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美诗歌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外国语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2019年11月1-3日,“第八届中美诗歌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大会围绕“中外诗歌的交流与传播”、“诗歌理论:传统与现代”、“声音、视觉、表演:诗歌文本研究”、“诗歌的伦理维度”、“诗歌与族群经验”、“诗歌翻译的艺术”、“艾米丽·狄金森专题:诗歌与诗学”等议题展开讨论。本次会议聚焦文本批评,也关注文化批评,强调经典重读,展现出诗歌研究的学术创新活力。
  关键词:中美诗歌诗学协会;文本批评;文化批评;经典重读
  作者简介:倪小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诗歌研究;熊诗颖、徐文梦,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2019年11月1-3日,第八届中美诗歌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理工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韩国、日本、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150多名专家欢聚一堂,共享诗歌诗学盛宴。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郜正荣教授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查尔斯·伯恩斯坦(Charles Bernstein)副会长致开幕辞,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玛乔瑞·帕洛夫(Marjorie Perloff)会长和欧洲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聂珍钊副会长出席了开幕式。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庆机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本次大会围绕“中外诗歌的交流与传播”、“诗歌理论:传统与现代”、“声音、视觉、表演:诗歌文本研究”、“诗歌的伦理维度”、“诗歌翻译的艺术”、“诗歌与族群经验”、“艾米莉·狄金森专题:诗歌与诗学”等主要议题展开,共设置了6场大会主旨发言、2场圆桌论坛和11个分组研讨。会议聚焦文本批评,也关注了文化批评,强调经典重读,展现出思想碰撞、学术创新的活力。
  诗歌的文本批评
  本次会议上,六位专家在大会发言中探讨了诗歌的文本问题,涉及诗歌视觉、声音、诗节、书写、语言和文体等。帕洛夫院士在“诗歌的反向阅读:庞德《比萨诗章》里的视觉和声音设计”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诗章》援引中国汉字的目的在于实现概念重组的视觉效果,庞德以“他时代和他语言的诗歌”建构起具有独创性的视觉和声音诗学,影响了后世诗歌创作。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呼应了帕洛夫教授的观点。他在题为“庞德诗歌中的声音”的大会发言中阐述了庞德的声音意识及其艺术实践,认为庞德的声音实践已经超越了他的“三象”理论,即“音象”、“形象”、“义象”所局限的语言层面,直接指向了语言的物质性和語言之外的声音物质。
  伯恩斯坦院士的大会发言以不同音频案例展示了诗歌通过声音传达出来的喜剧、讽刺、挪用和节拍感,由此阐释了他的回音诗学理念,揭示了声音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西南大学罗益民教授的发言则挖掘了诗歌的拓扑学伦理空间,认为诗歌中的伦理选择是对意象化、空间化、隐喻化的拓扑学空间的建构与延展。
  马塞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史蒂芬·特雷西(Steven Tracy)教授探讨了兰斯顿·休斯再版《诗选》时的修改策略。休斯对拼写和方言、标点、文字和结构进行修改,保留了布鲁斯诗歌的口语传统,从而彰显了诗歌中黑人口语的自由和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亚利桑那大学特尼·内森逊(Tenney Nathanson)教授在大会发言中阐明了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在《帕特森》中的文体风格。韩国东国大学金英敏(Kim Youngmin)教授作了“句逗之诗: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空洞言说与完整言说”的大会发言。
  诗歌的文化批评
  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展示了广阔的文化批评视野。华盛顿大学布莱恩·里德(Brian Reed)教授在题为“雷·阿曼特劳特的诗集《摇摆》:停止那噪音”的大会发言剖析了《摇摆》(Wobble)的核心问题:诗歌在人类面临危机之际能做什么?他认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诗歌传递人道思想、为身陷欲望和恐惧中的人们带来希望的主题。在“诗歌的伦理维度”和“诗歌的族群经验”专题论坛中,学者们从生命伦理、家园共建、生态对话、空间表征、权利规训、记忆书写等方面关注了诗歌的文化维度。北京邮电大学徐怀静教授诠释了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诗歌中的佛理,北京联合大学黄宗英教授讲述了惠特曼抒情史诗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怀,青岛大学的王薇探索了金斯堡、巴拉卡和里德“美国”诗歌中的危机意识。
  与会者的发言表现出对媒介研究和大众文化的浓厚兴趣。何庆机在大会发言中通过剖析摩尔画诗创作中的两种观看方式,阐述画诗抽象的伦理蕴涵。东南大学朱丽田教授追溯了抽象表现主义对纽约派诗歌的影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蔡玉辉教授解读了杰拉德·霍普斯金诗歌中的视图意象。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凯丽·艾伦(Kelli Allen)教授论述了西班牙中杜安德之魂(Duende)为艺术家提供的永久创造力。浙江理工大学的虞颖质疑了艾略特精英文化维护者的印象,指出他的一生与流行文化纠缠不清。
  在“科学、技术、诗歌”圆桌论坛中,帕洛夫、伯恩斯坦和其他学者一起展开了热烈讨论。帕洛夫认为科技改变了社会与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现代学术研究,量子诗学等新兴思想体现了科学对文学的影响。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劳瑞·沙伊尔(Lauri Scheyer)教授同样关注了科技对现代诗歌的冲击。伯恩斯坦阐述了文学跨文化和跨时空的特征,指出科技语言具有机械性和单一性,学习文学才能真正引向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学教育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帕洛夫呼吁评论家应有使命感,把优秀作品推荐给世人,提倡循序渐进研读经典。诗人查尔斯·亚历山大(Charles Alexander)以不同风格的诗歌为例,指出读诗是自由探寻无限可能性的过程。韩国外国语大学郑恩圭(Eun-Gwi Chung)教授对此作出了回应,她以狄金森和伯恩斯坦的诗歌为例,分析了如何为外语学生讲授“艰涩”的诗歌。   诗歌的经典重读
