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领域,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初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桑代克的这三条学习律适用于劳动教育之中。
  一、低年级小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说:“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劳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它不仅能给人带来财富,也能够让人在活动中锻炼体能,提高自身素养。一个人的劳动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甚为重要。然而,在一线教学的这几年,笔者观察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劳动方面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
  1.劳动意识不强。笔者接班一年级时,42个学生,下课主动整理地板上垃圾的人不超过5人;当课桌摆放得横七竖八时,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要去推一推桌椅,让桌椅整齐一些;中午吃完饭或放学时,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清理卫生的意识。
  2.劳动意愿不够。据家长反映,因为家庭条件不差,家里面都有老人或阿姨打扫卫生,孩子在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所有的劳动都是由大人完成的,小孩子的任務就是玩、学习。这导致一些学生面对家务和教室里的劳动时,主动干活的意愿并不强烈。
  3.劳动能力不足。笔者了解到,有一半以上的一年级学生不会拿扫把和拖把,更不懂得怎么扫地;至于怎样有秩序、有方法地将地板打扫干净,知道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当遇到汤汁洒在地板上时,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将地板擦干净。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教育要坚持“五育”并举,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开展,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法治意识。针对低年级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薄弱这一现状,班主任需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劳动素养。结合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原则,笔者在家长会上跟家长做了一些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学生的劳动采取行动,实施了劳动“三步走”的班级管理方式。
  二、劳动教育“三步走”实践探索
  第一步教师示范,为学生劳动做准备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想要学生对“劳动意识”“劳动能力”这两个概念有所反应,教师需要在学习之初建立学生与劳动之间的联结纽带,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班级劳动。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才能逐渐感知各项劳动的技巧,习得新技能。基于此,笔者利用班会课和午会课,教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何捡地板上的废纸,如何准确地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如何打开垃圾袋,如何将垃圾袋套住垃圾桶,如何保持垃圾桶的卫生,怎样使用黑板擦和抹布将黑板擦干净,怎样清理黑板槽,怎样才能把桌椅摆整齐,吃饭时如何保持个人卫生,怎样拿饭盒才能避免洒饭,怎样整齐地摆放餐盒,扫把和拖把怎么拿,如何能把地板扫干净,如何整齐地摆放书本……事无巨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自制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管理的人。”班主任将劳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劳动、自主管理的前提。
  通过教师的这些示范,学生有了对劳动的具象感知,明白劳动其实并不难,也知道了劳动不是大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该有的责任。如此,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意愿被调动了起来。桑代克发现,没有奖励的联结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所以,笔者在学生参加劳动之后会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劳动上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提高。
  第二步岗位设置,为学生劳动强化练习
  当学生习得了劳动技巧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练习,建立学生在劳动意识与劳动操练之间的强化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心底滋生劳动的责任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笔者在班会课上号召全体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班级劳动的小能手。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报名意向,笔者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了一份劳动小岗位分配表,具体内容如表1:
  为了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与相互监督,让班级的各岗位之间实现环环相扣,彼此牵连,笔者和同学们一起商量,达成共识,将班委与各小岗位关联起来,从班长、劳动委员到值日班长、护绿员等,每个岗位的职责都明确下来。为了能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干,每天都能对学校的生活有所期待,每个小岗位由两到三个人负责,尽量做到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全班人人有岗。同学们协调一致,为了班级共同的目标而担起自己的责任。
  第三步岗位评价,为学生劳动提效果
  儿童对事物充满了好奇,然而坚持的时间不一定能够长久。当学生习惯了做劳动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与反馈,学生很难主动去检测行为的效果。如果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劳动做出中肯的反馈,学生可能会对劳动产生积极向上的反应,从而爱上劳动。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将责任落实到位,不懈怠,笔者将小岗位的评价与学校的“每月一星”评选结合起来,在每周一的班会课对上周的岗位表现进行总结,对认真尽责的学生给予“星星奖励”,并将星星贴在班级“星星榜”上,作为学校“每月一星”评选的参考依据。
  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充分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把手中权力全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管理。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所有的评价由班主任进行。到了第二学期,学生已经熟悉了这一套规则,所有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笔者编制了一份学生行为规范评价表(如表2),并打印出来放在讲台上,每天各岗位的负责人自觉拿着这份评价表,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每天放学劳动后,值日组长只填写“用时”。第二天一大早,劳动委员来到后,根据班级卫生情况填写此表,并在正式上课前向全班宣布评价结果。值日组长还可以表扬认真劳动的同学,授予星星奖励。在两周之后,全班10个卫生小组已经轮流一次时,笔者在班会课上进行总结,表扬用时最短且质量最高的小组,并给予星星奖励,批评用时最长且质量不高的小组,并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扣星,增加补救劳动的时间。
