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千篇一律、毫无美感的评语已失去它应有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语文老师可以尝试改评语为心语的方式来批改日记,进行有效的评价,达到师生和谐,从而改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评语 心语 日记
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情感丰富,渴望被赏识,同时又常常拒绝老师善意的批评和教导,出现逆反心理。由此,我认为可以利用日记批改形式的改变来进行有效的评价,达到师生和谐,从而改进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几句评语,但是千篇一律、毫无美感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它本应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而心语不同,它是发自内心的用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一、热情赞扬,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夸饰褒扬洋溢于题外。我想,老师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写作热情,遵循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教学之道。因此,只要学生写出了优秀的日记或此次日记有长足进步,甚至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我都会毫不吝啬、不遗余力地送上自己的赞美之词。“此句甚佳”、“此词甚棒”、“哇!士别一日,当刮目相看”……总之,正面肯定其取得的点滴进步,肯定其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心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战果”,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追求更高写作境界的信念。
二,抚慰情感,关怀学生稚嫩的心灵世界。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初中学生正值有诸多困惑的青春期,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那个一年级刚学汉字就知道不少生字的我哪去了?那个二年级因为一个组词错误考试拿了99.5分而郁闷几天的我呢?那个三年级努力为班级男生挣回一丝“颜面”拿下唯一一个男生“三好学生”的我呢?那个五年级英语总是数一数二,偶尔屈居第二又想不通的要强的我呢?什么时候我沦落到了差生的行列……”面对学生心底里发出的阵阵呐喊,我深深为之动容,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老师始终认为你很聪明,演讲时声音高亢洪亮、动作铿锵有力,是个真正的男子汉。而你最大的问题是不勤奋,心存侥幸,不踏实。过去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现在你该如何来证明自己呢?当学生看到我的评语时,眼中有隐隐的泪光在闪烁。自此,他总是愿意在日记中倾吐心声,上课也很专注,人也变得自信了。用爱心写心语岂不比贫乏的说教有意义得多?
三、真诚回应,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心理。
学生的日记里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扭曲或偏激的东西,对此,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该批评的还是批评,对谬论还是要批判。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其不足也是种批评。前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从而导致他们幼小的心越来越远。所以,前者尽量不要使用。
例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奉劝大家一句:看人真的不能看表面,有些人会笑里藏刀。而那些平常看起来柔弱的人,实际上心里都会挂着一把刀,等到你发现她那把刀时,你也就死定了。”这种偏激的见解让我担忧,我在她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本文也许是一时气愤所作,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同学交往,怎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呢?老师送你一首普希金的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心儿憧憬着未来,现在却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逝去了的,将重新变为可爱。
四、满怀期待,激发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
学生写日记大多信手拈来,大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多。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而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学生会进步,用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期待你用行动来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日记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副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学生能够感受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效果要好多了。学生不仅修改了错别字,在以后的日记中错字也逐渐减少。
五、坚持写下水日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我认为写下水文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是心与心的对话,它可以树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自己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威信。作文教学要树起自己的教学威信,就是要“下水”,就是要会“写”,让学生口服心服。部分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之一,就是不信任老师,认为你只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我绞尽脑汁写的作文,你红笔一挥就大段大段地删去或者这也不是那也欠佳,你到底懂没懂我的意思呢?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做只会“动口”的理论上的“讲说家”,而不会做“动手”的实践上的“运用者”,我们不应做弹花匠的女儿——只会弹(谈)不会纺(写)。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写日记,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和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书写作为老师的欢乐与悲伤。学生看到老师写的日记感觉非常亲切。他们对我的日记进行了批注,并提出了建议。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不知不觉又多了许多。写日记不仅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让他们懂得写日记不是一种负担,而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很好的方式。
