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提高了精神文化需求,这对文艺发展提出了要求。艺术管理作为艺术与市场的中间桥梁,对艺术的生产效率,艺术消费者的鉴赏水平,人民的文化素质都有所帮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也有所推动。因此艺术管理者在新时代艺术发展中要清晰其所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管理;使命;担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于艺术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社会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艺术管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部分,是沟通艺术产品与艺术市场最重要的桥梁,正确的管理思路会让艺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用艺术带领人民领略更高的艺术境界,享受生活的艺术之美。当艺术思想导向一旦有所偏离,就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新时代中国在着力发展文化,其中艺术发展尤为重要,艺术管理者在此大背景下要厘清应该肩负和完成的使命与担当。
一、追求与时代同步伐的艺术样貌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生活的再现。艺术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艺术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扎根社会生活和实践,脱离了时代步伐的艺术将成为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就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对社会之大变局,停工、停产、停业、停课,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人们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作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艺术在此刻就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艺术管理者在此时要清楚推广艺术的使命与担当,克服艺术展现的空间局限,利用科技手段,采用线上直播互动等方式,实现足不出户也能享受艺术。
因此艺术发展需结合社会实际,适时做出调整。艺术家群体要不断在创作内容上做出更新调整,在其媒介传播方面有相对应的更新是必要的。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面对目前艺术环境的不断变化,艺术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而适应新的艺术生态与语境。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现实所感所思,汲取创作灵感而产生创作冲动。一切优秀的艺术创作核心都源于人民。艺术与人民密不可分,与生活息息相关。就如经典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来源于民间,如《诗经》《楚辞》等以及聂耳、冼星海等的创作作品,他们以人民生活为创作灵感,深入人民,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艺术家的创作不是为了艺术家本身,而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上流传,受到人民的喜爱,让艺术得到生命的延展。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是推动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方面。
作为艺术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明白市场的需求是什么,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态势。明白什么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必须立足真实自我、真实的生活。我们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找到我们的核心需要。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艺术和时代有关,和社会有关、和国家有关、和党有关。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艺术是深刻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这是一定不能忽略的。从人民中汲取养分,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人民才是艺术鉴赏和艺术消费的主体,脚踏实地的为人民创造的艺术才真正属于人民,才能让人民感受到艺术的真诚,让人民看到生活的本质。
三、保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艺术心态
艺术管理作为艺术导向性的管理,需要对艺术品质量进行一定的把关。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符合人民意志、顺应时代发展的好作品,才能立足社会,在社会上流传更深更远。
每一个时代的需求不同,审美水平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对艺术作品脚踏实地的创作态度永远不变的。艺术管理就是要不断监督市场,给予优秀的艺术家相对应的鼓励政策,对于扰乱艺术市场秩序的加以严厉的整治。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始终保持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创作原则,秉持“一生择一事”的艺术执念,正是他对艺术创作的忠诚让受众对他的作品热爱程度极高。经典的艺术作品,一开始不为人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深刻创作思想与内涵对社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到了广泛流传与社会的认可而逐渐得到发扬。反观那些过于考慮市场的艺术作品容易昙花一现,让消费者仅仅体验一时的快乐,却不具备长远的艺术影响力。因此艺术管理者举行艺术展、文艺表演等艺术传播活动时,要严格把关艺术本体的精神导向是否符合社会所需。
艺术管理者要考虑如何将艺术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在保持艺术原有的面貌基础上,还能结合当下人民的审美趣味,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才能,与当下流行文化相结合。艺术创作虽有其标准所在,但也要大力尊重和鼓励艺术家的个性创造,如此一来的艺术才更有生命力、真实性和时代性。
四、树立以明德引领风尚的艺术品质
作为文化艺术的学者与工作者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肩负起文化传播的责任与担当,让艺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改善社会风气。
面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艺术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辨别头脑。我们要守住人民利益的底线,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是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出符合人们道德标准、审美需求的艺术品。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丰富其精神内涵,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正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的名人故居,通过对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充分保护和适度的创新开发,实现旅游与文化互动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艺术管理如何平衡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也是当今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把握好民族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让人民通过其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遗迹资料,体验前人的百态人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先进文化的诉求。艺术管理者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开发与保护文化资源,做到以精品贡献国家、民族、人民。
四、结语
艺术,是伴随着人类在漫长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和情感为中介,表现社会生活或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艺术承载着民族信仰、民族理念、民族精神、民族认同与民族自信。在不断提升文化强盛的今天,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提升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因此作为艺术管理学子和工作者肩负起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发挥专业优势与自身本领,提高文化艺术的质量与品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人类精神与文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肖艳,杨静一.“后疫情时代”下的音乐产业探析[J].艺术评鉴,2021(09):175-177.
[2]董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大力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N]. 中国文化报,2012-12-21(001).
[3]侯玉峰.志存高远 使命担当——赵季平音乐创作的文化担当及艺术精神[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0(Z1):123-128.
