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塑造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生涯规划的现状,并探讨了高校未来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新时代;发展趋势;一流大学
生涯规划理念引入我国高校几十年,最初只是部分高校探索性地开展一些研究,到如今生涯教育已经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广泛普及,并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包含主题不断延伸拓展,已经是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常规内容之一。与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的社会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社会形势更加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以及心理诉求都不同以往,这对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需要高校及时总结已有经验、分析时代变化、掌握当代学生发展特点,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研判,有助于高校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促进今后工作开展。本文总结了首批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生涯教育密切相关的就业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涉及的主题和教育途径,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探讨了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方向。
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现状
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就业创业指导主题也与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主题互相涵盖。因此,为更全面总结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为发展方向的探讨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将职业生涯主题进行广义延伸,纳入就业创业等其他相关主题。自2013年开始,教育部分批次要求高校公布本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这成为社会了解该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高校开展就业服务情况的重要渠道。本文分析了首批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大学除外)2017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对各高校就业服务及活动形式进行汇总统计,借此了解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开展现状,同时也为各高校今后设计相关工作、启发工作思路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汇总(见表1和表2),发现我国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就业创业教育主题丰富、涵盖面广
通过分析汇总,我们发现我国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涯规划、就业技巧、创业指导等多个主题,同时开展指导的形式多样,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既有群体活动,也有“一对一”指导;既有课程讲授,也有实习实践平台搭建,反映出近些年我国就业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工作开展如火如荼。教育主题和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其中生涯规划等深度教育内容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手段受到最多青睐。
2.生涯规划相关主题备受重视
高校(尤其是首批一流建设高校)的就业指导主题比较集中,有87.8%的样本高校都在质量报告中提及学校开展了求职目标定位和价值观引导方面的就业教育,这是生涯规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主题,既反映高校对这两个主题非常重视,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介绍,也说明学生在就业目标定位和就业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偏差,需要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如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就是一个体现。
3.开展教育的渠道多元、高效
在教育渠道方面,招聘会/双选会(95%)、就业创业课程(82.5%)、讲座/培训(62.5%)等服务形式被提及的频次也很高,反映出高校教育形式突破以往单一讲座或课程渠道,开始增加更丰富的生涯探索途径,如校企合作(17所)、线上课程(10所)、参观走访(6所)等,多样而丰富的探索途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做好生涯规划。
未来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趋势
1.思政教育功能更凸显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稳定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对自我有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认清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恰当的择业观,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国内外形势变化巨大和职业更迭加快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对外部世界、所拥有的资源开展充分的探索,做出恰当的判断,是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感受国家近些年经济结构调整、国际形势变化、国家战略布局及其对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影响。高校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不仅关注眼前利益,更要放眼未来发展,寻找发展平台,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这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更生动地实现。
2.与专业教育结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生涯规划教育既涉及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意识启蒙、基础思维方法的训练,必须立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仅通过一门课程教学或零星讲座开展教育,已无法服务当前诉求更加个性化的大学生。有研究者指出,当前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教育主体单一化、教育过程间断化、教育环境封闭化的问题,并提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中,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1]
将生涯规划教育同专业教育緊密结合,普及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发挥专业教育的基础支撑性作用,从而提高二者的教育效果。理论知识学习需要介绍知识应用的实际领域,专业发展分析也会涉及社会服务的实践行业;结合自我认识,充分发挥个人特质进行专业学习,有助于提高专业学习效果;同样,在进行自我了解和社会探索时,专业方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析依据和探索方向;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也需要使用不同的统计数据,运用专业相关的个性化案例分析。因此,生涯规划的浸入式教育方式,即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将是未来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重要路径。
3.在线自助式教育将逐步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分析、VR技术进入大众工作、生活中,互联网、移动客户端、自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线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战场,各类公开课的普及、付费知识APP的火爆以及慕课(MOOCs)的推广都证实这一点。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经过3年~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2]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开始普及生涯规划知识。但由于师资队伍匮乏,很多高校主要通过大班授课、讲座等形式开展工作。而科技发展则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课程教学、讲座活动、沙龙等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广泛传播。网络课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既能享受本校教师提供的指导服务,也可以选择其他高校和机构的专业服务,信息技术打通了资源壁垒,学生仅须根据个人意愿,自助自愿选择服务套餐、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变革服务途径,也在教育方式方面弥补了传统讲授型课堂的弊端。教师可以设置更多互动议题,让更广泛的人随时参与讨论,记录分享观点,从而增加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和反思,从而有效提升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功能。
