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小说名的Brokeback Mountain与中国神话语境中的“不周山”都有断裂的含义。Brokeback意为“断裂的回复”,而不周之山也是出现在连续与断裂的宇宙观背景中。男同之恋亦属回复、连接,但是“一阴一阳谓之道”,男同因为不够周尽,势必带有缺陷。用brokeback一词来形容男同非常精到。
[关键词] 断背山 不周山 连续与断裂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09
2005年,著名华裔导演李安拍摄了一部名为《断背山》的电影。该片连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和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一时风光无限。“断背”更是成为热门、新潮代名词,暗指同性恋。该影片借一对同性恋人的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既有的世俗偏见对自然的人性与爱的残酷压抑。由于题材敏感,该片引来颇多争议。其最终失意于最佳影片,或许也与男同有关。《断背山》的原作者E. Annie Proulx曾在日发行量120万份的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指责保守的奥斯卡口味:“不但和现在改变中的大文化潮流以及美国的社会动荡脱节,而且和他们自己被隔离的城市脱节。”
《断背山》是一部篇幅很短的小说,英文原名“Brokeback Mountain”。中文译名“断背山”或“断臂山”。前者显然是直译;后者据说照应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龙阳之好或断袖之癖。从译名来看,“断背”或“断臂”都很不错,毕竟一部电影需要一部形象、且有刺点的名称,以深印象。我早前即看过这部电影,风格质朴,情感隐而浓烈。时光荏苒,在对这部电影几乎淡忘的情形下,近日却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发现“brokeback”这个名称以及这部电影的同性主题,尤其是前者,若置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背景中,与有关问题作一比较,竟有十分趣味的联系,遂成小文一篇,以为管窥发微之谈。
Broke,有断裂、折断、断续等意。back,首要之意是背部,故直译为断背,但在中文语境中,并无这样的词汇。在了解电影内容后,可知这是一部发生在“断背山”上的同性爱情故事。“断背山”是虚构的,之所以用“断背”一名,暗指一份本来连续相依的情感,被迫断裂了。但何以用back,即“背”这个字眼呢?背,从身体部位的角度来说,位于头颈和下肢之间,是起连通作用的。又如back的其它一些意思,包括“过去的”、“连续的”、“回复”、“往回”。可见,back有一种往回追溯,不愿与过去绝裂的的意蕴,就像一个圆,首尾相连不中断。在小说和电影中,两位主人公从断背山上下来分离之后,都很怀念山上的日子。小说中有这样一句:“Old brokeback got us good and it sure ain’t over.”可知《断背山》的主题包含了这样的成分:对往昔的回味,以及情感不能延续而生发的唏嘘。brokeback带有的“破裂的连续或回复”之意,让我想到了“不周之山”。
《淮南子·坠形训》中提到一座“不周之山”,这是一座神话语境中的山,在西北,乃天地间“八柱”之一。八柱是用以连接天地的。仅从“不周之山”一名来看,便可感知它悲情的一面。“不周”意为不完备,有缺陷。中国古代玉器中有一种名“玦”的玉器,器形如璧,只是肉上有缺口,故谓“环之不周,缺而有裂”。所以仅从名称上看,“不周山”与“断背山”都是不连续的、缺裂的。“不周之山”的宇宙观背景是,天地虽有八柱连接,但已经不是连续的了。在此之前的宇宙,是天地未形,海陆未分,一切浑沌。何为“浑沌”?是太一、是太始、是道、是乌罗伯洛斯(Ouroboros),即衔尾环蛇。在这样的世界里,万事万物密切联系、连续、无分割,是最初始的状态。然而,这样一个连续的世界并不能长久,连续与断续是相互对立的。列维·斯特劳斯在《嫉妒的制陶女》中说得没错:“连续过渡到断续,都是一些吹毛求疵的,妒忌的、记仇的神所干涉的结果。”