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让小学生在除科学科外的学科中得到滋养,提高科学素质呢?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了“四動”的策略,巧妙地运用语文教材,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入手,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获取真知科学探究途径,让孩子们走近科学家,感受他们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从心中自然而然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科学素质;策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由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进行了总体部署。方案指出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这句话强调了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何为公民科学素质呢?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维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如今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学校中一二年级不开科学科。科学科的老师多由数学科老师兼任,或者由数学科老师转教过来的“半路出家”的非专业老师,加上师资素养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存在着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
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在工作者,在小学生启蒙阶段应该担负起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利用课本为介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一、动心——激起探究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如何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就会对知识的输入产生抗拒。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大脑就会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包括大脑等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提供了参与学习活动最佳的心理准备。
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科学的用处。如教学小学中年级《西门豹》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那时的老百姓轻易就上了巫婆和乡绅的当?如果换成你,你打算怎样和老百姓解释其中的道理?”通过一番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不但明白了科学使人们摆脱了愚昧无知,我们不能相信封建迷信,应该崇尚科学,而且也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引导学生去发现,就会从中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如《我们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电脑管家》等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的“神奇”变化;《赵州桥》一课使人们感受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等等。
二、动脑——训练养成科学的思维
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小学语文课本其实每一册都有“走进科学”的单元,可以进行科学思维教育的课文大致表现在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上它们所介绍地都是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科学知识,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文章结构逻辑性都比较强,叙述语言科学、严谨。语文老师对这类课文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抓往这些特点,除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和热爱科学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进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
我们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提出了挑战。如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介入,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采用绘制示意图、制表、PPT或视频演示、思维导图等形象化的手法来进行教学,很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包含在其中的逻辑关系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让我们找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文章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画一画恐龙的演化简单过程,明白为什么要表明“一支”而不是“全部”或者“部分”。跟着我们可以联系上文加入播放相关科普视频,直观地知道演化的过程是漫长的。抽象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知道用词的精准。接着放手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其他的重点语句就变得相当容易。当学生找到“地球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刚才画一画的方式,把恐龙的分支演化表现出来,接着借用图表进行讲解,学生对于其中的逻辑的紧密性也不言而喻了。
又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中,我抓住文章中心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让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讨论、质疑、探究: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珍珠鸟为什么会信赖“我”?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自由阅读,独立思考,抓关键句,找出了文章的两条主线:①珍珠鸟害怕——亲近——信赖“我”;②“我”对珍珠鸟的喜爱。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培养学生科学的、有序的思维。另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科学的方法。
三、动手——实践尝试亲启科学的大门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过程是一种科研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具体感受物体的重量对于落下的速度是不成正比的,同时也明白不迷信权威的道理;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白保护地球要从小做起;教学《数星星的孩子》,让学生在星空下数星星,使学生明白张衡对科学执着的追求,才获得娇人的成绩;教学《称象》,让学生用废旧电池当大象,小碎石当大石头动手实践,使他们明白大象和石头等量,因而称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实际的教学证实了心理的研究:动手和参与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既是他们展现自己才能、本事,满足自我表现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探究、理解、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而应当关注实践。只有让学生“亲身下河”,才能尽可能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四、动情——促使形成科学的情感
人物形象的美在于人格魅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科学家的人物形象善于思考、勤于发现,勤恳、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执着追求,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等,深受学生的敬佩,感动学生,激励和促进学生们的科学情感,成为学生的行为模范。
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前,我先让孩子在晚上数数夜空中星星。第二天回来比一比谁数得多。学生们纷纷表示:“数不清”“头累脖子酸,才数到期72颗”……通过这有趣的预习,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走近张衡,感受他“又数星星”“看得见就能数得清”对科学执着追求。又如中年段中《玩出了名堂》一文,我则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发明显微镜的过程,找到关键句子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感受列文虎克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高年级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我引导学生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我着重运用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三年九个月居里夫人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从想象中感受研究过程中的艰难,体会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引领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的形成,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漫长艰辛的过程,但小学的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用心呵护儿童特有的好奇心,保护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他们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联系,动手动脑探究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文学的情趣和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钱正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2012-10-15
