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作为油脂、蛋白质及保健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以及食品、饲料等多种加工工业的原料,发展潜力巨大。
1、选种
选用抗病品种。应针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病毒病、霜霉病发生严重,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
2.1晒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应将种子晒2-3天。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浸染。
2.2拌种:为防治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等,用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防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可用辛硫磷乳剂闷种,即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12.5公斤水制成稀释液,每公斤该液可拌10公斤种子,拌后4个小时,阴干后播种。也可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防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以及地下害虫。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铵溶于20毫升水中,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3、精播
3.1播种期:大豆播种时期早晚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播种过早,由于土壤温度低对出苗不利,会造成烂种而缺苗;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幼苗和根系生长都快,苗不壮,易造成徒长。大豆最适播种期应根据当时温度、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土壤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土壤含水量在20-22%时为适宜播种期。
3.2种植密度
大豆合理密植总的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因地力、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
4、 田间管理
4.1除草:杂草是大豆的天敌,如不及时消灭杂草可使大豆严重减产。
4.2施肥:施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性措施,目前生产上均以化肥增产为主,长期以来,造成土壤腐殖质不断下降,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板结,不利于大豆生长和发育。为了长期高产必须结合耕翻土地大量施入有机肥,培肥土壤,恢复地力,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施。
4.3灌水:目前,普遍认为大豆灌水是增产幅度最大的关键措施,据调查,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可提高产量40%以上。
5、病虫害防治
5.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病毒病,症状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型有:黄斑型,受害植株叶片皱缩,退为黄色斑驳,叶脉变褐色坏死。芽枯型,病株茎顶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枯死。重花叶型,病叶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整个叶片叶缘向后卷曲,植株矮化。皱缩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缘向下卷曲,植株矮化,结荚少。
5.2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东北地区。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引起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受害霉变。一般发病可减产6%-15%,种子受害率10%左右,重则减产30%-50%。该病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种子带菌可引起幼苗发生系统侵染,但子叶不表现症状。在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时,沿真叶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后扩大至半个叶片,有时整片叶子发病变黄,天气多雨潮湿时,叶背密生灰白霉层。成株期叶片表面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多个病斑汇合成大豆斑块,使病叶干枯。豆荚染病外部不明显,但荚内常有黄色霉层,豆粒受害表面变白无光泽,并附着一层灰白色粉末状物。
5.3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幼苗、叶柄、茎、豆荚及豆粒。叶上病斑初呈褪绿小点,半透明水渍状,渐变为黄色至淡褐色,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种子上病斑不规则形,褐色,上附一层细菌菌浓。茎和叶柄受害形成黑褐色水渍状条斑。
5.4 大豆食心虫: 幼虫侵蚀豆荚和豆粒,轻者沿豆瓣缝将豆粒蛀食成沟,重者将豆粒食去大半,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严重时达30-40%,甚至高达70-80%。
5.5 大豆蚜虫:大豆的成蚜和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部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布满上部株茎、叶及荚,使叶片皱缩,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结荚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整株枯死。轻者可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
5.6药剂防治:抓住时机,巧治、快治是田间药剂防治的关键。病害在刚出现发病阶段用药效果最好。如:防治大豆霜霉病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00-350克兑水1000升。
6、收获
大豆收获期因收获方法不同而不同,人工收割应在大豆黄熟期进行。黄熟期是指大豆主茎任何一个节上出现一个正常的已变成成熟颜色的豆荚,这就是标志全株已达到生理成熟,这时豆粒变黄,割倒后铺放在地上,通过后熟作用晾晒几天,使籽粒都能归圆、变黄,不影响产量和质量。
(作者单位: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青冈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1、选种
选用抗病品种。应针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病毒病、霜霉病发生严重,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
2.1晒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应将种子晒2-3天。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浸染。
2.2拌种:为防治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等,用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防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可用辛硫磷乳剂闷种,即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12.5公斤水制成稀释液,每公斤该液可拌10公斤种子,拌后4个小时,阴干后播种。也可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防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以及地下害虫。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铵溶于20毫升水中,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3、精播
3.1播种期:大豆播种时期早晚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播种过早,由于土壤温度低对出苗不利,会造成烂种而缺苗;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幼苗和根系生长都快,苗不壮,易造成徒长。大豆最适播种期应根据当时温度、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土壤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土壤含水量在20-22%时为适宜播种期。
3.2种植密度
大豆合理密植总的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因地力、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
4、 田间管理
4.1除草:杂草是大豆的天敌,如不及时消灭杂草可使大豆严重减产。
4.2施肥:施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性措施,目前生产上均以化肥增产为主,长期以来,造成土壤腐殖质不断下降,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板结,不利于大豆生长和发育。为了长期高产必须结合耕翻土地大量施入有机肥,培肥土壤,恢复地力,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施。
4.3灌水:目前,普遍认为大豆灌水是增产幅度最大的关键措施,据调查,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可提高产量40%以上。
5、病虫害防治
5.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病毒病,症状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型有:黄斑型,受害植株叶片皱缩,退为黄色斑驳,叶脉变褐色坏死。芽枯型,病株茎顶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枯死。重花叶型,病叶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整个叶片叶缘向后卷曲,植株矮化。皱缩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缘向下卷曲,植株矮化,结荚少。
5.2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东北地区。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引起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受害霉变。一般发病可减产6%-15%,种子受害率10%左右,重则减产30%-50%。该病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种子带菌可引起幼苗发生系统侵染,但子叶不表现症状。在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时,沿真叶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后扩大至半个叶片,有时整片叶子发病变黄,天气多雨潮湿时,叶背密生灰白霉层。成株期叶片表面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多个病斑汇合成大豆斑块,使病叶干枯。豆荚染病外部不明显,但荚内常有黄色霉层,豆粒受害表面变白无光泽,并附着一层灰白色粉末状物。
5.3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幼苗、叶柄、茎、豆荚及豆粒。叶上病斑初呈褪绿小点,半透明水渍状,渐变为黄色至淡褐色,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种子上病斑不规则形,褐色,上附一层细菌菌浓。茎和叶柄受害形成黑褐色水渍状条斑。
5.4 大豆食心虫: 幼虫侵蚀豆荚和豆粒,轻者沿豆瓣缝将豆粒蛀食成沟,重者将豆粒食去大半,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严重时达30-40%,甚至高达70-80%。
5.5 大豆蚜虫:大豆的成蚜和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部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布满上部株茎、叶及荚,使叶片皱缩,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结荚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整株枯死。轻者可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
5.6药剂防治:抓住时机,巧治、快治是田间药剂防治的关键。病害在刚出现发病阶段用药效果最好。如:防治大豆霜霉病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00-350克兑水1000升。
6、收获
大豆收获期因收获方法不同而不同,人工收割应在大豆黄熟期进行。黄熟期是指大豆主茎任何一个节上出现一个正常的已变成成熟颜色的豆荚,这就是标志全株已达到生理成熟,这时豆粒变黄,割倒后铺放在地上,通过后熟作用晾晒几天,使籽粒都能归圆、变黄,不影响产量和质量。
(作者单位: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青冈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