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随着生产和设计技术的变革,现代人对产品人性化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希望产品在提供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许多实用之外的东西,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梦想,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设计人性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为社会及行业推崇的理念,一时间“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等概念和口号充斥于市。面对如此喧嚣和浮躁,有必要冷静的思考和判断,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从而避免肤浅和盲目。医院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医疗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探索医院建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无疑具有现实性和巨大的挑战性。
一、“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及解义
“人性化设计”广义上讲就是“为人而设计”,设计的主体是人,作品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含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两种尺度的满足都是通过“设计的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当前,产品的设计越发关注人本身和对人的尊重。对使用者的关注,使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包括人的行为习惯、隐私、情感),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什么是好的设计?在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的评判标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二、“人性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医院建筑设计的宏观总体规划及外部空间环境层面。①对环境的尊重,与周边建筑“和谐共处”,而不是唯我独尊。②对历史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尊重,尤其是医院改扩建工程规划当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留”是“拆”需慎重取舍。因为它们不仅有实际的使用功能,还留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一幢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一块碑刻、一眼古井、一棵古树等,往往有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哪怕是“一丝痕迹”的延续,都承载着人们“怀旧情感的寄托。因此,设计对历史文脉等的尊重,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性化”。③室外空间环境和建筑物的处理要有“近人”的尺度。医院建筑的标志性、超大尺度的广场、冷峻而高大气派的建筑,不能令病人感到亲切和轻松,不利于缓解病痛及紧张情绪,也不会让医院看起来像法院那样威严而有权威性。相反,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平和近人姿态来对不同人群施以关爱,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对于室外各功能空间,除考虑对普通病患群体的关注,还应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予以关怀,如一切活动的优先,目标易达到,避免标志误读或歧解等。
2.医院建筑功能设计、工艺流程和内部空间环境层面。①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建筑设计首先是一种产品,与其他社会服务产品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作为产品就应该具有多样性,其提供的服务应具有可选择性。因此,医院建筑设计产品应关注不同的人群,不仅仅针对狭义上的“患者”,而是要包括与之相关的各类群体对象,如病人陪护者、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以及所有参与医院建设、经营、业务往来活动的各类群体。仅就“患者”群体来说,也不是一个笼统的,千人一面的对象,又以不同的年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致病因素等可细分多类。所以“人性化设计”,就是在如何为普通人群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对特殊群体和个体的服务。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之后,还要考虑按“梯度消费”理念去满足服务对象不同阶次的需求。“产品”服务多样化,提供各种选择可能。最终,实现从狭义的“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②医院建筑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易达性”。医院建筑内部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最繁琐复杂的一类。各种功能空间林林总总,人流物流纵横交织。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先要“有”、“能够找到”(可识别)和“能够到达”,但这远远不够。“人性化设计”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全”(应有尽有)、“能够迅速找到”(有秩序、导向性强)和“容易到达”(路线非常简捷)。③内部空间环境设计更应注重细节。在满足建筑最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隐私、归属感、渴望被承认等,“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在细节设计中得到实现。④提高空间环境质量是目前“人性化设计”的主流趋势。营造更接近自然的空间环境,有阳光、空气新鲜、绿色环保、视野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接近社会,避免在感觉上与世隔绝,能够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参与健康人的日常活动,如宗教活动、餐饮、休闲、购物、观看演出、交流、了解外界新闻,甚至是娱乐:营造宜居、宜养的家庭温馨气氛,有家人陪护左右,有私密空间,不被干扰,感到自然而轻松等。对于“患者”以外的人群同样能感受到被关注,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⑤重视医疗辅助功能空间(指不与医疗活动发生直接关系的空间)的设计。以往医院一直被视为单纯提供医疗技术治疗活动的功能空间,而今公众的就医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由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保健模式转变,医院面貌和服务决定着公众对其信赖程度,医院可以创造以下几个温馨、轻松、愉快的环境空间,给病人更多的呵护与关怀。
辅助性空间——为患者及陪护者、医务人员等相关人群,提供一些日常需要的“人性化空间”。如电话亭、饮水台、吸烟室、谈话交流室、咖啡冷饮室、体育活动空间、学习参观角、宗教礼拜室等。
商业化空间——如鲜花、礼品、商店、银行、邮政、书店、咖啡、冷饮、酒店、旅馆等。
公共聚合性休闲空间——在非诊疗区内为人们提供一定的休闲场所。如各类中庭共享空间、大厅、休息厅、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缓解人们进入医院后的紧张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等候、交流、参与一系列诊疗活动。
以上各类空间的设计还应更深入细节,把空间形式艺术化、细节化处理精致化,让声光背景、色彩的运用更适合于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3.医院建筑的“智能化”也是“人性化”的体现。现代医学发展与高新技术相互渗透融合,推动着医院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和发展。医务人员和病患人群参与日常医疗活动的繁杂程序,因之而得到简化,效率显著提高。把医务人员及医院管理者的体力、精力,从简单重复的机械劳作中解放出来,让患者及其家属从无谓的劳顿奔波中解脱出来,便捷、高效、轻松地完成一系列诊治活动,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烦”,医疗服务环境差的“人性化”举措。如“医务人员一卡通”、“患者一卡通”系统,“手术、示教与远程医疗系统”,“排队叫号系统”,“探视对讲系统”,“病房呼叫系统”等的应用即是有力佐证。
三、未来“人性化”理念与设计创新