[1]世界各地的神话中,莫不如此。中国古代的浑沌世界,是帝命重黎二神“绝地天通”而打破的,于是原本连续的世界为断续所代替。天地分离之后,复在八隅布置八柱,撑持着天,于是天地再次连接,但是这次连接已不可与最初的浑沌那种无限的连续同日而语,它只是一种形式的、机械的连接,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次连续之后,由于共工与帝喾争帝,不胜,他不只是没有风度,更是发泄怨愤,怒触不周之山,于是“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值得注意的是,不周之山只是八柱之一,何以单选不周之山,正在于“不周之山”虽然连接天地,但它是一个破绽之处。这次破裂之后,女娲出来救场,她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既是分割,又是连接天地。所以,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处于一种连续和破裂的交替状态。不止如此,这种连续与破裂的思维从哲学层面渗透到了政治、文化、艺术、心理等众多领域。此处《断背山》中同性主题亦不例外。
在最初的浑沌被打破之后,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出现了,举凡天地、阴阳、男女、高低、美丑皆是对立、断续之表现。这也正是《周易》说的“一生二”。然而,二的世界带来很多问题,敌对、杀戮、轻视等等。于是在破裂之后,连续的思维又应时出现。其荦荦大者便是老庄之哲学。老庄希冀抹杀、消除对立,复归一的状态,也即是将破裂抿除,回到连续、圜道的境界。本于这种哲学思想,我们便在众多表象上看到了相应地体现。诸如庄周梦蝶、濠上羡鱼、鱼鸟化合等等。在两性方面,便是通过阴阳交合,达到持续再生的目的。《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但是,在冀望回复连续、归一、求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另类的例子。比如双性同体和同性恋。双性同体的现象确实在生理上存在过,但更多的体现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物质遗存上,这是“合二为一”的思想引致的。另一个便是同性恋。同性恋亦属交接,但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比起主流的阴阳交合,男同或女同颇有误入歧途之感。然而这么说,肯定会惹来异议。因为这里忽视了一个“心理阉割”的问题,同性恋者在一起,虽然生理上不符合阴阳之道,但从心理认同的角度视之,则要另当别论。总的来说,在抱一、回归、重新连续的过程中,出现了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合体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都尝试着连接,可方式却是不一样的,最终的结果和其间的代价也相应不同。男同的连接,恰如《断背山》这部电影的英文名“brokeback”,破裂的回复,它是有弱点和破绽的。一如不周之山,作为八柱之一,独其为共工所触,正在其“不周”。《庄子·则阳》篇中有这么一句:“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男同之爱,虽未尝不可,但是难以周尽的。此外,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恰恰是一个,用萧兵先生的话说,是一个“违庸”之人,他不像禹深得“中常”之道,看看他治水的方略:墮高淹卑,不是积极的“平衡”,而是采取“削平主义”,典型的二元对立思想[2]。而《断背山》这部电影发生在美国的怀俄明州,怀俄明州地处美国西北部,封闭、落后,是牛仔的故乡。该片从原著背景到影片元素皆以牛仔为骨干,牛仔雄壮、热血、傲骨。在美国的西部片中,牛仔给人的印象总是不畏强权、好打不平、风格鲜明、有棱有角。真真和我们的共工有得一比,它绝不是中庸式的。《断背山》则述说了牛仔和牛仔的同性爱情,这种违规的“合”是对牛仔神话,甚至是美国的核心价值极大的挑畔与冒犯,能不引起争议?