4.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将更受追捧
随着生涯规划理念的推广及观念变化,新一代青年面对的是更加宽松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便捷的学习渠道。学生获取资源途径增多,对资源的探索更加充分,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自由的选择和多样的想法也经常带来更多迷茫,学生更加渴望得到针对性强的深层次指导。同时,学生在大学阶段会面临多个人生选择的重要时刻,虽然他们心智逐渐成熟,自我责任意识增强,也有不少学生对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想法,但在一些关键选择面前,他们依然非常慎重,希望与专业咨询师进行交流。因此,高校“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会受到更多学生青睐,个体咨询和个性化指导的需求量将会不断提升,而且随着学生生涯规划需求的不断明确,精准化的个体指导将是日益重要的服务形式。当前,很多高校已经提供该项服务,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需要在专业水平和服务数量方面重点完善。
5.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
當前,高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开展生涯规划理论探讨的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培养对象是该专业方向的学生,普及性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展得较少;二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以就业指导教师和院系辅导员为主,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后者专业背景多样,非生涯规划相关专业居多,但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生需求,熟悉学生生涯困惑,对解决学生问题、举办学生活动有独到经验,只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得到更多专业指导。将来学生对生涯服务在专业性方面要求会更高,在实践需求方面更加现实具体。因此,高校要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完善教育体系,需要将专业研究与理论实践更多融合,增强相关专业科研教师与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教师的交流、合作、互助。
总之,近十年来,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形势要求不断变化的时代,如何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围绕学生的生涯发展困惑、与专业教育更好的融合等方面做深、做细,我们还有很多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工作需要探索。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学术团队项目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霄,严欣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探索与实施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1):83-8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2008-01-16)[2019-03-09].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11260.html.
(作者单位:张爱芹,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胡志峰,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
[责任编辑:于 洋]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新时代;发展趋势;一流大学
生涯规划理念引入我国高校几十年,最初只是部分高校探索性地开展一些研究,到如今生涯教育已经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广泛普及,并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包含主题不断延伸拓展,已经是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常规内容之一。与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的社会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社会形势更加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以及心理诉求都不同以往,这对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需要高校及时总结已有经验、分析时代变化、掌握当代学生发展特点,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研判,有助于高校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促进今后工作开展。本文总结了首批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生涯教育密切相关的就业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涉及的主题和教育途径,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探讨了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方向。
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现状
生涯规划教育是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就业创业指导主题也与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主题互相涵盖。因此,为更全面总结我国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为发展方向的探讨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将职业生涯主题进行广义延伸,纳入就业创业等其他相关主题。自2013年开始,教育部分批次要求高校公布本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这成为社会了解该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高校开展就业服务情况的重要渠道。本文分析了首批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大学除外)2017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对各高校就业服务及活动形式进行汇总统计,借此了解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开展现状,同时也为各高校今后设计相关工作、启发工作思路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汇总(见表1和表2),发现我国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就业创业教育主题丰富、涵盖面广
通过分析汇总,我们发现我国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涯规划、就业技巧、创业指导等多个主题,同时开展指导的形式多样,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既有群体活动,也有“一对一”指导;既有课程讲授,也有实习实践平台搭建,反映出近些年我国就业创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工作开展如火如荼。教育主题和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其中生涯规划等深度教育内容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手段受到最多青睐。
2.生涯规划相关主题备受重视
高校(尤其是首批一流建设高校)的就业指导主题比较集中,有87.8%的样本高校都在质量报告中提及学校开展了求职目标定位和价值观引导方面的就业教育,这是生涯规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主题,既反映高校对这两个主题非常重视,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介绍,也说明学生在就业目标定位和就业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偏差,需要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如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就是一个体现。
