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大陆最早的王朝文明,何以诞生于中原呢?若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中原在东亚大陆中究竟占有怎样的“地利”。
东亚大陆这个巨大的地理单元,又可以再划分为三个自然地理区域,即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方季风区。前两区的自然环境较差,人口稀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后者又可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4个地区,其中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可能成为农业起源的地区,文化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华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食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史前时期没有发展农业的迫切需要,从而也影响到史前文化的发展。
在东方季风区中,华北和华中的自然条件最好。华北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多在400~500毫米左右,为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华中基本上属于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达1000~1500毫米左右,而且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是全球同纬度地区气候条件最好的地方。这两个地区都有漫长的冬季,食物比较匮乏,需要寻找能够长期储藏的食物资源以弥补冬季的不足。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某些可以栽培的野生谷物,华北有狗尾草和野生黍,可以培植为粟和黍;华中有普通野生稻,可以培植为栽培稻。因而这两个地区便成为旱地粟作农业和水田稻作农业起源的大温床。
这两大农耕区的分界,大致在秦嶺与淮河一线,延续至今。在新石器时代,这里逐步形成两大农业体系,聚落众多,人口稠密,这就为日后中国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此,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把孕育出中国文明的这两大流域称为东方的“大两河流域”;而中国古代文明,实际上是东方的“两河流域文明”,它是一个比美索不达米亚要大得多的两河流域文明。
就此看来,中条山所在的中原地区,实际就是花朵中的花心。
由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优越,地理位置适中,又是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所以在往后的发展中总是处在领先的地位,成为东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而在这个核心地区之中的中原地区,又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博采周围各区域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形成为核心之中的核心,自二里头文化开始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的中心。华夏文明就是从这里发生,以后又扩展到更大范围的。
严文明教授把整个中国的古代文化形容为一个重瓣的花朵:中条山所在的中原地区,就是花心,周围的各文化中心好比是里圈花瓣,再外围的一些文化中心则是外圈花瓣。这种结构的产生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这一客观条件为前提的。由于这种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凝聚与向心的作用,因而能够在文明产生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与相邻相近的文化逐步融合,从而使文化的统一性越来越强,具体表现为花心的部分越来越大。
各地史前文化相互作用,此消彼长,逐渐从多元一体走向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和长江这“大两河流域”为主体的多元一统的格局,再把周围地区也带动起来。这种重瓣花朵式的结构既是一种超稳定性的结构,又是保持多样性因而充满自身活力的结构。中国文明的历史之所以几千年连绵不断,就是与这样一种多元一体的重瓣花朵式的文化结构与民族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分不开的。
东亚大陆这个巨大的地理单元,又可以再划分为三个自然地理区域,即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方季风区。前两区的自然环境较差,人口稀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后者又可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4个地区,其中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可能成为农业起源的地区,文化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华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食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史前时期没有发展农业的迫切需要,从而也影响到史前文化的发展。
在东方季风区中,华北和华中的自然条件最好。华北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多在400~500毫米左右,为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华中基本上属于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达1000~1500毫米左右,而且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是全球同纬度地区气候条件最好的地方。这两个地区都有漫长的冬季,食物比较匮乏,需要寻找能够长期储藏的食物资源以弥补冬季的不足。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某些可以栽培的野生谷物,华北有狗尾草和野生黍,可以培植为粟和黍;华中有普通野生稻,可以培植为栽培稻。因而这两个地区便成为旱地粟作农业和水田稻作农业起源的大温床。
这两大农耕区的分界,大致在秦嶺与淮河一线,延续至今。在新石器时代,这里逐步形成两大农业体系,聚落众多,人口稠密,这就为日后中国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此,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把孕育出中国文明的这两大流域称为东方的“大两河流域”;而中国古代文明,实际上是东方的“两河流域文明”,它是一个比美索不达米亚要大得多的两河流域文明。
就此看来,中条山所在的中原地区,实际就是花朵中的花心。
由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优越,地理位置适中,又是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所以在往后的发展中总是处在领先的地位,成为东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而在这个核心地区之中的中原地区,又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博采周围各区域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形成为核心之中的核心,自二里头文化开始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的中心。华夏文明就是从这里发生,以后又扩展到更大范围的。
严文明教授把整个中国的古代文化形容为一个重瓣的花朵:中条山所在的中原地区,就是花心,周围的各文化中心好比是里圈花瓣,再外围的一些文化中心则是外圈花瓣。这种结构的产生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这一客观条件为前提的。由于这种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凝聚与向心的作用,因而能够在文明产生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与相邻相近的文化逐步融合,从而使文化的统一性越来越强,具体表现为花心的部分越来越大。
各地史前文化相互作用,此消彼长,逐渐从多元一体走向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和长江这“大两河流域”为主体的多元一统的格局,再把周围地区也带动起来。这种重瓣花朵式的结构既是一种超稳定性的结构,又是保持多样性因而充满自身活力的结构。中国文明的历史之所以几千年连绵不断,就是与这样一种多元一体的重瓣花朵式的文化结构与民族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分不开的。