作者简介:潘绿忆(1997—),女,汉,福建,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650500,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管理;使命;担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于艺术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社会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艺术管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部分,是沟通艺术产品与艺术市场最重要的桥梁,正确的管理思路会让艺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用艺术带领人民领略更高的艺术境界,享受生活的艺术之美。当艺术思想导向一旦有所偏离,就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新时代中国在着力发展文化,其中艺术发展尤为重要,艺术管理者在此大背景下要厘清应该肩负和完成的使命与担当。
一、追求与时代同步伐的艺术样貌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生活的再现。艺术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艺术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扎根社会生活和实践,脱离了时代步伐的艺术将成为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就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对社会之大变局,停工、停产、停业、停课,不仅经济上受到损失,人们心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作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艺术在此刻就要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艺术管理者在此时要清楚推广艺术的使命与担当,克服艺术展现的空间局限,利用科技手段,采用线上直播互动等方式,实现足不出户也能享受艺术。
因此艺术发展需结合社会实际,适时做出调整。艺术家群体要不断在创作内容上做出更新调整,在其媒介传播方面有相对应的更新是必要的。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面对目前艺术环境的不断变化,艺术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而适应新的艺术生态与语境。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现实所感所思,汲取创作灵感而产生创作冲动。一切优秀的艺术创作核心都源于人民。艺术与人民密不可分,与生活息息相关。就如经典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来源于民间,如《诗经》《楚辞》等以及聂耳、冼星海等的创作作品,他们以人民生活为创作灵感,深入人民,表达最真挚的情感。艺术家的创作不是为了艺术家本身,而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上流传,受到人民的喜爱,让艺术得到生命的延展。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是推动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方面。
作为艺术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明白市场的需求是什么,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态势。明白什么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必须立足真实自我、真实的生活。我们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找到我们的核心需要。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艺术和时代有关,和社会有关、和国家有关、和党有关。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艺术是深刻反映现实的一种形式,这是一定不能忽略的。从人民中汲取养分,人人都可以是创作者。人民才是艺术鉴赏和艺术消费的主体,脚踏实地的为人民创造的艺术才真正属于人民,才能让人民感受到艺术的真诚,让人民看到生活的本质。
三、保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艺术心态
艺术管理作为艺术导向性的管理,需要对艺术品质量进行一定的把关。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符合人民意志、顺应时代发展的好作品,才能立足社会,在社会上流传更深更远。
每一个时代的需求不同,审美水平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对艺术作品脚踏实地的创作态度永远不变的。艺术管理就是要不断监督市场,给予优秀的艺术家相对应的鼓励政策,对于扰乱艺术市场秩序的加以严厉的整治。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始终保持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创作原则,秉持“一生择一事”的艺术执念,正是他对艺术创作的忠诚让受众对他的作品热爱程度极高。经典的艺术作品,一开始不为人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深刻创作思想与内涵对社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到了广泛流传与社会的认可而逐渐得到发扬。反观那些过于考慮市场的艺术作品容易昙花一现,让消费者仅仅体验一时的快乐,却不具备长远的艺术影响力。因此艺术管理者举行艺术展、文艺表演等艺术传播活动时,要严格把关艺术本体的精神导向是否符合社会所需。
艺术管理者要考虑如何将艺术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在保持艺术原有的面貌基础上,还能结合当下人民的审美趣味,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造性才能,与当下流行文化相结合。艺术创作虽有其标准所在,但也要大力尊重和鼓励艺术家的个性创造,如此一来的艺术才更有生命力、真实性和时代性。
四、树立以明德引领风尚的艺术品质
作为文化艺术的学者与工作者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肩负起文化传播的责任与担当,让艺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改善社会风气。
面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艺术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辨别头脑。我们要守住人民利益的底线,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是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出符合人们道德标准、审美需求的艺术品。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丰富其精神内涵,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正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的名人故居,通过对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充分保护和适度的创新开发,实现旅游与文化互动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艺术管理如何平衡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也是当今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把握好民族艺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让人民通过其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遗迹资料,体验前人的百态人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先进文化的诉求。艺术管理者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开发与保护文化资源,做到以精品贡献国家、民族、人民。
四、结语
艺术,是伴随着人类在漫长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和情感为中介,表现社会生活或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艺术承载着民族信仰、民族理念、民族精神、民族认同与民族自信。在不断提升文化强盛的今天,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提升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因此作为艺术管理学子和工作者肩负起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发挥专业优势与自身本领,提高文化艺术的质量与品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人类精神与文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肖艳,杨静一.“后疫情时代”下的音乐产业探析[J].艺术评鉴,2021(09):175-177.
[2]董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大力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N]. 中国文化报,2012-12-21(001).
[3]侯玉峰.志存高远 使命担当——赵季平音乐创作的文化担当及艺术精神[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0(Z1):123-128.
作者简介:潘绿忆(1997—),女,汉,福建,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650500,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