3.开展教育的渠道多元、高效
在教育渠道方面,招聘会/双选会(95%)、就业创业课程(82.5%)、讲座/培训(62.5%)等服务形式被提及的频次也很高,反映出高校教育形式突破以往单一讲座或课程渠道,开始增加更丰富的生涯探索途径,如校企合作(17所)、线上课程(10所)、参观走访(6所)等,多样而丰富的探索途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做好生涯规划。
未来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趋势
1.思政教育功能更凸显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稳定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对自我有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认清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恰当的择业观,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国内外形势变化巨大和职业更迭加快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对外部世界、所拥有的资源开展充分的探索,做出恰当的判断,是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感受国家近些年经济结构调整、国际形势变化、国家战略布局及其对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影响。高校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不仅关注眼前利益,更要放眼未来发展,寻找发展平台,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这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更生动地实现。
2.与专业教育结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生涯规划教育既涉及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意识启蒙、基础思维方法的训练,必须立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仅通过一门课程教学或零星讲座开展教育,已无法服务当前诉求更加个性化的大学生。有研究者指出,当前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普遍存在教育主体单一化、教育过程间断化、教育环境封闭化的问题,并提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中,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引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1]
将生涯规划教育同专业教育緊密结合,普及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发挥专业教育的基础支撑性作用,从而提高二者的教育效果。理论知识学习需要介绍知识应用的实际领域,专业发展分析也会涉及社会服务的实践行业;结合自我认识,充分发挥个人特质进行专业学习,有助于提高专业学习效果;同样,在进行自我了解和社会探索时,专业方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析依据和探索方向;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也需要使用不同的统计数据,运用专业相关的个性化案例分析。因此,生涯规划的浸入式教育方式,即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将是未来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重要路径。
3.在线自助式教育将逐步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分析、VR技术进入大众工作、生活中,互联网、移动客户端、自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线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战场,各类公开课的普及、付费知识APP的火爆以及慕课(MOOCs)的推广都证实这一点。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经过3年~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2]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开始普及生涯规划知识。但由于师资队伍匮乏,很多高校主要通过大班授课、讲座等形式开展工作。而科技发展则为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课程教学、讲座活动、沙龙等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广泛传播。网络课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学生既能享受本校教师提供的指导服务,也可以选择其他高校和机构的专业服务,信息技术打通了资源壁垒,学生仅须根据个人意愿,自助自愿选择服务套餐、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变革服务途径,也在教育方式方面弥补了传统讲授型课堂的弊端。教师可以设置更多互动议题,让更广泛的人随时参与讨论,记录分享观点,从而增加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和反思,从而有效提升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功能。
4.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将更受追捧
随着生涯规划理念的推广及观念变化,新一代青年面对的是更加宽松的社会和家庭环境、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便捷的学习渠道。学生获取资源途径增多,对资源的探索更加充分,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自由的选择和多样的想法也经常带来更多迷茫,学生更加渴望得到针对性强的深层次指导。同时,学生在大学阶段会面临多个人生选择的重要时刻,虽然他们心智逐渐成熟,自我责任意识增强,也有不少学生对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想法,但在一些关键选择面前,他们依然非常慎重,希望与专业咨询师进行交流。因此,高校“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会受到更多学生青睐,个体咨询和个性化指导的需求量将会不断提升,而且随着学生生涯规划需求的不断明确,精准化的个体指导将是日益重要的服务形式。当前,很多高校已经提供该项服务,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需要在专业水平和服务数量方面重点完善。
5.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
當前,高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开展生涯规划理论探讨的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培养对象是该专业方向的学生,普及性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展得较少;二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以就业指导教师和院系辅导员为主,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后者专业背景多样,非生涯规划相关专业居多,但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生需求,熟悉学生生涯困惑,对解决学生问题、举办学生活动有独到经验,只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得到更多专业指导。将来学生对生涯服务在专业性方面要求会更高,在实践需求方面更加现实具体。因此,高校要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完善教育体系,需要将专业研究与理论实践更多融合,增强相关专业科研教师与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教师的交流、合作、互助。
总之,近十年来,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形势要求不断变化的时代,如何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围绕学生的生涯发展困惑、与专业教育更好的融合等方面做深、做细,我们还有很多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工作需要探索。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学术团队项目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霄,严欣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探索与实施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1):83-8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2008-01-16)[2019-03-09].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tnull_11260.html.
(作者单位:张爱芹,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胡志峰,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