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与《恶之花》的差异与思考:基于时间意识的描写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野草》与《恶之花》的差异与思考,寻找二者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上的异同。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以及思想的双重性,是这两位作家的创作共性,而“求真”与“求善”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是两位作家时间意识内涵不同的主因。
  关键词::恶之花》;《野草》;时间意识
  一、《恶之花》与《野草》时间性范畴的比较
  《恶之花》是波德莱尔转向自身、诉诸内省的一次艺术尝试,是极具个人性的纯粹的生
  命体验。诗人坦率地表达出他心中压抑的对生命或“非存在”的焦虑,在“对生与死的思考”
  这部诗集总主题的引导下,共衍生出六对二元对立的时间性范畴,即过去与现在、青春与腐朽、有与无、美与丑、瞬间与永恒、光明与黑暗。波德莱尔生命时钟是向后的,“过去”在他的眼里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前的生活》:“我曾长期住在其中……我在平静的快乐中悠游。”这幅古希腊式宁静生活的美丽图景,给予诗人心灵上的彻底释怀,使“我”的心灵不再有对生命焦虑的痛苦。在《一个幽灵》中“往日的岁月再现再复现!情人在珍爱的躯体上面采撷回忆之美妙的鲜花。”将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痛苦做对比。作为最终审判的“时间”,地位在艺术———诗之后,艺术成为从物理时间中解脱出来的良药。《仇敌》:“哦痛苦!时间吃掉生命”,尽管生命脆弱,但当时间将最终埋葬生命时,对永恒的期待迫使诗人寻找到解脱,于是《厄运》篇中“要负起如此的重担,得有西西弗斯的勇气,尽管人们有心努力,却艺术长而光阴短”,永恒与瞬间是对立的,但诗人通过艺术,可以将自己对短暂生命的焦虑释放。蒂里希曾经将“非存在”对人的三重威胁总结为三种焦虑,即“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对空虚和丧失意义的焦虑,对罪过与谴责的焦虑。”我们阅读这些诗篇之所以产生焦虑,“并不是因为这些象征的具体形象,而是因为这些象征表现了在罪过的焦虑中所体验到的‘虚无’的力量。”因此,“有与无”的矛盾也贯穿在整部诗集的始终。《虚无的滋味》:“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吞没我。”时间的流逝使人对人生无意义产生焦虑,诗人想通过对美的礼赞获得解脱,结果却适得其反,在《献给美的颂歌》中“美啊?你的目光既可怕又神圣,一股脑地倾泻着罪恶和善举。”在时间面前,在罪恶面前,美变得暗淡,当人对美丧失了信心,从生命的焦虑中解脱将更不可能。既然现实本身是令人失望的,而理想中的美又不足以战胜时间使自己不朽,对美的怀疑必将成为对丑的把玩。《腐尸》中,诗人将死亡的场景浪漫化,将丑陋的事物审美化,这种强烈的感官反差,表达了诗人对丑战胜美的反讽式的欣喜。《给一位红发女乞丐》,诗人赞美她,崇拜她,仅仅因为她“衣衫上百孔千疮,露出了你的贫贱,你的美艳”,这种病态的审美,这种与世人的眼光相悖的选择,隐藏的则是诗人对美与丑的逆向思考。黑夜是死亡的象征,然而对黑夜的渴望则源于对光明对生命的渴望。为了能缓解劳累的折磨,人们期待着黑夜的降临,然而黑夜带来的却是生命的终结,“沉沉黑夜掐住了他们的咽喉;他们了解了命运,走向共同深渊”。对光明———生命的绝望同样使诗人困惑。《恶之花》中六对二元对立的时间性范畴,从思想上表现了诗人对命运,对时间的怀疑,从行动上展现了诗人以艺术的道路对抗命运的坚定决心。因此,有人说:“《恶之花》的真正朋友是时间。”《野草》中也有相似的时间性范畴的二元对立。
  二、《恶之花》与《野草》时间性叙事的比较
  所谓“时间性叙事”指的是以特定的时间次序组合意象进行叙事的方式。在《恶之花》的首篇《告读者》中,诗人先将罪孽对人的折磨用“像乞丐喂养他们的虱子”作比,恶的代表是“撒旦”,意志是“黄金”,然后以“挤一枚老橙子”的意象比拟“快乐”。整首诗意象繁多,但在顺序安排上,从罪孽、恶、快乐、到厌倦的象征序列,展示了诗人对时间问题所带的恶与死的问题的思考。在《黄昏的和谐》中,“黄昏”只是一瞬,而诗人却用了一连串意象表现一刹那的时间,一瞬被无限拉长。“那时辰到了,花儿在枝头颤震,每一朵都似香炉散发着芬芳”,这里的时间用嗅觉展现,紧接着“忧郁的圆舞曲,懒洋洋的眩晕!”时间的意象又化为音乐的旋律,时间之流在形态上的直感与音乐具有相似性。最后出现的“死亡”意象,使整首诗的意象序列成为光明即将逝去,必将为黑暗与死亡取而代之的表达。《秋歌》描写的是身在秋日,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将来的遐想,“秋天”是诗人所处的时间,诗人从对夏日逝去的惋惜写起,对冬日的严寒展开想象。而当“我瑟瑟地听到木柴一块块落下,搭绞架的回声也不这样沉闷”,“冬”预示了死亡的来临。第二部分写到了美人,“那双长眼碧绿的光辉……给我壮丽的秋天,或西下的太阳那短暂的温和”,将秋天的意象与美人的眼睛并置,然而,美人的青春也只是過眼云烟,“为时不长!坟正等待;它多贪婪!”死亡将把美埋葬。这首诗将“树枝”、“绞架”、“棺材”、“眼睛”、“坟墓”等意象组合,表达了青春必将逝去,时间将一切美好带向死亡的观念。《秋之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排列则是,“你的眼”、“催眠的女子”、“爱神”、“雏菊”、“太阳进入秋季”,该组合表现的是宿命的爱与不可解的焦虑。《时钟》对时间的刻画尤为突出,“记住吧,时间是个贪婪的赌徒,从不作弊,每赌必赢!”人只能听凭时间的摆布。在这首诗中,时间作为抽象物,通过一系列有形的意象展现,从无形变为有形,从“射中靶心”的比喻,到“快乐”如同“一个气精”,再到“肮脏的长鼻”、“贪婪的赌徒”、“深渊”、“漏壶”以及“童贞的妻”,这些意象序列最终将凶恶的时间形象化。后文则将“神圣的偶然”和“严峻的道德”形象化为“你尚童贞的妻”所说的“为时已晚的话”,展现的不仅仅是时间公正的残酷,也传达了诗人对虚度光阴的负罪感,因而带有劝诫的含义。
  结论