六、引经据典,激励学生的心志。
评语写多了,难免会出现程式化的倾向,不要说学生,连老师自己看了也会觉得“面目可憎”,毫无美感可言。这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突破思维定势,做些大胆的尝试。比如:学生写出优美而意境深远的文章时,不妨用恰如其分的、典雅的古诗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赞其文笔清新俊逸,别具风格;对语言纯真自然的可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催人泪下、以情感人的则写“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对自己下了苦功夫而未收到预期效果,一度很苦恼的学生,可写这样的心语:“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来坚其意志;对接近一流水准却难于突破的学生,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激励其奋进。因材施“语”带有更多情感化、个性化的色彩,既有诊断作用,又有激励作用,是学生非常喜欢并且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
七、教学相长,共享心语的快乐。
学生的日记内容常常能触动我的心弦,激发我的某种想法,或者将我已有的一些知识储备重新从记忆的角落里挖掘出来,让我用新的眼光重新去审视它,感受它,恰似老友相逢,分外亲切。例如:一位同学从一只外表光亮内核已腐烂的苹果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两种人:一种是受外界影响,不小心步入歧途,只需把坏的那一块去掉,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第二种是一个人外表光亮,平易近人从不斤斤计较,暗地里诡计多端,这种人就无药可救了。这篇日记让我联想到了明朝刘基的《买柑者言》,于是马上上网搜索并将这篇文章贴在了她的日记本上。学生的想法与文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古人的见解一针见血,更加深刻。读了这篇文章,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日记老师非常重视,她愿意与老师分享更多的东西,教学相长不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吗?
爱心与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教育如果没有爱,正如同大海没有水一样,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沟通。因此,融爱心、耐心、贴心和细心于一体的心语,让学生倍感亲切,他们愿意在日记中倾吐心声,谈自己的快乐、忧伤、烦恼、幸福,我是一个倾听者、回应者,更是一个享受者,可以说,每天批改学生日记的时候是我最享受的时刻。当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日记本交流老师的所写的心语时,我觉得他们的心和我贴得很近。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改善。
最后让我引用一位印度诗人的诗做结吧: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
[2]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3]语文学习.
[4]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
关键词: 评语 心语 日记
步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情感丰富,渴望被赏识,同时又常常拒绝老师善意的批评和教导,出现逆反心理。由此,我认为可以利用日记批改形式的改变来进行有效的评价,达到师生和谐,从而改进课堂教学。
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几句评语,但是千篇一律、毫无美感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它本应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而心语不同,它是发自内心的用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一、热情赞扬,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夸饰褒扬洋溢于题外。我想,老师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写作热情,遵循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教学之道。因此,只要学生写出了优秀的日记或此次日记有长足进步,甚至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我都会毫不吝啬、不遗余力地送上自己的赞美之词。“此句甚佳”、“此词甚棒”、“哇!士别一日,当刮目相看”……总之,正面肯定其取得的点滴进步,肯定其可贵之处,趁热打铁,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心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战果”,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追求更高写作境界的信念。
二,抚慰情感,关怀学生稚嫩的心灵世界。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对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初中学生正值有诸多困惑的青春期,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那个一年级刚学汉字就知道不少生字的我哪去了?那个二年级因为一个组词错误考试拿了99.5分而郁闷几天的我呢?那个三年级努力为班级男生挣回一丝“颜面”拿下唯一一个男生“三好学生”的我呢?那个五年级英语总是数一数二,偶尔屈居第二又想不通的要强的我呢?什么时候我沦落到了差生的行列……”面对学生心底里发出的阵阵呐喊,我深深为之动容,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老师始终认为你很聪明,演讲时声音高亢洪亮、动作铿锵有力,是个真正的男子汉。而你最大的问题是不勤奋,心存侥幸,不踏实。过去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现在你该如何来证明自己呢?当学生看到我的评语时,眼中有隐隐的泪光在闪烁。自此,他总是愿意在日记中倾吐心声,上课也很专注,人也变得自信了。用爱心写心语岂不比贫乏的说教有意义得多?