所以,再来看“断背”一词,可以感受到它带有的一股“伤”势。头颈与下肢之间连通的背,不正像那柱吗?可柱连接的是阴阳之喻的天和地。男同虽在形式上也是连接,可在性质上,它终究是“不周”的,故无可避免,它会如同不周之山一样受到外力的冲击。我不知道小说作者E. Annie Proulx为什么会给这部反映同性恋情的小说命名为“Brokeback Mountain”,因为小说中并没有交待,除非去问作者本人,但从我上面的论述来看,这个名称实在是精妙得很呢。
注释
[1]列维·斯特劳斯:《嫉妒的制陶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页。
[2]萧兵:《中庸的文化省察——一个字的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64页。
作者简介
徐峰,198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讲师。
[关键词] 断背山 不周山 连续与断裂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09
2005年,著名华裔导演李安拍摄了一部名为《断背山》的电影。该片连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和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一时风光无限。“断背”更是成为热门、新潮代名词,暗指同性恋。该影片借一对同性恋人的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既有的世俗偏见对自然的人性与爱的残酷压抑。由于题材敏感,该片引来颇多争议。其最终失意于最佳影片,或许也与男同有关。《断背山》的原作者E. Annie Proulx曾在日发行量120万份的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指责保守的奥斯卡口味:“不但和现在改变中的大文化潮流以及美国的社会动荡脱节,而且和他们自己被隔离的城市脱节。”
《断背山》是一部篇幅很短的小说,英文原名“Brokeback Mountain”。中文译名“断背山”或“断臂山”。前者显然是直译;后者据说照应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龙阳之好或断袖之癖。从译名来看,“断背”或“断臂”都很不错,毕竟一部电影需要一部形象、且有刺点的名称,以深印象。我早前即看过这部电影,风格质朴,情感隐而浓烈。时光荏苒,在对这部电影几乎淡忘的情形下,近日却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发现“brokeback”这个名称以及这部电影的同性主题,尤其是前者,若置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背景中,与有关问题作一比较,竟有十分趣味的联系,遂成小文一篇,以为管窥发微之谈。
Broke,有断裂、折断、断续等意。back,首要之意是背部,故直译为断背,但在中文语境中,并无这样的词汇。在了解电影内容后,可知这是一部发生在“断背山”上的同性爱情故事。“断背山”是虚构的,之所以用“断背”一名,暗指一份本来连续相依的情感,被迫断裂了。但何以用back,即“背”这个字眼呢?背,从身体部位的角度来说,位于头颈和下肢之间,是起连通作用的。又如back的其它一些意思,包括“过去的”、“连续的”、“回复”、“往回”。可见,back有一种往回追溯,不愿与过去绝裂的的意蕴,就像一个圆,首尾相连不中断。在小说和电影中,两位主人公从断背山上下来分离之后,都很怀念山上的日子。小说中有这样一句:“Old brokeback got us good and it sure ain’t over.”可知《断背山》的主题包含了这样的成分:对往昔的回味,以及情感不能延续而生发的唏嘘。brokeback带有的“破裂的连续或回复”之意,让我想到了“不周之山”。
《淮南子·坠形训》中提到一座“不周之山”,这是一座神话语境中的山,在西北,乃天地间“八柱”之一。八柱是用以连接天地的。仅从“不周之山”一名来看,便可感知它悲情的一面。“不周”意为不完备,有缺陷。中国古代玉器中有一种名“玦”的玉器,器形如璧,只是肉上有缺口,故谓“环之不周,缺而有裂”。所以仅从名称上看,“不周山”与“断背山”都是不连续的、缺裂的。“不周之山”的宇宙观背景是,天地虽有八柱连接,但已经不是连续的了。在此之前的宇宙,是天地未形,海陆未分,一切浑沌。何为“浑沌”?是太一、是太始、是道、是乌罗伯洛斯(Ouroboros),即衔尾环蛇。在这样的世界里,万事万物密切联系、连续、无分割,是最初始的状态。然而,这样一个连续的世界并不能长久,连续与断续是相互对立的。列维·斯特劳斯在《嫉妒的制陶女》中说得没错:“连续过渡到断续,都是一些吹毛求疵的,妒忌的、记仇的神所干涉的结果。”[1]世界各地的神话中,莫不如此。中国古代的浑沌世界,是帝命重黎二神“绝地天通”而打破的,于是原本连续的世界为断续所代替。