  在三年级开学前两周,同学们对此表并不怎么在乎,在劳动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打打闹闹,延长劳动时间,不好好打扫卫生。当两周过后的第一次评价结束后,同学们都开始意识到了这张评价表的重要性,懂得了:认真劳动,提高劳动质量,就不会受到惩罚,还可以得到奖励;不认真劳动,时间过长,就会受到惩罚,而且让小组的荣誉受损。
  到了第三周,第二轮劳动开始的第一天,这份评价表的效果立马出来了。原来一边打闹一边劳动的同学,收敛了贪玩的脾气;小组长也会提醒组员认真打扫卫生,争取尽快值日;再也没有一位同学提前走人,而是等大家全部做完,再检查一遍教室是否干净、桌椅是否整齐,认真填写表格,最后一起关门放学;当家长催促赶快值日尽快回家时,也有学生告诉家长,要等小组成员全部结束后才能放学,请家长不要着急。在这期间,教师跟家长都不会帮忙。
  经过两年的历练以及三年级一学期的劳动评价,笔者发现,学生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劳动程序与规则——在午餐之前,同学们能和劳动委员、生活委员、各类管理员共同商量当天的劳动责任,谁扫地、谁拖地、谁擦黑板、谁整理讲台和后台、谁整理图书角等等,教室内各个角落,只要人能看得到的地方,都有人负责清理,劳动委员都会在黑板上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细到不同颜色代表对每个人的劳动质量评价,而这一评价结果会影响到后续的个人整体评价。这一切,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作为班主任,甚至不能够轻易打破他们的这一套“规矩”。当然,这其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劳动委员总是占用午餐时间明确劳动任务,导致午餐纪律有些乱;个别不自觉的学生依旧不在意自己的评价,对劳动提不起热情……怎样合理安排劳动管理时间,如何调动个别不自觉学生的劳动热情,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继续尝试新方法,不断优化,提高全体学生的劳动质量。
  因為有了岗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会有一种班级归属感,在教室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与担当。每天早晨起床时,学生会想起自己今天该做什么,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当每个人都将自己看作是教室里缺一不可的一份子时,班级的主人翁意识也就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了。在学生心里,“上学”不再是上课学习的代名词,这其中还包括职责与担当。
其他文献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的现代物流行业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并且进行了现代物流的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这使得我国的现代物流行业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下去.
【课例主题与观察要点】  聚焦“整本书阅读中的活动设计”的课例研修主题,探索《红楼梦》网状叙事结构的特点和作用。观察要点有:1.课时目标的适切性;2.学习环节的对应性;3.同伴互助的启发性;4.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红楼梦》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范本。基于“高一学生阅读小说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本身,而缺乏对叙事结构的认知和赏析”这一阅读现状和学情,我以
期刊
[课例主题与观察要点]rn本课教学践行“师之蕴:目标贯通的学习课堂”的教学主张.rn建议从以下要点观察课堂: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2.学习环节的对应性;3.自主学习的有效性.rn[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rn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身上常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杨绛的散文《老王》便是选录其中的一篇.
期刊
班主任工作需要无私的爱的奉献,而这种爱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不同于亲子之情、兄妹之情、友人之情,它是多种爱的集合体,这种爱的集合体又是沟通师生情感,做好班级工作的桥梁.
在互联网新时代进程中,人们获取各项资源的渠道都越来越多,孩子早熟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许多小学生已经能深刻理解情绪表达的意义,家长或教师的言行与情绪变化,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要让教育的种子发芽,并且茁壮成长,教师及家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浇灌更多的爱,给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体地说,即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其中,语感的培养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谓语感,就是通过对语言知识、内容的积累以及对语言形式的理解等有意识的学习
期刊
【课时教学目标】  1.以单篇考场记叙文为例,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本内涵,掌握考场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提升考试信心。(教学重点)  2.提高记叙文的共情能力。(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通过六、七年级的学习,记叙文的知识点基本都已学习完毕,学生对于常见的考点应该是了然于心,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提起,学生想起;教师不引导,学生不知道;对于考點的判定不准确,难
期刊
一、研究背景和价值取向rn1.探寻缘起rn在教育界,课堂互动话语是毋庸置疑的核心关注,也是历久弥新的研究热点.课堂话语是课堂互动的集中体现,若想通达学科腹地、参悟学习规律、直抵课堂内核、切中教学本质,唯有聚焦课堂互动话语的运作机制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探索.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曾批判课堂话语中由于第一人称缺失造成的非人称化和非主体化现象,他认为这会导致师生的个人关系失去了“我与你”的对话关系的性质,而变为内化了权力关系的“师生关系”.虽然教学变革一直强调师生平等对话,以学习为中心等理念,但现实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
期刊
最近,北京大学青年教师韦东奕的视频和相关事迹在网络上走红,很多网民表达了对韦东奕的喜爱。作为一颗国际数学领域耀眼的新星,韦东奕选择留在国内读博并且任教,一方面说明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发展,我国基础科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否则我们很难留住像韦东奕这样的青年才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社会有尊敬科学、尊敬科学家的氛围,这是非常可喜的,有利于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但我们也要看
期刊
在传统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只知道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演讲教学,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总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思想,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绽放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