低取决于艺术家驾驭艺术方法的能力,技巧的高下是显而易见的。“霍去病墓石雕让形体从属于形象,从而追求生命的形式,从形式到内容,构成了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重视意象的表达,“意象”经过人为抽象,意为象本,象为意用,寄托主观情思,成为带有感性形象的概念或符号。这正是霍墓石雕诗性美感之所在。写实,想象和意象的手法几乎在霍墓石雕上都有完美的表现,没有机械的模仿和生搬硬套,唯有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的自然呈现。
  “只有艺术触动了心灵,人的情感同艺术的描述产生了共鸣,艺术的作用也就发挥到极致”。恰如朱光潜所说:使肉体美丽的是灵魂,如果没有灵魂,肉体只是一块物质,它也许匀称,丰满,白皙,但不可能美丽。同理,赋予石头以灵性的是时代气韵和精神,驰骋艺术想象的靈性去创造石头,它就能够惊心动魄,它就可以彪炳史册,它就必然永葆青春。
其他文献
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銘记于心
下面的这一幕可能会让人作呕,你要确保手边备有塑料袋或纸巾,甚至垃圾桶。  美国人帕特·则克尔正在经历一场不同寻常的空中之旅。他搭乘的飞机没有目的地,听起来就好像恶作剧,“让乘客的胃翻江倒海”就是这趟飞行的唯一目的。  一个白色袋子在他周围来回摇晃,帕特用两只手撑着袋口:“呕——哇——”  这其实是一项名为“零重力实验”的科学研究项目。通过利用高性能失重飞机做连续的开普勒抛物线飞行,科研人员可在机舱
2016年4月30日下午14:00,风和日丽,叶绿花开,一场中国抽象艺术的视觉盛宴——“诗性·介域:2016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在北京上演。本活动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雕塑》杂志社共同主办,山东华艺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北京二十二院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精卫文化艺术中心承办,在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隆重开幕。开幕式由艺术家兼本次展览的秘书长朱林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雕塑家以及北京文化艺术、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其独特的过程、贴近市场真情实景的特点,在中职《AutoCAD》教学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驱动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把《AutoCAD》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多个具体任务分别交给学生。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步骤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三个阶段。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必须注意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注意对课程知识点的查
内容摘要:写意雕塑解放了具体的形,而重视象、意、神,在主体的未发、对象的自然与意境的混沌中,写意成象,以象传神,引导观者很快地跳过视觉与触觉——此正是写实主义的窠臼——而扣问生命,直达本原,回归道体。  关键词:写意雕塑、意、象、神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我们先讨论作为核心范畴的意的哲学义蕴,然后再探讨写意雕塑艺术的发展。  一、写意艺术的哲学义蕴  1.意的哲学义蕴  二是老子的“自然”。老子
性别:男  1974年8月8日生于辽宁铁岭  200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现任: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雕塑创作室主任  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特聘雕塑家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员理事  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
“……耶和华 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耶和华 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圣经》“创世纪”第二章)。显然,人类没有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相反,人类似乎无意修理和看守园子,倒是更感兴趣彼此折腾和抢夺园子。  人的贪婪和不满足的对象——财产、财富,本质上就是地球所拥有的一切。但人类不这么认为,人类觉得自己不是管家而是主宰者,因此,导致日益发达的人类物欲文明
如果把钞氏兄弟的作品划分到陶艺当中,表面上看似乎没错,但切实地有些不妥。因为一般“玩陶”者重釉色,重机变,求偶然,而钞氏的“陶”重“写实”,是少依赖于偶然,多依靠控制的费神之作,是把“制陶”作为“制艺”的手段,也就是说他们是把“陶”作为雕塑的手段,充分地发挥着陶的这种难以替代的语言功能。说起来钞氏的“写实”,是对现实有心的琢磨、选择和提炼,他们的作品似乎可以理解为是现实物品的“肖像”,且看作品《东
谭勋在过去几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扩展使用材料的范围,他致力于追求把那些看以平淡无趣的琐事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旧物变成真正的艺术作品。这是艺术家转型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独特的思考方式表现出艺术家的卓越才能和对越来越商业化与市场化的艺术作品创作趋势的不遵从,也使谭勋不同于同时代的艺术家。  经过仔细的研究与实践,新作品的触角开始延伸到个人创作理念中更加宏伟广博的维度。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谭勋通过对材料有意识的
摘要: 在作品中,王尔德对于他的道德观经历了一个从正面宣扬,到象征隐喻,再到反讽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由童话、小说和戏剧这三个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再进一步发现,王尔德道德观的转变促使其艺术风格的转换,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又将他与世不同的道德观得以充分的体现,其作品也由此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王尔德 艺术风格 道德观    王尔德在生活和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气质使他成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