天地分离之后,复在八隅布置八柱,撑持着天,于是天地再次连接,但是这次连接已不可与最初的浑沌那种无限的连续同日而语,它只是一种形式的、机械的连接,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次连续之后,由于共工与帝喾争帝,不胜,他不只是没有风度,更是发泄怨愤,怒触不周之山,于是“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值得注意的是,不周之山只是八柱之一,何以单选不周之山,正在于“不周之山”虽然连接天地,但它是一个破绽之处。这次破裂之后,女娲出来救场,她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既是分割,又是连接天地。所以,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处于一种连续和破裂的交替状态。不止如此,这种连续与破裂的思维从哲学层面渗透到了政治、文化、艺术、心理等众多领域。此处《断背山》中同性主题亦不例外。
在最初的浑沌被打破之后,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出现了,举凡天地、阴阳、男女、高低、美丑皆是对立、断续之表现。这也正是《周易》说的“一生二”。然而,二的世界带来很多问题,敌对、杀戮、轻视等等。于是在破裂之后,连续的思维又应时出现。其荦荦大者便是老庄之哲学。老庄希冀抹杀、消除对立,复归一的状态,也即是将破裂抿除,回到连续、圜道的境界。本于这种哲学思想,我们便在众多表象上看到了相应地体现。诸如庄周梦蝶、濠上羡鱼、鱼鸟化合等等。在两性方面,便是通过阴阳交合,达到持续再生的目的。《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但是,在冀望回复连续、归一、求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另类的例子。比如双性同体和同性恋。双性同体的现象确实在生理上存在过,但更多的体现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物质遗存上,这是“合二为一”的思想引致的。另一个便是同性恋。同性恋亦属交接,但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比起主流的阴阳交合,男同或女同颇有误入歧途之感。然而这么说,肯定会惹来异议。因为这里忽视了一个“心理阉割”的问题,同性恋者在一起,虽然生理上不符合阴阳之道,但从心理认同的角度视之,则要另当别论。总的来说,在抱一、回归、重新连续的过程中,出现了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合体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都尝试着连接,可方式却是不一样的,最终的结果和其间的代价也相应不同。男同的连接,恰如《断背山》这部电影的英文名“brokeback”,破裂的回复,它是有弱点和破绽的。一如不周之山,作为八柱之一,独其为共工所触,正在其“不周”。《庄子·则阳》篇中有这么一句:“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男同之爱,虽未尝不可,但是难以周尽的。此外,怒触不周山的共工恰恰是一个,用萧兵先生的话说,是一个“违庸”之人,他不像禹深得“中常”之道,看看他治水的方略:墮高淹卑,不是积极的“平衡”,而是采取“削平主义”,典型的二元对立思想[2]。而《断背山》这部电影发生在美国的怀俄明州,怀俄明州地处美国西北部,封闭、落后,是牛仔的故乡。该片从原著背景到影片元素皆以牛仔为骨干,牛仔雄壮、热血、傲骨。在美国的西部片中,牛仔给人的印象总是不畏强权、好打不平、风格鲜明、有棱有角。真真和我们的共工有得一比,它绝不是中庸式的。《断背山》则述说了牛仔和牛仔的同性爱情,这种违规的“合”是对牛仔神话,甚至是美国的核心价值极大的挑畔与冒犯,能不引起争议?
所以,再来看“断背”一词,可以感受到它带有的一股“伤”势。头颈与下肢之间连通的背,不正像那柱吗?可柱连接的是阴阳之喻的天和地。男同虽在形式上也是连接,可在性质上,它终究是“不周”的,故无可避免,它会如同不周之山一样受到外力的冲击。我不知道小说作者E. Annie Proulx为什么会给这部反映同性恋情的小说命名为“Brokeback Mountain”,因为小说中并没有交待,除非去问作者本人,但从我上面的论述来看,这个名称实在是精妙得很呢。
注释
[1]列维·斯特劳斯:《嫉妒的制陶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页。
[2]萧兵:《中庸的文化省察——一个字的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64页。
作者简介
徐峰,198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