“设计人性化”是现代人追求理想化完美生活方式、永不言止的设计境界。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认知水平逐渐提升,人类的认识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高境界。设计的层次越高,其满足精神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今天的医院建筑设计所关注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必然为明天更新、更高层次的版本所代替。但任何创新的理念和形式,不是最前卫、最奢华的就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以人为本才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及解义
“人性化设计”广义上讲就是“为人而设计”,设计的主体是人,作品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含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两种尺度的满足都是通过“设计的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当前,产品的设计越发关注人本身和对人的尊重。对使用者的关注,使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包括人的行为习惯、隐私、情感),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什么是好的设计?在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的评判标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二、“人性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医院建筑设计的宏观总体规划及外部空间环境层面。①对环境的尊重,与周边建筑“和谐共处”,而不是唯我独尊。②对历史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尊重,尤其是医院改扩建工程规划当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留”是“拆”需慎重取舍。因为它们不仅有实际的使用功能,还留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一幢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一块碑刻、一眼古井、一棵古树等,往往有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哪怕是“一丝痕迹”的延续,都承载着人们“怀旧情感的寄托。因此,设计对历史文脉等的尊重,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性化”。③室外空间环境和建筑物的处理要有“近人”的尺度。医院建筑的标志性、超大尺度的广场、冷峻而高大气派的建筑,不能令病人感到亲切和轻松,不利于缓解病痛及紧张情绪,也不会让医院看起来像法院那样威严而有权威性。相反,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平和近人姿态来对不同人群施以关爱,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对于室外各功能空间,除考虑对普通病患群体的关注,还应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予以关怀,如一切活动的优先,目标易达到,避免标志误读或歧解等。
2.医院建筑功能设计、工艺流程和内部空间环境层面。①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建筑设计首先是一种产品,与其他社会服务产品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作为产品就应该具有多样性,其提供的服务应具有可选择性。因此,医院建筑设计产品应关注不同的人群,不仅仅针对狭义上的“患者”,而是要包括与之相关的各类群体对象,如病人陪护者、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以及所有参与医院建设、经营、业务往来活动的各类群体。仅就“患者”群体来说,也不是一个笼统的,千人一面的对象,又以不同的年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致病因素等可细分多类。所以“人性化设计”,就是在如何为普通人群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对特殊群体和个体的服务。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之后,还要考虑按“梯度消费”理念去满足服务对象不同阶次的需求。“产品”服务多样化,提供各种选择可能。最终,实现从狭义的“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②医院建筑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易达性”。医院建筑内部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最繁琐复杂的一类。各种功能空间林林总总,人流物流纵横交织。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先要“有”、“能够找到”(可识别)和“能够到达”,但这远远不够。“人性化设计”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全”(应有尽有)、“能够迅速找到”(有秩序、导向性强)和“容易到达”(路线非常简捷)。③内部空间环境设计更应注重细节。在满足建筑最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隐私、归属感、渴望被承认等,“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在细节设计中得到实现。④提高空间环境质量是目前“人性化设计”的主流趋势。营造更接近自然的空间环境,有阳光、空气新鲜、绿色环保、视野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接近社会,避免在感觉上与世隔绝,能够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参与健康人的日常活动,如宗教活动、餐饮、休闲、购物、观看演出、交流、了解外界新闻,甚至是娱乐:营造宜居、宜养的家庭温馨气氛,有家人陪护左右,有私密空间,不被干扰,感到自然而轻松等。对于“患者”以外的人群同样能感受到被关注,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⑤重视医疗辅助功能空间(指不与医疗活动发生直接关系的空间)的设计。以往医院一直被视为单纯提供医疗技术治疗活动的功能空间,而今公众的就医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由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保健模式转变,医院面貌和服务决定着公众对其信赖程度,医院可以创造以下几个温馨、轻松、愉快的环境空间,给病人更多的呵护与关怀。
辅助性空间——为患者及陪护者、医务人员等相关人群,提供一些日常需要的“人性化空间”。如电话亭、饮水台、吸烟室、谈话交流室、咖啡冷饮室、体育活动空间、学习参观角、宗教礼拜室等。
商业化空间——如鲜花、礼品、商店、银行、邮政、书店、咖啡、冷饮、酒店、旅馆等。
公共聚合性休闲空间——在非诊疗区内为人们提供一定的休闲场所。如各类中庭共享空间、大厅、休息厅、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缓解人们进入医院后的紧张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等候、交流、参与一系列诊疗活动。
以上各类空间的设计还应更深入细节,把空间形式艺术化、细节化处理精致化,让声光背景、色彩的运用更适合于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3.医院建筑的“智能化”也是“人性化”的体现。现代医学发展与高新技术相互渗透融合,推动着医院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和发展。医务人员和病患人群参与日常医疗活动的繁杂程序,因之而得到简化,效率显著提高。把医务人员及医院管理者的体力、精力,从简单重复的机械劳作中解放出来,让患者及其家属从无谓的劳顿奔波中解脱出来,便捷、高效、轻松地完成一系列诊治活动,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烦”,医疗服务环境差的“人性化”举措。如“医务人员一卡通”、“患者一卡通”系统,“手术、示教与远程医疗系统”,“排队叫号系统”,“探视对讲系统”,“病房呼叫系统”等的应用即是有力佐证。
三、未来“人性化”理念与设计创新
“设计人性化”是现代人追求理想化完美生活方式、永不言止的设计境界。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认知水平逐渐提升,人类的认识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高境界。设计的层次越高,其满足精神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今天的医院建筑设计所关注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必然为明天更新、更高层次的版本所代替。但任何创新的理念和形式,不是最前卫、最奢华的就是最好的,只有适合的、以人为本才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