  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思想上双重性,是两位作家创作的共性特征,而两种价值追求的迥异,则是两位作家时间意识的内涵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以六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书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小故事组成。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小英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惠安馆》是小说的第一部分,讲述主人公英子的两位“朋友”——妞儿与“疯子”秀贞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从英子的儿童视角叙事和秀
期刊
摘 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奠定了其伟大作家的地位。在书中萨比娜的“背叛”更成为当代女性反传统反媚俗的真实写照,预示着女性探寻自我生命存在的可能与否。  关键词:萨比娜;背叛;女性主体意识;媚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至问世以来引起巨大的反响,国内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目前为止可以在知网上搜索到期刊论文与硕博士论文有将近100篇左右。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期刊
摘 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蕴含的艺术元素对于现代设计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分析是二者进行创新融合的基础。以此为前提,深刻分析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色彩、艺术美学方面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异同比较;影响分析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鲜明的艺术元素,将其与现代
期刊
摘 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征。无论什么文化, 当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别,也才能有现实的存在意义。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
期刊
Abstract: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masterpieces of Robert Frost, an famous American poet. It is about a weary journeyer stopping by the wood to contemplate over
期刊
你见过香樟树吗?山川湖畔、香樟树下总有人留下了约定和爱。小时候我想种下一棵充满爱的香樟树,奈何生长在北方,希望变成幻影,只能在心底默默种下一粒香樟种子。长大后我光荣的成为了人民教师,心中依然充满了一份满满的爱。短短的一年教师生涯,我对孩子们的爱滴滴浇灌了心底的香樟树,我和我的孩子们在爱的沐浴中共同成长。  一年前,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孩子们,第一次介入到他们的一日活动,第一次和一群孩子一起探索很
期刊
摘 要:“主仆”一词最早来源于人类对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的神灵体系,尽管现代词汇不停演变,但就今天来看,“主仆”二字仍具有潜意识的支配与从属地位。也正因如此,世人才更加惊叹,在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秀笔下,这处于不平等甚至对立面的阶级竟开出了如此温情的“花”。穿越战火与硝烟、跨过种族与国界,卡勒德.胡赛尼只为揭开阿富汗民族的原始面纱,为读者还原一段最真挚的主仆情谊,谱写一曲笑中含泪、苦中有甜的人间赞歌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吕凤子先生的中国画艺术为出发点,探寻凤老的艺术人生。对吕凤子先生的艺术思想,艺术创作方法与方式,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贡献,根据吕凤子不平凡的艺术人生将吕凤子先生的绘画创作分层次来进行研究,进而对吕凤子的创作方法与艺术思想做了基础的挖掘与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吕凤子对艺术的领悟和把握,对笔墨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艺术教育的态度,以此挖掘出凤老对艺术的认知与贡献,使吕凤子的
期刊
摘 要:《入蜀日记》是清末民初陕西籍士人陈涛将自己由陕入川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汇集写成,是川陕交通研究中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对清代川陕商业贸易研究、晚清西部政局研究、川陕交界的城市史研究、清末交通史研究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入蜀日记;陈涛;川陕交通;川陕交通  一.陈涛简介  陈涛(1866~1923)字伯澜,陕西省三原县人。幼年在刘古愚任教的三原东关胡子周古月斋就读。1887年又随刘古愚到
期刊
摘 要:山西古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汾河片平阳小片。虚词“的”在山西古县话中使用频率高,具有多种用法,本文主要讨论古县话中的结构助词“的”。  关键词: 古县方言;结构助词“的”  引言  山西临汾古县位于山西省的南部,临汾市的东北部。《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方言分区》、《中国语言地图集》都将古县方言划为中原官话的汾河片平阳小片。虚词“的”在山西临汾(古县)话中使用频率高,具有多种用法,且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