  2019年是爱尔兰诗人叶芝逝世80周年,本次会议主办方与韩国叶芝学会联合推出了叶芝专题圆桌论坛。韩国汉阳大学李英石(Young Suck Rhee)教授讲述了叶芝的叙事长诗《乌辛的漫游》(The Wandering of Oisin)与日本能剧之间的渊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傅浩介绍了叶芝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洛阳师范大学教师萨米拉·沙密(Samira Nausheen Shammee)探讨了叶芝翻译泰戈尔《吉檀枷利》的得与失。罗良功的发言阐述了叶芝诗歌中的自然声音效果及其创新性和实验性。
  本次会议还与复旦大学中文系、美国狄金森学会联合推出艾丽莉·狄金森专题研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克里斯丹·米勒(Cristanne Miller)教授因身体原因没能如期出席会议,但以在线视频形式与与会学者交流了狄金森研究的最新成果。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伊丽莎·瑞恰兹(Eliza Richards)教授通过分析狄金森早期诗歌中 “思想”(mind)、“心”(heart)、“灵魂”(soul)、“神经”(nerve)等词语所体现的非物质思维和情感导向,揭示了诗人对 “心灵”、“身体”和“情感”之间的心理学兴趣。复旦大学王柏华教授通过重新审视狄金森在1862年写给她的朋友、诗人希金森(T. W. Higginson)的信函,探讨了诗人对性别身份的思考和焦慮。韩国高丽大学Yangsoon Kim教授探讨了毕晓普和狄金森诗歌中的地理传记诗学及其美学和哲学意义。广州大学黎志敏教授认为狄金森吸取了“永生”的理念,实现了诗歌的“去个人化”,实现了哲学理念和理性情感的统一。本次会议经典诗歌重读既体现出对文本的关注,也以前沿的视野、多元的范式、跨学科的路径再创研究新意。
  诗歌的交流共荣
  本次会议设置了两场“中外诗歌交流与传播”专题讨论。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黄运特教授介绍了自己的新译作——中国诗人车前子的《无诗歌》。四川外国语大学段俊辉教授探究了中美诗歌之间更具个性、更有活力而又更集体化的文化互动。浙江理工大学薛玉凤教授讲述了《纽约文学地图》的翻译感悟。南京财经大学孙冬教授介绍了中美诗人互译/互评项目的运作以及诗歌创作、编辑、出版和传播的过程。
  11月2日晚,中美诗歌诗学国际研讨会的传统项目“诗歌朗诵会”成功举行。沙伊尔、内森逊、李英石、华兹·卡尔(Watts Carl)、许立欣、黄宗英等中外诗人朗诵了原创或翻译的诗作。傅浩吟咏了自创自译的诗歌《潜水》,亦来、亚历山大、艾伦等朗诵了自创诗歌。王豪与金英敏共同朗诵了《夜·月·梦——李白诗演》,伯恩斯坦、冯溢、郑恩圭以英、中、韩三语朗诵了伯恩斯坦的诗歌《亘古之前》;瑞恰兹、王柏华用英语和汉语诵读了狄金森诗歌。林佳等人的古筝之乐把朗诵会推向了高潮;徐文梦、熊诗颖且吟且唱,引领全场唱响《水调歌头》的中华古韵之美。特雷西用口琴演绎了布鲁斯风格的《奇异恩典》,以音乐阐释了美国非裔文化对欧美主流文化的改造。
  经过十年发展,中美诗歌诗学国际研讨会已经成为国际诗歌研究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各国学者们期待2020年在天使之城洛杉矶举办的年会上再度相聚。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晚近学术界较为关注吴宓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其中包括西方翻译思想对吴宓翻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本文拟探讨吴宓对歌德的翻译思想及威廉·施莱格尔的翻译实践的接受。根据歌德的翻译思想,以及吴宓对施莱格尔翻译工作的评价,就可译与不可译、翻译的价值、翻译的方法、及诗歌翻译这四个问题,讨论德国翻译家的影响与吴宓的翻译思想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思想;吴宓;歌德、威廉·施莱格尔;影响研究  
采用RVA快速粘度测定仪,研究了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DS)糊的粘度性质.测定了糊的凝沉性质、糊的乳化性质、糊的冻融稳定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SSDS的微观结构进行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病情观察和治疗低钙血症中的应用实践。方法:对32例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病人应用循证护理,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及病人的病情选择最佳
目的:(1)了解初中生社会支持感、心理弹性和学习动机的现状;(2)探究社会支持感、心理弹性和学习动机三者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方便性抽样和调查法,通过《领悟社会支持
目前,各高校都将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作为本科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合理设置与构建一套符合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实
由于工程电磁场应用的需求,长期以来精确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直是计算电磁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的研究工作是以高阶矢量基函数核心的高阶矢量有限元方法及其混合方法——高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若想保持快速持久发展,就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新进员工是企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重要动力源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
本研究利用傅利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测定西瓜干粉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4,纤维素含量的化学值与近红外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