[2]钮晓萍- 《华人时刊(校长)》- 2015-05-15让语文课程的实施充满科学的睿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科学素质;策略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由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进行了总体部署。方案指出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这句话强调了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何为公民科学素质呢?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维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如今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学校中一二年级不开科学科。科学科的老师多由数学科老师兼任,或者由数学科老师转教过来的“半路出家”的非专业老师,加上师资素养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小学存在着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的激发、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
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在工作者,在小学生启蒙阶段应该担负起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利用课本为介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
一、动心——激起探究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如何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就会对知识的输入产生抗拒。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大脑就会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包括大脑等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提供了参与学习活动最佳的心理准备。
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科学的用处。如教学小学中年级《西门豹》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那时的老百姓轻易就上了巫婆和乡绅的当?如果换成你,你打算怎样和老百姓解释其中的道理?”通过一番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不但明白了科学使人们摆脱了愚昧无知,我们不能相信封建迷信,应该崇尚科学,而且也知道了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引导学生去发现,就会从中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如《我们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电脑管家》等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网络世界给人们带来的“神奇”变化;《赵州桥》一课使人们感受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等等。
二、动脑——训练养成科学的思维
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小学语文课本其实每一册都有“走进科学”的单元,可以进行科学思维教育的课文大致表现在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上它们所介绍地都是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科学知识,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文章结构逻辑性都比较强,叙述语言科学、严谨。语文老师对这类课文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抓往这些特点,除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和热爱科学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进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
我们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提出了挑战。如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介入,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采用绘制示意图、制表、PPT或视频演示、思维导图等形象化的手法来进行教学,很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包含在其中的逻辑关系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让我们找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文章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画一画恐龙的演化简单过程,明白为什么要表明“一支”而不是“全部”或者“部分”。跟着我们可以联系上文加入播放相关科普视频,直观地知道演化的过程是漫长的。抽象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知道用词的精准。接着放手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其他的重点语句就变得相当容易。当学生找到“地球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刚才画一画的方式,把恐龙的分支演化表现出来,接着借用图表进行讲解,学生对于其中的逻辑的紧密性也不言而喻了。
又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中,我抓住文章中心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让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讨论、质疑、探究: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珍珠鸟为什么会信赖“我”?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自由阅读,独立思考,抓关键句,找出了文章的两条主线:①珍珠鸟害怕——亲近——信赖“我”;②“我”对珍珠鸟的喜爱。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培养学生科学的、有序的思维。另外,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科学的方法。
三、动手——实践尝试亲启科学的大门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过程是一种科研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具体感受物体的重量对于落下的速度是不成正比的,同时也明白不迷信权威的道理;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白保护地球要从小做起;教学《数星星的孩子》,让学生在星空下数星星,使学生明白张衡对科学执着的追求,才获得娇人的成绩;教学《称象》,让学生用废旧电池当大象,小碎石当大石头动手实践,使他们明白大象和石头等量,因而称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实际的教学证实了心理的研究:动手和参与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既是他们展现自己才能、本事,满足自我表现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探究、理解、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而应当关注实践。只有让学生“亲身下河”,才能尽可能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四、动情——促使形成科学的情感
人物形象的美在于人格魅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科学家的人物形象善于思考、勤于发现,勤恳、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执着追求,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等,深受学生的敬佩,感动学生,激励和促进学生们的科学情感,成为学生的行为模范。
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的教学前,我先让孩子在晚上数数夜空中星星。第二天回来比一比谁数得多。学生们纷纷表示:“数不清”“头累脖子酸,才数到期72颗”……通过这有趣的预习,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走近张衡,感受他“又数星星”“看得见就能数得清”对科学执着追求。又如中年段中《玩出了名堂》一文,我则是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发明显微镜的过程,找到关键句子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感受列文虎克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高年级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我引导学生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我着重运用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三年九个月居里夫人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从想象中感受研究过程中的艰难,体会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引领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的形成,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漫长艰辛的过程,但小学的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用心呵护儿童特有的好奇心,保护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他们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联系,动手动脑探究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文学的情趣和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钱正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2012-10-15
[2]钮晓萍- 《华人时刊(校长)》- 2015-05-15让语文课程的实施充满科学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