三、真诚回应,培育学生健康的情感心理。
学生的日记里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扭曲或偏激的东西,对此,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该批评的还是批评,对谬论还是要批判。训骂、责打是一种批评,入情入理地去说服,指出其不足也是种批评。前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或变得胆小起来,从而导致他们幼小的心越来越远。所以,前者尽量不要使用。
例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奉劝大家一句:看人真的不能看表面,有些人会笑里藏刀。而那些平常看起来柔弱的人,实际上心里都会挂着一把刀,等到你发现她那把刀时,你也就死定了。”这种偏激的见解让我担忧,我在她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本文也许是一时气愤所作,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同学交往,怎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呢?老师送你一首普希金的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心儿憧憬着未来,现在却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逝去了的,将重新变为可爱。
四、满怀期待,激发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
学生写日记大多信手拈来,大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多。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而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学生会进步,用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期待你用行动来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日记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副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学生能够感受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效果要好多了。学生不仅修改了错别字,在以后的日记中错字也逐渐减少。
五、坚持写下水日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
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刘国正先生呼吁教师写好“下水作文”,看似要求高了一些,实则是一种科学的建议,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我认为写下水文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是心与心的对话,它可以树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自己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威信。作文教学要树起自己的教学威信,就是要“下水”,就是要会“写”,让学生口服心服。部分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之一,就是不信任老师,认为你只会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我绞尽脑汁写的作文,你红笔一挥就大段大段地删去或者这也不是那也欠佳,你到底懂没懂我的意思呢?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做只会“动口”的理论上的“讲说家”,而不会做“动手”的实践上的“运用者”,我们不应做弹花匠的女儿——只会弹(谈)不会纺(写)。所以,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写日记,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和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书写作为老师的欢乐与悲伤。学生看到老师写的日记感觉非常亲切。他们对我的日记进行了批注,并提出了建议。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不知不觉又多了许多。写日记不仅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让他们懂得写日记不是一种负担,而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很好的方式。
六、引经据典,激励学生的心志。
评语写多了,难免会出现程式化的倾向,不要说学生,连老师自己看了也会觉得“面目可憎”,毫无美感可言。这时,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突破思维定势,做些大胆的尝试。比如:学生写出优美而意境深远的文章时,不妨用恰如其分的、典雅的古诗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赞其文笔清新俊逸,别具风格;对语言纯真自然的可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催人泪下、以情感人的则写“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对自己下了苦功夫而未收到预期效果,一度很苦恼的学生,可写这样的心语:“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来坚其意志;对接近一流水准却难于突破的学生,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激励其奋进。因材施“语”带有更多情感化、个性化的色彩,既有诊断作用,又有激励作用,是学生非常喜欢并且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
七、教学相长,共享心语的快乐。
学生的日记内容常常能触动我的心弦,激发我的某种想法,或者将我已有的一些知识储备重新从记忆的角落里挖掘出来,让我用新的眼光重新去审视它,感受它,恰似老友相逢,分外亲切。例如:一位同学从一只外表光亮内核已腐烂的苹果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两种人:一种是受外界影响,不小心步入歧途,只需把坏的那一块去掉,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第二种是一个人外表光亮,平易近人从不斤斤计较,暗地里诡计多端,这种人就无药可救了。这篇日记让我联想到了明朝刘基的《买柑者言》,于是马上上网搜索并将这篇文章贴在了她的日记本上。学生的想法与文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古人的见解一针见血,更加深刻。读了这篇文章,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日记老师非常重视,她愿意与老师分享更多的东西,教学相长不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吗?
爱心与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教育如果没有爱,正如同大海没有水一样,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沟通。因此,融爱心、耐心、贴心和细心于一体的心语,让学生倍感亲切,他们愿意在日记中倾吐心声,谈自己的快乐、忧伤、烦恼、幸福,我是一个倾听者、回应者,更是一个享受者,可以说,每天批改学生日记的时候是我最享受的时刻。当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日记本交流老师的所写的心语时,我觉得他们的心和我贴得很近。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改善。
最后让我引用一位印度诗人的诗做结吧: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
[2]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3]语文学习.
[4]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